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秦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风秦楚- 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儿子什么都好,就是太忠厚了,缺少一点王霸之气。

众大臣一起向他祝贺,祝贺这前无古人的伟大业绩,盛赞长公子的殊勋伟业。

他随和地接受了这一赞誉,虽然此刻他不喜欢这样,对于这样的逢迎,不管是出于公心还是出于私心,他有时会感到厌烦,但他又必得违心地去接受。他知道,没有这样的形式,就没有皇威和权力。

他对扶苏问了问对新秦实行的一些新的举措,扶苏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一遍,最后扶苏说:

“虽说对匈奴人取得了一次大的胜利,但边患远未消除。头曼单于和冒顿还在,过个几年,又会渐成气候,仍是我大秦心腹之患。儿臣这次到边庭,亲眼看到了他们的组织形式,散则为民。聚则成骑,来也急,去也疾,机动性无可比拟。往往是在一个地方掠夺一下,急风暴雨式的,转瞬就过去了。令边关将士防不胜防。这次战胜之,确实非常侥幸。他们有一万余骑南下毛乌素,远袭上地,好在被都尉单膺白发现,及时飞羽,这样也空了榆中。否则,让匈奴人从老儿盖突破、渗入、占领上地,后果不堪设想。由此,我和蒙将军、卢护军共同商议,得出了一个结论:只有城墙,才是防范匈奴铁骑的最好设施。我们认为,应该将一直都在修筑的燕赵城墙和我们的城墙连接起来,扩大修建规模,从辽东、渔阳直到泷西,连成整体,形成屏卫。这样的长城,烽火台叠连,一处起火,四方响应。这是针对聚则成势,散则逸去的匈奴特别有效的防守设施,可以确保我大秦边民安居乐业……”

始皇帝听后,心中颇为首肯:“这小子有点成熟了。”

众大臣一齐附议。

中车府令赵高说:“这样一来,胡骑再也无法渗入内地。一地出现,烽火毕起,众将云集,就没有不击败匈奴人的道理……”他总是能抓住要点,加以阐述。今天,他知道这是皇上赞赏的,且又是未来皇上提出来的,这一点,比这个提议本身重要得多。再加上,长公子平日对他似乎总保有距离,这才是他深感忧虑的,他必须尽一切手段,来获得扶苏的好感。只是思虑太过,也有失误的时候,也许就是道载决定了一切吧。恰恰是他这种圆滑的态度,使扶苏和他保持了距离。

治粟内史伏兼出班奏曰:“长公子提议无可厚非,只是……”

“只是什么?”将军辛胜用他宏亮的嗓音说,“伏内史,你难道会有相反的见解吗?”作为一个将军,他知道长公子的提议重要,所以这必须是要力争的。

伏兼没有回答他,继续奏曰:“臣是说,长公子的奏议是个好主意,只是在当前,刚进行了一场大战,国帑告馨,国库空虚。陛下若不信,可问少府章邯,臣不敢欺蒙陛下。”

章邯出列奏曰:“确有捉襟见肘之感,前些日子,郦山陵寝因缺少资财、人手,不得不从上林苑和阿房宫抽调徙徒投入到这一边。现在又在向各郡县征发闾左……”

“什么时候叫你们征发闾左了?”始皇帝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这早已是开始了的事。”章邯低声说。

伏兼说:“光对匈奴一战,耗尽了齐鲁、闽越的钱粮,用尽了那里的人力物力。巴蜀的人力物力又要针对百越西瓯。楚和三晋的人力物力用在陵寝、上林苑、阿房宫。关中得供应咸阳京城之用。且不要说,新秦开辟,又要迁徙多少人口?又要用去多少钱粮?还有驰道、直道,各种水利工程。现在如果要大规模的修筑长城,臣实在……,望陛下三思。”

这倒是扶苏所没有想到的。这时,王贲出列奏曰,他认为别的工程都可以停,但长城关乎国之安危,是不能不建的。作为老将军,他更知长公子这一提议的深刻含义,不是这一班文臣所能理解的。他这说法获得了冯去疾的赞同。李斯则沉默。

“怎能说停就停?”伏兼颇感气愤,这又不是儿戏。他说:“兴起的工程,先前的投入怎么说?”他身为治粟内史,为国理财,铢两必究,不知得罪了多少人。但始皇帝就是看中了他这一点,不管有多少人参奏非议,均不理会,一直信任他,重用他。“现在已是男子力耕,不足粮响;女子纺织,不足衣服。国力唯艰,臣恐毫无节制……”。伏兼想直言,但还是收住了口,他知道,皇上最不喜欢听的就是这样的言辞。

“那你是说,我大秦民不聊生?”赵高就这么刻薄,他从始皇帝身旁用尖细的嗓音指责道。

“我没这样说,”伏兼说,“但总得有出处,国库里是变不出钱来的。”

“伏内史说的也是有道理的,”扶苏看不惯赵高这模样,他的提议本就没想到这一层,现在听伏兼说出这样的实情,不免也有些顾虑。

“朕不管你怎样?”始皇帝这时突然想起了,“灭秦者胡也。”这一谶语,又想到扶苏这一提议确实是一个非常中肯的建议。遂不顾一切,决定扩大修筑长城的规模,并作出了这个决断。

“父皇,”扶苏想到这个奏议是由自己提出来的,他本仁厚,现在也似乎感到有些不妥,想有所保留。他立即再出列奏曰,“儿臣认为,还是量力而行为是。量入为出,只以原有规模修筑上郡至北地一段,以屏护关中……”

这正是始皇帝最不满意扶苏的地方,他想起了“臣不得两谏。”他大声斥责道:“看看你都成什么样子了?出尔反尔,优柔寡断,这叫朕怎能放心?我大秦什么时候,什么事情不是这样艰难地走过来的?不这样,瞻前顾后,能统一诸夏?不这样,能驱逐匈奴?干出这么多事功?又怎能成就今日之大秦!”

“只是,可以和缓些,实在不行,是否可以将上郡一线三十余万守军屯田筑城?”

“这是个好办法!”青城一直在听,她最佩服这个皇兄了,听到扶苏说出这个主意,那知道利害,不由得赞赏道,脱口而出。

“怎么又来了!这是你说话的地方吗?”始皇帝很严厉地大声训斥道,“累教不改!”

青城吓得涨红了脸,她还没见过父皇这样不满过,不敢再言语。

“一派胡言,军队怎能用来筑城?简直愚蠢之极!”听到扶苏说出这样不知利害的话来,原先对他好的印象也没有了。对青城也一样,授衣的事弄得他对她非常不满意,现在她又敢在朝廷上放言,这叫他如何容忍。正是这一刹那的心理改变,使他更坚定了修筑长城的决心。历史往往就是这样改变的,始皇帝正是有了这不快,他就敕令:着这修长城之事由扶苏去督办。本来这次,他是想让扶苏回京城,让他熟悉一下政务,他已感到自己的身体很有些不好,想让他作个作储君的准备。但没想到,一刹那的心理改变,事情又成了另一种样子。这就是他的个性,他不能容忍任何一个人违逆了自己。

众大臣见皇上动了怒,没有一个再敢提出异议。

始皇帝又命令伏兼将各地常征的赋税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成。并征发闾左,把不足十七岁,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上,六十五岁以下的人定在征发之列,将这些人力物力全用来修筑长城,而对上林苑和阿房宫则暂时放一放。

四、青城被幽禁。

 回到内廷,始皇帝再一次对青城在朝廷上放言深感不满,他对这个螟蛉之女有了一种思虑。

这时,正好左丞相李斯、御史大夫德、御史中丞赵成等,向他奏知南巡东行之事。说是诸事已备,只等皇上择日,便可南行。他想了想说:“等年初吧,新的一年,万象更始正好(秦以十月为岁首)。”此时,青城已经回府,李斯和赵高已敏锐地感到了皇上对扶苏和青城的不满。李斯这人,私心重一点,他想到青城能有今日,自己是负有责任的。他很想把这一潜在的危险化解掉,以免将来自己受到牵连。为此,他再一次上奏曰:“为了陛下的安全,臣以为不得不对公主有所防范。再说,盈夫人突然潜逃,只能说明这是公主所为,公主敢这样,不能不令人担忧。”

赵高见李斯说出这样一番话来,皇上不语,知道皇上对公主有了些顾虑,皇上不再信任青城。“事实上,青城对皇上也不是赤胆忠心”,他想起了依梅庭。更何况青城和扶苏是同一类人,对他总是那么不冷不热的,他知道这样的人,对自己是个威胁。他喜欢皇少子胡亥,自从胡亥向他学习吏道以来,便和他过从甚密。他认为这个皇子和自己意气相投。他曾这样想过,如果胡亥能成为皇太子就好了,但对这事的实现,他连想都不敢想。此刻,他极力附和李斯,他说:“对于青城公主,实在不能不小心谨慎,至少不能让她带剑侍立在陛下身边。更何况纲纪律令本就有:任何人不得带剑上金殿。只有公主是个例外,这不合法度。现在只要按律行事,可以名正言顺的恢复廷制,公主并没有任何借口可以不执行。”

他的这一番说辞,堂堂正正,立即获得了众人的赞同,大家一致附议。

在众大臣的极力劝谏下,始皇帝终于赞同了这一动议。“是的,青城没必要再带剑侍立在自己身边。自从荆轲之后,再也没有任何人在朝廷上接近过自己,再也没有发生过那样的危险。反倒是青城,天天带剑侍立在自己身边,成了唯一的例外。如今确实没有这个必要了。”

他让赵高去对青城公主宣旨:“从今往后,不需要再带剑上朝。这不合廷制,破坏了朝廷的规章,引起众大臣的非议……。”

青城公主接到这一旨意后,没有想得更多,因为这道理冠冕堂皇。她还是个大孩子,天性又单纯,不过也隐约感到,父皇对自己没有从前那么亲切了,心中不免有些凄切。想起了盈夫人的话,难道自己真的不是父皇所生?但她马上否认了。她不容许自己对父皇有一丝一毫的怀疑。时间一长,就把这放过一边去。

但是,朝廷上下开始流传着皇上不再宠爱公主的流言。这流言来自何方?没人知道。由此,众臣又想起前几年流传的青城公主和叛逆依梅庭的叛逃有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