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清穿(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非主流清穿(完结)- 第4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允禟唱作俱佳地退了出去,胤礽想:倒是可以由内务府或户部出本钱,交给商人去买卖生息。以前也有这样的事情,不过规模不大,眼下看来还真是一条生财的好路子。

胤礽从允禟的描述里看到了“垄断”二字,有垄断,就一定有钱赚。发改委涨油价涨得天上掉飞机,你也得按它定的价格买东西。

搓了搓手,胤礽原本充满笑意的脸又沉了下来——皇帝没本钱。

国库虽不至于见底,却要备战备荒。灾荒就不必说了,最近根据消息,西北还有不太平的迹象,如果事态扩大,说不定要出兵。这军费就不是仨瓜俩枣能解决的了。

胤礽缓缓地放下了手。

当太子,为钱发愁;当皇帝,还是为钱发愁。胤礽确定,财神爷跟他有仇。全都是一堆想不出解决之道的问题,就不能来一件我能手起刀落解决的事情么?

愁钱的皇帝终于不再端架子了,飞快地走了出去:“叫几个侍卫,陪朕练练手。”

侍卫们颇为怏怏,陪皇帝练武,基本上等同于陪他演戏。比如康熙,他老人家一挥胳膊,你二三十个人站成一排,也得随着手势往下倒,还要作出一副支持不住才摔倒的样子。

真TMD考验演技。

本以为新君很忙,没时间玩这一套,没想到该来的还是躲不过去。

垂头丧气地排成一排,却发现胤礽已经换了一身衣服。这家伙一改他爹的大侠万人敌风格,喜欢近身肉搏!

擦!这日子没法儿过了!

————————————————————————————————————————

这人呢,你要是想偷懒,天下就没有什么能劳动你的事儿;你要是想操心,那就有操不完的心。诚哉斯言!

这不,胤礽想办事儿,就有事情让他去劳神费力。

与侍卫“搏斗”连胜三场,胤礽的好心情只保持到了第二天,朝廷就有事情了。还是他能够手起刀落解决的,也只用手起刀落。

他是想“建设”的,老天爷偏偏送了几件“破坏”来让他处理。

先是正月十七,戴名世南山案[1]刑部有了定论,结果极惨。

“戴名世……应即行凌迟。已故方孝标……应锉其尸骸。戴名世、方孝标之祖父子孙兄弟、及伯叔父兄弟之子、年十六岁以上者俱查出……即行立斩。其母女妻妾姊妹、子之妻妾、十五岁以下子孙、伯叔父兄弟之子、亦俱查出给功臣家为奴。将方孝标同族人,不论服之已尽未尽逐一严查,有职衔者尽皆革退。除已嫁女外,子女一并即解到部,发与乌喇、宁古塔、白都纳等处安插。”

这只是“首犯”,还有作序的如方苞等都是斩立决的,还有知道了但是不告发的,要免职。

一片血雨腥风。

胤礽只是让他们“从宽”,具体说来就是凌迟的改成砍头,发配的照样发配。如方苞等稍有文名,本来要砍头的,改成无期徒刑。

文字狱,杀你不含糊。不过眼下司法程序还没有走完,为显示民主,哪怕心中已有定案,胤礽还是要让大学士等再去商量商量。

然而通过此事,胤礽算是找到方向了,脸上一片杀气地道:“士绅一体纳粮!国家优待他们,也不见得能落到好!”一锤定音,不用再争了。优待你们也骂,那就不给优待了,你们能怎么的?不当官?你舍得么?

戴名世之所以这么倒霉,不单是写的书犯了忌讳,此人还是翰林院编修。在胤礽看来,国家工作人员反党反社会,砍你没商量。

连连大骂:“没良心!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养他们也是白养!”

话虽如此,他治理天下还是需要读书人的,对于本次科举也是特别地重视。为选拔人才计,他最终点名赵申乔去关禁闭——做主考官就必须禁闭一阵儿。

提示:戴名世就是赵申乔参的。

有时候对一个人,还真是……不好评价啊!

对于赵申乔怀着矛盾复杂情感的人肯定不包括胤礽,在他的眼里,赵老先生是个好同志。清廉奉公、为人端正还善于检举揭发同事的不良行径,真是值得表扬。由赵申乔选出来的新科进士,他还真是放心。

事实也如他所想的,“学而优则仕”,明明戴名世等算是大儒的人眼看着砍头抄家流放,广大学子还是前仆后继地到京里考试来了。

对于此事,胤礽心情大好地对弘旦道:“看到了么?”

弘旦点点头。

伸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物议当然重要,青史留名,谁人不想?可也要记住了,不要被酸儒牵着鼻子走!读了书却去当贼的人更坏!还有,拿主意的是你,明辩之,果行。广纳谏,毋惧人言。”

看着天下仕子入京,“尽入吾瓮中”,胤礽心情愉快地教育完儿子,又接到消息:大学士张玉书又死了。

张玉书年前就请了几天病假,胤礽本来看他年纪大了,命王掞为大学士就是为了张玉书年老辞职之后可以随时顶上。现在好了,张玉书不用辞职了,直接殉职了。

派人致祭又是一通忙碌。

为了与戴名世形成鲜对比,胤礽对张玉书的后世极为关心,派了允祉去出席葬礼,又赏银子给张家办后世。又让录了张玉书后人的名字,预备着出了孝就给个照顾。

与此同时,他还想起来熊赐履死了好几年了,也该出孝了,又把熊赐履的儿子也拉到京城来,准备酌情给一官做。

一手打、一手拉,意在让读书人乖一点。胤礽对自己这样做也是比较满意的,而效果也是明显的,他在各自的密探并未传出有人对朝廷不满的言论,倒是一致说皇帝真是个大好人,对张玉书、熊赐履等人真是够意思,选的主考官也是个公正的人。

胤礽大乐,又拉了儿子来教育。

“让他们看到好处,就会往前冲,在这一点上读书人与小人没什么差别。”

“使其知道畏惧,说话做事就会小心谨慎。”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既是治国,也是用人之道。”

弘旦只是有一点疑惑:“汗阿玛这样判戴名世与方孝标,会不会略重了一点儿?方孝标是受吴三桂伪官,可当年已经不追究了,现在又拿出来说事儿……”

“糊涂!”胤礽斥了他一声,“不追究了他就该老老实实,现在他不老实了,那就别怪我翻旧账。账本儿翻了一页,你眼下看不到了,可本子还在啊。”

弘旦:……

接着胤礽又传授了一些“驭下之道”。他真是太寂寞了,除了朝政,就是跟侍卫摔跤,跟老九说话还被刺激了。剩下的就是教育教育儿子,也算是没不务正业。

长此以往,胤礽也有了话痨的架式,偏偏他说话了你必须得听,敢当着的面儿打瞌睡的目前只有宁寿宫老太太一人。

父子俩正在说话,李光地一头汗地进来了,看得胤礽很是惊奇:“你很热么?有大事?”

李光地到了这把年纪,已经把养气功夫做到十足,平日里也算是有些宰相气度。现在一头汗地进来了,胤礽看看窗外,二月天,不热呀,那就是有大事了。

李光地喘了一口气,然后递上了手里的折子:“江苏巡抚张伯行疏参江南江西总督噶礼得银五十万两,徇私贿卖举人程光奎、吴泌等,不肯审明。请将噶礼解任严审。江南江西总督噶礼疏、江苏巡抚张伯行,诬其私卖举人得银五十万两,乞赐对质。”

江苏是赋税重地,现在巡抚和总督互相攻击,乐子大了!光是互相攻击也就罢了,赵申乔在当偏沅巡抚的时候还跟提督大干一场来的,问题是,张伯行是汉官,噶礼是旗人,这事儿只能让皇帝来判,难怪李光地冒汗了。

弘旦看看胤礽,伸手接过李光地手里的折子,上缴给他爹,然后聪明地保持了沉默。

胤礽在磨牙!匆匆翻开折子,就知道李光地只挑不重的说了,两人在折子里都列举了对方各种“不法”、“渎职”。

张伯行的人品是值得肯定的,相反,噶礼就不是什么好人了(此君以前跟索额图的关系还挺不错,索相的交友状况真是令人担忧)。

但是噶礼又是个能干的官吏,张伯行有时候办事水平还不如他。

得啦,现在不是讨论人品的时候,目前的问题是,他们俩都被参了,按照规定,得先辞职以示公允。

江苏巡抚空出来了、两江总督没人当了,怎么办?

狠狠地捶了一把桌子:“我真是上辈子欠了他们的!”胤礽火气高涨,“著即解任!叫张鹏翮去审!着江苏布政使暂代巡抚之职。”

李光地得了旨意,以与其年龄不相衬的敏捷动作溜了出去。胤礽开始写信给李锴:“督巡相劾,尔如何不知?如何不报?”让李锴快点打小报告过来。

————————————————————————————————————————

皇帝得到的都是坏消息,着急上火。

皇后这里就一派喜气:“真是大喜事!赵国士,你去乾清宫告诉皇上,喜鹊、画眉,你们两个去宁寿宫,告诉老祖宗去!”

一旁李甲氏也是笑逐颜开。大格格等围着格根塔娜真道:“嫂子大喜。”

弘晰出了孝,不用像他爹那样苦逼地洗冷水澡了,老婆又是现成摆在那里的,格根塔娜怀孕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作者有话要说:

[1]这就是清初三大文字狱之一的南山集案。揭发者:赵申乔。

三大文字狱:庄氏明史案,戴名世案,吕留良案。

前者揭发者吴知荣,后者是曾静多事最后被岳钟琪告发。

叹息,最初的文字狱,告发的都是汉人。

改革什么的,只要你用心、客观地琢磨,无非是论证的时候就有各种难题,等实施了又会发现……论证时候想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


249 家事国事天下事

要做祖母了,真是一个“塌天好消息”。

听到消息之后淑嘉不是不吃惊的,这消息来得有些突然。结了婚就要生孩子这是一个生活常识,这个孩子却不是淑嘉殷切盼望到来的,至少不希望现在就来。

做了母亲的人,难免要从自家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弘晰这孩子生下来,如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