《策瑜 长河吟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策瑜 长河吟断-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后我哥什么也没说。他死死抓住我的手,盯着我,好像很想说什么,可什么也没有说。然后他就死了。睁着眼睛,就那么看着。”
  周瑜已经松开了孙权,靠在树上,一动不动。他一双茫然的眼睛看着孙权,又像是透过他在看别的什么。他脸色那样白,就好像也已经死了。
  然后他慢慢滑倒,坐在地上,把头抱在双臂之间,浑身都在颤。
  在所有的哭声中,孙权从未听过的这样苦涩的声音。
  雨打在紫藤花上,又落下来,淋透了他们全身。
  周瑜用带来的三千部曲迅雷不及掩耳地把住了吴县每一处要害,幕府、兵库以及粮仓,吕范、程普等人也从丹徒回吴县奔丧,而孙昊却迟迟未来——这不是个好兆头。果不其然,很快从富春传来消息,孙昊密治兵向东南渐进,似有所图。
  守会稽的是虞翻,他本为孙策亲信,而发丧过去后却毫无反应,如果说此时他举城降了孙昊,也并不是太奇怪的事。
  张昭已经对孙权的麻木与软弱有了些恼火,不停在灵堂踱来踱去。孙权听说他在周瑜回来当天就向他提议改用叔弼掌兵权,以压制那些满腹狐疑的老将,毕竟孙翊和孙策从形貌到做派都有九成相像,向来很受众人欢迎——周瑜却断然拒绝,理由很简单:吴侯遗命,不得违背。孙权不知道该不该感激周瑜,不过他看着周瑜素缟后更显苍白冷峻的脸,又觉得他似乎并不想要什么感激。
  于是他想了想,把孙策留下的铠甲与刀送给了周瑜。
  在接到丧报第三天的时候,孙昊也送来了战书。虞翻并没有立即离开会稽动身去吴郡就是料到会有这么一出,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而且夺权的竟是孙策的亲堂兄。孙策待家人极厚,当日的封赏和恩信还历历在目,而尸骨未寒兄弟就阋墙于内,虞翻从心里涌出一阵寒意,更甚于震惊和哀痛。
  孙昊之前常随孙策鞍前马后,一同在会稽击打山越,虞翻跟他的交情倒比跟孙权厚得多。而这些年会稽郡内也并不平静,只是靠着孙策的铁腕死死压住,现在孙策暴毙,这些暗势力就如死水中的沉渣,随着风浪泛起。大家族们不断暗示虞翻孙氏已经是条漏水的船,此时正是夺权的千载良机——虞翻已经被形势推倒了风口浪尖,两面夹击下,似乎故意不给他一点时间去悲伤。
  半夜他才回府,下人迎来说有客人从吴郡来。虞翻心里不禁惊讶,孙昊已经屯在了富春,这时候冲破屏障从吴郡过来,倒真是要点胆量。他用冷水拍了拍累得有点麻木的脸,就走进厅堂。
  来人当窗站着,背对着他,微微垂着头。身姿高挑,通体白衣,在暗夜里仿佛泛出冷冷的光,就像月亮穿堂入户。
  周瑜听见开门声就转过头来。虞翻发现他脸颊比在豫章时瘦削得多,苍白疲惫,眼睛却灼灼有神,带着一种奇异的激|情。
  虞翻向他施礼,让座,周瑜却请他摒开众人,随即在室内踱着步慷慨陈词,请虞翻一定拥戴孙权,守住会稽。周瑜措辞华美得体,同时又有种说不出的锐利和威压在,让人无力反驳,不过虞翻也向来善辩,他听得出这番话固然堂皇,根本立脚的地方却脆弱得很——于是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望着周瑜说:“将军说说,我为什么要支持孙权?”
  周瑜对这个问题似乎并不意外,正要开口作答,虞翻又接着问:“你又为什么要支持孙权?你手里有兵,已经控制住吴县的要害,这时候你想做什么都行,为什么要全力支持这个没人看好的孙仲谋?”
  周瑜的嘴唇微颤,又闭上,似乎放弃了滔滔不绝言无不尽,他再度凝视虞翻,眼睛里带着种坚定的光,开口很简练地说:“因为这是讨逆遗命。”
  茶杯从虞翻手里滑落,茶汤四溢,|乳白色的水汽升腾起来,渐渐在虞翻眼里凝成了雾。良久,他才听见自己哭了。
  “讨逆明府,真的死了?”
  周瑜没有回答,扶住身边的立柱,骨节都攥得青白。他的一身白衣这时看起来就像从身体里渗出的哀伤。最后他垂下眼睛,微微点了点头。
  虞翻伏地,失声痛哭。
  策薨,权统事。定武中郎将暠,策之从兄也,屯乌程,整帅吏士,欲取会稽。会稽闻之,使民守城以俟嗣主之命,因令人告谕暠曰:“讨逆明府,不竟天年。今摄事统众,宜在孝廉,翻已与一郡吏士,婴城固守,必欲出一旦之命,为孝廉除害,惟执事图之。”于是暠退。
  周瑜冒险连夜轻骑绕过孙昊去会稽面见虞翻,张昭这才第一次看出这个沉默寡言的青年体内到底有什么样的魄力。虞翻转告说将誓死守住会稽,张昭稍稍把心放下。
  发丧后,诸将陆续回到吴郡。张昭在孙策灵柩前拿出遗命,当众宣布孙权继承吴侯之位。众人表情各异,眼里却都闪烁着狐疑,灵堂里一片含义不明的沉默。孙权平生第一次觉得这些脸看起来很陌生,和站在孙策身边时见到的截然不同。这些目光冷冷地打量着他,就像一盆冰水猛地浇到他身上,让他周身凉彻,刹那间懂了张昭之前一直在絮叨的那句话——“形势凶险”。
  张昭太知道众人有多不服孙权,孙权随征以来,不论孙策如何苦心栽培也从没展露过一点军事才干,两万人去打只有四千的江陵居然大败而回。程普等人头天夜里专程来找他商量不如以兵挟持改立孙翊,张昭当然没有意见,但是现在周瑜已经拥兵控制住了整个吴县,他虽然不声不响但在大事上素来强硬,既已断然拒绝,就不可能再有转圜余地,此时若贸然动刀兵,只能让形势彻底失控。于是张昭好言安抚众人,却仍替孙权捏了把汗。
  众人各怀心事,竟和孙权在灵堂里僵立,仿若对峙。
  一阵铿锵的铠甲摩擦声从门外响起,渐近,似是有人剑履大步而来。门被推开开,一阵大风从外猛刮进来,吹动灵堂里的白幡飘摇,长幡如浪奔流涌动,掩映着一个颀长矫健的身影走进来。
  秦松轻声惊叫了一声,差点晕倒。满堂的人都被钉在了地上,瞪大眼睛看着进来的人。
  他们看见了孙策。
  那件细甲鳞铠上流动着细碎的光,像无数的刺,随着他的步伐射进每个人的眼睛里。狮盔红翎,细腰上束着革带,上面挂着的是孙策从不离身的鑑金环刀。
  风很大,他穿过人群中长长甬道,在纷飞的白幡中步履镇定又矫健。每个人都发现他比远传闻中更美——脸白得透明,双颊瘦削,鼻高如锥。美目粲然生辉,而眼风如刀,凛凛动人。
  周瑜就这样穿着孙策的铠甲带着孙策的刀,一步步走到孙权面前。门大开着,孙权看见灵堂外布满了周瑜手下的丹阳兵,披坚执锐。
  程普大吼一声:“周建威,你这是做什么!”
  周瑜单膝对孙权跪下,抬头朗声说:“末将,领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将周瑜,拜见吴侯!”
  张昭松了口气,忙也跪下,片刻之后,堂上文武或快或慢,渐次向孙权跪下。
  “拜见吴侯!”
  那些眼睛垂下只余一片素白的后背,威胁的气氛一扫而空。孙权又回头看了看孙策的棺椁,油然生出一股勇气,将吴侯印托在掌心,高高举起:“讨逆将军昔年率君等拔除恶逆横扫江东,正思图大业,奈何为贼所害,不竟天年!孤受讨逆遗命,继任吴侯,愿得诸君之力共保江东,君臣生死与共,荣辱与共,不负破虏讨逆在天英灵!”
  “生死与共!荣辱与共!”众人激奋,随他齐声呐喊。
  外面酝酿了很久的雷雨终于下了下来,雷电交加,暴雨倾盆。
  孙权换下素服,走向雨中上马巡视诸将部曲。他趁着胸中的勇气未散快步下堂,却猛地脚下一滑,眼看要摔倒丢丑,从后面伸出一只手稳稳托住了他的胳膊。
  周瑜在他耳边低声说:“仲谋,小心。”说罢把他松开,仿若什么也没发生过。
  孙权深呼吸,抬起头,大步向前走去。
  建安五年,四月。孙策遇刺暴毙,风雨飘摇中,中弟孙权接过吴侯的印绶,以十九岁的稚龄继承了长兄遗业,率领着整个江东在时代的风暴中颠仆前行。                        
作者有话要说:  forty thousand brothers could not with all their quantity of love make up my sum.

  ☆、第 58 章

  五月。
  鲁肃老远就望见了吴郡铺天盖地的白幡。
  建安三年也是五月的一天,他就是和周瑜在这个地方遇到了远远迎过来的孙讨逆,一身红衣,烈烈奔腾就像团永不熄灭的火。当日的飞扬神采历历在目,人竟然已经无声无息地死了,即使亲眼看见吴郡吊丧的景象,鲁肃仍有点无法置信。
  在东城刚办完祖母的丧事,鲁肃又接到刘晔从许昌送来的信,不仅盛赞了曹司空的雄才大略,更细数了用人的不拒亲疏唯贤是举。刘晔再三邀请,实在盛情难却,而且此时中原袁曹大战在即,也着实是做番大事的时候。合上信,鲁肃终于定下了北上的心。
  他唯一有点不好意思的是对周瑜食了言,不过孙策一死,江东局势大乱,更没了留下来的理由。
  于是他给曲阿的母亲捎去了封信,便南下渡江。不意到了曲阿,住处人去楼空,倒是驻了一队兵士,一问是鲁肃,不由分说就连拉带扯把他塞进了牛车。鲁肃正当是遇到了强盗,便被告说是中护军周瑜有请。原来鲁夫人和众家眷早被周瑜接进吴郡府中,想必他也看到了信,这便安排好人马守株待兔抓了个正着。
  鲁肃一听,热汗没落又出了一身冷汗,本打算偷摸着带家眷北上投奔曹操,结果这还没怎么就给周瑜捏到了手心里,不得不去打个照面了。这倒也不怕,脸皮一厚就挺过去了,只是周瑜这么煞费苦心,恐怕不是打个招呼就能走的事儿。于是鲁子敬豪横了一辈子,倒在被带去吴郡的车上惴惴不安了一路。
  进入吴县,牛车驶进了深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