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清穿(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非主流清穿(完结)- 第4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真的,一点都不刺激。
  想要刺激也容易,比如,太子爷病了!

 胤礽身体还算不错,虽然近年来心理负担很重,大病两场。到底年轻人,后来就只一点小病。这一回他却在九公主下嫁孙承运后病了,甚至不能参加今年的巡幸活动。
  胤礽这在装病,他需要有一段离开皇帝眼皮子底下的时间,重新评估一下京师状况,并对自己的计划作适度的调整。
  皇太子这不要安排人马准备逼宫,而觉得他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能够单独与臣下相处了。康熙为他安排了密密麻麻的行程,走到哪里都带上他,为他造势不假,却也挤压了他的私人空间。
  不论毓庆宫还东宫,都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前一刻皇太子叫了谁去,后一刻皇帝就知道了。出行在外也如此,偶遇一人劝勉两句尚可,想多说几句,就得另想办法。
  长此以往,太子与朝臣之间的私人交流变得越来越少,个人感情也会生隙。
  随驾出行从来都打破头也抢不到的好事儿,当面推脱实在可疑,胤礽这才想了这么一个曲线救国的法子。他也真病了一下,又在御医那里夸大了病情描述,却严厉制止御医:“不许在汗那里乱说!” 
 太子和皇帝,听谁的?这真一道好选择题!
  御医在康熙的询问下,没扛两句话就全招了。康熙又取来脉案细看,并不大毛病,像稍感风寒又累着了。启程的日子近了,不好再推,正好把胤礽留下看家兼参加保泰的婚礼。
  因为六公主的婚期定在九月,那时候按计划圣驾尚未还京,太子在京里坐镇也相宜。六公主之夫策棱,自幼养在京中,公主之嫁倒不愁与丈夫没有共同语言。
  康熙看完脉案,跑到无逸斋去看儿子。康熙进门,看到胤礽并不卧床:“汗怎么过来了?儿子并无大碍,都他们大惊小怪!”说话内容很可靠,只声音听起来一点也不像没事儿的样子。
  胤礽迎康熙往西梢间里去,那里的榻上放着本书:“儿子方才还在这里读书来的。”
  康熙笑道:“你既有精神,朕正有两件差使要你去办。”
  胤礽振奋道:“但凭汗吩咐。”
  康熙给的差使就在京里盯着两场婚礼,胤礽垂头,声音闷闷的:“儿子遵旨。”
  送走了康熙,胤礽心里居然一点高兴的感觉也没有。利用父亲的疼爱,目的达到的,可怎么就觉得自己挺不东西的呢? 
 意兴阑珊的皇太子送走了圣驾,并没有急着与朝臣拉拢感情。还有好几个月的功夫呢,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大家有大把的机会沟通、重拾旧情。先叫礼部和内务府吧,保泰的婚期近了,可以商议事情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胤礽专心处理各方政务,如鱼得水,深觉得这样的生活才他最习惯的。同时,与留守诸臣的相处也更融洽了。而太子一直很挂心的裕王婚事,也进行得很顺利。
  康熙不在家,还有皇太后在,儿子满月之后,皇太子一家便搬到了畅春园里陪皇太后。正好,新婚夫妇拜见完了皇太后,可以到无逸斋见见皇太子夫妇。
  胤礽与保泰在书房作长谈,淑嘉便在内室见妹妹。
  见淑怡一派新嫁娘的羞涩,淑嘉就知道妹妹新婚头一关过了。又细问裕王府内情形:“今儿一早见过老福晋了罢?她们可好相处?”     淑怡轻声道:“老福晋说,可算能歇一歇了,这阵子她们代管家务,很吃力。我想着,将来还要时常向她们讨教讨教,有事也要回她们的。”
  “往后,你该叫老福晋们的。”
  “呃,。”
  淑嘉又问淑怡可还见了什么人,得知因时间还算充裕,已见过裕王诸子,王府太监、管事、仆妇也都过来磕头,方道:“你这个头开得还不坏。”
  淑怡又趁机请教:“原来那位还有些陪房家人带了来的,我琢磨着,留下一二,其余的……也不打发走,倒好叫他们看着孩子生母陪嫁的田庄铺子,您看合适不合适?”
  淑嘉道:“这个办法,东西多了少了的,没的绕舌。
  只有一样,不可操之过急。”
   “我省得的。”
  胤礽与保泰说话,完全用哥哥对弟弟的语气,仿佛那个不他小姨子一样。先打趣了一回新郎倌儿,接着话锋一转,认真叮嘱:“你这福晋,我也没见过,说不出好坏来,想来汗点中的人,石家家教也不坏,该不错的。然而其为人究竟如何,还要你来看的。你眼下且看看她什么样人,如何侍奉老福晋,如何待你家几个小阿哥,又如何御下。做得好了,你也好早日放心,有不当处,早处调教,也可使家宅和睦。”
   
根本就站在保泰的立场考虑问题,保泰听出胤礽对妻妹稍有加护之意,却更多的为自己考虑,也感动不已。一面说很相信太子妃的妹妹会好妻子,一面又谢太子对自己的关心。
  他自己也有点儿疑虑,新过门的小妻子能不能对儿子好,能不能侍奉好婆母、管好家。有些担心这人会不会倚仗有个太子妃姐姐,就行事刚硬了起来?这一日一夜的相处,先觉得妻子不个刻薄的人。眼下太子说话又还算公道,保泰心下渐安。
  虽然推辞了太子的留饭,不过从保泰的神情来看,他领了情了。
  胤礽挑挑眉,他果然擅长留守京中这种事情。唔,做得不坏!皇太子微笑着给自己打了个高分。
  然而,没多久,他就笑不出来了:简亲王雅尔江阿的长子德隆、次子阿尔塔,同年同月同日同时……死了!
  两个孩子突发的急症,白天还好好的,到了半夜居然烧了起来,守夜的丫头婆子初时没听到动净,直到病人烧得难受翻腾了起来,这才上前探视。急急起来照料,预备着天一亮就禀了福晋打发人去叫御医来。
  宁蕙一向起身很早,雅尔江阿须上朝,宁蕙要送丈夫出门,自然不能晚起,通常辰时就起身。德隆的丫头掐准了点儿就跑了来,宁蕙一听自然着急,直接叫人拿了雅尔江阿的帖子去叫御医来。
  这边儿人刚打发走,庶子阿尔塔那里也来报:“二阿哥病了。”据描述,症状居然与德隆的极像!
  简亲王府的人逮着了刚上班的御医,御医的胡子上还挂着早点渣子呢。饶如此,御医在简王府做的唯一工作就宣布两个阿哥“已经不中用了,节哀。”
  宁蕙当场就昏了过去,正好,御医还没走,一通抢救,宁蕙缓过气儿来,想大声喊叫,却连声音都哭不出来,眼泪刷刷地往下掉。那一边儿雅尔江阿的侧室伊尔根觉罗氏也哭得昏天黑地,哭着过来请福晋拿主意。
  宁蕙哭了一回,一抹眼泪:“人呢?叫长史,去畅春园禀太子。再、再告宗人府去。我去写信……给王爷。”
  雅尔江阿自己就领着宗人府,告宗人府其实告诉留守的官员,简亲王两个儿子死了,该备案的备案,该上报的上报。

  胤礽接到消息一怔:“你说的可实情?”
  “奴才怎么敢拿小主子的性命开玩笑呢?今儿一早,奴才刚到,里头福晋就传出话来,说两位阿哥……没了!奴才把御医也带了来,殿下只管问他。”
  胤礽叫过御医,御医能报告的却尸体情况。接着宗人府来报:“简亲王长子、次子卒。”
  胤礽便发布命令:“着有司依例为简亲王二子治丧,叫九门提督来,把当值大学士叫来。”千万不要什么传染病啊!有什么急症一夜之间连死两人的?哪怕御医说不确定,也不得不防。
  九门提督等飞快地赶来,胤礽发布了命令:命太医院的人往宫中、畅春园请脉,尤其年幼之阿哥、格格,更要开几剂预防的方子备着。再往各王府都走一遭,诊诊脉。派人回宫,接年幼之阿哥、格格到畅春园来侍奉皇太后。九门提督要做好京城治安工作,不许有人散布流言、破坏秩序,京中权贵不得举家出城,以防引起恐慌
。  大学士等附议,写折子,呈报御前。胤礽又额外写了一封信给雅尔江阿,嘱其节哀。
 
 作者有话要说: 个人认为,今天的行为不算发便当,两个被勾掉的名字根本没有正面出过场嘛…… 
PS:我的心在虐与不虐之间徘徊。
 PS:太子妃要再生儿子我就找不到没被用过的名字了,于这最后一个儿子了 
 

209 财政危机的加剧

康熙接到京城急件的时候正在回来的路上,今年出行,太子未能随往是康熙心中一大遗憾。又担心太子病情,屡屡写信相询。弄得胤礽接到他爹关心他的信件就一阵纠结,恨不得自己是真的病了一场才好,拖延了七、八日,才回信说身体已经大好,请汗阿玛放心。

康熙这里一路倒是顺利,而且今年算是一个满蒙联姻年。一年里有六公主、八公主两位公主,及一位郡主——胤禔之长女嫁到了草原上来。郡主等宗室女嫁到草原倒是很多,一年嫁了两位公主就比较热闹了。六公主之夫是在京中长大的,而八公主之夫则在草原府邸长住,八公主七月里成婚后就赶回了自己在巴颜额尔追地方的府邸居住。正巧,康熙巡幸的路线就经过那里。

翁牛特诸台吉及诸蒙古无不欢欣,康熙在那里住了两天,第三日才离开。

回程的事务比较少,就是赶路,外加处理一下快马报一来的政务,康熙难得轻松了阵儿。心中还在遗憾着呢:赶不上高贵人所出之二十阿哥胤祎的满月了。二十阿哥生于康熙四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满月的时候康熙还在路上。

二十阿哥满月前几天他就想起了这件事情,估算了日期,提前两天给内务府发了上谕,提醒二十阿哥满月之事。上谕刚发出,京中报丧的折子到了。报丧折子因为内容不吉利,是与请安折子分开来写的。康熙先开了请安折子,皇太子写这份文件的时候满心愧疚,写得情真意切,康熙看了不由会心一笑。轻声道:“这孩子。”多大的人了还撒娇啊。

眼中笑意未敛,顺手翻开了另一件,笑容凝固了。王府两子同日而亡,还不是什么易夭折的幼儿,尤其是德隆,康熙还见过不少回,不像是个身体不好的孩子。康熙也作了最坏的打算:是不是有什么疫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