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剑情深作者:梦回醉暖2014》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剑情深作者:梦回醉暖2014-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顺父王和母亲。母亲,再过几日就是孩儿的生辰,孩儿想吃母亲做的桂花糕。”锦王妃温柔得一笑:“好,母亲给你做好吃的桂花糕。星遥,你瞧你的锦袍都坏了,母亲为你补补。”……
  翌日,王府的丫鬟发现锦王妃已经殡天了,手边是未缝补完的小孩袍服……
  郑炎正在花园练剑,剑气所到之处桂花飘飘,香气扑鼻。“王爷,王妃她殡天了。”下人带着哭腔向郑炎上报。郑炎呆立着,喃喃得说:“她终于还是去了,还是去了……”眼里早已噙满了泪水,手中的剑滑落于地上,压断了一株秋兰……
  王府上下笼罩着悲伤。刚刚料理完王妃的后事,郑炎冷冷得看着自己那尚穿着孝服的幼子郑星遥,缓缓说道:“明日父王便派人送你上东山欧阳子先生处习武学习领兵之术。”可怜郑星遥,小小年纪刚失母亲,就要被送到偏僻的东山。那孩子,一直悲伤得不能自已,哭泣不止:“父王,孩儿想为母亲守孝,想侍奉父王身前。”郑炎一听,用眼神一瞥那孩子,小孩儿顿时惊吓得呆住。他心下有些不忍,毕竟还是一个小孩子,但不能将他留在身边,将心一横道:“身为男儿,保家卫国,就是尽孝!身为男儿,流血不流泪!你记得,即使是最悲伤最痛苦的时候也不能哭!欧阳子先生是当世奇人,你跟他学艺,学成归来,必成为我锦绣皇朝之栋梁,如此我与你母亲也觉安慰了。这把日冕剑,锋利无比,相传是蓬莱的仙人所铸造,送与你作为防身之用。此剑也可作为一个信物,他日,如你遭遇杀身之祸,持剑可向西北敦煌轩辕宫的无为道人求助,他必保你性命无忧。你且去吧,学艺不精就不必回来见我了!”郑星遥接过这柄剑,没有再流泪,而是缓缓跪下向郑炎行了跪拜之礼:“孩儿谨遵父王之命,不能侍奉父王身前,还愿父王多保重,孩儿祝愿父王多福多寿。”说完,起身向屋外走去,郑炎痛苦得看着那孩子的背影消失在房门外。
  八名武艺高强的家将护送着的郑星遥离开锦王府前往东山,郑炎看着那抓着马车窗棂的一双小手和帘角处那一双泪眼,也忍不住红了眼眶。下人心里也很是不忍:“王爷,小王爷还那么小,不如等他年长些再去东山也不迟呀!”郑炎回过头苛责道:“我自有安排!”下人再不敢做声。
  帝都上京坊间流传出骁勇善战的锦王将幼子送去东山学艺的消息,有的人夸赞锦王一心为国,舍弃骨肉亲情,只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有的人则指锦王太狠心了,那么小的孩子去东山那苦寒之地,怎能受得住?何况还是锦衣玉食的小王爷?……
  天佑十三年,锦绣皇朝开国皇帝郑玄晏驾,百官素服,举国上下吊祭。
  同年,太子郑宏继位,改年号建德,太子时年14岁。奉先帝遗诏,拜锦王为摄政王。
  建德元年,西南边境外族南华人作乱,摄政王领兵7千平乱。
  建德三年,南华族人卷土重来,摄政王领兵1万灭了南华。。
  ……
  建德六年,摄政王还政于建德皇帝,郑宏亲政。
  ……
  建德十年冬,锦王郑炎于东北来犯的外邦益梁一战中,身中流箭,战死沙场,举国同悲,建德皇帝更是当朝痛哭不已……
作者有话要说:  架空文,没有历史考究的。本人历史奇渣无比,望谅解。

  ☆、东山归来

  东山,镜居。
  一个身穿竹青深衣的少年,身材高大,背脊直挺,无不显示其坚毅的品格。那少年浓密的眉毛间透露着与自己年纪不符的成熟稳重,如幽潭般的眼睛,眼神却锐利与孤傲,不怒自威。刀刻似的高挺鼻梁,薄薄的嘴唇,十分英俊。那少年,手握一柄长剑,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煞是好看。然而剑锋一转,速度加快数倍。剑影如闪电,剑气所到之处如狂风掠过,飞起梅瓣无数。那少年身轻如鸿,随着剑招不断变化而快速的或斜飞或移动,极为敏捷,看得人眼花缭乱,少年心剑合一,气贯如虹。欧阳子看着雪地中这个少年,不断颔首,这孩子确实是天资聪慧,习武奇才,再加上勤奋刻苦,不过十余年间,就将本门武功领略透彻,且为他自己所用,极为灵活。除此之外,行军领兵之术,这孩子几乎已经将他毕生所学的阵法谋略一一参透,好几次他们在沙盘上示范行军,他都败在这孩子手中,这孩子将来建立的丰功伟业必定比他父亲强上百倍。这是这孩子的命格,唉……怕是天意难违。
  匆匆走来一人神色焦急得与欧阳子耳语一番,欧阳子听后面色大惊。“星遥,你且停住。”欧阳子唤着武兴盎然的郑星遥,郑星遥以一招青龙回首收起剑气。欧阳子看着郑星遥,过了半晌才说:“星遥,你父王为国捐躯了,你快随我下山回帝都拜祭。“郑星遥听后,身子震了震,一行泪兀自从眼眶滑落……
  一路快马加鞭,星夜兼程,郑星遥完全不记得自己是怎样回到上京的。只看见锦王府内外挂着白布,他飞奔至祭堂,郑星遥扑通一声在棺椁前跪下:“父王……”周围已是哭声一片。
  夜已深沉,郑星遥独自一人走到后院,这地方曾是锦王生前习武之地,春夏秋冬种满各色花草。红梅白雪,更加映衬此地的清幽与凄凉。郑星遥拿出埙,独自吹奏起来,却是一支无名之曲,但在这雪夜里听起来格外凄楚。父亲于他,一直都是严厉苛刻的,不苟言笑,虽然如此,亲情却是无法阻隔的。欧阳子看着这个少年孤独的背影,心中实在感慨万分,郑星遥初来东山之时,不过六岁,常常啼哭,思念父母,到渐渐的习惯独自一人。有多少个夜晚,郑星遥总是来到镜居后面的仙云峰,在月下,吹奏埙,吹奏着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埙声突然停了,取而代之的是剑气逐风的声音。好厉害的杀气,好深重的恨意,欧阳子心中倒吸了口凉气……
  第二日,建德皇帝召见郑星遥。郑星遥素服上到勤政殿,向郑宏行跪礼:“臣郑星遥,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郑宏却亲自搀扶起郑星遥:“星遥,朕与你自家兄弟,不必如此多礼。让朕好好看看你,十数年未见了。”郑星遥起身看见郑宏竟也身着素服,满眼诧异。郑宏面露悲痛得说:“星遥,皇叔为锦绣皇朝立下汗马功劳。朕当日年少时继位大统,皇叔未有一丝私心,为朕扫除各方为难,解朕之大忧,为我锦绣皇朝平定安邦,造福我皇朝子民,实在是为贤王。先皇过世早,皇叔待朕亲如父子,朕理应为他着素服。且朕令这满朝百官皆为皇叔着素服。”郑宏说得情谊切切,郑星遥心里大受感动,再向郑宏行跪礼:“皇上,求皇上让星遥领兵破敌,为我锦绣皇朝驱除外患,为臣父王报仇雪耻!”“这?”郑宏面露难色:“星遥,你才刚过十八岁,这外敌强悍,你前去岂不是凶多吉少?朕不允!你是皇叔唯一的子嗣,朕怎样都要护你周全,以慰皇叔在天之灵。”郑星遥心意坚决得答道:“皇上,世人皆知臣的父王自臣六岁就送上东山欧阳子先生处习武学领兵之术。父王一心为我皇朝,星遥懂得,星遥必继承父王遗志,为我皇朝驱除鞑虏,保皇上与皇朝子民安康!皇上如若不应,臣便不起!”郑宏感动得流下泪来:“朕知皇叔与你皆为忠义,实乃当世英雄。我锦绣皇朝有你父子二人,实为大幸!朕允你便是,快快起来吧!“郑宏再次搀扶起郑星遥,拉着他的手说:“郑星遥听封!即日起酌封郑星遥为锦亲王,赐府邸,赐黄金五千两,白银万两,食邑万户,授虎符虎印,暂统领北军,行使镇北将军权利,择日北上征益梁。”郑星遥行跪礼谢恩…。。
  锦王府。欧阳子捋着三络髯,急切得看着郑星遥:“星遥,你可早已抱定心思做此打算了?”郑星遥右手紧握住日冕剑坚定得看着他的师父:“父王仙逝,星遥便以必死之心将从师父处所学全数报效国家,以承父亲遗志,若不能为父王报仇雪恨,岂不为天下人所耻笑?若父王见我平益梁,一定也会含笑九泉。”听到郑星遥之言,欧阳子赞赏得看着这个只有十八岁却展现出无比成熟与英雄气概的少年:“好!果然虎父无犬子,锦王有子若你,便是他生平最引以为傲之事。如此,师父也暂不回东山,留下来助你平益梁。”郑星遥听闻,深深得对着欧阳子行了一个大礼:“多谢师父相助,星遥必定如虎添翼。”
  郑星遥散发走到后院,于红梅白雪间伫立,低沉旷远的埙声回荡在雪月夜中……
  三日后,少年锦亲王集合辎重,领兵一万五千浩浩荡荡由帝都出发,前往东北边境墨河驻守。建德皇帝亲自为其送行,街道两旁尽是送行的百姓。郑星遥骑于马上,出得城门,他回望帝都。凛冽的寒风吹来,这一次出征是吉是凶?
作者有话要说:  

  ☆、一战成名

  终于到了金阳,离墨河也不过三日脚程。郑星遥令将士安营扎寨,稍事休整。
  东北,苦寒,比上京更冷,郑星遥披着大氅走出营地,对着帝都的方向沉思。忽然听到远处有马蹄声,而且好像为数不少,他立刻警觉起来,马蹄声越来越近,如海潮一般势不可挡得扬起雪尘。军营中也听到如此惊天的声响,兵士们立即列队出来准备迎战。然而,眼前所见却让众人称奇,原来是一群野马夜奔。领头那一匹黑马,昂首飞奔,矫健无比,长鬃飞散,四蹄腾空,如疾风,似闪电,堪称神驹。郑星遥心里升起不可遏制的征服欲,待群马跑近之时,他飞身一跃,跳上黑马背。黑马受此一惊,已是大怒,用力晃动脑袋,后蹄乱蹬,想把郑星遥甩到地上,奈何郑星遥紧紧抓住马鬃,稳稳骑坐在马背上。黑马晃动了好一阵子,便疯狂得奔跑起来。后面的军士们大喊:“王爷小心!”郑星遥玩兴大起,伏在马背上,侧头对着黑马耳朵大笑起来:“好马!本王今天一定要让你心甘情愿为我坐骑!”黑马继续奔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