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杀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锦衣杀明- 第4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黄小虎!”徐兴夏忽然看到一个人,内心微微一动,扬声叫道。

他看到的这个人,正是黄飞的弟弟,黄天来的小儿子,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伙子。这时候,他正用独轮车推着满满的一车稻谷,从田野里面返回。由于天气热,他身上的衣裳都全部湿透了,汗珠不断的往下流淌。他身上用来擦汗的毛巾,早就湿漉漉的了。

“委员长大人!”听到徐兴夏叫自己,黄小虎急忙将独轮车放好,一路小跑的过来。和很多的青少年一样,他们这样年纪的小伙子,最盼望的事情就是参军。随着白衣军的逐渐强大,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去过的地方越来越多,见识见闻也是越来越多,每当有什么新鲜事传播开去,简直是羡慕死他们这些年轻人了。

特别是白衣军进入巴彦淖尔草原以后,不断的有新鲜事传来,对他们的刺激更大。白衣军打败了那么多的鞑子,打败了那么多的蒙古人,缴获自然不会少。按照白衣军的纪律规定,对于非贵重物品,一般上缴以后,都会发给缴获者本人的。比如说鞑靼人或者蒙古人的腰刀、匕首、弓箭、皮甲、皮帽、扳指之类的物品,经过清点以后,最后基本上都是发给战士们当纪念品的。

因此,一般的白衣军战士,都能拿到不少的所谓“纪念品”。有些喜欢搜集战利品的战士,几次的战斗下来,拥有的战利品,能够有一大堆,其中,不乏一些很有用的东西。如果有某些不太遵守纪律的战士,暗中漂没一些纪念品,数量就更多了。每当他们回来探亲的时候,将各种各样的纪念品一晒,顿时就羡煞旁人了。

须知道,以前,都是鞑子来抢咱们的,都是鞑子在晒纪念品,现在,轮到咱们去抢鞑子了,轮到咱们来晒纪念品了,你说,能不让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兴奋吗?他们从小被灌输的思想,鞑子就是他们的死对头,是不共戴天的。只要遇上了,就绝对不能同时并存。现在有机会虐待鞑子,谁愿意放过啊?别的暂且不说,光是弄几把鞑子的腰刀回来,就是很光宗耀祖的事情啊!

特别是后来,又有消息说,一些白衣军战士,甚至娶了一些其他族的姑娘回来。嗯,不知道是娶还是什么,反正,是勾勾搭搭的,好上了。一些吐谷浑人的年轻姑娘,甚至跟着回来了黑山营。这又让很多的年轻人激动了。他们不知道白衣军的纪律,还以为参军以后,可以随便玩别人的姑娘呢。不得不说,这也是巨大的诱惑力之一。哼,在内地找不到老婆,咱们到外面找一个去。

黄小虎就是典型的这种青年,什么样的心思都有,一门心思想要钻入白衣军的队伍里。可惜,他的年纪太小,还不到十八岁,白衣军不接纳。同时,黄天来就两个儿子,大儿子黄飞已经参军,小儿子一般就不允许参军了。当然,例外也是有的。

“黄小虎,你家总共种了多少亩田啊?总共打了多少粮食?忙得过来吗?”徐兴夏翻身下马,饶有兴趣的问道。

“十三亩,估计有三千五百斤吧。”黄小虎本来兴冲冲的,还以为徐兴夏会破例批准他提前参军,没想到,徐兴夏问的,却是他家的耕田种地情况,他顿时就无精打采了,怏怏的回应。

“哦?三千五百斤?”徐兴夏自言自语的点点头。这个数字不错嘛!平均下来,每亩也有二百七十斤左右,相当于一石半。这个亩产量差不多了。毕竟,塞上江南并不是真正的江南,在粮食的平均亩产量方面,和真正的江南是无法相比的。真正的江南,水稻的最高亩产量,应该已经去到三石多接近四石了吧。

其实,之前,管事会报上来的估计数字,就是一石半左右。邓林永、林海牛等人都是种田能手,根据各地农田的情况,他俩推断出来的数字,绝对不会相差太远。而陈二福主持的第一农庄,报上来的数字,也差不多是这个数。第一农庄下面,可是有足足上万亩的田地啊。可见,第一年的收获,的确就是这个数了。或许有的农田高点,有点农田低点,但是平均下来,就八九不离十了。

坦白说,这个数字徐兴夏是不满足的。一石半的亩产量,和江南相比,差得太远了。江南的一亩水田,比得上宁夏镇的两亩。如果考虑到江南一年两熟的特征,这个差距更远。但是,饭咬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粮食的亩产量提升,必须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进行。欲速则不达,太急躁了反而不好。

“你爹忙着送货,你哥哥又在军队里,你们家忙得过来吗?你们家还有几口人?”徐兴夏想了想,又关切的问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管事会和陈二福的报告,都是书面文字,肯定不如自己亲自实地了解来的真实。

第446章 要带头为民族大融合做贡献

黄小虎其实对回答这些问题没有丝毫的兴趣,他一心只想参军。但是,他也知道,如果不老实回答徐兴夏的问题,他的参军梦,绝对是完蛋了。得罪了委员长,你还指望参军?没办法,他只好老老实实的,详详细细的回答徐兴夏的问题。他还有点小心思,或许讨委员长的喜欢,自己就能破例提前参军。

“我家没有几个人……”黄小虎逐条一一解答。

黄小虎的家,种田其实不是大头。他们家只有二十亩田地,其中的五亩,都被黄天来挖掘成了鱼塘,发展桑基鱼塘种植。其余的三四亩,又用来种植枸杞什么的。结果,最后耕种的水田只有十一亩。当然,这是条件最好的十一亩,都是很适合用来种植水稻的。黄天来觉得种植小麦的收成太低,不如种植水稻划算。

其实,大部分的百姓,都是这么想的。当时的小麦亩产量,的确比水稻差一点。水稻的亩产量有三百斤左右,小麦的亩产量,一般只有二百斤多一点。水稻要脱皮,小麦也要脱皮。脱皮以后,比例也相差不远。小麦的最大优势,就是消耗的水量没有那么大,一般的灌溉用水就能满足,而水稻没有足够的水,就无法保证收成。因此,在大明朝的长江以北,小麦依然是主要的播种品种。

之前的宁夏镇各地,因为各种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无法保证足够水量灌溉,大家才会选择小麦作为首选的种植作物。徐兴夏的白衣军崛起以后,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修葺各种水利设施,有效的保证了灌溉用水,大家自然就选择水稻作为主要的种植品种了。当然,愿意种植小麦的百姓数量,也是很多的。毕竟,灌溉水渠不能通到所有的地方,旱地的数量也不少。

除了小麦之外,来自江南的红薯、玉米、土豆等,也成了旱地的主要农作物。其实,这些旱地作物,在万历初期就已经传入东南沿海,好像福建、广东、浙江等地,都有小面积的种植。另外,烟草、番茄之类的也引进了。红薯、玉米、土豆之类的,河南、北直隶、山东等地,也都有少量的百姓引进。宁夏镇自身也有小部分。但是,大面积的推广,却始终没有提上日程。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观念的问题。在以农为本的年代,除掉五谷之外的作物,都很容易受到攻讦的。当时,谁也不清楚,这些外来的农作物,到底有什么样的品性,又该如何培育,会不会对现在的农作物造成伤害等等。因为甘蔗的种植问题,一度很掀起不小的风波。连甘蔗都遭受了牵连,更不要说其他的作物了。

再说,当时的红薯、玉米、土豆,在经过品种改良之前,口感的确不咋的。怎么说呢?一般人肯定是吃不惯的。红薯基本上都是用来喂猪的。除非是饿到快要死的地步,否则,是不会吃的。好像徐家当初,那么穷苦,也没有吃红薯度日。这种观念的转变,绝非是一朝一日的,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扭转过来。

徐兴夏来自后世,自然没有那么多的顾忌。他的观念,早就扭转过来了。他自然要大力推广种植红薯、玉米、土豆之类的旱地作物,以增加粮食的产量。就算这些东西,不是用来给人吃的,给牲畜吃也不错啊!牲畜的数量越多,市场的肉类才能越丰富啊!

宁夏镇最多的肉类,估计就是马、牛、羊三种了,其中,又以牛肉、羊肉的数量最多。各地贩卖的基本上都是牛肉或者羊肉。相对而言,猪肉的分量反而很少。显然,这是要努力改进的。如果就宁夏镇而言,无疑养牛、养羊划算,但是到了内地,绝对是养猪划算。养猪需要的场地,原材料,都很简单,各家各户都能养。

但是,当时,养猪的成本,的确是有点高。因为,猪是不能依靠吃青草过日的,必须吃其他的饲料。这个饲料不好找。现在,有了红薯和红薯叶,养猪的饲料问题就不大了。大部分的猪,光是吃红薯或者红薯叶,就能长膘的,这是后世已经证明了的。如果在红薯或者红薯叶之外,加入一些豆类的话,那就更好了。

黄小虎说完,立刻追上一句:“大人,你批准我参军吧!”

徐兴夏正琢磨着粮食生产的问题呢,没想到黄小虎倒率先转了话题。他将思绪拉回来,笑着说道:“你还小,不行!”

黄小虎不服气的说道:“我都十五了,不小了!换了以前,我都能接替我爹了!我就差两岁而已!两年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徐兴夏笑着说道:“你也知道是以前啊!现在不同了!在你满十七岁以前,我不能答应你!两年的时间,的确是一转眼就过去了,你就安心的等一等吧!只要你爹答应,我这里没问题。”

黄小虎的神情,就开始颓废下来了。徐兴夏最后这句话,才是要害的所在。必须他爹答应,他才能参军。可是,他爹会不会答应呢?黄小虎估计不会。他们家,就两个男丁,不可能两人同时参军的。想到这里,黄小虎沮丧的神情,就表露无遗了。

徐兴夏忍不住好奇的问道:“黄小虎,你真的那么想参军吗?”

黄小虎不假思索的说道:“当然!我做梦都想!大人,你就批准我吧!我现在就换了衣服跟你走!不给我爹知道!”

徐兴夏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