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骡行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骡行天下- 第3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南洋诸国信奉印度教的占了大半,所以偏远小国只是臣服于吴越,吴越也需要时间消磨吞下的南洋领土,暂时互相间来往以朝贡的名义进行。对杨晨毓来说,那些小国不过是村镇级别的,没必要搞平等对待。对于自己手够不着的才需要道德文章这假面具,那些脚底下的小国么,暂时不需要了解他们的想法,只要臣服老老实实在各岛屿间安稳就行。

送毛犀给吴越以显示这个万户小国臣服的姿态,王国派出自己的王弟和他儿子来出使吴越。父子俩带着毛犀借助吴越海军一路漂流往北来到这人间天堂。

“使臣,大王已经安排好了晚宴,你们参加前,我们礼部会对你们讲解些吴越礼节。”关于这个年代的对外部门,吴越也学后世建立理藩院,而不是设大臣管辖。理藩院管辖属国事务,万国衙门署理非属国事务,而两院中的诸王会署理参加盟约的诸国事务。属国是低一级的附庸,盟国是需要同化的加盟国。吴越以三大机构分管这些对外事务,当然诸王会不算对外机构了,已经是国内协调机构,来帮助新参加盟约的国家以加速汉化和同化。

吴越也是贪得无厌,属国都是需要缴纳贡赋的,贡赋要看各国出产的东西,什么最多最有特色,那么就是上贡的贡赋。这个苏门答腊小印度教小国,暂时归顺了吴越,也就需要提供贡赋。吴越大王要野兽,他们上贡了野象和毛犀,吴越需要药材,他们上贡了树林里最难得的药材。当然吴越老大也不能太抠门,回馈的往往是金银珠玉瓷器丝绸等等奢侈品。

“上官请安排些菜蔬即可,我们不吃肉食。”

“哦,你们是婆罗门?”

俩人点头,婆罗门地位高,其实口腹之欲就差老远了,好在吴越也种植鹰嘴豆,豆子泥和酱汁豆很普遍。记得以色列打篮球的某某就喜欢吃家乡的鹰嘴豆罐头。当然那玩意确实蛮好吃的,只是大部分国人很难喜欢那种味道而已。

“我家大王已经备齐食物,会尊重你们的习惯的,贵使请放心吧。”

-----

宴会在下午开始,毕竟晚上的话,没有电灯很难举行大型宴会,也不方便。各国使臣按照盟国/属国/非属国安排,但是万里之外的小国也能安排在稍稍靠前的位子。吃食么,吴越也没为难人家,预先都问清了。有忌讳的大都做了安排。俩小国使者看着数百使者欢聚一堂,都有点咂舌。

“父亲,这天下真有那么多国家么?不会是骗我们?”

“儿子啊,这个为父不知道,你要想办法打听清楚。要是这数百国家使者属真,那么我们要回去建议归顺加盟吴越,甚至,唉,婆罗门我们也不干了。要是假的话,我们再做安排。”

“明白了父亲,我这就下去和下人们打听。”小国使者没人防你,问下人其实是很好的途径,有时候能知道很多事实和细节。

说是按照婆罗门的饮食习惯安排,但也是果蔬全齐,面包/素包什么点心都准备齐全。为了招待各国使者,吴越特意浪费一次,并准许各家把吃不下的带回去。在古代食物的价值比后世要大的多,官吏们参加宴会能带就带,甚至有特意问不带的同僚讨要肉食什么回家的。所以吴越宴会准许外交官们打包也不算寒碜。

各国使者大部分还是看比吃多,吃比说多。毕竟汉语不是那么好学的,吴越也没那么多翻译者。主要还是大王傻乎乎在看杂技魔术和歌舞,或有异国奴隶表演各种有趣的杂耍。赤裸的黑人白人黄人棕人女奴们互相甩着长发,酥胸晃得使者们燥热不安。

吴越大王也有意这般,外交嘛,能怎么就怎么,用奴隶来套取某些吴越需要的情报。

=====

神庙远远矗立在姑苏主水道边上,主水道不是河道,而是从遥远的山区绕过太湖引水来的水渠。在建的神庙吸引了外交使者团,从南洋征发的石匠在主建筑下雕磨神像故事。南洋受印度教影响,烧砖石匠什么都不错,尤其是雕刻巨象老虎这些。吴越的财富主要还是花在民生上,宗教也属于百姓生活之一。吴越以政府拨款形式,每个郡府准备兴建一座大庙以管理各地宗教事务。

水道和贮水池的建设;使得城市水乡更多一种流动活泼。毕竟以前的水乡;不过是河水多;由于地势低洼;不过就是静静流淌。现在每个街区拐角或者广场都有大小不一的水泉;喷水泉是很漂亮的;水是从水道中来;居民用水多时水泉水稍小些;当居民用水少时;水泉的喷水量很大。水泉出水也是很干净的;不像后世那种循环水。水泉水可以直接饮用;也是过路人洗刷汗尘休息的好地方。一般大型的水泉边有雕塑也有石头座位,很享受的安排。也有旅人拿了水筒或水壶在出水口接水,而水泉池子中的水满溢到边上的鱼池,里面有些红色鲫鱼或者不知名漂亮野小鱼,鱼池的出水口才排往密布的河流。

姑苏是一个很矛盾的城市,一方面市民普及了也接受了驴马车,一方面城市巨大的消费也需要河流运输。吴越大王为了兼顾,只是顺着出入太湖的主河道挖宽挖深,上面建设十几连拱大桥,长长的引桥为了方便来往穿越的马车。而城市中毛细血管般的小河道上建设的桥梁都是和路面平直在一个水平上,使得小河道内不能通行高大的运输船。不过城内也不需要太大的船只,主河道两边的仓库区已经给城市提供了九成以上的供给。不过总有那些木匠人家,买来的原木来不及运走放仓库而堵塞河道。巨大原木也是孩子们嬉戏的好地方,毕竟孩子喜欢玩水,在河流上漂着的原木是很有诱惑力的,尽管家长们一再告诫孩子们不许在河流上的原木玩耍,孩子们还是置若罔闻。

红色小肚兜,一柱小辫的男孩在原木上和同伴追跑还不过瘾,干脆故意用脚拨动,原木在拨动下滚转开来。本来么,互相间有竹篾做的缆绳拴住,但是运来的木材已近给运起一部分,剩下的只是草草拴着,并没有像山区运来时那般紧紧系住。原木滚动,孩子们高兴得尖叫起来。其实孩子们实在是不懂家长的苦心,原木滚动是那么好玩的么。要是转动的原木夹住,或者被困在原木下,那么就孩子们的能力来说只能是死路一条。工业革命带来这样那样的工伤死亡。手工业时代亦是如此。那些巨大的原木一旦转动就不是孩子们玩的了,滚动的原木孩子控制不住,孩子只能顺着滚动的原木发力,而情况渐渐糟糕起来,河流的波动和原木荡起的水波,让站在原木上的孩子不稳起来。忽然间有旅人高喊,一时间人从各自房子内出来,冲向叫喊的地方。吴越王法,见死不救有罪,见溺会水不救亦是有罪,叫喊呼救周围百米内不去亦是有罪,除非你耳聋。当然罪不一定都是要坐牢,吴越王法就是以罚钱为主的,罚钱是主流。当然会给你一个很深的教训,会罚到你哭。

由于旅人在河边休息,洗刷腿脚,所以发现得还是蛮早,孩子也给从原木缝隙中拉起,大人毕竟力气大,用脚撑开原木,所幸孩子没事。巡街衙役郡兵也及时赶到,赶忙了解情况,把救人最及时的旅人请进官署。吴越管理是按照各区街道来管理城市,而不是一个城就一个大衙门。姑苏城内居住着北方来躲避战乱的世家大族,由于吴越平等,各地巨商也有在姑苏安家购买爵位的。当然最惨的就是南征南洋给抓来的各路酋长、国王。待遇么,按照原本管理的人口减半计算,比如千户酋长,计算为五百户的小县县长待遇。当然小县县长待遇是最低标准,尽管夺了人家地方和财产,吴越还是很人道的留下那些酋长国王过平安富家翁生活。这般来,原来的管理方式就不合适,人口太多,所以吴越大王就按照后世的那种分区分街道管理。街道起名号加数字标识,使得邮寄方便很多。街道自治,各街道由各自的乡老士绅推选管理头头,而具体协助管理的有派驻各街道的巡街衙役和郡兵。主要管理者就是老头老太,当然按照后世的说法,还不算老头老太,才五十来岁的闲人呗。巡街衙役和郡兵是派驻出去的,由姑苏府每月轮流派往各个街区协助管理。至于刑事案件,按照吴越制度,也是大王钦定的四类大案,抢劫偷盗/杀人/流氓强奸/诈骗,由专门的刑事衙役署署理。也由于专业化和分工化,一般衙役从忙两头到专门管理治安户籍等琐碎事件,使得效率上大大提高。毕竟大部分人没有受过专门培训选拔,要破杀人案子还是很难很难的。

区尉和区丞听了报告,并有里正乡邻作证,很快批复往姑苏府接受奖赏。

“大老爷,不必麻烦了,小人这般做,也是应该的,别人看见也会搭救。”

民事上区丞要做主,所以区丞出头,“这个是我吴越制度律法,小吏不敢违背。就算你不去,也是小吏失职,不过走一趟,花不了多少时间。”

“这般的话,那就凭大老爷做主。”

区尉看着,“嗯,我们一起领你去姑苏府衙。”

姑苏人口近三十万户籍在册,加上流民数千不入籍,还有过往的商户和暂住的世家大族奴仆等等,人口俨然有突破五十万之数。使得一个府衙管理起来很是不便,吴越大王把姑苏做试点,府衙内设每十万人一个街区,街区各有区尉和区丞负责事务,大大减轻了府衙的工作压力。过于追求官民比例其实就是过于不负责,有放任的倾向。大汉后期就是放任得很,有些县衙只是挂牌子,各项事务本质上都到了地方豪强和世家大族手中,县长不能调动粮财人,那么这样下去只有实力派做强。而吴越考虑到特大城市的特点,分权管理,免得基础不牢靠,被实力派和地方豪强夺了基本。

“冀州商户金宝,来我吴越姑苏行商,遇有孩童王某嬉戏落水及时相救,活人一命。按吴越治安令救助条列,活孩童者赏赐两贯,骑马带花游街以明明德。”

“多谢大人!”

吴越也是抠门得很,这类事只是荣誉躲过实惠,两贯能有多少钱啊,现在南洋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