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误入梁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误入梁祝-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次日一阵鸡鸣狗跳,侍卫们搜捕了一日,果然抓着个刺客。
  那刺客穿着身标准的夜行衣,潜伏在某个阴暗的角落,见了梁凉就扑过来,手中俨然握着柄寒光闪闪的匕首。
  梁凉一惊之下忘了反应,苏寻长臂一揽将他带开,轻巧落在地上。
  那刺客追来举臂又是一刀刺来,那双眼寒光闪闪,满眼都是怨毒。
  只听的咚的一声,那匕首被弹开,落在地上,黑衣人捂住手臂伤处咬牙切齿。
  再击不中,远处侍卫追来,良久已失,重重包围下,黑衣人无处可逃,顿觉生还无望,牙关一紧,便要咬下。
  梁凉眼皮一跳,察觉到他的意图,高声喊道,“快拦下他。”
  话音刚 
 55、鸡飞狗跳 。。。 
 
 
  落,刺客直挺挺倒下来了,显然已咬毒自尽。
  原来刺客行动前已将毒药藏于舌下,以便被抓到能及时自尽,不落于地敌人手中。
  如此心计,想是抱着必死决心来的。
  这人是谁,竟这样恨他?
  梁凉不解。
  侍卫上前扯下蒙面人的面巾,而后倒抽口气,一脸不忍的别过头。
  梁凉怔了,那是一张他毕生难忘的脸,腐烂的满是血洞,比他见过的任何物事都要可怖。
  那双眼还死死睁着,写满了怨毒与不甘。
  死不瞑目。
  梁凉俯在地上狂吐不止,简直要将心肺了吐出来。
  
  



56、治水方略 。。。 
 
 
  那张脸想起来便一阵作呕,身边人温柔抚摸他的脊背,抚平他躁动的情绪,那双手有着魔力便叫他平复下来,他有些无地自容,抓住那人的衣襟,轻轻埋首在他胸口,就像小时那样,依偎在他身边,便觉安心。
  那刺客死了便死了,他不会放在心上,梁凉知道,往后这样的事,还有许多许多,他必须要习惯。
  思绪飘远,不禁想起尼山书院木兰围场那支惊心动魄的羽箭,迎面射来的尺度把握的很好,快,狠,准,可知射箭人想置他于死地之心。
  想起来便有些后怕,见周身侍卫都退下了,只剩一片空矿的宁静,京城的风总带着似寒气,刮到颈子里冰凉一片,眼见着要到深秋。
  他拢了拢衣襟,却见师兄退了开来,立在他几步之遥处,脸色漠然一片,淡淡瞅着他。
  这样的神情并不陌生,从前他只以为师兄恃才傲物,是以不把人放在眼中。
  看惯了这样的师兄,他知道事实并未如此,师兄此番摸样,分明是在生他的气。
  “师兄……”他微有些试探的唤了声,声音发紧。
  苏寻神情淡然,“殿下叫我失望了,方才只是小小的刺客,殿下应付起来颇为吃力,竟不知躲闪,若非我在此处,御林军及时赶到,殿下是打算只身赴死。”说着他唇边勾起淡淡的笑意,梁凉看在眼中却一阵冰凉。
  他想张嘴辩驳,师兄认为他不珍重自己,所以他在生气,他想说不是这样的,梁凉之所以如此轻慢,不过倚着师兄在此,他不必担心,因为师兄会救他,只要见了师兄他便觉得安定,自然不会费心去躲。
  此番心思,师兄岂会不知?
  然望进那片汪洋如海的眸子,解释说不出口,显得如此可笑。梁凉只知摇头,对于师兄的质疑,他却无从开口,何谈解释?
  他低着头,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师兄叹了声,几步走来,执手相看,“殿下心里有话,说了便是。”
  梁凉手心感触到另一双手的温度,朦朦胧胧,如坠云间,不禁惘然起来,声音也带些飘渺,“师兄,梁凉总觉得,这世间的一切太过苍茫,一切都是变数,自梁凉来到这世间,遇见了师兄,再遇了马文才,与他相知,马文才忘了我,而师兄还在我身边,梁凉真怕有一天,师兄也会离开……”
  握住的手一颤,握的更紧些,“殿下每日都想这些乱七八糟?殿下未免多虑,马兄的事只是意外,殿下不必介怀。”
  “那师兄……”梁凉忍不住想确认。
  “苏寻自然时时刻刻在殿□边。”
  梁凉笑了,“既然师兄这么说了,何必担心梁凉的安危,有师兄时时刻刻相伴,刺客怎会得到机会?”
  苏寻蹙眉,“原来殿下说方才那些,是在套臣的话,殿下怕臣怪罪?臣自然时 
 56、治水方略 。。。 
 
 
  刻伴着殿下,殿下自己也该多加小心。”
  梁凉私下嘀咕了一句,不是有你在吗?
  苏寻松开他的手,神情回复冷淡。
  梁凉忙抓住他的手,急忙道,“梁凉刚说的都是混账话,师兄不要见怪,梁凉实在该罚。”
  苏寻瞥他一眼,“殿下知道便好,殿下想逃脱罪责,果真该罚。”
  梁凉皱眉,待要开口,却见那人低□子,托起他的下巴,浅浅碰在他唇上。
  清亮的眼瞪大了,眼前的阴影散去,唇上失了温度,回复冰凉,茫然间只以为吹过一阵风。风过了,唇与唇相处时那般迷恋的滋味,也浅了,散了。
  那人的背影湮灭在尘埃,如他来时般悄无声息。
  掩住唇,那人说的惩罚,便是这个?
  真是……甜蜜的惩罚。
  
  宫中的生活果然无趣的很,宫规森然,许多玩乐的事皆被禁止。闲了只得在房里看看书,练练字什么的,此外便是托着脑袋发呆,等师兄进宫来见。
  他虽是皇子,出宫也不得随意,须得陛下批准,陛下召见他的次数不多,对他这个小儿子看来也不太重视,只前后召了他两次,问的都是些在尼山求学的事。
  皇帝状似无意的提起,江淮一带常有水患,百姓苦不堪言,朝廷的赈灾银一笔一笔拨下去,毫不奏效,国库再充盈,也经不起这样损耗。
  这些灾银去了何处?皇帝心里有底,梁凉也明白。
  皇帝叹了句,灾情不容乐观,若不得抑制,恐有动乱。我朝之大,难道无人能办此事?
  赈灾一事,向来难办,地方的官员大都靠结党买官上位,与朝中高官勾结,官官相互,见了这么大笔银子,哪有不眼红的。
  眼下国库是不能再拨银了,眼看灾情日益恶化,有了,梁凉灵光一现,想起个人来。
  梁祝里似乎有过这么一本书叫《治水方略》,而这本书出自某个人之手。
  他大胆提议,“父皇,儿臣识得一人,或有此才。”
  说起梁山伯,梁凉又想起一人,同样品学兼优的学子,于彤。那个已是尼山学子,却常喊他公子的人。
  不觉间已是三月不见,甚是想念。
  皇帝点点头,见他神色黯然,随口问了几句另他退下了。
  皇帝的脸色越发苍白了,明明很不舒服的样子,仍然坚持处理案几上成堆的公文奏折。
  书房外响起踢踏踢踏的脚步声,有太监进来禀告,“陛下,四殿下到了。”
  皇帝点点头,挥手让太监出去传唤,只是脸色更差了些,梁凉借机退下。
  走到门口,正撞见在书房外等候的四皇子。
  “七弟,许久不见,一切安好?”
  “小弟很好,多谢四哥关心,看四哥的神色,似有喜事?”
  四皇子心情很好,简直眉飞色舞,唇边的笑意无法遮掩,“确是一桩喜事。”
  反观皇帝越来越差的脸色,梁凉愈发觉得怪异,里面莫非有隐情?
   

57

57、梁山伯进京 。。。 
 
 
  说来奇怪,梁凉回宫以来除了四哥并未见过其他兄弟,按排行来算,他还有五位哥哥,只是他从未知晓,也不曾听人提起,偶然逮住个小宫女要问个究竟,那婢女支支吾吾答不出所以然来,梁凉越发怀疑。
  只是四哥春风满面,叫他不好多问,隐隐觉得这事同他有关。
  
  一日被皇帝召到金銮殿上,说是有要事相商,坐了顶矮轿颤巍巍去了,矮轿到了宣卫门正碰上四哥的轿子自东边而来,两人笑着打了招呼,四皇子笑的随和,“七弟你来了。”
  两顶轿子并排而行,两人说着话,“四哥也在此。”
  “不知父皇召我们何事?”
  “自然是要事,且今日之事十分有趣,值得期待。”
  梁凉略微踌躇,隐隐不安。
  直到四皇子道,“到了。“
  轿子落地,两人并肩而行,进了殿门,远远望着走廊处殿门口跪了黑压压一片人头。
  小太监尖细的嗓门扯开,“四殿下,七殿下到。”
  大殿中央立了许多大臣,分成两列排的齐整,他们纷纷低着头满脸虔诚。
  皇帝高高坐在宝殿上,金冠加身,长袍曳地,显得身形修长,华贵无比,脸容挡在帘子后面看不分明。
  皇帝抬手示意,小太监走过来对四皇子说了句什么,说完转向梁凉,“七殿下跟我来。”
  在小太监引导下,他站到左首大臣前面,再看四皇子,理所当然占据了右首第一的位置。他看着四皇子,四皇子对他笑笑,便不看他了,眼睛一瞬不瞬盯着殿上帘后之人。
  看这阵势,是百官朝会,梁凉想到一个人,转过头往后看,没寻到人,右首也没有,难道师兄不在朝堂之上?
  失望之余,暗暗垂首。
  皇帝道,“众爱卿,今日召你们是为江淮水灾之事,灾情不减,百姓怨声载道,承办此事的地方官胆敢贪污受贿,置苍生于不顾,朕已下旨革职查办,相关人员一律抄家严惩,现下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众爱卿可有可用之人,不必拘泥于世家子弟,有才者居之。”
  “陛下容秉,”一人自左边出列,秀目半合,缓缓开口,“臣知一人,可担此任。”此人俨然几个月前见过的翰林学士梅生。
  皇帝沉吟,“既是梅爱卿所推之人,必有过人才能,宣他进殿便是。”
  小太监领命,朝梅生点点头,高声喊道,“宣尼山学子梁山伯进殿。”
  梁凉眼皮跳了下,这梅生怎么跟他想到一块去了,他前几日还同皇帝提起梁山伯的事,这就召进来了?
  梁山伯什既已进京,那祝英台是不是也……
  祝英台若也来了,有一个人必会相随。而那个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