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魏]乱世魏书洛阳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曹魏]乱世魏书洛阳城-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取过一只空盏放到他面前满上,荀彧接过曹操的话,含沙射影道:“世事无常,人心善变,何况一己之喜好?”端起酒樽轻啜一口,荀彧抬头望向脸色不太好的人,眼里带着一丝快意,“您说是吗?丞相。”
  早知道他对自己这些年的作为有了不满之意,却没想到会这么严重,曹操不禁气结,把公文一放,仰头饮尽了杯中佳酿,仍是郁闷不已。
  荀彧见他不答话,也不再多言,只一杯一杯地给曹操和自己斟着酒,消磨时间。
  日头渐渐西移,曹操终于放下酒杯,沉吟片刻,有些犹豫道:“令君,你可是在介怀那日在殿外公仁说的话?”
  猛的捏紧手中杯盏,荀彧垂眸看着杯中一晃一晃的晶莹液体,低声道:“不。”
  脸上闪过一丝愕然,曹操心里是大为疑惑,刚要继续发问,只听荀彧一字一顿道:“彧所介怀的,是丞相您的立场。”
  紧蹙着眉头,曹操重重叹了口气,将酒樽放到一边道:“数十年来,我曹某人不敢说为朝廷鞠躬尽瘁,却也是尽心尽力,长久四处征战平反,即使没有功劳,也是有苦劳的。”顿了顿,又道:“如此,令君的介怀,孤倒当真不知从何说起了。”
  “割河内郡、东郡、钜鹿郡、广平国、赵国属地划归魏郡,以增益其地;剑履上殿,如萧何旧事,丞相只是在为朝廷效命?接下来,您还想要什么?进爵加‘九锡’,效董卓之乱?还是建立国中之国,自封为王?或者干脆来一出王莽篡汉,取帝位而代之?”荀彧的语气一如既往的平静,可字字句句皆如沾染了毒液一般,带着让人恐惧的寒意与尖刻。
  出人意料的,曹操听着他的话,非但没有发怒,反而生出了几分意味不明的笑意。上上下下打量了荀彧一番,他开口缓缓道:“想不到,孤在令君眼里,竟无异于那些叛臣贼子。”
  毕竟是昔日比肩进退过的人,听闻此言,荀彧心中也有些不是滋味,可说出的话却仍是毫不客气,“只怕有朝一日,天下人皆以为如此,到时候……”
  不等他说完,一阵笑声便从曹操口中爆发出来,兀自笑了一会儿,他猛的起身抓过荀彧的衣襟,恶声恶气道:“到时怎样?孤将死无葬身之地?然后就天下太平了?”冷笑两声,曹操又道:“荀令君,若非念及旧情,就凭你方才说的话,孤杀了你也不为过!”
  平静地望着他怒火中烧的眼睛,荀彧从容道:“杀了我又能如何?睽睽众目,悠悠众口,丞相奈之若何?丞相莫要忘了,封地再广,也是大汉的疆土;爵位再高,也是大汉的臣子,还是说,您早已不甘居于……”
  “够了!”怒喝一声,曹操手上的力道又加了几分,危险的光芒充盈在他鹰一般锐利的眼中,“你几时见过孤畏于人言?大不了,就是再多几个徐州和彭城!”
  瞳孔骤然缩紧,荀彧再也无法维持表面的淡然,记忆中那可怕的屠城画面纷纷涌现在眼前,奋力挣开曹操的手,他愤恨道:“疯子!”身体轻微的颤抖着,荀彧根本无法控制心里的恨意,脱口道:“曹孟德,你,你良心何在?苍生何辜?你竟然……咳咳……”从未与人这般针锋相对的荀彧一手撑着石桌闷闷地咳开了,后面的话也消融在了咳声之中。良久,他才止住咳,扬起因缺氧而涨红的脸,眼带怆然地望向曹操,却是再也说不出半个字。
  见状,曹操长叹一声,抓住荀彧的双肩把他按坐在石凳上,而后弯下腰,面对他道:“荀令啊荀令,你何苦逼着孤说那些气话?”见他不答话,曹操继续道:“你我相识也有二十来年了,共事时发生的那些事还历历在目,孤当真是想不明白,怎么偏偏是你荀文若要怀疑孤对汉室的忠心!”
  正对着他的眼睛,荀彧凉凉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丞相与我会有今日,丞相当真不知个中缘由吗?”
  眼里仅存的一点温度在他冷冰冰的注视下渐渐褪去,曹操从不知道,曾经那个面目如玉、眸静若水的人会无情得令自己难以直视。认命般的松开抓着荀彧肩膀的手,曹操直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他的,面无表情道:“两年前,孤对那些无事生非的士阶说过‘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今日,孤便再将这话说与你荀文若听。”背过身,曹操负手而立道:“浩荡皇恩,我曹某人自问受之无愧,也请令君顾念些旧情,莫要伤了体面。”
  望着曹操已不似昔日挺拔的背影,纷杂的情绪如流水般自荀彧眼底缓缓淌过。默默专开脸,他努力让自己的表情维持在方才的冷峻状态。暗自叹息一声,荀彧咬咬牙,道出了更为绝然的话,“丞相认为,你我之间还有旧情可言吗?”
  心头仿佛被人用刀狠狠剜了一下,曹操回过身不可置信地看向那端坐在石凳上,神色寡淡的人,竟有了欲哭无泪的感觉。他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不敢相信,他的子房会对他说出这样的话。曹操讷讷望着荀彧别向一边的侧脸在渐渐昏暗的天色下变得模糊,终于忍不住惨笑出声,抬手缓慢地凭空朝他点了点,曹操连声道:“好,好,好啊……哈哈……好啊!”
  固执的不愿看他,荀彧自然没有看到曹操此刻的失魂落魄,以及他眼中渐渐化为仇恨的伤痛。
  毫无征兆的,只听一声巨响,夹杂着杯盏、竹简落地的声音,荀彧转回头冷眼看着被劈成了两半的石桌,依旧是一副漠然的样子。再抬头,曹操已收好佩剑,一言不发地向外走去,背影里透着说不出的疲惫。
  “曹公!”站起身,荀彧突然开口唤住曹操。
  听到身后传来的久违称呼,曹操几乎以为自己产生了错觉,忙不迭地停下脚步,侧耳等待着下文,生怕自己会遗漏什么。
  低头凝视着脚下的石屑和洒了一地的酒水,荀彧眉头一动,唇角扬起一个苦涩的弧度。少顷,他清淡如水的声音在岑寂中流淌而出,犹如叹息。
  荀攸赶到尚书府时,恰好与从府门口出来的曹操撞了个满怀,一连后退了几步,他才稳住身形。刚要开口说些什么,却见门口站着的人是曹操,荀攸连忙拱手行礼道:“丞相恕罪,是攸唐突了。”等了半天也不见回音,荀攸心下不免疑惑,抬头一看,才发现曹操已然登车离开。
  望着消失在远处的马车,荀攸抬手擦了擦额角的汗水,眼前倏地闪过方才曹操那双鹰眸里的一片清寒森然,背后登时便生出了一丝寒意。再看门内寂静无声的庭院,荀攸更是心惊不已,无法抑制的恐惧感在心中一点点蔓延开来。
  惴惴不安地进了府门,荀攸步履沉重地向前走着,眼睛不断向周围张望,迫切而又紧张。终于,荀攸在一片漆黑中找到了仍旧端坐在石凳上的人,胆战心惊地看着损毁的石桌和一地的狼藉,他开口轻唤道:“小叔?”
  月出东山,倾了一地银辉,给荀彧身上镀上了一层冷光。夜风忽起,将地上的纸张吹到了空中,四散飞扬,平白就带来了一股阴森可怖之感。
  狠狠打了个冷战,荀攸再也顾不得许多,快步走到荀彧身后,一手扶上他的肩膀,焦灼道:“小叔?小叔!”察觉到掌中传来的僵硬冰冷的触感,荀攸猛的缩回手,怔了怔才又小心翼翼地抚上荀彧的肩头,“文……若?”
  没有回应,唯有风声在耳畔萦绕不息,仿佛一首无休无止的悲歌,在诉说无尽的凄迷。
  铺天盖地的悲伤向荀攸席卷而来,他一动不动地呆在原地,呼吸愈发地沉重起来,却依然不能使自己冷静下来。
  曹操忽然的造访,冷峻无情的眼神,满地的狼藉,以及……了无生气的荀彧。
  一切都带着不详的气息,犹如一个巨大的漩涡般,死死困住了荀攸。
  “文若……”叹息似的一声,无痕地散在了风中。
  作者有话要说:1、百末旨酒,又名兰生,源于汉代。《汉书?礼乐志》——百末旨酒布兰生。此酒以百花酿造,再次断章取义“兰”。2、荀彧所言可参见《三国志?武帝纪》——十七年春正月,公还邺。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马超余觽梁兴等屯蓝田,使夏侯渊击平之。割河内之荡阴、朝歌、林虑,东郡之卫国、顿丘、东武阳、发干,钜鹿之廮陶、曲周、南和,广平之任城,赵之襄国、邯郸、易阳以益魏郡。
  ☆、伤神低吟苕之华,追思鬼才慕兰心
  荀攸从不知道,原来,夏夜的风也可以让人感到如此的寒冷。面对眼前突如其来的变故,半生指点疆场的军师竟是生生呆在了原地,平日里满含智慧的双眼,此时此刻就仿佛死水一般。
  “苕……之……华……”
  似乎有细微的人声夹杂在风中传来,猛的打了个激灵,荀攸从木然中恢复过来,循着声音慢慢俯□,他试探性地唤道:“小叔?”
  “芸其……忧矣……心……伤矣……”荀彧头也不转,断断续续的不知在念些什么,眼睛始终盯着不远处的墙角,好像那里有吸引他的东西似的。
  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荀攸借着月色只依稀看到一团杂乱的黑影缠绕在院落的一隅,黑漆漆的影子被风吹得一晃一晃,并没有太多特别之处。满心疑惑地收回视线,荀攸重新看向荀彧,轻声道:“小叔,你在看什么呢?”
  嘴唇微微翕动着,荀彧还是无动于衷,宛如一尾即将失去生命的游鱼。
  将耳朵又往荀彧唇边凑了凑,荀攸这才听清他在念叨些什么,刚刚平复下来的心情又是一阵轩然大波,骇得他是一个劲儿的打冷颤。
  “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
  “小叔!”挪步至荀彧身前,荀攸也顾不得举止礼数了,直接蹲下身,焦急道:“小叔胡言乱语些什么?我方才来时在门口碰到了曹公,你们……”
  身体不甚明显的抖了一下,荀彧终于把视线放到了荀攸身上。眉眼微垂,他满目空寂地扯出一丝笑意,绣口一张,字字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