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贵为皇太子,座位也不和兄弟们在一处,此时独坐康熙下首,身穿太子常服,嘴角噙着浅笑,端的一派储君风范。本就是少年十一二岁最好的年纪,矜贵自持的做派和底下闹成一团的弟弟们一比,更衬的胤礽风姿卓绝,康熙看了也很是满意,当着太皇太后的面赞了胤礽几句。
胤礽听到这话表情不变,只浅笑着起身谢过康熙,还不忘提醒康熙注意龙体,切莫太过操劳国事,自己和一干兄弟自然都会尽力为皇阿玛分担,一番言辞恳切,满带着儿子对父亲的孝顺,臣子对君主的关心。
康熙见太子这样,自然更是满意,当众夸赞了胤礽又给下许多赏赐。一干皇阿哥们自然羡慕,康熙是一个英明的君主,也是一个严厉的父亲,很少会称赞自己的儿子,政事繁忙,每天抽出时间考校儿子们的功课多已是不易,除了太子,其他儿子们也甚少得到父亲关怀,胤禩他们对康熙都是满腔孺慕无处寄托,一双双羡慕的眼睛在胤礽身上扫过,只是大阿哥胤眩谔娇滴鹾拓返i的对话后,眼神暗了暗,垂下头掩去了心里的想法。
上元节后,年就算正式过去,康熙正式开笔开玺,过年期间积累了大量政务要处理,康熙叫了太子和大阿哥从旁学习,年纪小的阿哥们也去上书房学习不提。
二月初一这天,随住永和宫偏殿的庶妃章佳氏生下了一个小阿哥,生的虎头虎脑,很是讨人喜欢,康熙也龙颜大悦,当下赐名胤祥【注1】,序齿十三,章佳氏身份不够亲自抚养儿子,康熙便把胤祥抱给失去胤祚不久正伤心爱子早逝的德妃抚养。
又过了几日,胤禩过了六岁生日,正式进入上书房学习。康熙自由在皇祖母要求下苦读过来,对子女教育甚严。皇阿哥四五岁开始接受启蒙教育,到六岁正式入上书房学习。每日寅(凌晨3…5点)时到申刻(下午3…5点)都要浸泡在学业里。康熙亲自选了徐元梦、顾八代、法海等满汉名儒做皇子课读,教习满蒙汉文字,学习四书五经,又指派了一等御前侍卫教授阿哥们弓马骑射。康熙每日下朝后也会到上书房亲自考校儿子们的学业一番。
胤禩虚龄六岁,刚刚入学,幼童课稚,他又天生聪慧,功课自然难不倒他。只是这书法一事,到真是让胤禩纠结的很。康熙酷好书法,尤其喜欢董其昌的字,对儿子们自然要求严格。胤礽、胤祉、胤禛书法在兄弟中算是出众,其他兄弟不说写得多好,起码端正方直,符合自己年龄。唯有胤禩,手腕无力,不得要领,字写得软趴趴毫无神韵,为此不知被上书房师傅说了多少次,康熙每回检查作业也少不得被批评一番。
这日康熙又来检查皇子功课,看到胤禩叫上来的作业不由皱了眉头。因为给太子出阁讲学用的文华殿刚刚修建成,康熙正忙着给给太子挑选授课师傅,命令礼部定议太子出阁读书典礼的事,也没功夫批评他,只命胤禩每日临摹十篇大字呈览便忙着朝政去了。
大阿哥胤眩昙徒コけ豢滴踅腥ゲ斡氤巡辉谏鲜榉浚⒏缲缝碜允压问榉ㄔ谥谛值苤谐鲋谛睦镆撇黄鹭范T这个出身低的弟弟,乐得在一旁看好戏。四阿哥胤禛虽自己写得一手好字,但对于胤禩的事情也毫无办法。余下心情宽和的五阿哥胤祺和七阿哥胤佑,看着上书房里年龄最小愁眉苦脸的弟弟,虽然心下同情,却也无法帮他。
这日胤禩去乾清宫交作业给康熙的时候,康熙正教了太子来考校他对治理黄河水患的看法。胤禩字写了这些天也没掌握要领,一点进步都没有,康熙看了生气,当下就摔了胤禩的作业发起火来。
胤禩见自己皇阿玛生气,忙跪下认错。胤礽见胤禩一张小脸绯红,眼里星光点点的样子,心下一软,拾起胤禩的字看了看,躬身对康熙说到“皇阿玛,八弟年龄尚幼,写字一时掌握不了技法也寻常,不若让儿臣教导八弟写字,皇阿玛勿为八弟的字气坏了身子。”
“保成关心弟弟是好事,不过你学业也繁重,教导胤禩也不可耽误了学业。”康熙温言嘱咐完胤礽,又转头对看着胤禩,“太子学问高过你很多,以后要跟着太子虚心学习,切不可贪玩。”“是,儿臣谨遵皇阿玛教诲。”胤礽、胤禩齐道。
胤礽作为太子,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可以说每日从起床到就寝,除了吃饭之外,都浸泡在学业里,连可惜也说皇太子只知学习,不晓玩乐。每日教导胤禩练字,虽然是个不小的负担,却也是他苦读生活中唯一的小小的放松。
“胤禩,写字讲究章法,不可随性而写。董其昌说‘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章书在写字上很重要,书写时必须处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如是自能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
胤礽一边手把手的教胤禩写字,一边指出胤禩的不足。一段时日下来,胤礽已摸清胤禩的缺陷,只是这写字一事,还是要靠胤禩自己细心揣摩,慢慢领会。
“嗯,臣弟谨遵太子殿下教诲。”这段时间每天到毓庆宫学习书法,胤禩的字进步不少,与太子的关系也亲厚起来。
“八弟这些时日进步不小,只是还需仔细揣摩写字章法,另外你年纪尚小,腕力也不足,这些都要靠刻苦练习才能弥补,知道了么?”胤礽爱恋的摸了摸胤禩的小脑袋,胤礽自幼被康熙单独教养抚育,又贵为太子,与兄弟们都不够亲近,这段时日与胤禩相处下来,心里已将这个弟弟看得不同,对胤禩也越发的好。
作者有话要说:注1:星源集庆 康熙廿五年丙寅二月初一日辰时生 母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最近写得有点辛苦,果然这种写文章什么的还是不适合我这个纯理科生啊,还有个重要的考试要准备,我是先完结这篇想了很久的太八呢,还是先全心全意准备考试,考完再写呢?
☆、出阁
新年刚过,朝堂上最大的事情就是皇太子出阁读书一事了。二月十九的时候大学士明珠等上奏说已将皇太子出阁读书事已传谕汉大学士,王熙等一干汉臣也知道康熙对皇太子出阁读书一事的重视,明珠等此举必然是康熙授意,礼部、詹事府要准备皇太子出阁读书典礼,忙得脚不沾地。
康熙为了太子出阁读书一事也费了不少心思。胤礽两三岁上就被康熙带在身边亲自教导,到了六岁又选了人品学识具优的张英、李光地教授学问,康熙每日上朝前也会亲自考校指导胤礽一番。
皇太子出阁讲书,礼仪繁多,礼部、詹事府会同翰林院,从二月一直商量到闰四月,终于确定了皇太子出阁讲书典礼仪式。康熙特地下旨,让王公大臣对皇太子行二跪六叩首礼,又发下了上谕,可见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人君豫教太子,令出阁读书,原期于朝夕无间,洞彻书史,实有益于身心,实有裨于治道,本不在此繁文缛节也。倘徒事虚文,日习威仪,奚暇究心实学?况情之最亲者,莫如父子。父子主恩出自天性,礼节繁多,则父子之间反或疏远,历观前代往往有之。至若明季东宫出阁,每另设官署,旅进旅退,无非具文,并未笃志黾免,以求实学,遂令太子不能通贯经史,以致庸溃。诸臣且因便乘间叹隐蒙蔽,肆其奸诡,离间父子,止图自利身家。此皆专尚仪文,不求实学之故。种种绩弊,不可胜道。朕思东宫官署总属明廷臣子,宁有异耶?即如岁时令节,百官另进太子笺文等礼,亦皆沿袭故套。 惟以进笺及诸王、大臣行礼为要务,则于研究经史,修治身心之事反致有误,曾何裨益?我朝令太子出阁读书,乃初次举行,当垂之永久,遵循勿替。”
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日,辰时,皇太子出阁读书典礼正式举行。康熙亲临保和殿主持皇太子出阁读书典礼。皇太子胤礽率满汉大学士、九卿、翰林院、詹事府官员行三跪九叩头礼后,康熙率群臣到文华殿听太子讲学。
康熙一心想向众人展示胤礽,帮他在朝臣中树立威信,特别选了《礼记》礼运篇,让胤礽当着满汉群臣的面讲述,还特地把皇十子以上已经开始启蒙的阿哥都叫来旁听学习。
《礼记》礼运篇洋洋洒洒数千字,胤礽用满、蒙、汉三语各自诵读讲解一遍,饶是胤礽声韵清远,句读铿锵,反覆抑扬,讽咏不辍,众人这几个时辰听下来,也都有些受不住了。
臣子们畏惧康熙的威势,强自撑着精神,年长些的阿哥们大都粗通世事,也知道这种时候要展现好皇子阿哥的威仪,一个个躬身肃立,表情严肃。只有胤禟、胤礻我两个小阿哥,虚龄四岁刚刚启蒙,站着听胤礽讲了半天,早就不耐烦,眼睛东张西望的,只盼着皇阿玛早些让他们回去玩。
胤禩虽只比胤禟、胤礻我大两岁,却已入上书房读书,不能算是小孩子了,见康熙不悦的目光看过来,忙暗暗拉了拉两个弟弟的袖子,示意他们安静点,专心听太子讲书。
太子苦读多年,事前又反复练习,加上通身气度,在群臣面前讲书数个时辰都没有露出倦容,满汉大臣跪在下面也对太子交口称赞,康熙是更加满意。
清早起来到正午时分,皇太子出阁讲学仪式送算是结束,康熙让群臣散了,留下胤禩他们又教导了一番,“皇太子学问见识高过你们很多,尔等以后需多多向太子学习。”为皇太子出阁讲学画下了注脚。
胤眩⒇缝砑父龃罅耍ソタ冀哟コ加辛俗约旱南敕ǎ吹娇滴跞绱似柝返i,也只能捺下心里的小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