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天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戏天宝-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牛根生听得一楞,喃喃的把赵志的话重复了一遍,面有愧意的对赵志道:“赵兄弟教训的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来,我与你一起同吃!”说罢,那牛根生从竹筒里取出一双筷子夹起盘子里的菜,大口的吃起来。

“靠,这也行?”赵志暗暗赞了个,这样也能找到借口混吃混喝,真对得住这个好名字!

“刘大人,吴大人来了!”一众才子们忽然面色欢欣的叫道。

果然楼下一阵喧腾,一行人被簇拥了上来。当先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灰衣白面,一副容慈貌祥的样子,颌下三寸余长的花白胡须,颇有那么点仙风道骨的意思。

居中一人正是那见过面的刘大人,显然今天也是用心打扮过才来的,那头发梳理的,油光可鉴,苍蝇上去了也怕摔折了腿来,也不知道是不是猪油抹的。最可气的是这家伙居然也拿了把折扇,不住在胸口拍着,貌似很热的样子。

最后一人,瘦小身材,三十余岁的样子,面容精干,显然不是一般角色。三人一出现,众位才子都一阵欢呼,跟追星族似的。赵志撇了撇嘴,问身边已经停住嘴的牛根生:“这两边的都是哪路货色啊,搞的很敬仰似的。”

“呵呵。”那头牛一一解释道:“这边的老者,是本地县学的院长林老学究,中间一人是本地县令,刘愈茗。而最靠外的那人却是州上的吴上佐,还是州上的司户。”

“吓,那不是比县令官大上几分?”赵志一凛。

“貌似是的。不过那个实权嘛可就……”那头牛似乎对于官场上的这些很是熟悉:“刘县令是本地县上贡院出来的才子,明经科仕子。而这吴上佐也是刺史下的极富盛名的才子之一,林老学究此次明进会邀请两位才子前来,大有深意啊。”

“牛根生兄的确高才!”赵志翘起大拇指,探头对牛根生道:“牛兄有没有想去牛奶业发展?”

“牛奶?”那牛易被问的一脸错愕。

“玩笑,玩笑。”赵志讪讪的摆手,看向正在说话的三巨头。

“好,既然如此,就请刘大人和吴大人各出一题,考校下这批学子的功力吧。”大概是说过了官面话了,这个明进会很容易就开始了,林老学究开宗明义了一番,直接叫两个大人出题来考校学生。

刘愈茗四下打量了下,眼睛在赵志身上停留了一会,微微一笑,取起书案上的毛笔,唰唰连写了几个大字,朗声一笑,搁笔举起纸来:“这便是我今日之题,文也可,诗也可。单咏其一也可,大家一起参详下。”

赵志急忙看去,白纸上行云流水一般,写着“梅兰竹菊”四个字。这个刘愈茗不愧是明经科出身,一手字写的十分漂亮,雄浑有力。赵志虽然不懂书法,可是好赖还是分的清楚的。连连点头。

“好!”林老学究一边喝了声:“四君子,虽是老题,可是因才能见得真学识,刘大人的言下之意即是希望在坐的学子们,善其身,律其行,做一名谦谦君子!大家不能辜负了刘大人的好意啊!”

下面那些读书人轰然称是,眼睛都一起望向刘愈茗。

刘愈茗摆摆手,笑对身边的吴大人道:“还请吴大人给这些学子们出题。”

吴司户点头笑笑,嘴边的两撇八字胡抖动着:“刘大人出了四君子,我这里就生出一题来,也是老题,大家可诗可文,风雨雪霜。我们苦读圣贤之书,便是为了报效朝廷,为国分忧,不过世间之事并非事事如意,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

林老学究又是猛捧了吴户司一番,随后正色道:“大家用心审题,别叫二位大人失望了。”

十来个店小二急忙走了出来,每张桌子上都摆上了两个烟台,几只毛笔,随后又取出一叠叠的纸来,分发了出去。看来这里早就举办了不只一次的明进会了。

赵志正想着呢,那刘县令看似随意的到处晃悠着来到了自己身前,故做惊讶状:“呦!这不是赵公子么?”

赵志低头啐了一口,满脸堆笑道:“刘大人!您还记得学生我啊。”

“我怎能不记得?”刘愈茗高声道:“日前我的那篇岳阳楼记你看的如何了?”

赵志一个激灵,寒了寒,什么时候岳阳楼记变他的了?本以为自己够无耻了,不想这刘县令一句“我的岳阳楼记”直接把赵志打回了纯洁的婴儿世代。

狠狠瞪了刘愈茗一眼,无奈道:“刘大人的那篇文章,看的小弟是心潮澎湃,久久不能自拔,深为大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所震服啊!”

“哦?”刘愈茗生受了,扶须微笑。

“大人的文章,朗朗上口,比如那点睛之笔:居庙堂之高,则忧起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真是绝唱,绝唱啊!”

“哪里哪里,过誉了。”刘愈茗连连摆手。

赵志忍住恶心,皱眉扯着嗓子背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试问天下何人能有此胸怀?”说道这里,是在忍不住了,“哇”的一声趴在窗户边,大口的吐了起来。

“唉,赵公子还是那么不胜酒量!”刘愈茗虚伪的过来拍了拍赵志的背,赵志一听,更卖力的“哇”了起来,几乎连苦胆也吐了出来!

第四十三章 明进会(二)

那头牛见赵志吐成这样,急忙也俯身过来,给赵志揉着背:“赵兄,刚刚好好的,怎么忽然间就酒力上来了?”

赵志无奈苦笑:“多谢牛哥关心,容我再吐一会,吐啊吐啊就习惯了。”

赵志这里吐着,那边众人已经唏嘘起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好句,好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乃千古绝句也!刘大人,全文拿来瞻仰下!”一好事者这么一说,众人立刻轰然响应。

“是啊,刘大人,不曾想大人居然还有篇佳文不曾显露,今日在家乡众多学子前,你何妨诵出一赏?”林老学究也是撺掇。

“既然如此,我就把陋作诵读一便,还请大家斧正。”刘愈茗继续虚伪着。

“还斧正个毛?”赵志喘息着坐为位子上,心里恨恨:“一千多年都修改过了,还要你斧正!我日!”

眼看着众多书呆子如痴如醉的表情,赵志郁闷的拿酒漱口起来,脑子里却是思量起明天回场里该怎么动手改造了。想了好一会,忽然叫好声四起,显然是刘龌龊已经龌龊完了。

接受了一番膜拜之后,那刘龌龊得意的瞥了那吴司户一眼,走过来拉着赵志的手上了三露的露顶。

“干啥?”赵志擦着嘴角。

“赵兄弟不介意吧。”刘愈茗忽然脸色一转,一副诚恳的样子。

“我还能怎么样?您是县令大人啊?”赵志也想开了,自己以前那年头,这种事情还少么?

“兄弟啊,你不知道我的苦处啊。”刘愈茗忽然叹了口气,负手看向远处的小河。

“装傅红雪?”赵志揶揄。

“傅红雪是谁?”刘愈茗转过头来问道。

“没啥,就一瘸子,没事我回去了。”赵志悻悻的回头。

“吴固安逼的。”刘愈茗忽然说了句。

“什么?”赵志回头,没听清楚。

“我说,都是那吴固安逼的。我迫不得已才出次下策,利用这次明进会把我的声名给推出去,你别看我坐着县太爷的位置,其实就是州县之间,也是冰火两重天啊。”刘愈茗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冰火两重天?”赵志猛的摇头:“两重怎么够?五重!起码五重!”赵志怀念起王晶来。

”赵志兄弟……”

“不用说了,”赵志猛然一摆手:“我也不想靠什么文章混功名,你看着怎么办怎么好了,我当还你一个人情。”赵志听这口气还掺和着政治,那玩意自己一窍不通,可不想沾惹。

“既然这样,我还有个不情之请。”刘愈茗面色严肃道。

“还有事?”赵志斜眼道。

“你道我做这些事是为了我自己么?”刘愈茗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封刺史颁布了一道税令,今年意欲多征税务高过一成!我据理力争,甚至请动了我的恩师宋大人,才把这道税令压了回去。可是那封刺史却是怀恨在心,意欲算计我……”

赵志听的头大入斗:“你直接说吧,什么事?”

“今日虽说是考校学子,可是其实是那素有才名的吴固安来折我面子来了,我想请赵兄助我!”

“怎么助?”赵志一楞。

“其实也未必要赵兄出手,我也是苦读十余年四书五经之人,一般人还难不住我。”那刘愈茗倨傲的说:“可是这次事出突然,那吴固安定然是有备而来,万一到时他出个什么对子啊,连诗啊什么的,我接不上来,可就丢了大脸,我这才子名声一倒,官位怕也是……,一旦我下了这个县令的位置,我看税务之事必定会再度被搬到台面上来,到时候受苦的可就是整个扶风县的老百姓了!”

赵志皱眉:“事是好事,可是怎么帮你,我都十来年没碰过书了。哦,我刚刚想起来,我牙还没刷呢,我走先……”赵志急欲脱身。

“赵兄弟!”刘愈茗厉声喝到:“你不为我,也要为扶风县的百姓想想啊!”

一顶大帽子直接把赵志压趴在地。赵志苦恼道:“我真的不会啊!”

“哼哼!”刘愈茗冷笑:“你的岳阳楼记在我那里,写的出那文章的人谁没个十几年的苦读?你自然是才情高远了,可以处江湖,我就是那趋炎附势的小人么?”

“别别,”赵志苦恼的抓了抓头:“到时候再说,好不?”

刘愈茗脸色稍稍缓和了些,当先走下楼来。

赵志随后惴惴不安的下了楼,回到位子边上坐了下来。

“有了!”赵志刚准备吩咐小二添酒菜,自己醉了可就什么都不用想了,一个声音猛然一叫,吓了众多苦思中的“才子”们一跳。

抬眼看去,却正是那潘长江个子的家伙:“原来是周员外家的公子?你这么快就有了答题了么?”吴固安笑道:“速速吟出,我等共赏。”

“既然这样,晚辈就献丑了。咏菊花一首——”周员外家的公子高声吟道:“

菊花开在小山沟,

一年三季不冒头。

等到天冷加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