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僧志-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告别李员外和诗韵父女俩,唐森回到了京师长安,那些赈灾用的米粮已经如数还给了李元宝,而唐森还要在皇上面前大加赞赏李元宝一番。

“陈爱卿,这次的任务完成得不错,想要什么奖励呢?”朝堂之上,唐皇微笑着问唐森道,这次的赈灾任务完成得相当不错,让唐皇很是满意和欣慰。

唐森上前道:“启禀皇上,微臣什么奖励都不要,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无论我身为朝廷命官,还是佛门弟子,这都是我应做的本分。身为朝廷命官当为皇上分忧,为天下百姓牟福;而身为佛门弟子,也理应慈悲为怀,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再者,微臣现在什么都不缺,所以,微臣什么都不需要。”

唐皇呵呵笑道:“有功之臣,理应嘉奖,虽然你什么都不缺,但朕还是得奖赏里,否则这嘉奖之规就要在你这里破掉了。所以,你好好想想,看你想要什么?如果合理,朕就一定嘉奖你。”

唐森想了想,道:“启奏皇上,微臣此次救灾行动之所以可以圆满成功,离不开大家的帮助,救灾之中,出现了很多感人的事例,如果你要嘉奖,就嘉奖他们吧。”

“哦?都有谁,你说说。”唐皇笑着问道。

唐森点头道:“首先,让我感动的是那些受灾的百姓,他们虽然不是富人,但曾经也是安居乐业的农民,家里有几亩田地,可供家人吃喝用度,但一场暴雨洪水,便让他们丢失了赖以生存的田地,也丢失了家园,从一名开心的小农民,变成了一个灾民,这对他们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啊!甚至他们在被迫背井离乡、逃离灾难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上一口,连水都喝不上一口,可是他们却没有乱,没有偷,没有抢,很安分守己地听从相关人员的安排,而且还主动帮微臣等人加固江堤,一面灾情的扩大,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微臣很感动,所以我请求皇上首先嘉奖这些灾民们。”

“你说得朕也很感动啊,可是这些灾民数量如此之多?你要朕怎么嘉奖?”唐皇笑着问道。

唐森回答道:“其实老百姓们要得并不多,嘉奖就更加简单了,他们今年的农作物都没了收成,显然是没有办法上交课税的,所以微臣请求皇上,免去他们今年的赋税。另外,他们还得修建房屋,恢复生产等,我请求皇上再给他们免税两年,减轻其负担。所以,皇上只需减轻灾区百姓三年的赋税便可。想我泱泱大唐,幅员辽阔,税源广大,暂免潇湘之地的赋税,也不会对大唐的税收造成影响的。”

“嗯,你这么一说,倒也可行。”唐皇点头认可道。

唐森继续道:“广大安分守己、互相帮助的灾民值得嘉奖,表现突出的个人也应该得到嘉奖,并且还要进行广泛宣传,以增强人们心中的美德感,才能使得我大唐子民人人有美德,人人做好事,人人乐于助人。所以微臣还要向皇上推荐一名在救灾行动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

“先进个人?”唐皇微笑赞许道:“这个称号不错,挺好!那你说说,你要推荐的先进个人的情况如何?”

唐森回答道:“此人名叫李元宝,江州第一富户,商人,在救灾过程中,江州府库的存粮不足,救灾粮因为路途不畅无法运送到,眼看灾民就要挨饿受冷,甚至可能因此而引发sao乱,在这关键的时刻,李元宝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那就是‘为富要仁’,他知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道理,他毅然决然地将他所有的粮仓的开放权交给了微臣,不计得失地让微臣发放给灾民,让灾民能够在受到失去家园的打击后不至于填不饱肚子。正是因为李元宝的数万石粮食的支援,才能够让那数万灾民在洪水泛滥的情况下不仅没有骚乱,反而帮助微臣加固大江堤坝,防止了灾情的扩大。所以,李元宝应该嘉奖!”

“嗯,朕同意了,李元宝应该嘉奖!”唐皇道:“你有什么好的想法没?”

唐森点头道:“请恕微臣直言,对于李元宝这样的仁义富户来说,首先得从名誉上来奖励他,比如封他一个‘仁义巨贾’或者‘大唐第一商’的称号,以表示朝廷对其的重视;第二,前段时间长安的马家帮被抄家,而马家帮也涉及到了漕运的一些事务,马家帮的覆灭使得长安与外地的漕运有所不畅。微臣就在想,漕运之事,乃是国家大事,掌握在马家帮这样的恶人之手,显然对国家不利,而如果交由仁义之商,那就放心多了,且不会造成太多的麻烦,毕竟漕运乃朝廷的事务,相当于为公家办事,若是漕运之人仗势欺人,岂不也是给朝廷抹黑吗?所以,我请求皇上将原马家帮的漕运之事务交由李元宝这样的仁义商贾办理,相信会好很多。而漕运肯定会赚不少的钱财,不仅可以为朝廷上缴大量赋税,而且这样的钱财赚到仁义商贾手中,总比赚到那些黑心商人手中好得多!这样既奖励了李元宝,又为全国的商贾树立了榜样,让他们懂得,在国家危难之际,理应踊跃地站出来支持国家,支持朝廷,支持皇上。”

“呵呵,听你说得头头是道,想也应该是经过精心考虑过的。”唐皇笑着道,话中却似乎有别的意思。

唐森依旧朗声道:“在其位谋其政,微臣得皇上信任,就得为皇上分忧,是以才推荐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交由皇上使用。”

“呵呵,好吧,朕准奏了!”唐皇笑着道,显然,漕运之事交给谁都是一样的,何不交给一个仁义的商人呢?也不至于驳了唐森的面子,说到底却是此事也不值皇上一提。

唐森谢恩,又道:“另外,微臣建议,在保障农业发展的同时,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就算不鼓励,也不能采取抑制的手段,阻碍工商业的发展。我相信,商业的发达,可以为朝廷带来更多更大的赋税,有了充足的赋税,国家还有什么买不到的呢?有了钱,可以请民间的锻造大师可以为朝廷锻刀、锻铠,有了钱,突厥人养的战马最终都得卖到大唐天朝来,朝廷再出钱培养训练强悍的骑兵部队,到那时候,便是大唐绝对的笑傲天下的时候了。”大唐时期的唐刀还是很锋利很坚韧的,鼎鼎大名的扶桑忍者刀就是唐刀的一个版本,可见唐刀本土锻造技术的优良。只因为唐朝没能重视民间技艺的开发与延续,导致这些精巧的民间技艺渐渐失传。

唐皇连连点头道:“你说得朕都十分心动了,好吧,下去之后将你的想法写给朕,朕好好琢磨琢磨。”

“谢皇上!”唐森终于松了一口气。

【036】、家仇得报,一家团圆

唐森身为大唐子民,虽然他的目的是西游,是强大,并且非是凡人间的强大,而要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去强大,但他终究是大唐的人,并且怀有一颗博爱的心,他总还是希望自己的国家强大一些,人民过得好一些,所以便尽心尽力为太宗皇帝献计献策,准备撰写一本《大唐工商业发展白皮书》,以辅助唐皇及后世继任者进行工商业改革。这是一项重任,唐森又得花一段不短的时间了,好在他现在才十八岁多一点,距离二十岁关口还有一点岁月,所以也不算太着急。

唐森现在最关心的还是审判江州刺史“陈光蕊”,真正的陈光蕊本是唐僧的父亲,但是唐森心里清楚,真正的陈光蕊早已经被害死了,凶手就是现在的江州刺史假“陈光蕊”刘洪,刘洪对美貌的唐僧他娘起了狼心,于是害死了赴任途中的陈光蕊,霸占了唐僧他娘殷小姐,冒名顶替做了江州的一州之主。

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如今十八年过去,报仇的时候也该到了,只不过原来的唐僧是被人打了一顿之后才去问法明大师因由的,而自己,却是早已经明了于心,只等这一刻了。所以当时到了江州,看见刘洪犯了错误,唐森便毫不犹豫地将他拿下了,这也方便审问他所犯的罪。

虽然唐森与陈光蕊以及殷小姐没有父母之间的那份感情,但至少名义上大家还是一家人,至少自己的肉体还是殷小姐所生出来的,有着一种血浓于水的血缘关系在里面,所以唐森对刘洪还是比较愤恨的,反正也要除掉他,何不就趁此机会,自己一手将他揪出来就行了,何必还要以那血书为线索呢?

对刘洪的审问没有废多么大的劲儿,虽然他一开始只以为是渎职而已,却没想到唐森问到了他的身份,说刘洪是冒名顶替的凶手。一开始刘洪打死也不承认,但唐森说自己已经见过殷小姐,并且伪造了一份殷小姐的口供和曾经的血书,并威胁说以剥皮、灌水银、喂蚂蚁等酷刑逼供,刘洪便什么都承认了。

审问完刘洪,唐森便觉得自己有些邪恶了,自己还是那个口口声声慈悲为怀的唐僧么?呵呵……自己又没想做那么无聊的唐僧。

刘洪所犯的罪惊动了皇上,朝廷命官、一州之主,竟然被人谋害进而冒名顶替了,最可气的居然是冒名顶替了这么长的时间而没有被发现!此时被传到皇上那里,太宗皇帝勃然大怒,鉴于被害人是殷臣相之女婿,所以便交由殷臣相与唐森二人共同负责此案,除了将刘洪暂时关押天牢之外,殷臣相与唐森还要赶往江州,捉拿刘洪的帮凶李彪。

话说那李彪只以为刘洪是因为救助灾民不利而被抓的,所以仍然在江州生活,哪知一日天还未亮,他便被两个孔武彪悍的大内侍卫给按在床上绑了起来,被带到了殷臣相与唐森所在的行辕。

当然,主犯刘洪,也被押解到了江州,准备在江州那谋害陈光蕊的洪江边公开问斩,以祭陈光蕊在天之灵。

那日,刘洪与李彪俩犯人被带至洪江渡口,等候公开问斩,天色昏暗,劲风袭来,仿佛也在述说当年惨绝人寰的谋杀案。是时,殷小姐听闻父亲到来,便也哭喊着赶了过来,她要亲眼看着这不共戴天的仇人被斩杀,然后自己再跳江与亡夫做那同命鸳鸯。

唐森见殷小姐年届四十却依旧风韵犹存,可见当年的美丽不可方物,而听说陈光蕊也是帅哥一名,难怪唐僧长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