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要做坏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我要做坏人-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梅兴林也为此感到十分欣喜,他很愿意将这个未出世的孙子放在自己心尖上,这样就可以让自己暂时忘掉青儿可怕的复仇,得到喘息的机会。而梅政,他简直想上书旌表自己的二嫂了,为梅家传宗接代固然是大功一件,而恰巧在这个每个人都很颓唐的时候怀孕,为梅家带来的就远不止一个新生命这样简单了。梅政与梅敦都相信,这个孩子是梅家运势的一个转折点,会为梅家带来福气,幸运。
映月虽比不上她父亲和兄弟那么开心,但也不是无动于衷。陈碧芊怀孕后,对孩子谨小慎微的过了头,又不大信婆子们的土方法,所以一应的如何养胎、如何作息、准备多少小孩子的衣服等等一干琐碎的事,都问梅映月。梅映月倒也不藏私,只是云家催她回去,只好将诸多禁忌要领写了几十张留给陈碧芊。
如果说还有人不能为新生命的出现感到由衷的喜悦的话,那就是写月与咏月二人了。换做从前,她二人必定也会满心欢喜,每日对陈碧芊嘘寒问暖,关心孕妇的每一点变化,每一次胎动。而如今二人皆愁绪满怀,实在无心顾及他人了。写月与咏月的心病,虽不曾对他人言明,却瞒不过别人去。伤春悲秋也好,触景伤情也好,都是为那个从京城翩翩而来,如今又惊鸿不再的苏青主。两个多月的相处,两人芳心一片都系在了苏青主这浪子身上,可惜落花有意逐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苏青主不是没有分寸的人,对什么人放荡,对什么人君子都心里有数。他对写月与咏月,从没有半点遐思,在梅家时知道两人的心思,也尽量不去招惹。只是京城来的苏公子却不知道,两个女孩子都为他柔肠寸断。
人世的代谢与岁月的流转相仿佛,新的生命随着春天一起到来,历尽灾殃的梅家似乎有一种劫后重生,恍如隔世之感。经历了丧子、丧妻之痛的梅兴林像是变了个人,不但一改往日吃酒耍乐的习气,反而将少年时的雅趣一个个的拾了起来,做起了太平绅士;梅牧丁忧在家,除了陪伴妻子外,闲暇时便与梅政切磋举业。
一切看起来平静而温馨,但是梅兴林却知道事情远不是这样。梅家布在青宁界的一干人等无功而返,好几个人被梅兴林悄悄打了板子;刺史大人那边秦氏苦主的案子空挂着不得销案,梅兴林已经填了不少银子进去,想托门路弄成个死案却屡屡被刑部给驳回;田力何花夫妇终日哭天抢地,没有一点知道青儿下落的样子;回了京城的苏青主会不会去宣扬梅家的丑事?
对于这些,梅敦通通不知道。拜别了父母后,阳春三月里,梅敦踏上了入京求学之路。


第八十五章 织娘
更新时间2012111 13:00:37  字数:2210

 我是那上京赶考而又不读书的书生,来洛阳只为求看你的倒影。
——温瑞安
西郊村在长安京城西,所以叫西郊村,又因在辟雍外,贵家公子太学生的生意好做,所以村民倒比正经种田的人家富裕些。近来,西郊村里正大人郭仁光治下,多了一个以客入籍的美貌姑娘,搅扰得一干太学生心猿意马。
“那卖荷包儿的小娘,真真是貌美。”鲜衣富贵的外舍生某甲晃着手中的荷包对他的好兄弟炫耀着。
好兄弟某乙见那小小巧巧,玲珑可爱的荷包,摇头晃脑的一笑道:“贤兄请看。”说着撩起袍子,露出内里一个补丁,手指着说道:“可瞧见了,青儿姑娘亲手所缝。”
某甲叹道:“原来小娘子唤作青儿……”
某丙听到二人说话,探过头来说道:“看,这是青儿姑娘为我打得络子,配上这玉,煞是好看。”
三人说着,就要一同去青儿的摊子,却不料早有人先到了。
“青儿姑娘,我烦你打的络子,可得了?”
青儿正在缝补一件撕破了边角的华服,闻言放下针线笑道:“哪里那么快,你也太心急了。”
书生闻言,脸上微微泛红道:“那我明日再来。”说完便匆匆走了。青儿喊道:“明儿也不得。”却不知那书生听到没有。
那个在辟雍外结庐而居,以织布缝纫为生的美貌少女,便是自宁州而来,别了苏青主又离开周家的田青儿。
那日青儿见了周冰清之父,传说中的周铁面后,绘声会影的说了梅家人是如何的矢志夺回大郎,又将梅敬生前是何等的放浪不堪等等都说与了周家二老知道,还将梅兴林带了两个姨娘回宁州的事也一并说了。这些事周家二老虽早已从周冰清处略有所闻,但如今又听青儿说了一番后,依然震怒,连带因未让周冰清回宁州为梅云氏守孝的内疚也都没了。
周家乃是世代清白的诗书之家,最重体面礼数,当初定亲前也曾见过梅敬,乃是大好的青年,谁成想后来竟变了。而梅兴林在京城中的官声也并不十分好,私德上更是乏善可陈。周夫人暗中总是怪丈夫把女儿推入了火坑,周铁面也是深觉对不住闺女。虽然周梅两家的事不好公之于众,但是周铁面却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书信将梅兴林骂了一顿,要求解除子女间的婚姻关系,更表示绝不将大郎送回梅家,以免大郎也学了他祖父与父亲的样。
“你的事,我都听清儿说了,也难为你个小孩子,竟比大人还懂得分辨是非。若不是你拦着劝着,我这傻孩子……”周夫人说着,泣不成声。周冰清揽着母亲的肩头不住的低声劝说着。
周铁面在旁边也是重重的叹气,又问青儿:“你家大爷,为何就变成了那么个样子?几年前我也见过,怎地就这样不堪了?”
不待青儿回答,周冰清却说道:“父亲,青儿长到十二岁都是浑浑噩噩不认得人,女儿进了梅家后才好起来,哪里能知道这些。”
周铁面微微点头,“原来就是你信里说过的那个小丫头,也算是奇闻了。”又对青儿说道:“你救主有功,梅家没有赏你,但是周家却是要赏的。”
周夫人抹泪也说道:“正是,来人,去账上支一百两银子给青儿。”
青儿白得了这许多赏钱,心里自然是欢喜的,嘴上却谦虚道:“不过尽了本分,却得了亲家老爷太太的重赏,青儿不敢当。”
青儿言辞得体,态度娴雅,周夫人看着很喜欢,又重她对周冰清忠心,悄悄就让周冰清将青儿留下。周铁面阴察夫人的意思,看青儿的目光中自然多了一分审视。长相、态度、气质,都是极好的,可是这问题就在于“极好的”三字上。一个丫鬟而已,如何会好到这个程度?物反常既为妖,周铁面眯缝着眼睛,打量着青儿。
“你既是梅家的丫鬟,又如何忽然到了京城?算着日子,梅夫人尚未送葬你便离开了宁州,这又是为何?”周铁面执掌刑部,见惯了许多大奸大恶之徒,也识过许多面忠实奸之辈,神态中自然有一种威严精明,一旦正颜厉色,胆小的立刻便招了。
青儿听周铁面的话音,似乎有怀疑自己的意思,也不但犹豫,立刻便回道:“苏青主苏公子与梅四爷乃是知己好友,最是投契。梅四爷因见苏公子身边只有一个家人伺候,难免有疏漏之处,青儿又不算太愚笨,所以就将青儿送给了苏公子。苏公子离京数月,归心似箭,恰逢梅家出了那样的事不便继续叨扰,便带着奴婢回京了。”
“苏青主…大晟府苏幕遮的儿子?”周铁面问。
周夫人于这京城里少爷小姐们的事情比她家老爷知道的清楚,便插嘴道:“正是呢,那苏公子学问长相都是一等一的,可惜就是太风流了些。”
周铁面心里还是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一时也想不到,只好算了,“既然你现在是苏公子的丫鬟,我们也不好多留你,先下去吧。”
“谢岳家老爷、太太赏,青儿拜别奶奶。”
青儿对周家人撒谎说自己受命伺候苏青主,而苏青主又以为青儿留在了梅家,趁着这个空当,青儿终于得到了自己向往已久的自由。
一个小姑娘,没有父母兄弟,也没有丈夫要在异乡落户并不容易。青儿离开宁州时身无长物,银钱也有限,花了大半的财产也不过买到西郊村寡妇刘氏的半个宅子。刘氏青年丧夫,有个女儿年方五岁,因家里没有男人,闺女又小,日子过得苦。青儿看中刘氏家中人口少,更好的是没有男子,住下来倒也便宜。
房子买到之后,青儿便在刘氏的指引下,找到里正郭仁光要入籍。里正嫌青儿年纪小,家里又没有劳力,虽收了青儿的钱也只肯让青儿入客籍,还要求朝廷若有正派,青儿需以钱代徭。
答应了这些苛刻的要求后,青儿便正式成了西郊村的村民。因考虑到坐吃山空不是办法,又没有几个钱做本钱,想到自己针线上还过得去,便摆了个摊子做织布。这原本不过是权宜之计,却哪知收效奇好。辟雍里的太学生,尤其是那些内舍与上舍的学生,大多是儒雅之士,学习之暇,偶见青儿这美貌织娘,自然心向往之。那衣服若是破了,由美貌少女缝补,当然比妇女老妪要风雅,便是衣服不破,也要挂个洞出来好有借口亲近。


第八十六章 书童
更新时间2012112 13:00:22  字数:2233

 辟雍在平安京西边,城门之外。原先是一位王爷的府第,后来朝廷在原址上增建,做了国子监的学堂,后来国子监专司学务,先帝爷初年便将国子监搬去了城里,留下学堂做了太学的学校。经过几十年的增建,如今学校连绵成片,规模宏大,其中外舍生约有一千二百余人,内舍生两百余人,上舍生五十余人。再加上太学里的教授、博士、助教、学正、录事等等教职员和他们的家人、佣人,此外还有专司辟雍内勤杂的仆妇、役使等,整个辟雍内的人数,大约有两千余人。西郊村就是占着这个地利发展成了城西一片繁华之地,俨然成了城外城。
辟雍有大门一座,朝东而开,又有侧门二,分别在北面和西面。在外围,又因学子众多,修了许多的宅院连绵成片,倒像是个市镇。西郊村便在辟雍北门侧,将西门和北门连成一片。
大晏辟雍承袭前朝的三舍法,将学生分为外舍、内舍、上舍。外舍生里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乃是五品以上官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