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科学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科学家- 第1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以提高我的社会知名度。如此互利互惠,想来你不会拒绝吧?”

“好吧……”孙元起想不出有什么办法拒绝这样一位狂热的妄想青年,况且莉莉丝还在屋里等着呢——希望她现在还没睡!

亚瑟尔立马打了个响指:“太好了!我就知道你不会拒绝的。”说着,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早已拟好的合同递了过来,并指着一处空白说道:“你在这里签名就可以了。”

看来这小子是早有预谋!

孙元起看了几眼合同上的文字,倒没有什么违碍,正准备签字,突然想到一件事:“要我签字,可以,不过你要和我去一趟中国。”

“没问题!目前你是我的最重要客户,有权利要求我做一些行程上的调整。”

第二天吃完早饭,孙元起作别妻儿和伯格曼先生一家,动身进城。好在此次回国,儿子怀祖会随同前往,在父亲生活工作的国度里呆上一段日子。这也大大冲淡了此次别离的伤感。

和MIT电子实验室同仁的会谈,是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进行的。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发明的专利也给他们带来了优渥的回报。精神、物质双丰收,那还有什么值得烦恼的呢?

孙元起本来是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的硕士,对于电子学的了解非常粗浅,仅限于大学本科阶段所学的《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实验》等课程,还有一部分已经奉还给了老师。能够指导大家研究出二极管、三极管、晶体管、无线电广播、电视,已经是邀天之幸了。至于雷达、集成电路、卫星通信这类逆天级发明,孙元起打算把它们作为压箱底的传家宝,留给自己的子孙,眼下连概念都不打算泄露。

好在无论电子管还是晶体管,这类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和小型化,不是一时间能弄明白的,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至于无线电广播和电视这两个庞大的系统,里面可研究的课题就更多了,就算整个电子实验室的同事全部投身其中,没个十多二十年,也肯定出不来。

开完会,孙元起谢绝同事们的挽留,又带上礼物匆匆赶往考斯特先生家。既然去了莉莉丝父母家,自然不能厚此薄彼。

有时候,孙元起会想:看来一夫一妻制还真是人类需要。自己才两个媳妇,就要花费不少时间在平衡双方的关系上。你说要是三妻四妾,天天侍奉父母、慰劳妻妾、教育儿女,哪还有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儿?要不怎么古代皇帝都短命呢,估计就是给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三千佳丽给祸祸的!

冬天天黑得早,到了考斯特先生家,已经是昏黄一片。敲门半天,考斯特先生才蹒跚地出来开门。三四年时间不见,考斯特先生明显衰老许多,一成不变的只有那副严肃的表情。

“考斯特先生,您好。”

见是孙元起,考斯特先生先是一愣,似乎有些不敢相信,然后脸上严肃的表情开始冰雪融动:“啊呀,这不是约翰逊么?来来来,屋里请。”

刚进屋,考斯特太太也闻声出现在客厅,又是一阵惊喜之声。坐定之后,孙元起明显觉得屋里比上次来时冷清了许多,旋即意识到家里缺少了一个青年人:吉米。只有两个老人呆在屋里,难免会显得暮气沉沉。

最初,孙元起以为吉米因为工厂太忙,会迟些回来。等了半天,仍不见他的踪迹,考斯特夫妇也没有提起,这才试探着问道:“考斯特先生,我怎么没有看见吉米?”

“哦,你还不知道?三年前,吉米和他太太买了一栋大别墅之后,就搬出去住了。每个月他们会回来一两回,看看我们。”考斯特先生淡淡地答道,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情绪。

也对,西方的家庭就是这样,成年的孩子总是会脱离父母,自己生活。一百年之后,中国不也是这样么?看来自己来到清朝十年,在“腐朽”的旧文化熏染下,居然被带坏了,在不知不觉间习惯了那种喧闹喜乐的大家庭生活。

一七〇、十年依旧双瞳碧

考斯特夫妇见到孙元起,无疑是极为高兴的。年近花甲的岳母大人在厨房里忙成一片,岳父大人则在客厅里和孙元起聊天,谈话间仔细询问了薇拉母子这几年的生活状况,尤其是小念祖的教育情况,更是身兼中学校长和外祖父的重点关心内容,从应该读什么故事书,到晚上应该几点睡觉,事无巨细,还不时给出自己的意见。

东西方风俗习惯、家庭结构或许存在差异,但父母对子女的爱护却是不变的。当孩子还在襁褓之中,父母呵护有加,倍加关爱;等子女长大成人、建立自己的家庭,在父母眼里,他们依然是需要呵护的孩子。

在中国,子女承欢膝下,父母含饴弄孙,是爹妈晚年最快乐的事情。在西方,父母会和子女分开居住生活,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期待子女的关怀,更不是他们喜欢清静安逸。他们同样会感到孤独寂寞,只是他们会把这份感情掩藏起来,或者说,他们更能忍受这份冷清罢了。

晚饭时,一向很少饮酒的考斯特先生拿出珍藏很久的爱丁歌德干红葡萄酒,与孙元起开怀畅饮。老年人的酒量本来就有些退化,在加上一高兴他喝得比较凶,几杯之后,校长先生便醺醺然大有酒意。让孙元起颇为尴尬。

孙元起此次前来,首先自然是拜会岳父岳母,看看二老身体如何,回去给薇拉汇报一下,好让她安心;其次是找吉米有点事。吃完饭,见自己已经拜会过二老,他们身体都很康健,加上岳父醉酒,吉米又不在,孙元起便想告辞。奈何二老殷勤挽留,他只好在薇拉原先的闺房里留宿一晚。

心里惦记着卢瑟福今天来访,孙元起特意起了个大早。结果,考斯特太太起得更早,见了孙元起便打招呼道:“扬克,早啊!”

“考斯特太太早!”西方虽然也有“岳母”(mother…in…law)一说,不过在日常交往里面,更多的是直呼其名,就比如孙元起现在这样。

“听你昨晚说今早有事儿,所以我已经起早准备好了早餐,现在要用么?”考斯特太太慈爱地打量着孙元起。中国有句俗语: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估计西方也不例外。

“那考斯特先生呢?”

“不用管他。昨晚上他一高兴,酒喝得有点多,估计不到中午不会醒。你有急事,你便先吃,不用等他。”多年夫妻,都知根知底了。

“那好吧。”孙元起确实有事儿。

等孙元起洗漱完毕,桌子上已经摆好了咖啡、果汁、玉米面包、松饼、鸡蛋,连刀叉都摆放整齐。

“考斯特太太,一起吃吧。”孙元起招呼道。考斯特太太安详地坐在一旁,看着孙元起就餐,这让他有些不太好意思。

“不用不用,你先吃吧,我要等等校长先生。”考斯特太太笑着说道。

多年夫妻,伉俪情深,大抵如此。

上一次见卢瑟福,还是在1904年来美洲的时候。转眼已经三四年过去,虽然期间书信不断,但没有面对面执手欢晤,总觉得有些遗憾。想来卢瑟福也觉得如此,所以听闻孙元起在美国,便千里迢迢地从加拿大赶了过来。见面拥抱之后,互相审视,不觉相对一笑。

孙元起发觉卢瑟福这几年衰老得厉害,虽然只比自己年长五岁,看上去却像是四五十岁的老头。想起历史上卢瑟福便享年不永,貌似只活了六十多岁,当下便关切地问道:“卢瑟福先生,你的身体还好吧?”

“好得很啊,”卢瑟福眨了眨蓝色的眼睛,笑着说道:“不过我还是很羡慕你,扬克,你居然和十年前没有什么任何区别。”

十年前?十年前自己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身无分文,穷困潦倒,借住在马神庙里。在那年圣诞节前,在国际科学界已经小有名气的卢瑟福绕道远东,特意和自己会谈。孙元起至今还记得那天在四合院里和他见面,还央求老佟去买点心招待客人的场景;还有后来俩人在天寒地冻的北京,一边跺脚,一边谈论了最高深的科学……

“一转眼,已经十年了!”孙元起喟叹道。

“是啊,”卢瑟福也颇为感慨,“十年前初见你的时候,你刚硕士毕业,返回中国在大学里任教;如今,你已经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了。而我,除了衰老些,其他都没有什么大变,依然还是麦吉尔大学的教师。”

孙元起闻言,不觉大为惭愧:当年卢瑟福一到加拿大,便在报刊上大力揄扬孙元起和他的简陋实验室IPRT;随后,把自己写的小册子《从原子、原子结构到元素、元素周期表、分子及化学反应本质》在麦吉尔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文章的每一页几乎都有他做的脚注,后面还附上了相关实验的实验报告;接着,又一再鼓励自己不要害怕世俗的讥笑议论,继续专心研究……

面对如此的良师益友,自己做了什么?卢大牛的几大杰出贡献,无论是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结构模型,还是发现质子、人工核反应,都是孙元起剽窃的重灾区!一念及此,孙元起便觉得汗颜无地:实在是惭负良多啊!

“……幸好这几年我凭借着和你、以及马丁教授的合作,研究取得一些成绩,足慰平生。”卢瑟福说道。

这些话更让孙元起羞愧难当。如果不是自己,这位被公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将因为“研究元素的蜕变和放射化学”的杰出贡献,而获得本年度(1908)的诺贝尔化学奖。

孙元起在心中说道:卢大牛,我欠你一个诺贝尔奖!

话说按照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的规定,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特别指定的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评委会特邀教授一起,都具有提名候选人资格。凭借着卢瑟福这些年在原子核外电子组态、放射性衰变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成绩,当颇有一博诺贝尔奖的实力。

想到这里,孙元起便说道:“对了,年前我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瑞典皇家科学院的人和我说,以后我每年都具有推荐诺贝尔奖候选人的资格。我考虑了一下,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