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群英传之云淡风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群英传之云淡风清-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木匾,上面书着大大的四个字:颍川书院,落款:水镜先生。字体遒劲有力,红与黑相映,红如鲜血,黑如夜空,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沉稳而凝重。
  晏平抬眼看了下木匾,贾清就在旁边,清楚的听见老师冷冷的哼了下。
  颍川书院也得了消息,院长荀爽带着一些学子迎在门口。
  晏平很是关切的问候了荀爽几句话,一转头,仿佛才发现边上站着的那人一样,“呦,这不是许子将么?你是什么时候来的,真巧啊。”
  贾清低下了头,晏平一路上是掐着时间赶到颍川书院的,想必他老人家是得了消息,早有预谋的。亏他还能一脸毫不知情的样子,真不愧是他贾清的老师呀!
  许子将心里也明白晏平出现在这里绝不是巧合,但他不能有任何的表示,“哦,太傅说的是,确实够巧的,劭也是上午才到。”
  “诸位车马劳顿,还请到书院里面歇息。”荀爽脸上带笑,将众人迎了进去。
  但他心里明白,恐怕这次晏平到来,当真是来者不善呀! 

作者有话要说:呵呵,既然是养成么,自然要连少年的名字也一并起了才是~~~
好了好了,赵云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嘎嘎嘎嘎~~~
颍川书院到了,郭嘉郭奉孝还很远么?
话说其实郭嘉现在才十岁,不过么,我的小说我做主!把他年龄调大些就是了~~~




33

33、各家纷争 。。。 
 
 
  荀爽的父亲荀淑,是大儒荀子的第十一世孙,品行高洁,博学而不好章句,为人耿直方正,有“神君”之称,与同朝同颍川郡人的钟皓、韩韶、陈寔等皆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合称为颍川四长。
  荀淑不愿为官,不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而且还喜欢用对策讥刺权贵,因此在士族中名声很大。
  而他为人清高,很瞧不惯那些圆滑的官员。那时候晏平已经身居高位,不同于荀淑的无为避世,晏平在治国方面显得不是很强硬,面对宦官和外戚的步步紧逼,为了保存士族的力量,也会时不时的退让、妥协。虽然双方都有拳拳报国之心,但生性耿直的荀淑自然无法接受晏平的执政方针,不止一次的对晏平进行公开的讽刺,言语中极不客气。
  晏平个子矮小,自然在尊严操守方面极为敏感,难能受得了荀淑这样的冷嘲热讽。不过晏平也知道荀淑也是忠于朝廷的人物,倒还没下作到借用朝廷的力量来打压荀淑,但是由此引发的二人在学术上的纷争,那可就是宇内皆知了。
  自从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的势力极大的发展,把其余各家学派给活活的压制住了。
  那些儒生们满嘴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仗着国家的支持,更是不把其余各家放在眼里。
  荀淑身为大儒荀子的后代子孙,在儒家里面那也是根正苗红。而晏平虽然也是晏子的后代,而《晏子春秋》更是被划到儒家典籍当中,但晏家从晏子开始就根本没把自己当成是儒家的人。
  可以说,荀淑和晏平两个人的分歧是从老祖宗就流传下来的。
  而他们两个学术上的斗争,那也是互有胜负,拼了个不胜不败的局面。
  后来荀淑去世,晏平也去亲自悼念。他们两个人斗了半辈子了,猛然间没了对手,心下倒也颇为遗憾。
  本来晏平身为长辈,自然是不该再和荀爽这样的晚辈计较的。但问题是他老晏家后继无人呀,晏平倒是有俩个儿子,老大为人稳重,不过只是中人之资,老二颇有才华,但是又整日沉迷吟诗作赋,至于孙子辈的就更加泯然众人矣。整个晏家,几百口子,愣是找不出一个能当家的人物。
  而荀淑有八个儿子俱有才名,被世人称为“荀氏八龙”,就连孙子辈的也有不少人极为出色。
  这真是人比人要死、货比货要扔,老对头荀家一派欣欣向荣的情形,而他晏家却是日暮西山,只怕等他百年以后,就要分崩离析了,这叫晏平如何能不急!
  这次晏平亲上颍川书院,一方面是要观察他们荀家的当家人物,未尝不存了几分考察他们治家理念的心思。另一方面,就是要打压荀家,不能再让他们这么嚣张下去了,是时候要敲打两下了。当然,晏平还有个暗藏的打算,只不过是要靠些机缘的,那就是把弟子贾清给推到前面,让他能名扬天下,这样以后也能靠贾清来帮衬下他们晏家。
  荀爽领着众人进入大门,走过青石板路,正对着一间大屋,屋宇方正,青砖砌就,上有雕花瓦当,屋中央是一个大大的香案,香案后悬着孔夫子的画像。不论怎么说,晏平还是带着贾清、张松他们恭恭敬敬的给夫子上了香。
  之后众人被领到客房,稍事休息。
  晏平叫管家拿出备用的长袍,让管亥、甘宁、赵云他们换上,管亥和甘宁身材魁梧,这长袍被他们穿的紧绷绷的,看的赵云在那哈哈大笑。
  他们三个倒是不打不相识,最近关系倒是突飞猛进,管亥、甘宁对视了一眼,把小赵云拉到一边给狠狠的教训了一顿。
  晏平把贾清拉到一边,倒也没说什么,只是神情诡异的要他好好休息。
  那边荀爽派人整理好了会场,把晏平和许劭他们给请了过来。
  荀家这次相当重视,“荀氏八龙”中就来了四名,摆出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
  面对晏平,荀爽心中还是有点打鼓的。他父亲荀淑和晏平斗了大半辈子了,晏平的口才那是相当了得的,真可以说能把活人说死、把死人说活。万一晏平真要不顾脸皮,来个以大欺小,那凭借他家这几位,还不知道能不能顶得住呢。
  晏平脸上表情很是淡然,一点也看不出来他是来颍川书院踢馆的架势。
  领着贾清上了主席台,晏平坐到荀爽的左边,贾清立在后面。许劭则是坐在荀爽右边,在晏平和许劭边上坐着的则是各豪门的名士。
  看着下面书院里的学子,晏平笑着对荀爽说道:“你们这颍川书院还真是人杰地灵呀。”
  要是别人的夸奖,荀爽客气几下也就接受了,可晏平的称赞,荀爽可就不敢笑纳了。
  谁知道晏平是不是准备来个欲抑先扬,把他们给捧的高高的,再哗啦一下甩下来。
  “哪里哪里,太傅说笑了,他们要学的还多着呢。”荀爽客气道。
  许劭对荀家和晏家的恩怨也略有耳闻,不过他心里较为倾向荀家,所以倒是在边上帮衬道:“颍川书院果真要求严格呀!”
  晏平见许劭接下话茬,也就不再搭话了。
  突然荀彧手中拿着一份名刺走上主席台,交给了荀爽。
  “名家公孙乌龙拜见。”
  公孙家也来人了?荀爽皱起了名头,“请公孙公子进来。”
  公孙乌龙是公孙龙的后代,算是他们公孙家年轻一辈最出色的人物。
  许劭和晏平离的极近,许劭微微斜眼看了下晏平,晏平脸上挂着微笑。
  公孙家果然来人了!晏平心中得意。
  原来是晏平把消息传给了公孙家,荀家的老祖宗荀子当年曾经斥责公孙龙“此惑于用名以乱实也。”后来荀家和公孙家子孙间多有摩擦,可以说公孙家和荀家那是世仇。
  今天是初一,正是许劭月旦评的时间。颍川书院特地请来许劭,为的便是能让他点评某位学子,当然按照荀爽的想法,这个人选也已经基本被他们荀家内定了。
  公孙家和晏家得到消息,自然要来搅局了!
  实际上这次,不光是他们几家的博弈,更是吸引了其余各家的关注,只不过他们都隐身幕后罢了。
  公孙乌龙也不过是二十五、六的年纪,容貌平凡,有些消瘦,却是穿着一身黑袍。
  他来到主席台前冲台上几位名士一一行礼,名士则起身还礼。
  “久闻颍川书院能人辈出,今日得见,当真是荣幸之至呀!”话倒是好话,但公孙乌龙语气听上去阴阳怪气的。
  百家当中,被儒家压制的最厉害的就是名家,公孙乌龙这次是有备而来,要为他们名家出口恶气。
  “公孙公子前来,不会就是为了说这几句话的吧?”荀谌是荀彧四兄,听了公孙乌龙说的话心中冒火,跳了出来。
  “那当然不是,乌龙前来,是因为对大道有所疑惑,特来请教一二的。”
  说是请教,其实公孙乌龙是来找人辩论的。
  “请教不敢当,还请兄台出题。”荀谌自视才高八斗、满腹经纶,还真是不太看得起公孙乌龙。
  荀爽倒也想看看这公孙乌龙有什么依仗,敢来颍川书院踢馆。吩咐学子空出一片场地,让他们两个能对面而坐。
  结果没说上几句话,荀谌就败了。
  即便他败了,他还是稀里糊涂的,不知道自己败在哪里。
  荀爽心里摇头,自然又有荀家的子弟上前挑战,结果在公孙乌龙面前,照样是小菜一碟,根本构不成威胁。
  颍川学院里面虽然学子间也有些辩论,不过都是点到为止,很少出现争锋相对的情况,因此他们哪是身经百战的公孙乌龙的对手。
  “哎呀,这次乌龙前来,收获良多,颍川书院真是见面不如闻名呀!”还是那副腔调,不过公孙乌龙连胜七场,倒也有资格说这话。
  虽然上场的都是荀家的学子,不过他们的实力在书院中已经算是精英了,他们的连连落败,一时间倒也没有其余学子上前。
  台上荀爽眉头紧皱,拿眼扫了下台下的荀彧,示意他上前,为荀家争回脸面。
  荀彧虽然有王佐之才,极具战略眼光,但并不意味着他也擅长辩论呀!
  但是公孙家和荀家的恩怨,他是知道的。虽然公孙乌龙一口一个颍川书院,但他能听出来,公孙家矛头指的就是他们荀家,所以他也只能背水一战了!
  “兄台请出题。”荀彧风度翩翩,即便是公孙乌龙也不得不承认,仪态上面对方胜过自己太多了。
  公孙乌龙笑了下,头顶上猛然间显出法相,却是一匹白马飞了出来。
  白马做出奔腾的动作,发出“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