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上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论语别裁(上册)-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不是说“你相信吗?”

    子路经孔子一问,表示学问很有根据,于是搬出考古学,他说,有啊!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这“诔”是中国文化中的祭文,历代帝王的诔文就是。 子路说,古代的诔文说了,人应该去祷告天地、上下各种神祇。孔子说,如果是这样,那我天天都在祷告,而且祷告了很久,还照样生病。 这节文字,作进一步研究,就可以看出来,孔子的意思,所谓祷告是一种诚敬的心情,所谓天人合一,出于诚与敬的精神,作学问修养,随时随地都应该诚敬。《大学》所说“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诚敬修养要做到我们中国文化所说的“不亏暗室”。

    孔

 403

    093论 语 别 裁

    子就是说自己天天做到这样,等于与鬼神相通,就是这个道理,这是第一点。第二,普通的人,到了急难的时候,就去求神、拜佛、向上帝祷告。 所谓:“垂老投僧,临时抱佛。”这就说人平日自以为很伟大,但一遇到大困难,或极度危险,就感觉到自己非常渺小无助,完全丧失自信心——“天呀!神呀!你要救我呀!”倘使这时仍能保持一分自信心,就需要高度的修养。这里我们说到历史上一个人,大家都知道的朱舜水,明亡以后,他流亡到日本去,本想向日本求救兵企图复国的。 船航行太平洋中,遇到大台风,全船的人都喊救命,朱舜水端坐船中不动。 据说当时船上的人都看到海上有两盏红灯,对着船来。 古代的迷信,说这是海神来接的讯号,全船的人都将会死亡,所有的船员都跪下了。朱舜水就问:“真有这回事吗?

    有没有其他挽救的办法?“船员说除非是有道的人跪下来求,或者还有希望。 朱舜水说,他们拿纸笔来,我烧一张符下去,大概就可以退掉。 朱舜水是道地的儒家,哪里会画符搞道家的东西,这不奇怪吗?结果他在纸上写了一个”敬“字。 烧了以后,台风停了,船也稳了,风平浪静就到了日本。 你说朱舜水这一套有本事吧!

    简直比诸葛亮更厉害,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岂不应该带兵打仗,将明朝复国了?这件事绝对有,但若深入研究,那就成为另外一门学问了。 现在的科学叫做精神学,又叫灵魂学。 精神与灵魂的解析,人的精神力量与宇宙是否相通,这是另一个问题。第三,中国民间的谚语:“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

    一般人都是这样,像许多人交朋友,平时不去探访,有患难,或

 404

    述 而 第 七193

    要借钱的时候才去,所以孔子对子路说,算了吧!老弟,如果这样,我天天都在祷告中。 换言之,鬼神的事,和生命的道理,都不是这样简单的。

    要愁哪得工夫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孔子说,人生的修养,“奢则不孙”。这个奢侈不止是说穿得好,打扮漂亮,家庭布置好,物质享受的奢侈。 是广义的奢侈,如喜欢吹牛,做事爱出风头,都属于奢侈。 奢侈惯了,开放惯了的人,最容易犯不孙的毛病,一点都不守规矩,就是桀傲不驯。“俭则固”。这个俭也是广义的。 不止是用钱的俭省,什么都比较保守、慎重、不马虎,脚步站得稳,根基比较稳定。 以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脚跟踏实一点。 他说“与其不孙也,宁固。”作人与其开放得过分了,还不如保守一点好。 保守一点虽然成功机会不多,但绝不会大失败;而开放的人成功机会多,失败机会也同样多。以人生的境界来说,还是主张俭而固的好。 同时以个人而言奢与俭,还是传统的两句话:“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就像现在夏天,气候炎热,当年在重庆的时候,大家用蒲扇,一个客厅中,许多人在一起,用横布做一个大风扇,有一个人在一边拉,搧起风来,大家坐在下面还说很舒服。 现在的人说没有冷气就活不了。 我说放心,一定死不了。 所以物质文明发达了,有些人到落后地方要受不了,这就是“从奢入俭难”。

 405

    293论 语 别 裁

    曾国藩用人注重乡气。 历史上许多人,像吕蒙正,当了宰相,生活仍然很清苦。 如最近电视上轰动的包青天,他一生的生活,也是清俭到极点,他本身没有缺点被人攻击。 那么多年,身为大臣,龙图阁直学士兼开封府尹,等于中央秘书长,兼台北市长。 做了这么大的官,可是一生清俭。 民间传说,更把他当做了神,讲儒家文化,包公成了一个标竿。如宋朝的赵清献,当时人称他铁面御史,对谁都不卖帐,做官清正,政简刑清,监牢里无犯人,也和包公一样。 历史上有许多名臣都是俭,乃至许多大臣,有的临到死了,连棺材都买不起。不但一生没有贪污一文钱,连自己薪水积蓄都没有,后代子孙都无力为他买棺材,要由老朋友来凑钱,这就是俭的风范。

    光 风 霁 月

    接下来是: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学而》篇中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个人一生没有人了解,虽有学问而没有发展的机会,还是不怨天、不尤人,这种修养是很难。 所以君子要做到“坦荡荡”

    ,胸襟永远是光风霁月;像春风吹拂,清爽舒适;像秋月挥洒,皎洁光华。 内心要保持这样的境界,无论得意的时候或艰困的时候,都是很乐观的。 但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自然的胸襟

 406

    述 而 第 七393

    开朗,对人也没有仇怨。 像包公、赵清献都做到这样的境界,这是“君子坦荡荡”。至于小人呢?

    “小人长戚戚”

    ,小人心里是永远有事情的,慢慢就变成狭心症了——这是笑话,借用生理的病名,来形容心理上的病态,小人永远是蹩住的,不是觉得某人对自己不起,就是觉得这个社会不对,再不然是某件事对自己不利。 我们都犯了这个毛病,有时候:“唉!这个社会没得搞的。”言外之意,我自己是了不起,而这个社会是混蛋。 这也是“长戚戚”的一种心理病。 心里忧愁、烦闷、痛苦。 所以这两句,可以作座右铭,贴在桌旁,随时注意自励,养成坦荡荡的胸襟。跟着就说孔子个人的君子风范: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这是弟子们记载孔子的学问修养,表达在外面的神态。第一是温和的。 对任何人都亲切温和,但也很严肃,在温和中又使人不敢随便。 第二是威而不猛。 说到威,一般人的印象是摆起那种凶狠的架子,这样并不是威。 真正的威是内心道德的修养,坦荡荡的修养到达了,就自然有威。 尽管是煦和如春风,而在别人眼中,仍然是不可随便侵犯的。 不猛是不凶暴。 如舞台上的山大王,在锣鼓声中一下窜出来,一副凶暴的样子,那就是猛。 第三是恭而安。 孔子对任何事,任何人非常恭敬,也很安详;也就是既恭敬而又活泼不呆板。 第三点也等于第一篇《学而》的注解。 学问好的人,内心的修养表达在外面的,就是这样的情形,而以孔子来作为榜样,用白话翻译过来就是有庄严的温和,有自然的威仪而并不凶狠,

 407

    493论 语 别 裁

    永远是那样安详而恭敬的神态。

 408

    泰 伯 第 八593

    泰伯第八

    薄帝王而不为

    《泰伯》第八这一篇,等于是第二篇《为政》的个人学问修养的引伸注解。 第八篇的题目《泰伯》,也就是这一篇里所记载的,孔子经常标榜的圣人——吴泰伯。泰伯是什么人呢?我们现在说中国文化,如果严格地说应该是周代文化。 是周公把过去的中国文化,集其大成;而孔子是将周公集其大成的中国文化加以整理。所以中国文化,也就是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所传承的文化总称。讲到中国的文化历史,就联想起一本有关中国历史哲学的书,在清代是禁书,但是我们还是把它保存了下来,也许大家没有看过。 贾应宠(字凫西,是明崇祯末年人)写的《木皮散客鼓词》,是用歌谣的体裁,以弹唱的方式来叙述我国历史。 这本书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作品,其中充满了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也包含着高深的历史哲学意味及文学境界。讲中国的历史哲学,以朝代来计算,春秋、战国这两个时代,还是属于周朝的。 周朝统治天下约八百年,汉朝约四百年,唐

 409

    693论 语 别 裁

    代约三百年,元朝八十多年。 明朝约三百多年,清朝统治也两百多年。 说乱世,魏晋南北朝乱了两百多年。 其中历史最长的朝代,源远流长的是周朝有八百年。民间的小说上说,姜太公八十岁遇文王。 要知道周武王比姜太公只不过小几岁,当年跟周武王统一中国的都八、九十岁了。 当时的文化,老成谋国,越老成经验越丰富、越稳重,和今天情形大有出入。 不过这个出入不必去担心,时代在变,历史也在轮转返复,将来会恢复敬老尊贤也不一定。因为年轻人有冲劲,却没有高度智慧与经验,而老年人冲劲又太小。 两人一配合就完整了,不能偏向的。 小说上说姜太公八十遇文王,老先生还摆架子,不肯出来。 结果由文王推车,推了八百步推不动了,姜太公就说保佑他的子孙八百年天下。这是小说写的,但代表了一种思想。 把神话的、小说的外衣剥了以后,真的思想就出来了。 这是小说家和民间文学的一种手法。周朝能统治天下长达八百年,真不简单,历史上写他祖德深厚——所谓祖德,不是迷信,而是说他祖先开始,历代培养历史的根基。 要培养历史的根基,是不容易的。 我们再看秦始皇统一天下,他也是祖宗好几代培养下来的。 不过秦国走的路子,比不上周朝。 周代一开始就走道德的路子;秦国的祖先一开始就以法治为基础。 周以道德为基础,就是德治、礼治。 在教育文化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