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儿,兰馨悄悄地走了出来,告诉顾青竹,皇后已经睡下,容嬷嬷不放心,还守在那里。
顾青竹点点头,抱起永璂,将他送进自己的房间躺好,盖上被子,又嘱咐了兰馨几句,见外面夜已深了,就在偏殿东暖阁中休息。
挥退了侍候的太监宫女,顾青竹对着虚空冷声道:“今天谁当值?”
一个影子悄无声息地跪在前方:“奴才暗卫5号。”
顾青竹走到旁边的书桌上,笔走游龙,迅速写了封信,又从袖中取出一块玉佩,沉声吩咐:“你现在持此玉佩,前往一个地方,将这封信交给那里的人,让他们按照信中吩咐行事。”
“这······”暗卫有些犹豫,他的使命是保护主人,如果自己离开的话······
“主子······”
“这是命令!”顾青竹截住他的话,顿了顿,声音变得柔和:“你速去速回即可,这毕竟是皇宫。”
“是!”暗卫叩了个头,身影一闪,就消失了。
顾青竹负手而立,眼神深邃幽暗,半响,喃喃自语:“难道,真的是我这几年表现得太柔软了吗?竟然让人以为,我这个一国之君是可欺之辈?!”
第二天,顾青竹去慈宁宫请安的时候,屏退了左右,对太后道:“皇额娘,儿子要在后宫做一番清洗,请皇额娘出手相助。”自己虽然是一国之主,但是后宫毕竟和前朝不一样,而且,有权力最大的太后相助,这件事想必要轻松得多。
太后只微微一怔,不明白皇帝怎么突然要清理后宫,想起自己得到的情报,大概和皇后昨日的病危有关吧,哼,也不知道哪个贱人,居然把主意打到一国之母的头上,真是狗胆包天,死不足惜。
想及此,太后对顾青竹道:“皇帝尽管去做,哀家自然会全力配合你。”
于是,粘杆处,太后几十年埋下的强大人脉尽数启动起来,等所有的情报都拿到手之后,即使是一向清楚后宫争斗如何残忍的太后也倒吸了一口凉气。
乾隆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三日,乾隆皇帝不知为何龙颜大怒,传旨,纯贵妃降为纯妃,舒妃降为舒嫔,罚闭门思过一年。
很多人却不知道,在同时,暗地里,几乎每个宫中都有宫女或太监无声无息地消失掉。
顾青竹抚摸着手中的密信,面无表情,如果不是那几个女人已经死了的话,他真的很想让她们的分位也往下掉一掉,女人,争风吃醋可以,可是为了争夺宠爱可以不把宫中的人命当一回事,更有甚者,对孩子甚至是还没有出生的婴孩下毒手,这简直是恶毒得令人发指,该死的乾隆,你的眼睛是瞎的吗?看上的都是些什么女人啊,不过,真是没有想到,他原本一直以为够直率什么事情都摆在明面上的那拉氏居然也做过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也是,如果没有一点手段的话,她也不可能一直稳稳地成为皇后,既然她做的事情并不算过分,也大都是为了自保,就算她这次遭劫替了一回吧!
反倒是这个女人······
顾青竹拿起表面标着延禧宫令嫔的密信,眼中流露出感兴趣的光芒,这个女人,倒是个聪明人,知道在乾隆本人身上下功夫,夺取宠爱,而且总是适时地让乾隆知道从侧面偶然间知道她受了委屈,让乾隆出手护她,而她自己则趁这些时机暗中利用自己阿玛内管领魏清泰的职责之便,尽量在各宫安插自己的眼线,以此最快掌握皇帝的动向。
而这个女人最聪明就地方就是,她拉拢人从来不会因为那个太监宫女地位多么卑微而放过,总是以救世主的姿态出现在那些低微的宫人面前,出手施救。
这个女人,是一个天生的棋手!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刚成为主子的时间太短,还没有那个机会!
出身卑微,却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向上努力爬,将那些大家小姐全数踩在脚下,啧啧啧,多么熟悉的一副卑微少女奋斗史啊!
他突然很想知道,如果给她足够的施展空间的话,她会走到哪一步?
“暗卫,通知粘杆处,找五个可靠有能力的宫女,两个放在慈宁宫保护太后,两个放在坤宁宫,一个放在延禧宫,叫那个去延禧宫的人,好好看着令嫔,至于在坤宁宫的。”顾青竹敲了敲桌子,沉吟了一下,“保护皇后、兰馨还有永璂的安危,然后,观察一下皇后,如果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立刻禀报。”
“是!”
顾青竹靠在椅背上,眉头紧锁,这次虽然成果颇多,但是他最初想要知道的禁药问题,却还是没有线索,这让他不禁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猜测到底对不对,难道皇后的昏迷,真的与禁药无关吗?
……………………………………………………………………………………………………………………………………………………………………………………………………………………
22
第二十二章 政事数起
乾隆二十二年四月二日,从云南远送来的一份奏折打断了顾青竹本来预备再彻查一遍后宫的计划,奏折的书写者是汉臣云南巡抚郭一裕,弹劾的是曾经在乾隆十二年征金川时献上计策,为此战得胜立下功劳的满臣——现今云贵总督恒文!
这份奏折将顾青竹的注意力全都拉回了前朝,将后宫诸事尽皆交由太后处理后,顾青竹手执奏折,神色凝重。
这数年来,朝中众臣天天你参我我参你的,顾青竹已经习惯了,但是这一份奏折上的情况却和平时的那些小打小闹要严重得简直有一天一地之别。
乾隆二十二年四月四日,乾隆皇帝在朝中下谕:前据郭一裕参奏恒文令属员买金,短发金价,巡阅营伍,沿途纵家人收受属员门礼等情,竟而激起民怨,朕虽以恒文历任封疆,受恩最重,当不应至此,然此折上哀言历历,悲情悯悯,即铁石之人亦会动容,此事事关云贵千万百姓生计,朕心甚忧,今遣刑部尚书刘统勋会贵州巡抚定长前往查察!
看着金銮殿上九五之尊眉宇间的怒火与杀气,台下百官各个心惊,满臣们心中骇异惊慌,而汉臣们骇然之余,心中却多了一丝欣喜,这次汉臣弹劾满臣后皇上一视同仁秉公而论的反应实在让他们激动感动不已,大清朝一直声称的满汉一家亲,原来皇上真的在努力。
早朝结束后,顾青竹单独将刘统勋留下,仔细叮嘱他和巡抚定长到云南后一定要将事情仔细查清楚,最重要的是,人可以迟些再押送回来,但是云南的百姓一定要先安抚好,这个最为重要。最后,顾青竹当场写了一份密旨给刘统勋,如果郭一裕所参属实,他们可以先行将恒文和其党羽革职拿下,押回京城治罪,最重要的是,有了这份密旨,他们可以不必先行回京回禀一切事情,而可以当时就将恒文那些贪污的钱财返还给那些受难的百姓。
接到这份圣旨,刘统勋的眼眶红了:“皇上,您对老臣如此信任,老臣真的必不辱使命。”
要知道,云南天高皇帝远的,也没人知道那个恒文究竟有没有贪,如果贪了又贪了多少?可以说,在调查当中,这些数字,是全都掌握在刘统勋的手中的,如今,皇帝给了他圣旨,让他将那些银两当时就发还给那些百姓,可是除了刘统勋,谁又能知道准确的数字呢?如果他在这件事中暗中做手脚,扣下一些的话,也是没人知道的,这也是皇家一向将调查、定罪分开作为两部分的重要原因。
而顾青竹明明知道结果,却还是将给了他这一份密旨,这是一份多么重大的信任啊!这样的知遇之恩,又怎能不让刘统勋感动得几乎泪流满面呢?当下在心中发誓,哪怕赌上他这条老命,也绝对要将事情办好,绝对不能辜负了皇上的信任。
刘统勋雄赳赳气昂昂地带着无限激情满心斗志回家准备出发去云南,顾青竹也没有闲着,直接从大内高手中抽调了两名武功最高的让他们跟着一起去云南,一路保护刘统勋的安全,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这个斗志昂扬的老头冲锋得把自己给冲出什么来,看他离宫时那副气势汹汹的模样,顾青竹真的有些担心,千古贤臣可不是大白菜,到处都有的,他可不想让这个能力真的很出众的帮手出什么事。
刚送走了刘统勋返回养心殿中,门外的太监禀报,户部尚书兆惠求见。
顾青竹宣了他进来,听了兆惠禀告的事情,身体立刻坐直了,眼中闪过了一丝锐利的光芒。
难怪兆惠刚刚没有再朝堂上说出来,而是选择这个时候单独禀报,原来是为了这件事。
自从清朝入关以来,从文化、礼仪、政治等各个方面,满洲都借用了明朝的各种制度,包括海禁,尤其是明朝中后期就开始不断发生的倭寇肆虐,清初时期以郑成功为首的反清组织不但在自身不是侵扰清朝边境,更加总是潜进内地煽动百姓反清复明的行动,还有康熙年间,清政府允许天主教在中国传播,但是随着教会在中国影响的扩大,它开始直接干涉中国的内政。尤其是康熙四十三年时,罗马教皇格勒门十一公然订立“禁约”,禁止中国教徒尊孔祭祖。这些举动直接或间接地让清朝对外界产生了强烈的排斥。
康熙五十九年,清政府开始实行禁教政策。雍正五年,又明确规定外国商船只能到广东的虎门和福建的厦门两处。
由此,不止是朝廷本身,就是普通百姓对那些外国人也产生了排斥的心理。
顾青竹来到这里后,在这五年间做了无数努力,总算是将民间对外界的敌意慢慢减弱了,最后准备施行开关政策的时候,却遭到了皇族宗室的激烈反对,有些甚至搬出了爱新觉罗家的祖宗家法来反对顾青竹,表示自大清入关以来就一直是紧闭关门的,你怎可如此贸贸然地要开关接纳那些西方的蛮夷进来,我大清泱泱大国,身为天朝上国,何须和那些蛮夷交易,遵守前人之法,闭关锁国即可也。
也也也,也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