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第一军阀- 第2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是罗斯柴尔德财团幻想着在欧洲再复制一次第一次世界大战,而美国财团和容克财团则想到了通过从肉体上消灭罗斯柴尔德财团的方式来瓦解这个世界金融霸主。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三大财团都;';w;w;w;。;w;r;s;h;u;。;c;o;m;'希望进行的。

罗斯柴尔德财团希望复制一战,美国财团也希望复制一战,同时希望挣脱罗斯柴尔德财团的掌控。德国容克财团则希望通过一场战争而崛起。

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后,罗斯柴尔德财团就悲剧了,容克财团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意识到罗斯柴尔德财团是不可能支持德国获胜的,于是把支撑罗斯柴尔德财团体系的犹太人宰了许多。

而罗斯柴尔德财团在欧洲大陆的资产被没收充公,于是损失惨重。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美国财团成功挣脱了罗斯柴尔德财团的掌控,德国容克财团虽然损失大部分成员,但是却让他们成了梦寐以求的寡头财团,同时容克财团在战败前早已把财富转移走了,战后通过那些财富迅速的重新崛起。

这是一个资本掌控世界的时代,几乎大部分战争和所有大战都有资本的影子。

如果仅仅以国家来理解世界格局,那是十分片面的。

只有以统治利益的高度去理解世界资本格局,才能真正把握好世界局势与各国心态。

与江渝的军阀寡头财团相似的是德国容克财团,德国容克财团也是建立在主体民族之上的一个财团。

不过德国容克财团的股东太多了,江渝也成德国容克财团的一员。

首先江渝的岳父是德意志银行的大股东,江渝自己在德国成立的远华集团也已经成为容克财团当中的一部分,此时的远华集团已经成为了德国最大的飞机制造商、汽车制造商、发动机制造商、电气制造商等等。

远华集团经过十年的发展,十年前还只是新兴产业的领域,此时已经大部分被远华集团所垄断。

这种以建立在民族体系上的财团是最恐怖的,所以江渝并不愿意看到德国赢得这场战争。

至于什么过河拆桥什么的,江渝并不愿意去考虑那么多道义上的问题,因为世界上各个民族就像是一个雨林,别人长高了你就吸收不到阳光,民族之间,只有赤裸裸的利益考虑。

而且从道义上来说,德国只是借了人给中国,并且提供了一些贷款而已。

技术方面都只是交换罢了。

最重要的技术还是江渝自己研究出来的。

现在中国对德国进行援助,已经很对得起德国佬了。而且德国佬可是主导了八国联军侵华,德国佬也是侵略中国的列强之一。

认真算起来,中国完全没必要援助德国佬。

当然现在对德国佬的援助,也是出于中国自身的利益考虑。

……

1917年6月间,中国北方的夏收开始了。

这一年中国北方种植了大片的麦田,而且基本上完成了农业机械化生产,北方的农业人口大部分都成了工业人口。

大量的麦田收获了大量的小麦,只见联合收割机忙碌的在广袤的麦田上收割着金灿灿的麦子。

脱粒后的小麦直接吐入边上的汽车上,然后汽车将小麦运入面粉加工厂进行加工。

农业生产效率高得吓人。

随着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普及后,一个人就能够完成几千人的工作量。不过也有很多是小型的收割机,那些收割机的收割效率更低,但也能完成几百人才能完成的收割活动。

北方的农业耕地,基本上完成了辛迪加模式。

其中最大的地主就是财团,其次就是那些加入辛迪加组织的中、小地主,同时也有自耕农加入了这个组织。

加入了这个辛迪加组织后,耕地则由财团的农垦公司负责经营了。

从播种到收割,都是财团用农业机械完成。

然后每年把收益算一下,按照耕地亩数和耕地等级来分配生产利益,但扣除一下农业税,以及农机费之后,一亩地也分不到太多钱,也就跟租地差不多,但是收入会比租地多一些。

只不过,这些土地的经营权都已经交给农垦公司了。

这些土地,变相的等于是财团的了。

大量的粮食产出,保障了中国大量人口转移成为工业人口的粮食供应,不过北方的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河西走廊这几个商品粮供应基地。

不过华北地区的棉花种植面积却是不断增长,因为种植棉花的效益很高,这主要是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

此时的中国有10%的耕地被用于种植棉花,相比历史上民国时期的13%低了一些,但是棉花种植面积却是多了许多,因为中国的版图变大了很多。

北方的粮食产量实际上并没有南方来得高。

中国人的主食是大米,面食南北都有吃,南方吃面食主要是做饺子、包子,早餐吃馒头之类的。

南方的大米产量年年增长,不仅亩产超过了小麦,而且一年普遍能够种植二季稻,广东地区的农业生产则因为有了拖拉机之后,三季稻的种植成为了可能。

除此之外,中国南方已经不是传统的南方了,中国疯狂向南扩张七千里疆域,东南亚只剩下一个缅甸和马来西亚未被纳入管辖范围。

东南亚的粮食产量就很高了。

特别是越南、暹罗,暹罗在臣服称臣之前就已经在大量出口大米了。越南也是一个鱼米之乡,后世的越南由于得到了中国的杂交水稻,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家。

疯狂的增长了9。2亿亩园地、耕地之后,中国的农业资源已经比较充足了,粮食生产根本不是问题。

因此在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上开始不断增加。

除了本土种植了很多棉花外,中国资本进入了俄国的中亚细亚地区,在那里租下了大片的土地。

那里也就是后世的哈萨克斯坦地区,那里有优厚的棉花生长环境,和新疆地区是差不多的。

哈萨克斯坦有比新疆面积更大得多的棉花种植土地,同时棉花质量也很高。

但由于受战争影响,哈萨克斯斯坦的棉花产量却是连年下降,直到中国资本进入哈萨克斯坦之后才有了改变。

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此时在哈萨克斯坦租用土地的价格非常低廉,因为俄国经济开始变得非常不景气。

各种生产都在萎缩。

因为土地没有人种了,大量劳动力被抽调到前线打仗去了。

限制的土地自然租不出什么好价钱。

就连哈萨克斯坦人的棉花也卖不出什么好价钱,因为纺织厂也停工了很多。中国在哈萨克斯坦买棉花,是以关税为理由把价格压低,而有没有竞争对手和中国抢购棉花,中国商人买到棉花后通过收买俄国关税人员,这些棉花基本上都是以免税的方式运回国内的。

同时中国在1917年从海外买到的棉花是越来越多了。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美国也参战了,美国商船也被用于向欧洲运输兵力、物资,美国商船也被击沉了很多。

这造成了世界各地的海运基本上处于半瘫痪的状态。

欧洲人没办法将那些殖民地的原材料全部运回国内,于是这就偏于了中国,随着德国获得了中国海军的大半潜艇,外加中国还在帮助德国建造潜艇,使得无限制潜艇战更加凶猛。

像铁矿、棉花这些中国缺乏的原材料,很多都运不到欧洲,美国人也没有足够的商船去运。

价格随着无限制潜艇战的持续开展而不断下降。

因为很多原材料已经在港口的仓库里堆积很久了,越来越多的商人按照中国商人开出的价格把原材料卖了中国。

这是个意外之喜。

更加意外之喜的是,无限制潜艇战使得美国连加拿大、南美市场都有些兼顾不了了,加拿大和南美市场出现了不小的商品需求缺口。

江渝的军阀财团抓住这个机会,开始把商品卖到了加拿大和南美市场,同时把南美的原材料运回中国。

而在印度、缅甸、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中东和非洲,这些地区的市场则被中国大量占据。

之前因为地中海航线没有被阻断,这一区域的很多原材料还是被运往了欧洲,只有中国资本投资的原材料产地才把原材料运回了中国。

随着德国的潜艇大量开进地中海,立竿见影的起到了效果。

协约国在地中海的确防备松懈,1917年7月就被击沉了近50万吨商船,大量物资沉入大海。

其中不少还是从中国进口的物资,还没运到欧洲就沉入海底了。

对于中国商船来说有两大禁区,那就是北大西洋和地中海,如今中国商船是绝对不去那两大海域的,不管你出多少运费,都不去。

非洲地区的原材料也很难运往欧洲,南非地区的原材料也是大量运到了中国。

沿海地区的工厂开始增多。

沿海地区的工厂主要是出口型的工厂,或者是处理铁矿石的钢铁厂,钢铁是不出口的,中国住出口附加值更高的钢铁制品。

棉花、铁矿石这是中国目前最需求的原材料,也因为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彻底的放开手脚,以及美国陷入战争,使得中国获得了更多的原材料,也获得了更加庞大的海外市场。

原材料紧缺的问题正在解决,而粮食紧缺的问题在16年就基本解决了,而且还有不少可以出口的粮食。

到了1917年,粮食则是大量出口了,而且出口的粮食价格开始越来越便宜,使得很多国家都不种粮食了,开始改吃中国粮食,而把土地拿去种植经济作物去了。

如果有一天中国突然提高粮食出口价格,同时增加经济作物产量,那么那些国家就得损失一大把钱了。

这就是农业安全问题。

不过这个时代的人们普遍没有什么农业安全意识。

哄抬价格是财团出手很频繁的一种敛财方式,农产品价格就是哄抬的主要对象之一。

中国对世界农产品的控制能力是越来越强了,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定价权开始掌握在中国手上。

其中大豆定价权毫无悬念的抓在了手上。

东北大豆种植面积连年增长,占国际大豆出口份额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