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上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论语别裁(上册)-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古代的“千室之邑”已经了不起,是很大的地方。“百乘之家”

    是古代宗法社会制度中的大家族,等于一个大的地方政治单位。 冉求可以当这样的地方官,至于学问上也还没有达到仁的境界。孟武伯又问到一个人说:“赤也何如?”

    赤是孔子的学生,姓公西,字子华,少孔子四十二岁。 孔子说,你问到公西华,他穿起礼服,仪态非常好,学问也过得去,有外国的首长、大使来,他是最好的外交官。“束带立于朝”

    ,我国古代衣服都捆腰带,所谓锦袍玉带,就是说衣冠楚楚、风度翩翩。 现在外国的礼服也捆了腰带。 虽然在外交应对上是上乘之选,但是谈到学问、修养,也还是没有达到仁的境界。我们从这一节,看到孔子对于“仁”的要求,严格到这个程度,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可以达到这个标准。 学问真正能够达到“仁”的标准,只有一个颜回,但是不幸短命死矣。后来才传道给曾参,前面讲过:“参乎!

    ,吾道一以贯之。“是晚年了。 历史的记载,孔子三千弟子,优等的(贤人)有七十二人,但是见诸《论语》及《史记》所留下来的资料,出名的、有了不起成就的,一二十人而已。 而且,这一二十个人,还是靠孔子宣扬出来的,都是孔子介绍学生,著书立说的也是孔子。 我们怎么知道颜回?颜回没有写过一篇文章,没有

 242

    公冶长第五92

    作过一首诗,也没有写过一个字留下来,我们怎么知道他的学问到了什么程度?

    都是他的老师说他如何好、如何了不起。武才方面,子路可以当元帅,但他没有像后来的孙子,还写了一部兵法。 子贡也是如此,这些学生们多半是孔子宣扬出来的。由此可见人才之难,古今历史上一个大问题,总有“才难”之感!真正的人才实在难得。 同时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有趣的问题:第一等人往往可以不写文章,不讲学;学问越好越不响。 试看历史上有好几个真正了不起的人都如此。 耶稣根本没有念大学,但现在研究耶稣讲的话,拿几百个博士学位也不止,但他没有写过一句话,都是他的门徒写的;释迦牟尼也没有写过一个字,所有的经典,都是弟子记载的;老子自己写了五千字;孔子最可怜,都是自己写,还是他反过来捧学生,学生无法捧他。 所以我们当学生,最好找个像孔子一样的老师,不但有学问听,自己又省力气,他来捧捧我们蛮好的。 且看孔子这些学生,都是他捧出来的。 虽然这是笑话,但事实是从他嘴里讲出来,我们才知道。 所以从另一角度来看历史,真正的人才的确是不易得的。其次,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弟子里各种人才都有。 军事的子路、外交的公西华、行政的冉求,至于子贡这一类,器也!

    有如庙堂上的瑚琏,精致高雅;乃至江湖上一诺千金,面孔难看的,各种各样,无奇不有,无所不包,所以他真是叫做“有教无类”。

 243

    032论 语 别 裁

    吾 爱 吾 师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

    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子贡、子路是孔子喜爱的两个学生。 我们可以看到,子路有时拳头一挥,是最冲的;子贡是什么话都讲的。 他们对老师特别一点,孔子对他们俩也特别一点。 所以有一天就问子贡:“女与回也孰愈?”孔子最欣赏的是颜回,这次他对子贡说,你讲老实话,你自己与颜回比比看,哪一个好?哪一个了不起?

    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子贡说,老师,谢了!

    我实在没法跟他比。“回也闻一知十”

    ,颜回嘛,老师讲出一分,他懂十分。 从子贡的答复,可见学问之难,所谓启发式教育也真不容易,告诉了他这个角,另三个角都懂了;告诉他那边有烟了,他便知道是起火了,如此才是英才。 有的则是反应迟钝地还反问道:“那边有烟吗?”等到都烧光了,他还不知所以然呢!这就是智愚的差别了。 子贡回答说,老师告诉颜回一分,其他九分他都知道了,不需要老师再教了。 至于我——“赐也闻一以知二”

    ,老师讲了一步,我顶多知道两步,第三步就不知道了。 这是老实话,可见子贡很坦然,很诚恳。再看孔子的态度:“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这多谦虚呀!他说:“是的,你不如他,不但你不如他,我和你一样

 244

    公冶长第五132

    都不如他。“孔子那么欣赏颜回,这也不是过分,有一种人的头脑,特别聪明,品德又好,才具又高。 后来的孟子认为天下有三件乐事,第一是父母具存,兄弟没有什么事故,尽到了孝道和友爱;第二是胸襟光明磊落,没有对不起人,没有对不起天地鬼神的事;第三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这点孔子就得到了。 不过有时得天下笨才而教育之,实在是一大苦事也。 孔子对于颜回,他认为是得英才而教育之,是快乐的。由孔子对子贡说的这段话,可见孔子的教育和他的为人,是如此地谦虚,能够把握机会启发人,一点都不呆板。

    手倦抛书午梦长

    下面一个大问题来了: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于予与何诛!

    宰予是孔子的学生,四科高弟之一。 孔子说的言语、文学、德性、政治这四种才学分类,宰予等于是孔门那个“学府”里的后起“语文系”的系主任呢!言语嘛,宰予的长处就是“利口”。

    “宰予昼寝”据古人的解释是白天里睡觉——大概睡午觉,或睡懒觉。 被孔子看到了,就骂他:“朽木不可雕也”。这个烂木头无法雕凿。“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这个烂墙去粉刷也粉刷不好。“于予与何诛!”该死!该死!

    因此中国过去守老规矩的读书人,不敢睡午觉,都是受

 245

    232论 语 别 裁

    这一段话的影响。我们知道,历史上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也是有名的理学家,他就不敢睡午觉,尽管忙成那个样子,还是不敢睡午觉,怕孔子会发牢骚“——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所以曾国藩改成睡晚觉。 早上起得早,公事又多又忙实在受不了,没有办法,只有在吃晚饭以前,睡一下,然后夜里精神又好。 这个昼寝的教训,在古人是这么严重的事。后来到了民国初年,洋学堂是学的西方文化,新的规矩一定要睡午觉,尤其那个时候,德日式的训练风气来了,早起有朝气,补充的休息时间便靠午睡,否则不合乎卫生。 那么“宰予昼寝”的问题怎么办呢?有人便提出如康有为、梁启超他们的意见,说这个不是“昼”寝,是“画”寝的错误。因为宰予没有事,常常在寝室里头“画”壁画。 除非幼稚园的学生,可能偷偷地在墙上乱画,宰予又不是小孩子,为什么要在墙上乱涂。 读书不多真难,后来才知道受了康有为他们的骗。 这个“画寝”的问题,最先提出的是梁武帝,后来宋代也有个人照此讲过,说宰予并不是白天睡觉被骂,而是他在寝室的墙上乱画,所以孔子骂他。康有为他们的说法,并非创见。然而,据我们的了解,古人对孔子这两句话,似乎都曲解了。 据我的研究,这两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这根木头的内部本来就已经腐坏了,你再去在他外面雕刻,即使雕得外表很好看,也是没有用的;“粪土之墙”

    ,经蚂蚁、土狗等爬松了的泥巴墙,它的本身便是不牢固的,会倒的,这种里面不牢的墙,外表粉刷得漂亮也是没有用的。等于房子烂了,你把他整理起来,像用现代的三夹板、甘蔗板、壁纸一敷,走

 246

    公冶长第五332

    进去看看很漂亮,但架子松散,这是不对的、靠不住的。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就懂得他是说宰予的身体不好。 只好让他多休息一会,你们对他不要有太过的要求。这个道理,我是从学生中体会出来的。 因为我有几个学生,能力好、智慧高,他的才能见解,老实说我都佩服他。 但要命的是,交给他一件事情,一个月都没有消息。 骂他吗?不忍心。 实际上他三天两天就患感冒,一天到晚都必须与床为伍,没有精神,只好躺下来睡觉。 我才发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不是说他坏,而是他的底子太弱了。 但是人很奇怪,身体弱的人头脑都好,试看《孟子。 尽心章》里:“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一个有病的人,因为经常在病苦中,身体没有其他的活动,所以会多思想、会搞学问。 体力好的人,运动得锦标的,要他写两篇,他很吃力。 这两件事,不可得兼;体能好,智慧又高,文武具全的人太少了。学问、德业好的人多半体弱多病,这是事实。 所以孔子说:“于予与何诛?”对于宰予不必过分诛求了。“诛”者求也,在此不可当杀人的“杀”字用。 “诛”也是要求的“求”

    ,这里“于予”的“予”就是宰予。 换句话说,你们对于宰予,何必要求太过呢?就让他睡个觉吧!

    接下来: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孔子说,从前我听了一个人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 现在我年纪大了、人生经验多了,听了一个人说的话,还要观

 247

    432论 语 别 裁

    察观察他的行为。 这个改变,是宰予给我的启发。古人根据这些话解释说,孔子对宰予恨极了。 事实不是这样的。 我们从生活和教学的经验中体会,便可知孔子这样的话,是说他从前看到一个人,有思想、有才具,便相信这个人将来一定有成就——“听其言而信其行”。

    后来他发现并非如此,一个人即使有才具、有学问,但没有良好的体能、没有充沛精力,也免谈事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