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东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月东升- 第3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袁应泰招手唤了凝荷过来斟酒,然后笑着对苏翎说道:“或许也是我想得多了,这南风未必如此。不过,若是能早一些办,也可以试一试。”

苏翎拿起筷子,却并不伸出去夹菜,半道上又缩了回来,说道:“袁大人,试倒是可以一试。我原想着先从最下面开始,等到时机到了,便正式正名。不过,袁大人,难道你想用这些人做知县?”

袁应泰听苏翎这么一问,倒是没有立即回答,在

将那三十二人过了一遍,这才看着苏翎问道:“不妥)

苏翎一笑,说道:“这妥不妥,自然不是我们这里说说便能定下的。袁大人,这辽东的事,你多少也是知道一些,你想这些人能够按我们所想的去做么?”

袁应泰犹豫了一下,说道:“这回朝廷倒是允了我的折子,这些派来的人,都由我来安置,朝廷并未给任何职位,这听令行事,想必还是可以做到的。不然,我便立即将人遣送回去。”

苏翎笑着说道:“袁大人,我们原来商议的,要等时机到了再办。如今既然要试一试,倒也可行。只是,这一试可只许成功,不然,这设置府县一事,怕是就此不能再做。”

袁应泰想了想,说道:“你是说,这事情还没办成,那些人便会将消息传了出去?”

苏翎点点头,说道:“这些人都还不清楚底细,难说其中有没有怀着别样心思的。袁大人,咱们已商议过多次,这设置府县一事,自是好事,可别弄成还没办呢,便有人出来说三道四的。”

袁应泰犹豫了,缓缓问道:“你是说还是如以往说的,先在下面办妥了,再来正名?”

苏翎笑着说道:“这样一来,不是别人看着,定然可行么?此事既然没有先例,朝廷上未必能拿定主意,这议来仪去,也未必能分清好坏,咱们便做个好的出来,岂不是要顺当的多?”

袁应泰似乎心有不甘,点了点头,说道:“那便还是如此吧。



苏翎却笑道:“袁大人,我只说是这些人不可靠而已,这试还是可以试的。”

袁应泰随即一笑,说道:“好,不用便不用。”

苏翎想了想,说道:“用还是要用的,咱们辽东,如今能写字读书的,可没多少。这些人既然来了,不用也可惜了。只是不用到这府县上去,至少要等到能找出信得过的之前,不用。”

袁应泰淡淡一笑,说道:“这可又要考人了,怎样才能算是信得过?”

“袁大人,”苏翎笑着说道,“当初你在地方上,挪用官縻为的是什么?”

提起这件事,袁应泰精神一振,那笑容在脸上可是荡漾开来。这还是袁应泰当年外放至山东布政司参议,任淮徐兵备道时,恰逢山东大饥,袁应泰苦于银子不足,便擅自挪用了额外税及漕折马价数万金,设粥厂救济灾民,户部因此弹劾他“擅移官縻”,结果“抱病还乡”。这虽然一个体面的处分,却是袁应泰引以为豪之事。

“黎民百姓,天下苍生!”袁应泰清晰而缓慢地说出了八个字。

“好,就冲这八个字,袁大人,我苏翎敬你一杯。”苏翎说着,端起酒杯示意。

袁应泰微笑着与苏翎共饮了这一杯酒,或许因这一杯酒,二人的关系,便又进了一步。

苏翎望着袁应泰,缓缓说道:“袁大人,今日既然说道这黎民百姓、天下苍生,我便多说几句。”

袁应泰笑着回望着,点点头,并不作声。

“我的想法很简单。”苏翎说道,“这人人有地,家家有房,这是第一步,然后,便是户户都能有银钱用,这便要看各家的有什么本事、擅长什么手艺了。我们自然不能去顾及到每一户人家,但我们却可以给每户人家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将自家的本事都使出来,且能换成银子。如今做的,便都是按着这些走的。”

袁应泰轻轻点头,这些话若是换作袁应泰来说,怕是要用几处典故,但苏翎无疑说的直白、明确。这也正是袁应泰目前所欣赏的一点。

“这造福百姓一说,也说了不知多少年,历代都有,那不管是什么法子,都有各自的道理,结果也不必细说了。如今既然是我们主掌辽东军民,这信得过之人,便要按我们的想法办事,才能算是。”苏翎说道。

“你是指得那些京城里来的人?”袁应泰似乎不像是问苏翎,倒象是自言自语。

“对。”苏翎说得果断,“袁大人,我知道这些人,你看与我看是不一样的,毕竟你们都是读书人出身。但我要说句不中听的话,这读书自然是好事,但要看读的什么书,办得什么事。这些人虽然也有功名在身,对我而言,不过是多了一条识字的好处,至于别的,也没什么特别。”

袁应泰缓缓点头,苏翎的话的确不中听,但说的意思,袁大人却能够明白。

“袁大人,”苏翎看着袁应泰,说道,“这辽东原也有办学,官办、私办的,也有不少,但除了识字之外,这具体办事的学问,却是没人教授的。以后,我们用的人,便要从专门的学里出来的。管民事的,便是熟悉民事的人来办,管刑狱的,便要熟悉法令的来管。可不能就这么凭几篇文章,便什么官能做的。”

袁应泰边听边想,缓缓点头。这不过便是将学府细分成几部分,虽然与朝廷定制不符,但若是从办事的角度上讲,

最妥当的。

“不瞒袁大人,这样的学校,我已经在宽甸、镇江堡一带办了几个,只是学童尚小,眼下却派不上多大的用场,若是再等几年,这便能出来做事了。”苏翎说道。

袁应泰初听略感惊讶,心想这苏翎还真不知做了多少事情,不过,又想到苏翎说过,这凡事先办起来,再做道理,便也就不觉有多惊奇了。

袁应泰想了想,说道:“那你说,这些人可否也送进学府去学些日子?”

苏翎也是一怔,这袁应泰还当真看重这些人,便说道:“这个,要看看这些人再说。没有稳妥的把握,还是不让他们知道的好。”

“也罢,毕竟他们才到,等等再议也不迟。”袁应泰点头说道。

“那这收复沈阳之期,如何回奏朝廷?”袁应泰又问道。

苏翎皱了皱眉头,说道:“这还真不好说。”

袁应泰迟疑地张了张嘴,却又没有说出口。

苏翎见了,便笑着说道:“袁大人,如今努尔哈赤,便犹如一个大户人家一般,这家财万贯,子孙满堂也算是吧。可这做老父亲的,病入膏肓,却没定下一个传位之人,袁大人,你说这些子孙,若是平日里蛮横惯了的,能消停么?”

袁应泰笑着摇摇头,说道:“这自古以来,多少大户人家,便是这般内耗给败了的。”

“正是。”苏翎笑着说道:“我们只要这么跟他们僵持着,实际上已经是在斗了。这时候若是来了外人抢夺家产,那些不小子孙反而会联起手来,这对我们可是不利。如今我们只要保持继续练兵的趋势,倒不忙着逼进。恐怕明年开春,便就有了结果,到时我们再全军出动,这剿灭建奴,便非难事。”

袁应泰点点头,说道:“也好,我便将苏将军这番话,给兵部去文,看他们是否能够明白。”

苏翎想了想,说道:“这兵部之事,袁大人定了便是,还是按以往的一样,这军事我来办,这朝廷那边,都拜托袁大人费心了。”

袁应泰笑着点点头,说道:“这个自然,不过,苏将军觉得如何?这么做可有敷衍的嫌疑。”

“不怕。”苏翎笑着说道:“袁大人,朝廷上可还在自各边镇调集兵马援辽?”

“已经停了。”袁应泰说道,“如今可一个兵都不会再来了。”

“那就好,”苏翎笑道:“这样我们便有把握去敷衍了。”

袁应泰一怔,随即便反应过来,笑着点点头。

苏翎又说道:“袁大人不妨将我们保持军力的态势说得详尽些,若是这些还不能让他们明白道理,便就不管了,由他们去,我们做我们的。”

袁应泰点点头,却旋即又露出忧色,说道:“那朝廷上”

苏翎想了想,问道:“袁大人还在担心那些党争之事?”

袁应泰沉重的点点头,说道:“这恐怕免不了要受牵连。我已经想过了,就算我多虑吧。

可这辽东之事,我总有些放不下。若是朝廷上的事情牵连到我,我估计下一任的辽东经略,怕是还要起复熊廷弼熊大人。”

苏翎一笑,说道:“袁大人,你这心思用的,连这都估计了?”

袁应泰解嘲地笑了笑,说道:“这还不都是苏将军那府县之计弄得?我是真想见一见那是何等的局面。”

苏翎想了想,说道:“袁大人,我们便先弄一个小点的地方,试行一下,左右不声张便是。你的那些主意,也可以先用上了。”

“你说在哪儿先试?”袁大人果然兴致浓厚。

苏翎说道:“在金州卫至镇江堡之间吧,重新划定一个地域,先小一些,设了县衙便开始办事。小点也方便,有什么不妥也不会有太大的坏处。”

“好。”袁应泰显得有些兴奋,面色也不知是酒还是被苏翎这句话所染红。

苏翎想了想,又说:“袁大人,你的那些人,不妨也挑几个人去,不过,只做书办用。”

袁应泰一怔,问道:“不是不放心么?”

苏翎笑了笑,说道:“这事要办,也要开春时了。这期间,我们便来选一选,看有没有能用的。”

正说道这里,就听见何丹旭在门外叫道:“大人,外面有人求见。”

袁应泰皱皱眉,不喜这会儿被打扰,不过,何丹旭是知道的,不是急事,这会儿也不会来报,便问道:“什么人?”

“吴九奎。”

袁应泰一愣,随即向苏翎看去。苏翎随即站起身,一拱手,说道:“大人既然有事,我这便告辞。”

袁应泰也站起身来,说道:“明日再与将军详谈。”

说罢,苏翎便向门外走去。袁应泰似乎有些犹豫,实际上这还要说的话还有不少,但此时却不得不打断了。

第一卷 辽东轶事—第四卷 铁骑夺金

第五十七章 脸面交情

吴九奎在辽东经略府衙门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