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锦绣(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花开锦绣(完结)- 第2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不用谦虚,这话可是皇上说的。”皇后娘娘笑盈盈地道。“皇上可是很少这样称赞人的。”

傅庭筠想到了那天在城隍庙的发生的一切,不免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她不禁叹道:“多谢皇上赞誉。臣妾定当不负皇上教诲。”又道,“多谢皇后娘娘抬爱。臣妾定当铭记在心,时刻警醒。”

皇后娘娘笑着点了点头,赏了她一串沉香木的念珠,几匹羽纱,几匹刻丝。

傅庭筠谢了恩,随着女官去内府领了赏赐。

出了宫,已是掌灯时分。赵凌正在宫门外焦急的等待。

见她出来,立刻迎了上去,关心地低声道:“怎么样?”

傅庭筠见宫门口当值的旗手卫都望着他们,简短的说了一句“一切都挺好的”,然后上了马车,等马车驰出了长安大道,这才将觐见的细节不厌其烦地一一告诉了赵凌。

赵凌松了口气。高兴地搂了搂傅庭筠:“好了,没事了,我们可以安安生生地过个春节了。”

“只怕未必。”傅庭筠笑道,“按例,大年初一我要进宫朝贺,恭贺皇后娘娘新春。”

“反正到时候我也要去朝贺,”赵凌不以为意地笑道,“也不算是麻烦。”

两人说着。不由得相视而笑。

傅庭筠就靠在了赵凌的肩膀上,低声道:“我们会越过越好的。”

赵凌没有做声,只是紧紧的握住了傅庭筠的手。

※※※※※

虽然过了元宵节,但满城的大红灯笼不仅没有像往年那样取下来,各主干道还增挂了一些表示喜庆的红绸,京都的主干道也在顺天府的督促下打扫得干干净净。各地敬献的礼寿也都陆陆续续地到了。京都的百姓今天看到一对尺高的红色珊瑚。明天看到一座人高的绣屏,后天看到一对丈余的瓷瓶……大开眼界之余,纷纷议论着太皇太后的寿诞。有的说,太皇太后的寿筵有一千零八百道菜,有的说,太皇太后生辰那天,会穿着用金丝珠玉做成的褙子接受朝贺,还有的说,皇上了祝贺太皇太后生辰,要大赦天下了……一时间,说什么的都有,京都内外喧嗔,比春节还要热闹几分。

而皇上为了庆贺太皇太后的寿诞,果然在二月初二的时候大赦天下,接着先后三次西苑设宴,皇亲国戚、皇子、公主,分别给太皇太后拜寿,敬奉寿礼,等到二月二十一日那天,皇上则在保和殿设下寿筵,先太皇太后在保和殿接受群臣恭贺,然后在慈宁宫接受外命妇的朝见。

傅庭筠跟在那些看上去比自己最少也大一轮的外命妇身后,默默地朝慈宁宫走去。

突然有人拉她的衣袖。

她回头一看,竟然是吴夫人。

能在这个地方看到一个熟面孔,傅庭筠心里轻松了不少。

她朝着吴夫人微微地笑。

吴夫人则笑着无声地指了指前面,示意她们一起走。

傅庭筠笑着点头,两人并肩进了慈宁宫。



o(n_n)o~

※  
 

  
 
 第二百七十九章 瞩目

慈宁宫正殿丹墀上的一对铜鹤被擦得锃亮,宫女个人头上簪着大红的绒花,脸上带着喜气洋洋的气容。

傅庭筠和吴夫人进宫后就按照礼员的指引各自站在了相应的位置上。如文武百官上朝一般,按照各自丈夫的品阶,先勋贵后权臣,先文官后武将,或单独或分期分批地给太皇太后拜寿。

轮到傅庭筠的时候,她看见俞夫人。

她站在东边的偏殿的第一排第五的位置,神色肃穆,听到礼官报着“贵州总兵赵虎臣之妻傅氏”时,眼角眉稍也没有动一下,仿佛不认识似的。

傅庭筠松了口气。

以他们两家的关系,再说什么做什么都已经是多余,何不大家干净利落些,相见如同陌路更让人觉得舒服一些。

她恭恭敬敬地给太皇太后行了大礼,站到了一旁。

就感觉到很多的视线落在自己的身上。

她并没有多想——她是今年出现的新面孔,大家好奇,也是人之常情。

过了大约一个时辰,拜寿这个环节终于结束了,众人在礼官的指导下,簇拥着太皇太后朝后来面的次殿去。

扶着太皇太后的是皇后,和太皇太后说着话的却是两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

傅庭筠不由多看了两眼。

身边就有人悄声道:“那是隆平侯太夫人和辅国公夫人。”

傅庭筠回头,看见到一个年约三旬的美妇人。

她不由莞尔,亦悄声道:“您什么时候到的?”

那美妇人是秦飞羽的夫人。

秦飞羽和隆平侯家有些亲戚关系,宫里有什么活动,秦夫人都会和隆平侯家的女眷一起进出,而自颖川侯去了辽东之后,辅国公府的女眷有什么事都喜欢拉着陌夫人,傅庭筠既不想和隆平侯家走得太近,也不想和辅国公府家走得太近。只好单独一个人行动。

“比你来的早一点。”秦夫人笑道,“我看见吴夫人丢下计夫人迎了你进来……没想到你和吴夫人的关系这样好?”

傅庭筠笑而不言。

这样的场合,胆子大的、底气厚的,才敢低语几声,就算这样,却也不敢一直窃窃私语。

秦夫人朝着她眨了眨眼睛,也不再说什么,并肩随着众人进了次殿。

在礼官的示意下各自坐定。宫女上了茶点,寿筵就正式开始了。

次殿里细乐声响起,凉菜上完开始上热菜的时候,辅公国夫和隆平侯夫人一前一后地上前给太皇太后敬酒。祝太后太后七十寿诞。

那些勋贵之家的女眷见了,也都不甘示弱,说着吉祥话,敬着酒。

一些朝中大佬的夫人也开始向太皇太后举杯。

太皇太后开始都笑盈盈地饮了,后来就有些勉强起来,皇后娘娘见了,就在一旁代酒。

大家又七嘴八舌地称赞皇后娘娘孝顺体贴,不愧是国之典范。

次殿里热闹起来。

傅庭筠自认资历最低,见秦夫人、陌夫人都没有动。她也不准备出这个挑。加上她寅时就出了门,虽然随身带了几块糕点,却一直没有机会拿出吃。此时已是晌午,她早已饿得饥肠辘辘,因而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低头吃菜,准备先垫饱了肚子再说。只是二月下旬的天气还有些冷,凉菜还好。那些热菜端上来的时候都凉了,像炖肘子、红烧肉之类多油的菜肴更是上层浮着一层厚厚的油,她怕吃了不舒服,只敢挑些素菜吃。

突然有人走过来问她:“您是赵凌赵虎臣大人家的夫人吧?”

能在席间走动的,只可能是宫女或是女官。

傅庭筠心中一突,心里虽然有些慌张,但面上却不显山不露水,微笑着放了箸。笑容温柔坐直了身子,应了一声“是”。

问话的是个年约十八、九岁的宫女。

她朝着傅庭筠笑了笑,道:“太皇太后请您过去说话。”

傅庭筠大吃一惊,忙站起身来,眼角飞快地睃了眼设在次殿的宝座。

那些敬酒的都坐了下去,太皇太后正拉着隆平侯夫人说着什么。皇后娘娘笑盈盈地倾身听,看不出任何曾经注意过她的迹象。

傅庭筠在心里嘀咕着,却丝毫不敢怠慢地随着那宫女朝宝座去。

次殿里的人渐渐发现了异样,目光都不动声色地落在了傅庭筠的身上。

傅庭筠在离宝座四、五步的距离停下,那宫女脆生生地禀了声“赵夫人来了”,太皇太后这才转过头来。

她忙曲膝行礼,说着“祝太皇太后寿诞吉祥,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这样平庸却决不出错的贺词,然后给皇后娘娘行了礼。

就听见太皇太后慈善地呵呵笑了两声,然后对隆平侯太夫人道:“这就是治下得了苍鸟的贵州总兵赵虎臣赵大人的夫人!”

傅庭筠又曲膝给隆平侯太夫人行礼。

隆平侯太夫人很谦和地快步上前携了傅庭筠:“赵夫人不必多礼。说起来,我们两家还有些渊源——当年我那愚儿到贵州平乱时,赵大人可是他的坐营官。”

“太夫人记性真好。”傅庭筠笑道,“后来我们家大人回来对臣妾说,贵州之行,他跟着隆平侯、陌将军平乱,学了不少东西。”

太皇太后听着就笑了起来,对隆平侯太夫人笑道:“瞧这孩子,可真会说话。”

皇后娘娘含笑不语。

隆平侯太夫人不住地点头,笑容亲切:“可比我们那会强多了。”那口气,和太皇太后很是熟悉。

“臣妾愚钝,”傅庭筠谦逊道,“不敢当太皇太后如此称赞。”

太皇太后的情绪好像很好似的,她挥了挥手,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看上去比平时少了几分严肃,多了几分随意,笑道:“听说你已经有一女两男了?女儿是大的还是儿子是大的?各有几岁了?”

傅庭筠一一答了。

太皇太后听着露出几分感慨,道:“你和武定侯夫人都是我赐的婚,她如今膝下空虚。你却已儿女双全了。”说到这里,她问身边的女官:“武定侯夫人呢?刚才还在这里的……”

那女官忙指了不远处的一桌筵席,笑道:“武定侯夫人刚刚落座。”又道,“我这就去请武定侯夫人过来说话。”

太皇太后几不可见地点了点头。

那女官步履轻快却迅速地走到了那桌筵席前,请了位看上去肃穆庄端的少妇过来。

傅庭筠骇然。

不过几年不见,当年那个如春光般明媚的小姑娘已变成了一个沉稳中带着几分凝重的贵妇人。

她笑着给太皇太后行了礼。

太皇太后就指了傅庭筠:“这是贵州总兵赵大人的夫人。当年我给你们两人一齐赐得婚,你可还记得?我能过七十大寿,你们能在我的寿宴上见面。也是缘分,应该多亲近亲近才是!”

傅庭筠和武定侯夫人孟氏听了,忙曲膝行礼,恭敬地应着“是”。

太皇太后就笑着对隆平侯夫人道:“当初我看傅氏。沉稳有余,活泼不足;槿儿则是活泼有余,沉稳不足。可你再看,不过六、七年的工夫,傅氏越活越鲜艳,槿儿却是越来越端庄,可见这世间万物是没有个定数的。你我能活到今天,也该知足了!”语气突然间有些唏嘘起来。

皇后娘娘闻言忙道:“皇祖母福寿延绵,我们做晚辈的都跟着受了不少的恩泽。皇上还说。再过几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