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马踏天下- 第4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清对于这件事是付之一笑,对他而言,人才的自由流动是一件好事,上林里能吸引人才,如果你不能留住人才,那是你需要反思的问题,更何况骆道明所做的事情也是考虑到了上林里的稳定,那怕这其中有着他一些小小的私心,李清也是能容忍的。

几年下来,如今的上林里蛮族与汉族人口已基本形成了一比一的比例。

上林里的驻军首脑杨一刀,是李清的绝对心腹,下辖的选锋营虽然只是营的编制,但实则上拥兵超过万人,再加上吕大兵统率的红部骑兵,上林里的驻军达到了惊人的两万人,而在抚远,魏鑫也统率着一支六千人的部队,虽然目前这支部队的重心倾向于保护神工县,但如有需要,可以迅速掐断上林里通往定州的要道。

总体说来,李清对蛮族还是很有戒心的,蛮族归化不久,巴雅尔与蛮族的一些大将贵族们对这些人还是有相当的号召力的,同化所需要的时间是漫长的,而在这段时间内,李清不想出现任何的意外。

目前的上林里,已形成了以皮制产业和畜牧为主力的经济模式,大量的皮制品从这里销往大楚各地,同时,这里也是定州最大的肉食输出地,耕荒计划一直不停地在进行着,上林里城的外围,一眼望不到头的青苗让李清喜出望外,一直以来,定州的粮食都让李清有些忧心,如今的定州,虽然勉强做到了自给自足,但每年还是在不停地从外面购进粮食做为战略储备,预防着发生天灾人祸以及长期的战争,随着天启对中原的整合完毕,如今,已很难在从中原腹地收购到粮食了。

漫步走在一片青绿之中,李清不时停下脚步,蹲下身子察看一下这些玉米苗的状况,看到长势不错,脸上不由露出喜色。

“大帅,五月间,我们这里小麦大获丰收啊,亩产量达到了惊人的四百斤左右。”一边的骆道明很是得意地向李清介绍道。

“四百斤,着实不错,骆大人,我们这里共有多少亩已开耕出来的良田啊?”李清问道。

“大人,数年开垦,如今上林里已拥有良田两百万亩,单是这一季的小麦,就让上林里的各大仓库塞得满满当当,眼看着今秋的玉米又将大获丰收啊”骆道明喜气洋洋。“而且,我们在这些玉米之间还套种了毛豆,这些毛豆收起来,不仅人可以吃,战马也可以吃啊”

“你做得很不错”李清赞赏地看着骆道明,“不但赚钱有一手,这农事一项上,也是游刃有余嘛”

“大帅过奖了”骆道明谦虚地道:“这主要是大帅对我们上林里一直倾斜的政策有关,再者,这些水利沟渠等等,要不是大帅特别关照,我们真还不会投入这么大的资本去做,现在看来,大帅真是高瞻远瞩啊,有了这些设施,如今我们这里总算是不用看天吃饭了。”

李清笑了笑,道:“这里的蛮族如今还平稳么?”

骆道明道:“一般的蛮族百姓如今生活安定,收入一日强过一日,因为上林里以皮制品,肉制品为核心产业,他们比一般的汉人还要富足,有什么不满意的,和我们汉人一样,只要能吃饱肚子,衣食无忧,自然就不会起异心,当然了,总会有那么一小撮人搅风搅雨,不过他们已越来越没有活动空间了,一者我们大力剿杀,二者愿意跟着他们闹事的也少了。”

“虽然如此,也不能掉以轻心”李清站了起来,“上林里有如今这个局面,来之不易,需知千里长堤,毁于一蚁,你在上林里,一定要关注汉蛮两族的和平共处,两族之间,仇恨很深,想要消化这些仇恨,恐怕需要一两代人的时间,但我们现在就要开始抓起,鼓励汉蛮通婚,在蛮族之间普及汉族教育,一点点地改变他们。”

骆道明也正色道:“大帅放心,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都护府上下都很清楚,在政策之上,我们奉行一视同仁,无论蛮汉,平等对待,上林里开办了无数的学堂,都是免费教育,凡是适龄儿童,都是强制入学,蛮族虽然有自己的语言,但却没有自己的文字,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大帅,我相信,再过个几十年,他们的语言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到时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李清微微一笑,“听说你给常派人给霁月和安民送礼物?”

李清突然跳到这个问题上,而且还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骆道明身体不由一僵,猜不出李清问这个问题的真实用意,一时竟然不知如何作答,偷偷瞄了一眼李清的脸色,见他神色如常,这才大着胆子道:“霁月夫人当初在上林里出事,下官一直内疚于心,世子安民也是在上林里出生,下官是看着他从性命垂危到后来日渐健壮,对世子有一份特别的感情,所以,有了一些什么稀罕玩意,都会搜罗起来送给世子,说起来也不值钱的。只是颇为少见罢了”

骆道明话说得很自然,但话里却设了一个小小的陷阱,李清两子,安民为长,济世为嫡,一直以来,李清并没有确认到底那个为世子,按理来说,当然是嫡出的济世,才是当仁不让的世子,现在骆道明话里话外,却将安民称为世子,自是有试探李清的意思。

骆道明说这番话出来,自然是有他的道理的,如今天启还活着已经是大楚一个不公开的秘密,恐怕除了升斗小民不知道之外,稍有些地位的人都是心照不宣,而李氏与天启将角逐天下也几乎是呼之欲出,这种情况下,倾城的地位可就有些尴尬了,反之,安民虽是庶出,但却是长子,这就值得很多人为之投资了。

李清不知是没有听出骆道明话中之意,还是心中确实有什么想法,并没有出言纠正骆道明,话题一转,又跳到了另一个话题之上,“上林里既然比较稳定,我想将吕大兵所统率的一万红部骑兵调走,投入到北伐战场,你可有什么建议?”

骆道明心中狂喜,李清没有否认,是不是就代表着肯定了呢,如果到时真得是安民上位,那以自己在霁月夫人心目中的地位,当时水涨船高,自然是不在话下,听到李清突然又跳到另一个问题上,险些没有反应过来。

强行按捺下激动的心情,道:“大帅,没有问题,吕将军走了,上林里还有杨将军率领的一万选锋营,再加上上林里的衙役捕快,乡野之中的预备役,足以让上林里平平稳稳,再说了,抚远那里还有魏将军呢”

“你这里稳定,我很高兴,这样我能抽调更多的兵力出来,其实上林里崛起之后,抚远城已成为鸡胁,留下魏鑫在哪里,也不过是以防万一,既然你这里没有问题,我准备在上林里只留下少数部队,魏鑫我也准备调走了。”

骆道明沉吟片刻,“既然如此,我建议杨将军可以将部下分出一部,驻防在抚远,这样便万无一失”

“这是题中应有之意”李清点头道。

两人一边在田间漫步,李清一边道:“自从打下蛮族之后,一直以来,在我的整个战略构思之中,草原将是我马踏天下的重要支撑点,他不仅有广阔的战略回旋空间,让我后顾无忧,更能为我提供定州铁骑所需要的千万战马,而现在,你经营的东都护府更是让我刮目相看,看来,不久之后,这里还将成为我定州的粮仓。”

“全托大帅洪福”骆道明道。

“不必谦逊”李清摆手道:“你做得不错,我都记在心里”

骆道明心中一阵激动,自己多年来的付出总算在今天,有了回报。

当夜,回到上林里城的李清分别接见了杨一刀,吕大兵,骆道明,还有奉召而来的魏鑫,特别是与骆道明,两人竟然闭门谈了一个通宵,至于到底说了一些什么,却无人得知了。

正文 第四百八十一章:调兵遣将

从六月中返回定州开始,差不多接近两个月的时间,李清马不停蹄地巡查着下属各州及要害部门,并州是现在定州辖下最主要的粮食供应地,有揭伟和吕大临在那里驻守,虽然现在定州下属各地对并州的粮食已不象已前那么依赖,但仍有近三分之一的供应来自哪里,轻忽不得,再加上并州来得过于容易,李清一直心有疑虑,徐则成当初爽快地带着他的部分精锐部队撤出并州,拱手相让,而后来又证明徐则成明面上是萧浩然的人,但实则上早就投靠了天启,更让李清忌惮,吕大临部数万军队驻扎在并州,严阵以待。

复州是最早被李清拿下的地盘,原向氏旧有势力早被过山风扫荡得一干二净,许云峰接手后,几乎没废什么力气就合盘地将定州新政推行了下去,现在定州新政在那里的影响已是根深蒂固,也是李清除了定州之外最为放心的地方,那里不仅有李清的经济命脉盐业,更是李清的水师基地。

这一次去复州,让李清高兴的是,许云峰数年经营,不仅已让复州当初备受打击的经济复苏,更是抽调了大量民夫修成了长达数百里的捍海防波堤,让沿海居民最大程度地免受天灾之苦,如此大的工程,复州居然只靠自己一州之力就完成,而且对于民生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让李清对许云峰的执政能力不由大加赞赏,许云峰有时虽然一根筋,但其凡事亲力亲为,身先士卒的做法却在当地颇为百姓称道,像这一次李清到复州就听说了修建防波堤的时候,身为一州之长的许云峰居然也曾挽起裤脚,穿上坎肩,亲自去扛过石头。

对于许云峰的这种事必躬亲的执政方法,李清多次劝诫,但无奈此人的确犟牛一般,当着李清的面满口答应,一转头立即忘得一干二净,照样我行我素,让李清也有些无可奈何,看着对方不到五十岁的年纪,却已有了六十岁的外貌,李清也是嗟叹不已,但此人性格如此,也是无法可施,只能希望他的身体也跟他的性格一般强硬,否则此人要是倒下,可是李清的一大损失。

海陵船厂研究已久的万料大船终于成功下水,这是大楚有始已来最大的船只,下水那天,海陵万人空巷,连远在南方的水师统领邓鹏也是率领着一支护卫舰队返回海陵,亲自主持这条超级大船的首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