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枭- 第5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了御街,花青和董飞虎留在街上等待,而杨荣则交了兵器,在一位宦官的引领下,朝着御花园走了过去。

与上次他来御花园一般模样,宋太宗还是站在那个临近池塘的凉亭上,正专注的喂养着池塘里的鱼儿。

“微臣杨荣,叩见陛下!”在宦官向宋太宗禀报过后,杨荣来到凉亭外侧,向宋太宗行了个跪拜礼。

“杨爱卿平身吧!”听到杨荣的声音,宋太宗朝他虚抬了一下手,好似轻描淡写的向他问道:“提醒襄王请命前去西北的,可是你?”

“回禀陛下,正是微臣!”杨荣站了起来,躬着身子双手抱拳对宋太宗说道:“臣窃以为,眼下辽国与党项人都在西北虎视眈眈,地方官员虽是极力安抚,却不如皇家贵胄前去抚慰黎民力度强劲,因此才建议襄王前去,也可为陛下解些烦忧!”

第二卷血火河山第124章轻装才能看到真相

“来呀!”杨荣战战兢兢的解释过后,宋太宗微微点了点头,对凉亭下等候着的宦官说道:“将朕的密诏取来!”

宦官应了一声,双手捧着一只托盘走上了凉亭,躬身站在宋太宗身后。

宋太宗转过身,从托盘里拿起一张明黄色的丝布,对杨荣说道:“杨爱卿,此番朕便让襄王随你一同前去忻州,调查忻州赈灾款及粮米去处!此密诏乃是朕授予你的生杀大权,上至王公、下至平民,但凡有违反法纪者,杨爱卿可先斩后奏!”

看着宋太宗手中的密诏,杨荣愣了愣。

虽说密诏不是尚方宝剑,可从宋太宗说的话里,杨荣能感觉的到,这玩意和尚方宝剑的功用应该是差不离的。

他连忙跪在地上,双手高高举起,接过密诏,高喊了一声:“臣谢主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朕本欲赐你尚方宝剑,奈何你的官职只有正四品上,作为钦差大臣,还是略显低了一些!”宋太宗双手背在身后,转过身看着池塘里游弋的鱼儿,对杨荣说道:“朕还有一句话要忠告杨爱卿,有些时候杀戮只会把事情办的更复杂,至于如何去做,爱卿自行斟酌!下去吧!”

“臣谨记陛下教诲!臣告退!”杨荣双手高高捧着密诏,倒退着下了凉亭,这才转身向御花园外面走了去。

自从接了密诏,回到府中,杨荣就没再出过府宅半步。

他和耶律休菱一样,都舍不得离开对方,可分别的日子终究还是要来到的。

在不舍与煎熬中度过了两天,杨荣该离开东京的日子终于还是来了。

天刚蒙蒙亮,耶律休菱一边帮他穿着衣衫,一边柔声对他说道:“眼见就要到夏天了,西北晚间要凉一些,睡觉的时候莫要贪凉,别冻着!还有,行军打仗万万小心,若是宋辽之间战端再起,遇见耶律休哥,千万莫要强行争锋!”

杨荣默默的听着,等耶律休菱帮他勒好了腰带,他双手朝着她的腰间一搂,将她紧紧的搂在胸前,整个身子几乎都与他粘在了一起。

“乖乖等我,若是没有战事,我定会回来看你!”杨荣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对耶律休菱说完这句虽没有华丽辞藻,却满是无限柔情的话后,将嘴唇印在了她的红唇上。

耶律休菱也紧紧的搂着杨荣,贪婪的迎合着他的亲吻,过了许久,俩人才依依不舍的分开。

“将军一路保重!”与杨荣并肩走出府宅大门,耶律休菱又帮杨荣整了整衣领,这才向他福了一福,强忍着临别时的悲伤,对他说出了道别的话。

“夫人保重!”杨荣朝耶律休菱抱拳拱了拱,转过身大踏步的走向停在门前的战马,翻身跳上马背,一抖缰绳,朝着东京城的城门走了过去。

上了战马,他就没有再回过头。

他知道,耶律休菱一定是站在门外望着他离去的背影,他不能回头,他怕一旦回头,就会克制不住临别时的悲痛。

领着花青、陈芮和董飞虎一直走到城门口,杨荣看到在城门外早已有着一支队伍等在那里。

在这支满是甲士的队伍中,穿着红袍,只有十七八岁的赵德昌分外扎眼。

杨荣策马来到赵德昌面前,双手抱拳对他说道:“臣杨荣见过襄王殿下,甲胄在身不便大礼,还望殿下恕罪!”

“杨将军不必如此多礼!”赵德昌朝杨荣虚抬了一下手,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说道:“此番与杨将军通行,小王乃是将军的学生,日后将军与小王只需以寻常礼节相见便可!”

“多谢殿下!”骑在马背上,杨荣躬了躬身子,又谢了一声,这才朝队伍喊道:“众军听令,出发!”

轻车简从习惯了,猛然跟着大队人马,杨荣总觉着怎么都不舒服。

宋太宗给他的任务是调查那些赈灾银两和粮食的发放情况,在前往东京的路上,杨荣发现在忻州境内,几乎所有的村子都存在与牧马村一样的情况。

如果说这种情况只出现在一两个村子里,那还没什么好奇怪的,可它偏偏是几乎每个村子都有,这就让杨荣感到很是不解了。

而且在过了忻州,进入太原府的时候,杨荣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太原府周边的小村,也发生了像杨荣在忻州看到的那种情况,最为离谱的是,有些太原府的村子竟是连半个人影都没有,就像是村子里的人突然都被一种说不清的力量给吸走了似的。

接下来的几天,赵德昌每天都会与杨荣并骑前行,与他讨论些关于行军打仗的事情。

从东京出发的时候,赵德昌原本是应该乘坐马车,可这位任性的爷偏偏不干,非要骑马。

如此一来,他的目标就十分明显,给卫队的保护任务也带来了更沉重的压力。

原本还想与他保持一定距离的杨荣,无奈之下也只得每日里与他厮混在一处。

这支队伍就像是出外郊游一般,缓慢的向着西北方推进。

连续走了二十多天,他们才来到辽州地界。

从辽州再往西北行进百余里,便能进入太原府地界。

杨荣此次的目的地,并不是赈灾银两丢失的事件发源地,而是太原府的寿阳县。

在他带着耶律休菱等人前往东京的时候,他发现其他地方的村民不过是受了很严重的盘剥,而寿阳附近则是有着许多村子的村民整村消失。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杨荣把事件的根源锁定在了寿阳。

不过眼下这些还只是猜测,并没有有力的证据证明事件的发源中心就在寿阳。

想要细致的了解情况,他就必须轻装简从,化妆成寻常百姓,否则绝对不可能看到实质性的东西。

像那些动不动就带着大队随从,到各地搞检查的官员,杨荣向来是用脚趾头鄙视他们的。

想要炫耀自己官大,也没必要做那种蛋疼的事情,岂不知当官不为民做主,就算谱摆的再大,在老百姓的眼里也还不如一坨屎来的更有价值。

随从带的越多,谱摆的越大,就越是有花费着国库银两游山玩水捎带吃拿卡要的嫌疑,因为那些人从根本上就不是想要看到真实的情况,无非是想到下面让低级的官员好生拍他们的马屁,耀武扬威一番。

殊不知这样做,不仅对老百姓没有半点好处,反倒会给百姓们带来更多的困扰,影响当地百姓的正常生活,搞的民不聊生,让百姓对他们深恶痛绝。

杨荣鄙视这种做法,他自然不会这样做。

在跟着大队人马行进的时候,杨荣从未向当地官员说过是要检查政绩,只是在赵德昌的允诺下,散出公告,宣称只是路过,拒绝所有当地官员供奉的特产或财帛。

队伍到了辽州,当晚便在辽州城内驻扎下来。

第一次见赵德昌的时候,杨荣感觉到赵德昌身上透着一股浓重的儒雅之气,经过二十多天的相处,事实验证了杨荣的猜测。

赵德昌随行带了许多书,每天晚上落脚之后,他都会拿出一本细细品读。

心内记挂着要调查忻州赈灾款的事,杨荣自然是不能再跟随大队人马继续前进,他决定去向赵德昌辞行,提出先一步离开的请求。

当杨荣来到赵德昌房间门口的时候,屋内正亮着烛光,赵德昌此时还没有睡下,想来应该正在看书。

“殿下!”站在门口,杨荣双手抱着拳,微微躬着身子,对屋喊道:“臣杨荣,夤夜来访,耽搁殿下歇息,还望殿下赐见!”

“杨将军!”杨荣的话音刚落,正坐在屋内看书的赵德昌连忙站了起来,跑到门口,伸手拉开房门,对杨荣说道:“小王早先已对杨将军说过,你我之间无须如此多礼,只需以寻常礼节相见便可!”

亲自打开房门,赵德昌走到门口,伸手拉住杨荣的手,对他说道:“外面风大,请杨将军入内说话!”

“谢殿下!”被赵德昌拉着,杨荣没办法拱手行礼,只得谢了一声,跟着赵德昌进了屋内。

二人刚一进屋,赵德昌就对屋内站着的两个随侍说道:“你二人且出去,小王与杨将军有话要说!”

两名随侍应了一声,躬着身子退了出去。

等那两名随侍将房门从外面关上之后,赵德昌对杨荣说道:“将军请坐,夜间来访小王,不知所为何事?”

杨荣在一张凳子上侧身坐了,对赵德昌双手抱拳躬了躬身说道:“殿下,臣来此是想向殿下请辞的!”

“请辞?”听杨荣说要请辞,赵德昌皱了皱眉头,满心不解的问道:“杨将军莫非是要丢下小王自行西进?”

“并非如此!”见赵德昌误解了,杨荣连忙站了起来,躬身抱拳对他说道:“末将请辞,只因在离开东京之前,陛下曾交于末将一项任务,眼下快要到达太原府,若是跟随大队,想来是看不到真相,是以才向殿下请辞!”

“哦?”听杨荣说宋太宗交了任务给他,赵德昌两眼一亮,连忙向杨荣问道:“不知杨将军可否将任务详情告知小王?”

第二卷血火河山第125章初入寿阳

杨荣很是犹豫该不该把事情告诉赵德昌,过了好一会,才点了点头,对赵德昌说道:“殿下垂问,不敢相瞒。最近忻州发现地震时拨发的赈灾款被人贪污,陛下告知微臣,此事背后有着惊天的阴谋,臣此番要去调查的正是这个阴谋!”

“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