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清穿(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非主流清穿(完结)- 第4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佟国维哪会管这些呢?回来气不顺,又把隆科多给骂了一通,岳兴柱陪绑。骂完了,佟国维又叹气,只希望康熙能好,不然这回真是捅破了天。

皇帝病情没有新进展,却听到了太子监国的消息。佟国维脑袋上打了个雷,僵硬了。还没回过味儿来,宫里又下达了通知:命参选秀女回家待命,着家人去接。

——————————————————————————————————————————

端仪宫里,今天人数不少,太子妃、十五福晋、裕王福晋都到了,又有两个侄女儿,富达礼之女欣平、庆德之女欣安——都是十三岁——也是被叫了来。欣平比欣安长一个月,显得更稳重些。两人一式的嫩色旗袍,头上绒花,两三根玉簪,倒也耐看。细较起来,倒是欣安更亲切些,欣平……典型的淑女正妻模样,又一个需要黑化的人啊!

淑嘉道:“连日宫里不方便,你们过得可还好?”

欣平小心地答道:“宫中一切均好。”

淑怡笑道:“你们在这里还掉鬼!趁早把小心思都收起来了罢,太子妃面前,这些行不通的。”

淑惠亦说:“都是自家人,姐姐一向关心你们的。”

她们两个比侄女大不几岁,倒很是熟悉,言谈间也随和得多,许多话都说得出来。淑惠说得更直白些:“姑姑们怎么会不为你们着想?现在看这情形儿,明白了罢?我原也不大明白,现在……”

“你现在还是不大明白,”淑嘉横了她一眼,“回去给家里带个好,跟家里说,无欲则刚,行得正才能站得稳不遭横祸。你们的前程,我心里有数儿呢。”

两人起身听训。

淑嘉又对淑惠道:“这事儿,本就是汗阿玛乾纲独断的,他老人家自有想法。”

淑惠吐吐舌头,被淑怡隔空点了两点。

欣平欣安原也有点委屈的,好好的小姑娘,教养也不比别人差,长得也不坏,怎么就被自家姑姑给砍下马了呢?这是对她们的否定啊。她们也不一定要争个太孙妃,只是过程太憋屈,有种遭遇黑幕的错觉。那还是亲姑姑呢!

直到两人得到东宫传讯,严令不许跟着传谣言,对佟家女孩子还要一如往昔。又结合着一些流言,才知道这里头的问题很大。幸亏一开始就被摘了出来,不然还不知道要中多少黑枪呢?

太子妃把侄女拎出候选名单之后,众人对她们的态度可是友善得很。以前心里不自在,有种被可怜的感觉,现在觉得真是太好了。

姑侄几人说得格外高兴,外面却有一小太监慌忙跑了进来:“主子,来接秀女的车都挤在神武门前,人人往前争,堵了路,还互相碰撞,撞坏了几辆车,护军弹压不住,都快要打起来了!皇太后主子叫您拿主意。”

“贵妃呢?”

“贵妃也是这么说的,这样儿不好再去劳烦前头的爷们儿了。”

“叫他们列队,按照八旗次序来。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满、蒙、汉,谁都不许乱!你去看着,把乱抢上前的名字记下来!”淑嘉想了一想,“多带上人,打开门就往外冲,一定要镇住场面,再找声音大的太监,把刚才的话传下去!”

“打发人往前头报一声儿。你们两个,也收拾一下儿,咱们旗份靠前,”又让吴明理带着两个小太监护送侄女儿出宫,“算了,我往宁寿宫去一回,一道吧。”

佟妃正在宁寿宫里,淑嘉紧急指挥,集齐了四十个太监,于神武门外列了四列,整齐出来。气势比较足,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场面安静了下来。宁寿宫总管太监与赵国士两人趁机宣布了新规定。

这个规定具有可执行性,但是最狠的还在于“忘下名字”,这是黑历史,还被截图保存了,是会一直翻不了身的,大家老实了。接人的车接旗分排好,里面的秀女亦然,然后念一个哪个旗谁谁之女某某氏,就出来一个,接走。前后都不用一分钟。

很快,秀女们就出完了,淑嘉再回宁寿宫的时候,时间才过了一个来小时。

佟妃笑道:“还是得你来办。”

淑嘉谦虚了两句,心道,外面男人不都讲个次序的么?还排得忒仔细,到了秀女这里怎么就乱成一锅粥了?

皇太后道:“可算是了了一件事儿了,我去菩萨那里上炷香。”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现在平静了许多,哭得少了,倒是不停地诵经。

淑嘉与佟妃对望一眼,跟着她一道去了。净手,燃香,插到香炉里,回来再拜一拜。皇太后刚起身,又有消息来:离得近的公主,明日抵京。

作者有话要说:

理一理思路哈:

一、隆科多四儿的事情就这样了吧,他们不是主角,只是顺带,写得也差不多了。下面如果没有剧情需要,他们就路人了。

二、当在《圣祖实录》里看到马进良三个字的时候,偶瞬间风中凌乱了。大档头,你也穿越了么?

三、八旗的次序,文中的次序是看到研究清史的妹纸的小贴士写的,欢迎讨论。


228 晋江抽得我内伤


从社会学上来说,男女人口比例在105~106:100才是最恰当的,多了少了都容易引发社会问题。从这方面来看,康熙家都是破坏社会安定的不良份子——他们家的儿子数目在绝大多数时候比女儿要多。康熙自己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时至今日,康熙活着的儿子排序到了二十,存活下来的在十五个以上,结婚生子的也有十来个了。与此相对的,是康熙朝公主的可怜数目,有公主封号的才排到了十,是皇子的一半。这十个里边儿活到出嫁的只有八个,算上抱来的常宁的闺女,也才九个。

这九个人里,到了现在能够来看望老父亲的,只剩下区区四人了。七公主未嫁而亡,五公主几年前也去世了,去年六月八公主死于难道,十二月十公主病亡。康熙家的姑奶奶,四剩下了大公主、二公主、四公主与九公主了。

四位公主在京都有宅邸,并不用宫里多准备些什么,硬要说准备,也就是准备一下她们入宫来“侍疾”时落脚的地方而已。入了宫,先到皇太后这里请安。

公主们到宁寿宫的时候,宫里已经都知道消息了,宫妃与太子妃是一定要出现的,福晋们也聚了不少。见了面,彼此一顿抱头痛哭。这一刻,在这屋子里的人绝对是真哭了。中风这个病症前面已经说过了,是个非常坏的病,要么死、要么残,不但身残还会引起脑残,后果十分严重。

你说,要是皇帝真出了点儿意外,这满屋子里的女人,也就俩人还能保持原有生活质量并且还有所提高——皇太后、太子妃。

其他人就过气了,宫妃有没有名号都得关到宁寿宫里过日子:鉴于康熙的皇后没一个还活着的,没人领头儿奔慈宁宫住去,她们只好跟着皇太后一块儿住了,人生就剩下诵经念佛了,连儿孙都见不着几面。

公主们呢,说是太子的姐妹,却没一个是同母所出。亲爹在的时候,想你了,巡幸塞外去你那里住一住,心疼你了,给你派医生送温暖,你也感受得到来自亲人的关怀。换了个人,还是平时不怎么熟的一个人,不会虐待你,也没这么自在了——感情就是这么回事儿。

福晋们的日子也不太好过,皇子与皇弟差别还是挺大的,不说心理远近这种软条件了,从硬件上看也差了很多:皇子的待遇比照着亲王来,皇弟么,看你是什么爵位了,他们的福晋也是这个道理。目前皇子里还没一个得亲王衔的呢!

可皇太后跟太子妃就好受了么?答案是否定的。

皇太后哭得是最惨的,她心实,于待遇条件想得最少,就想着这几十年来康熙对她的种种孝顺。不是亲儿子又如何?天下亲生儿子又有几个能做到康熙这样敬重嫡母的呢?发自内心的伤感。

本已平静的心,又因为外嫁孙女儿的到来又酸痛了起来。老太太如天下母亲一般,为儿子哭了个昏天黑地。

皇太后连换了三条手帕,哭得开始打哆嗦。一屋子女人连忙来劝解:“老祖宗,皇上/汗阿玛必会无碍的。”您再哭坏了,咱们的罪过就大了,众女吓得先止了泪,不敢再引着老太太痛哭。

淑嘉的心理就很微妙了,康熙要是就这么驾鹤西去了,东宫无疑是最大的受益人。她战战兢兢十多年,最担心的无过于康熙哪天看东宫不顺眼了来个一废、二废的。可事情真要到了眼眉前了,她又迟疑了。

康熙临朝六十一年,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历史课本上白纸黑字印着的,他还有十多年好活。淑嘉这样提醒自己,倒还稳得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康熙一直不好,她心里不由打起了小鼓,这怎么还不好呢?中风的病症她也知道的,除非康熙被开了金手指,不然……凶多吉少。根据以往经验,老爷子是属于经常被老天爷坑的那一群人里比较突出的一个。

淑嘉焦虑着,不会吧?蝴蝶什么的,这个程度也忒大了点儿。胤礽至今没出过什么大错,那还能说是因为她与他相处日久,胤礽本身素质其实也不坏,淑嘉只是顺利推了一把而已。可康熙,这就太玄了。

凭良心说,康熙对东宫真很不错,盼着自家丈夫上位,这就是变相想他去见祖宗,真是太没良心了。与皇太子一样,太子妃的心里也煎熬着,只是她与康熙相处得少,难过程度不如胤礽而已。

有的人,活着了你觉得他像一堵墙,挡在你的面前,碍眼,可他要不见了,你又该觉得冷。

淑嘉心下难安,总觉得需要再看一看康熙的情况才能安心。至于究竟是看到他死了才能安心,还是看到他活着才能安心,她自己也说不清楚了。

揪了揪手里的帕子,淑嘉对皇太后道:“老祖宗,公主们是来探望汗阿玛的,可是乾清宫那里恐有外臣,是不是先打发人去说一声儿,叫该避的都避一避?又有,妃母们也碍于规矩不能时时往乾清宫里去,都挂心呢。我们妯娌也该再去请安侍疾的。”

皇太后哭得过火,这会儿身体还在微微颤抖着,打了一个嗝儿:“我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