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 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家 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完结)- 第8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晓文1000元,龚伟民50元。

帽子的矿灯上方“李清文遗书”五个字赫然在目。

李清文就是那五名窒息而亡的矿工之一,而且是五人之中唯一的正式工。

宋晓卫慢慢拿起那顶矿帽,开始宣读李清文的遗书。读了几句,宋晓卫便泣不成声,会议室内一片唏嘘,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

刘伟鸿沉着脸,双手在桌面上紧紧握在一起。他没有流泪,他是第一个看到这份特别遗书的人。当时在场的人,很多都流泪了。

这份遗书的背后,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李清文的家在浩阳市益河区小桥村,李清文读过高中,成绩优异,最大的理想是考大学当诗人。但是他这个梦想未能实现。因为他家庭很贫寒,为了弟弟能够有钱求学,他主动放弃了学业,成为一名小煤窑的挖煤工。

前几年红旗煤矿招工,他考上了,成为红旗煤矿正式的井下工人。有一段时间,他曾被矿里调到地面上工作,不过李清文考虑到下井工作收入多一些,只在地面上工作了三个月,就坚决要求下井工作。

事实上,井下工人的工资,也多不了多少。这么多年来,李清文一直都拿着微薄的工资,尤其是结婚之后,上有年迈的父母要赡养,下有一双年幼的儿女,妻子周玉莲在家务农,一家人生活得非常艰辛。 即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李清文依旧没有放弃自己成为诗人的梦想,只要一有空就开始诗歌创作。

这是一个活得真实的人,一个活得无比干净的人。

尽管他只是一位普通的矿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的只是坦坦荡荡而来,坦坦荡荡而去,不欠任何人一分钱的债。

念完矿帽上的遗书,会议室里的空气就想是凝固了一样,谁也不说话。只有轻轻擦拭泪水的声音。

“同志们,多好的工人啊……这就是我们的群众,是我们普通群众的生呃……看到这份遗书,我们无法不流泪……”

良久,宋晓卫才哽咽着说道,刚刚擦完的泪水,又流淌了下来。

看上去,一贯沉着冷静,涵养甚好的宋书记,在这一刻也动了真感情。没有人怀疑宋晓卫是真情流露。不管是什么人,内心深处,总有一片柔弱之处,总会有被触动的时候。

但显然,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不仅仅是为了凭吊这位遇难的矿工李清文和其他几名遇难矿工。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需要讨论。

“同志们,灾难已经发生了,逝去的生命无可挽回。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怎样处理红旗煤矿七二矿难的善后事宜。刘市长,请你先谈谈你的看法吧。”

宋晓卫再一次擦干了眼泪,望向刘伟鸿,低沉地说道。

刘伟鸿点点头,神情十分沉重,沉默了一下,才缓缓开了。:“宋书记,各位同志,首先,我在这里向市委做深刻检讨!”

刘伟鸿此言一出,在座诸人眼里都闪过一抹惊异之色。

深刻检讨!

一贯强势无比的刘市长,也会当众检讨么?而且是在这样的会议上,在矿难善后事宜的会议上,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深刻检讨。

这与大家心目中强势市长的形象相差太远了。

“红旗煤矿七二矿难的发生,现在虽然还没有正式的调查定性,到底是意外事故还是人为事故,但发生了矿难,造成六名矿工不幸丧生,身为市长,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此,我请求市委,给予我党纪政纪处分!”

刘伟鸿接下来的话,更是让大家大吃一惊。

一般发生了这样的事故,领导者避之唯恐不及,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方设法洗清自己,尽可能将自己从漩涡里摘出来。这位倒好,事故尚未定性,先就请求处分了!

许多人心中都升起了疑虑:刘市长这是在故作姿态,还是真心愧疚?

或许,二者兼而有之?

不明白!

大家便小心起来。

在市委市政府联席会议上,在刘伟鸿同志身上,发生了“不明白”的事情,确实需要小心一点了。谁也不知道这位市长接下来会出什么牌。

到伟鸿不按常规出牌,走出了名的。

宋晓卫轻轻摆了摆手,沉声说道:“刘市长,现在暂时不谈处分的事。事故还没有定性嘛。我们先考虑善后事宜。”

宋晓卫这话,说得颇合身份,一把手的气度展露无遗。不管他心里是不是很渴望看到刘伟鸿吃瘪,至少此时此刻,不能随便“落井下石”那也太着相了。只要定性下来,是人为安全事故,刘伟鸿就算不自请处分也跑不掉。

如果定性为意外事故,那么刘伟鸿自请处分,处理起来也必须慎重。毕竟有些先例是不能随便开的。

意外事故就处分市长,那以后在座诸位,谁能是安全的?

官场斗争,也是有秒则有底线的。为了击败对手,使用了不合规矩的手段,有时候就是自掘坟墓,时时刻刻要提防着别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往大里说,宋晓卫身为市委书记,浩阳市的任何功劳都有他一份,同样,任何事故,也有他一份责任。

“好,善后事宜,我这里有个初步考虑,说出来供大家参考。第一,当然是安抚死者家属,进行赔偿。这个事情,我会责成市劳动局、民政局和红旗煤矿,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一起会商办理。第二,是继续清理红旗煤矿三号矿区五号井的积水和淤泥,尽快恢复生产。第三,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大整顿活动。这个工作,由能源管理公司和煤炭局、矿产局会同相关部门一起进行。彻底地查一查全市煤矿的安全生产设施和手段是否齐备。根据我们现在的初步了解,七二矿难发生时,井下被困的三十七名矿工,只有八名正式工,其他二十九人都是临时工。井下作业的经验不够丰富。这一回能够救出那么多人,要算是运气非常好的了川刘伟鸿缓缓说道。

宋晓卫点了点头,说道:“我看这样可以。请市政府那边成立一个专门的善后事宜处理小组,统一处置七二矿难的善后事宜。”

刘伟鸿说道:“嗯,这个处理小组,我亲自挂帅。“党群副书记刘庆隆说道:“宋书记,刘市长,是不是还应该成立一个事故调查小组?”

发生了这样的矿难,美是要给事故定个性的。

宋晓卫随即说道:“这个当然。我看这个事故调查小组,就由庆隆书记亲自挂帅吧。从煤炭局,矿产局,劳动局抽调部分人员组成,尽快把事故原因调查清楚,做一个定性。这对善后处理,也是很有必要的。”

宋晓卫这个指示,有点出人意料。成立事故调查小组是肯定的,但由刘庆隆这个党群副书记来担任调查小组的组长,似乎不是那么搭界。但仔细想想,却也只能如此安排。

发生了重大矿难事故,主管部门肯定是有责任的。红旗煤矿的主管部门,就是市政府,刘伟鸿还兼任着能源管理公司的总经理,算得是当事人了。他不可能去担任这个事故调查小组的组长。市委四名副书记,除了刘伟鸿之外,古建轩不管事,周鹏举是政府常务副,刘伟鸿的直接下属,都不合适担纲这个事故调查组的负责人。这个担子,就只能落在刘庆隆肩膀上了。

其他市委常委,更加不可能出任调查组长,威望完全不够。

刘庆隆是曹振起的亲信,和宋晓卫关系密切,相信他一定会“秉公执法”的,至少不会向着刘伟鸿。

“好的,宋书记。”

刘庆隆亦不推辞,欣然领命,眼神不经意间在对面的刘伟鸿脸上瞥过。

刘伟鸿没有任何表示。

不管调查组最终如何定性这个事故,眼下他的心思暂时都还不放在这上头。

宋晓卫又征求了其他人的看法,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

“那好,那就照此办理吧,尽快处理好这个事情。”

'118'第667章 米哈伊尔

浩阳市人民医院外科病室,收留了一位比较特殊的伤员。 俄罗斯专家米哈伊尔躺在病床上,腿上打着石膏,有点百无聊赖的意思。米哈伊尔已经入院十来天了,右腿骨折,最少还要一个来月才能下地。

这个一米八几的大块头斯拉夫人,躺在异国他乡的病房里,还真是难受。腿上倒是不疼了,关键是太无聊。病房里有电视机,但没有米哈伊尔能够看得懂的节目。他来我国才一个多月,可没来得及学会汉语。当时还没卫星电视,也收看不到俄罗斯的电视节目。

浩阳更加不可能有俄文报刊杂志给他看。

一位年轻的男子坐在一旁的椅子上陪护他,不时和他说上几句话,叽里咕噜的,自然说的是俄语。

这个时候,病房的门就被推开了,刘伟鸿在几个人的陪同下,走了进来。

年轻男孩连忙站起身来,朝着刘伟鸿身后的一个男子,很客气地叫了声“柳主任”。

这位柳主任,自然就是夹山区工业园管委会主任柳齐了。事实上,现在柳齐的正式官职是林庆县夹山区区委委员,副区长,兼夹山工业园管委会主任。前不久马吉昌亲自提议,将柳齐结合进了区委班子。这倒不走出于刘伟鸿的指示,而是马吉昌看中了柳齐的才华,有意要栽培他。

柳齐不到三十岁,年轻有为,正是好苗子。

而米哈伊尔,正是夹山机械制造厂聘请的第一批俄罗斯专家中的一员机械力学专家,来自俄罗斯某大型机械制造厂的工程师。上回刘伟鸿陪同曹振起视察夹山,专门和马吉昌柳齐等人谈了有关夹山工业园后续发展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技术力量的储备。柳齐闻风而动,马上做了一个规划,送到浩阳,请刘伟鸿过目。刘伟鸿对他的规划很是赞赏随即透过云雨裳在俄罗斯设立的办事处,聘请了四位机械制造开发方面的专家,前来夹山工作。

俄罗斯这两年正处于激烈变更的时代,国民经济秩序受到极大的冲击,很多大型工厂都因为订单不够而不得不处于半停产的状态,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和熟练技师失业,找不到工作。这个时候,招聘俄罗斯专家不是什么难事。 刘伟鸿明白指示柳齐在外聘技术人员这个方面,要有大魄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