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辛亥大军阀- 第6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举足轻重的。而他作为第1舰队的司令,自然是决定无比的战列舰派,在他看来,海军的战略重心依旧是战列舰,而海军航空力量虽然发展迅速,但是航空力量依旧无法动摇战列舰的地位。

目前日本海军中,也是有着一艘的小型航母以及两艘航空战舰,而这三艘军舰上所搭载的飞机主要是战斗机,鱼雷轰炸机为主,而且载机量也不过二三十架,这三艘军舰的载机量加起来也就和中国的一艘航母的载机量差不多。

这不能说日本海军并没有重视海军航空兵的发展,实际上日本海军已经是极为重视了,不过之前的日本海军和二十年代中前期的中国海军以及其他各国海军一样,都把海军航空兵当成了侦察防空辅助兵力的,而不是主力舰。

要不然也不会对航空战舰这种战舰看好并一造就是两艘了。

可是这时候山本英辅看着天空中那密密麻麻的飞机,他的脸色就是越来越深沉了,很快,日本上两艘航空战舰以及凤翔号起飞的战斗机已经是相继在战斗中被击落,这三艘军舰上锁搭载的战斗机加起来也不过三十架左右,之前为了给鱼雷机以及水平轰炸机部队进行护航已经派出了十余架,而剩余的十余架战斗机对于大批来袭的中国海军攻击机群来说根本就不够看,勉强支撑了十分钟后就是相继被击落。

之所以这么快被击落,除了他们数量少之外,以至于中国的战斗机可以二打一甚至三打一外,更重要的是日本海军所装备的舰载机性能上远不如中国所装备的舰载机性能。

说起世界各国的飞机性能,中国的飞机不敢说世界第一,但是跻身一流水准是没有问题。限制飞机制造的两个难关已经是先后被中国的工业部分所克服,第一项自然是铝合金的生产,当年德国战败后,不但大量军事装备被各国接受,各种工业设备也是被各国所接受,身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也是从战败的德国手中接受了一大批的技术,其中就有铝合金技术,从而奠定了中国制造全金属飞机的基础。而第二项则是航空发动机,这个航空发动机早年一直依靠进口,而一战期间则是通过军事合作从法国换取了航空发动机的技术专利,随后开始了国产航空发动机的历程,经过十多年的技术沉淀后,现今的国产发动机已经是大体过关。

现今中国国内制造的航空发动机从技术上来说虽然还不如法国和英国甚至连美国也是有些不如,但是也算一流水平,至少比起日本和苏俄强多了。再加上中国常年的飞机研发设计经验,一大批的优秀设计不断涌现,所以综合起来后中国现今的航空技术就算不是世界第一,但是世界前三是问题不大的。

比如中国最先定型的F3战斗机,这款由滁州飞机公司设计的战斗机乃是二十年代中期就开始研发,计划于三十年代装备,代替F2战斗机成为主力战斗机。自从中国开始F2战斗机的服役后,新一代飞机的研发是越来越困难,这款F3战斗机的概念和基本设计在1925年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但是受限于各子系统的研制缓慢,一直到1929年才试飞了原型机,而试飞的原型机性能让空军非常满意,尤其是高达三百五十公里的时速,以及优秀的爬升率以及瞬盘性能而让空军非常满意。

第〇六四四章 海空大战(四)

除了高时速和瞬盘性能外,其航程也比F2战斗机的各种改型增加,达到了一千一百公里。

同时还装备了由中国数个电气企业提供的各种航电装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福乐电气下属子公司所提供的短距无线电实时通讯系统,而这个名词听上去有些科幻,但是实际上就一个特大号的对讲机。主要用于作战中飞行员之间的实时沟通需要,在没有无线电实时通讯系统之前,飞行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只能通过摇摆机翼以及信号灯这种方式,而现在有了无线电话后,飞行员之间的实时沟通就变得简单多了。

除了短距无线电实时通话系统外,还附带无线电报收发机以及定向设备等一系列航电设备。

而F3战斗机上大量搭载的无线电设备也让这款战机的成本当中有相当多一部分的都是航电设备,这在以前是没有的。

这款新式战机在原型机通过了空军的严格测试后,开始生产部分F3试验机以供空军进行大量的试验以及制定训练手册等,如果说没用意外的话,F3的大规模服役还将会延后几年,但是1930年陈敬云上台后,军方开始大量采购装备以间接支持国防工业的发展,如此也就提前订购了一批高达三百架F3战斗机的订单,这笔订单单单是前期的采购费就是高达一千多万,而且后期还有大批的维护费用。订购后,滁州飞机公司在下半年开始陆续交付,不过直到战争爆发之时,交付的数量用也才二十来架,加上了之前交付大部分试验机,一共也才三十来架,刚好就是空军两个中队的数量。

由于是新式飞机尚没有完成训练,甚至连训练手册都没有编写完毕呢,所以尽管空军已经装备了最新式的F3战斗机,但短时间内却没有把F3战斗机派到战场上的打算。反正现在空军中装备的各种F2战斗机性能也不差,尤其是后期的两种改型速度已经是达到了两百八十公里,甚至空军中最新式的改型时速已经达到了三百公里以上。加上日本空军以及海航部队的飞机性能还不如F2呢,所以空军方面也就没有对新式飞机的急迫需求,准备先训练好后,再把新式的F3战斗机派到战场上,反正这一场战争哪怕是打的在顺利,也不可能短时间内结束。

而按照中国海军航空兵跟在空军后头捡便宜的惯例,中国海军也已经是把F3战斗机确定为下一代的舰载战斗机,并开始着手F3战斗机的舰载机改装,空军方面虽然对海军的伸手行为严重不满,但是空军对此也没有办法,不过空军也不吃亏,在发现了海军中的B6俯冲轰炸机性能优越后,空军很快也是根据B6俯冲轰炸机改装出来了B7俯冲轰炸机,主要是拆除了大量上舰所需的设备以及机体强化,并把这一部分重量挪到了加大航程以及载弹量上。虽然说空军的主力轰炸机是水平轰炸机,但是也需要俯冲轰炸机这种高精确的轰炸机为前线陆军提供支援,所以采购了一百多架装备。

除了这些现役以及准备大规模装备的飞机外,中国还有大量正在研发中的飞机,比如陈敬云亲口提出研发任务的四发重型轰炸机计划,又比如空军提出的新一代战斗机计划,还有空军提出的新一代双发轰炸机计划。

中国空军的研发计划始终是不会停止的,要不然空军每年那么多军费还真花不出去。

同时中国海军航空兵也是意识到一直跟在空军后头捡便宜不是什么好事情,因为虽然都是战斗机,但是空军和海军的需求是不同的,空军是性能至上,其他什么重量,起飞所需的速度都不是问题,反正空军的地面跑道足够长。而海军的舰载战斗机除了要考虑性能外,还需要考虑到上舰需求,比如加强起落架,缩短起飞距离,降低入场速度。这也就是为什么同等技术水平下,舰载机的性能不如陆基飞机新性能的原因所在。海军中现在装备的F2战斗机各方面的性能都是比空军的F2战斗机略差一些,甚至连海军自己投资研发的B6俯冲轰炸机的各方面性能也是比空军改装后的B7俯冲轰炸机略差一些。

不过哪怕是中国海军航空兵的飞机性能比空军的略差一些,但是比起日本的飞机要是要强得多,日本的飞机虽然很早也开始了自造,但是受限于其国内自身的技术水平一直发展的较为缓慢,其最早的自造舰载战斗机乃是仿制英国一战后期的出色战斗机SE·5A单座单发双翼木制战斗机,日本给予的正式编号为十式舰载战斗机,也就是所谓的十式舰战。曾经作为日本海军的主力舰载机参与了1923年的作战,迎战当时中国的F2战斗机。其性能算得上优越,比当时已经老旧的中国F1战斗机吃亏不少,但是和F2战斗机比起来还是远远不如。

1923年战争失败后,日本海军深感十式舰战性能落后,所以就是招标了新式飞机,新式飞机的设计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能够对抗中国的F2战斗机,日本中岛重工根据英国的斗鸡式战斗机仿制而来的三式战斗机赢得了设计指标,并与1927年开始了试飞,去年1929年的时候才开始服役。

三式舰载战斗机最高时速为两百四十公里,虽然载重不多可以达到一千三百公斤左右,但是航程有点悲剧,四百公里都不到。性能比起原型号的中国F2战斗机是不如,要知道1927年日本三式战斗机试飞的时候,那会中国的F2都已经服役了五年,甚至当时中国海空军都已经开始采购F2战斗机的第三种改进机型号F2C型了。

等去年日本海军正式服役三式战斗机的时候,中国海军中服役的F2战斗机中的最新改型已经是F2E型了,性能已经和原型相距甚远,速度已经提高了两百八十公里每小时,虽然航程略有降低到了七百三十公里,但是依旧远远胜过了日本的舰载机。

更不用说,中国海军这个时候已经是开始准备装备F3战斗机,中日战争的到来极大的加速了F3战斗机的服役速度。

以目前而言,日本海军的舰载机性能上也就是中国空军1923年左右的水平,如果说1923年两国的飞机水平只差距了两三年的话,那么现在的差距已经扩大到了七八年以上。而在这个平均两年改进一次,五年就换装一款新式战机的年代,七八年的技术水平已经是非常大了。

双方的飞机性能相差过大,也是让日本海军的舰载机快速被击落的重要原因,当日本海军的舰载机都被击落了后,这支规模庞大的日本海军主力舰队就只能依靠自身的防空火力来击落中国海军的空袭机群了。

山本英辅看着天空中密密麻麻的飞机,深吸了口气的他继续命令道:“继续向南全速前进!”

他之所以下达这个命令并不是因为他莽撞,相反他是经过了深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