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高科技军阀- 第5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龙田”号发现倾覆漂流中的“友鹤”号舰体,遂派出小艇,利用缆绳套住其螺旋桨轴,以1节的速度缓慢将其脱向佐世保。途中,佐世保港务部和佐世保海军工厂的救难队陆续到达,也参加到拖带工作中。

救难船队以4节航速前进,于13日清晨7时抵达佐世保港。经水下作业,将桅杆切除,同时在舰腹打开几个口子,向舰内输入压缩空气,并救出3名在机舱工作的水兵。晚上7时,“友鹤”号借着满潮的机会被引入船坞,随即进行船底切开作业。“友鹤”号最终共计救出13名幸存者,而倾覆时溺毙和曳航途中在船舱中窒息死亡者达72人,试图逃脱而落入海中下落不明者28人,两者占了“友鹤”号舰员的绝大部分。

日本海军在《伦敦条约》后建造鱼雷艇的目的,就是在夜间外海对敌舰队展开鱼雷夜袭。如今竟然在夜间外海因小量风浪即告倾覆,因此立即引发各界交相指责,认为此乃忘却复原性这一造船史上最大与最先原则所造成的损失。各方除要求造船界进行反省检讨之外,对于军方因国际条约限制、宁可牺牲安全性也要加强舰上武备的观念也提出了抨击。

“友鹤事件”之后,日本海军立即组成了以加藤宽治海军大将为首的调查委员会开展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事故原因是由于重心过高所致,重心过高则是因为设计有缺陷,搭载武器过多。考虑到在小吨位舰上搭载大量武器的要求毕竟是出自日本海军自己,因此“特型驱逐舰”和“千鸟”级鱼雷艇的设计者藤本喜久雄只受到“谨慎处罚”。

“友鹤事件”后,日本海军对现有的鱼雷艇和驱逐舰进行改造,以增大其稳性。“千鸟”级鱼雷艇拆除了2具鱼雷发射管,并将127毫米炮的炮塔改为炮盾,同时在舰底加入98吨的压舱物,将舰型完全改观。这一级鱼雷艇本计划建造16艘,至“友鹤事件”时才建成4艘,其余12艘被取消建造。此外,“特型驱逐舰”和“初春”级驱逐舰也进行了改装,前者在船底加装了上百吨压舱物,甚至在龙骨灌铅,以降低重心。后者将舰首背负的二号炮塔挪至尾部三号炮塔前,同时撤去一座三联装鱼雷发射管,减轻上层建筑重量,并且切开船腹,在龙骨处增加配重。

受“友鹤事件”的影响,日本海军的“苍龙”级航空母舰和“最上”级巡洋舰的设计也进行了更改,将飞行甲板缩短,并撤去部分高炮,以求降低重心。

“友鹤事件”给日本海军带来了很大震动,而不久之后发生的“第四舰队事件”更是令其不得不改弦更张,彻底改变了大正末期以来在舰船设计上求新求变的风气,使其重新回归到了平庸稳重的老路上来。

1934年7月,日本海军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所有舰艇的复原性改善工事。从7月开始,各舰队集结于本州岛北部青森县的八户冲,举行昭和九年度秋季大演习。在演习之前,“丛云”号驱逐舰在横须贺入港时发现舰首部位出现金属疲劳的裂纹,舰政本部造船官牧野茂认为这是危险的征兆,于是奏请军令部下令,不要让特型驱逐舰参加演习,但是他的请求遭到拒绝。

昭和九年度秋季大演习分为青军和赤军两支舰队。青军代表日本舰队,由第一、第二舰队组成的联合舰队扮演;赤军代表美国舰队,由联合舰队抽调的军舰,以及第二线军舰组成的“第四舰队”扮演,包括航空母舰“凤翔”、“龙骧”、潜艇母舰“大鲸”、4艘“妙高”级重巡洋舰、“最上”号等9艘轻巡洋舰、“吹雪”型驱逐舰,以及大正时代建造的“神风”级和“睦月”级驱逐舰。

演习开始前,第四舰队停泊于北海道函馆港,预定于9月24日出港,向预定演习海面前进。但没有人知道,当时有两股台风同时袭击日本,第一号台风在关东平原肆虐后,正以北北东的方向向本州北部移动;第二号台风当时在关岛和小笠原群岛中间的海域,这个台风没有向日本本土移动,而是以60公里的时速直接从海面上向本州岛以东的预定演习地扑去。

第四舰队司令官松下元中将队第一号台风比较重视,为了避开台风锋面,下令推迟一日出港。9月25日早晨6时到下午4时,第四舰队的鱼雷战队、主力舰队和潜艇舰队依次从函馆出发,向演习海面驶去。此时第二号台风的时速已经猛增到90公里。

9月26日早晨,津轻海峡秋高气爽。松下元收到了货船小仓丸发来的第二号台风警报,推测自己的舰队将在当天下午与其相遇,于是下令各舰关闭水密门和舷窗,做好防风防浪工作。9月26日下午3时许,第四舰队遇到第二号台风前锋,其风向正南,风速每秒40到50米,浪高25米到35米。松下元下令舰队掉头避风,但是他担心在恶劣海况下掉头会发生碰撞事故,同时认为借此机会对舰员进行克服台风的训练非常有意义,因此命令舰队以半速继续前进。

下午4时半左右,第四舰队进入台风风力最强的地区,  4时31分,“睦月”号驱逐舰的舰桥被海浪拍扁,航海长当场死亡。“睦月”号的舵机也被海浪砸坏,一等水兵上妻隆千代在舰尾的应急操舵器旁坚守了  3个小时,始终使舰首保持着迎风的方向,才挽救了全舰人员的性命。

“睦月”号舰桥受损的同时,“龙骧”号航母的飞行甲板也被巨浪砸塌,尾部的机库壁被海浪冲破,大量海水翻卷着涌入机库,情况十分危险。幸亏应急处置措施成功,加上防水区划严密,“龙骧”号才免于沉没,拾回了一条命。

5时20分时,一股巨大的三角波向“初雪”号驱逐舰袭来,“初雪”号两头被海浪抬起,中间价空,巨大的剪切力在瞬时间将它的舰首沿着舰桥至2号船舱的位置齐刷刷地掰了下来。“初雪”号舰长一面下令水兵用木料支撑住舰首残余部位的隔壁,一面下令将鱼雷投入海中以调整重心,10分钟后又向海中抛弃了106发炮弹,并用探照灯向友舰发出求救信号。“初雪”号最后被“羽黑”号巡洋舰拖到大凑港,在当地作了应急修理,最后在舞鹤海军工厂安装了新舰首。“初雪”号断裂的舰首在海中又漂浮了几个小时,最后被本战队所属的“那珂”号轻巡洋舰发现,不过完全没有营救对策。随着时间渐渐流逝,担心舰首存放的密码资料外泄,又推测舰首内恐无人幸存,于是“那珂”号以舰炮将其击沉。

在这场台风中,另一艘“吹雪”级驱逐舰“夕雾”号的舰首也被切断。“睦月”号、“菊月”号、“三日月”号、“朝风”号等四艘驱逐舰的舰桥被风浪击垮。航母“凤翔”号和“龙骧”号的飞行甲板受损,“龙骧”号的机库被海水浸泡。重巡洋舰“妙高”号舰体中部铆钉松弛,轻巡洋舰“最上”号的舰首部外板发生龟裂,潜艇母舰“大鲸”号的舰体中央水线部位,以及舰桥前方的船体外板也出现了裂缝。此外还有“春风”、“松风”、“朝风”等9艘驱逐舰的上层建筑在风浪冲击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特型驱逐舰舰首被台风切断的事故令日本海军震骇不已。“第四舰队事件”发生后,日本海军立即成立调查委员会对事故原因开展调查。

第392章 “超战舰”和“九段作战”

调查委员会调查的结果是,日本海军新造舰艇中大量使用了电气焊接,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此外,第四舰队遭遇的巨*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一般来说,波高与波长之比达到二十分之一,就被认为是少见的巨*了,而根据第四舰队各舰的描述,遭遇第二号台风时的波高与波长之比达到了十分之一,海况之恶劣远远超过了各舰的设计强度所能应付的水平。'。'

“第四舰队事件”后,日本海军对其全部战舰进行了第二次大改装,主要内容是增加强度,此外在小型舰艇上又撤除了一部分武备,以增大稳性。这次事件之后新造和改造的日本军舰在稳性和结构强度上有很大改善,恶劣海况下的复原性也大大提高。

此外,“第四舰队事件”暴露了日本在太平洋气象和台风研究上的缺陷。此后,日本在西太平洋各岛上设立了许多气象观测站,并派出气象观测船,以了解台风构造,掌握应对知识。“第四舰队事件”刺激了后来日本气象学的发展,也算是不幸当中的收获了。

“第四舰队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令日本海军失去了对焊接技术的信赖。思想保守的造船专家平贺让博士所在的保守派在事件之后得势,把持了舰政本部造舰部,平贺让下令在新造舰艇上一律取消电焊,代之以传统的铆接。平贺让一直对新技术似乎有着特殊的不信任,在他领导之下日本的军舰设计日渐趋于保守。

在得知了平贺让的做法后,藤本喜久雄感到怒不可遏,他愤怒的指出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在造舰技术上是一种倒退,将使日本海军在今后后拉大同美英海军的差距。但此时的他因为这两次事故,已经被撤销了一切职务,再也没有力量对舰政本部施加影响了。

看到平贺让决意一意孤行,藤本喜久雄知道再说无用,他叹息了一声,不再说话,而是默默地看着工作人员收拾他的图纸和资料。

阵阵微风从窗外吹了进来,一张设计简图从桌面上飘起,在微风的吹动下,竟然飘落到了藤本喜久雄的脚边,藤本喜久雄俯身将图纸捡了起来,当他的目光落在图纸上那熟悉的线图时,竟然禁不住热泪盈眶。

这张图纸的标注处,赫然写着“超战舰”的醒目字样。

平贺让上前从藤本喜久雄手中一把夺下了图纸,当他看到图纸上面绘制的那艘拥有呈金字塔形排列的四联装主炮的巨型战列舰时,不由得轻蔑的冷笑了一声。

这张图上画的,是藤本喜久雄设计的已经被否决了的日本“超战舰”设计图。

日本海军在“未来作战”的构想中,曾经设想建造一级搭载510毫米主炮的“超战舰”,作为对美海上决战的主力奇袭力量。这一构想最初发端于1930年,至19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