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月 作者:一枚铜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阿月 作者:一枚铜钱- 第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慕宣又道:“孙女婿难得休沐,你却拖着他来这,让公婆知道怎好。”
陆泽笑道:“祖父莫气,是我执意要陪着阿月,早就想过来,但一直忙碌不得空,祖父不要怪我们猜好。。”
慕宣这才不说什么,隐约也有些高兴:“快坐吧。”
陪他说了好一会话,慕宣也问了陆泽朝堂的事。太上皇近月的身体也不好,慕宣便叹道:“君君臣臣,倒是一块病了。”
陆泽于云励并无感,当年他背地用计将他和阿月送到敌国,几次遇险的事,到现在还是心有芥蒂。所幸新皇心胸宽广,不会疑心薄待他们,这才认真辅佐君王。而大哥今年也入了宫中,为太子老师,日后又是帝师,也让陆家稍觉舒心。
从慕宣房里出来,丁氏也同他们一块出来,说道:“你们若有空,也常来吧。你祖父是刀子嘴,可听见你们过来,十分欢喜。方才你们劝他吃些东西,也足足吃了一碗,比这两日加起来都多,我们是磨破了嘴都没用。”
阿月于这祖父很是尊敬,自小就待她好,以前曾祖母还在世时,总爱罚她,祖父也总是护着她。要什么给什么,皇上御赐的许多玩意儿,都是先让她挑。如今她也不是孩子了,自然知道祖父现今这模样意味着什么。
从院子出来,阿月说道:“我想多陪陪祖父。”
陆泽说道:“爹娘都是通情达理的人,更何况你祖父百姓爱戴,即便你常回去,也不会被非难。若想做,就去吧。我放衙后也会早点回来,陪你一起。”
阿月点点头,只盼祖父的病快些好起来。
&&&&&
已入腊月,阿月几乎每日都陪在一旁,慕宣的病也渐渐好转。
这日丁氏午歇起来,发现慕宣不在房里,何时走的都不知,忙问婢女。婢女答道:“老爷起身后,说要去大少爷那坐坐,不让奴婢惊醒夫人。”
慕宣正坐在慕韶华的书房中,早年在边塞历经的风霜雨雪,好似全堆在了这苍老的脸上,填满每一条皱纹。从房里走到这,不过百来步,却好像耗尽了他的全部力气。进门寻了椅子坐下,缓了许久,才能直起腰身,抬头看去,正好看见一直悬挂在这书房里,凤娘的画像。
往日不敢细看,如今从已经有损伤的眼看去,画上人也看的模糊。只能依稀瞧见些,忽然想起当年,他负伤躲藏,谁想这儿还住着个小姑娘。起先也是因伤高烧,视线模糊不清,差点杀了她灭口,可听见惊叫声,才急忙收手,将她赶走。
没过一会,她又进来,拿了食物来,找了青草药给他敷伤口。
如今想想,如果当年他躲到别的地方,该多好。
那就不会误了她一生。
也让他懊悔一生,负了她,负了那么多人。
丁氏急匆匆过来,慕韶华和方巧巧并没有回来,已觉奇怪他在那里坐了那么久做什么。见下人守在外面,房门紧闭,敲了敲门,没有声响,心下不安,推门进去。慕宣竟又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丁氏轻松一气,走上前低声:“老爷,这儿冷,回屋吧。”
又唤一声,却无作答。丁氏愣了愣,伸手碰他。那满是年岁痕迹的面庞,已然冰凉。





、第97章 一与之齐终身不改

第九十七章一与之齐终身不改
慕宣久病过世;也是在慕家人意料之中,只是去的突然,未免使人感伤。
丁氏强打精神要去操劳丈夫后事,想到他去慕韶华书房的目的;稍微一想就知道了,更是累心。守了整整四十年,突然夫妻分离,至死都不曾将她当做真正的妻子;而是惦记着凤娘。身心疲累;也病倒了。
生父过世,丁忧三年。慕韶华向圣上辞官;守孝三年。慕宣的后事也由他来操持,方巧巧和宋氏陪着丁氏。
这日清扫慕宣书房;整理书籍时,见着柜子里正放一封信,见上头写着“吾儿启”,下人忙拿给慕韶华。
慕韶华此时在房中,罗列出殡当日所要置办的东西。见下人拿信来,打开一看,上面的字迹并不工整,甚至可以说是歪斜,笔墨很不匀称。他拧眉往下看,直至看完,长叹一气。
方巧巧伺候丁氏喝完粥水回来看看慕韶华可有什么要帮忙的,刚好到门口就听见他叹气,进来说道:“大郎。”
慕韶华将信递给她:“方才下人打扫父亲书房看见的。”
方巧巧拿来一看,字映入眼帘,皱眉:“字迹这样歪扭,只怕是父亲病重时所写。”
“嗯。或许那时父亲也知道,他所剩时日不多,否则也不会写这遗嘱。”
方巧巧大致看了遍,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叮嘱,对朝廷尽忠,负起宗族兴盛重担,荣荫子孙,最末还是让她觉得意外:“这信……”
夫妻多年,慕韶华也知晓妻子要做什么,点了点头:“嗯。”
方巧巧收进袖中:“我去去就回。”
刚从丁氏那出来,又往那去。见宁如玉在院门将茂茂交给奶母,似要进去,说道:“茂茂不是染了风寒么,你抱着他回去吧,你祖母那我看着就好。”
宁如玉问道:“当真不需要帮忙么?”
方巧巧淡笑:“嗯,快些回去吧,天冷,别冻着。”
宁如玉听了,很是暖心,一般的婆婆都是怕冷着孩子吧,她却是先关心自己的:“娘也先去忙吧,阿玉去督促厨子,给大伙准备好午饭。”
一家子各忙各的,只是气氛略微萧瑟,却也没大碍。
方巧巧进了孔氏房中,宋氏见她来了,起身同她说道:“方才嬷嬷过来,说幸幸哭闹找我,我去瞧瞧。”
“去吧,这儿有我看着。”方巧巧坐在床边凳子上,从袖中拿信给她,“母亲,方才从爹爹房里找到的。”
丁氏累得很,说道:“你念就好。”
方巧巧顿了顿:“母亲最好还是亲自过目吧。”
丁氏拧眉,拿过信,只是看见那歪斜的字,欲要落泪:“都病成这般了,还写什么信。就这一个儿子了,还需叮嘱什么。”
方巧巧并不答话,安静守在一旁。直到看到末端,丁氏才明白儿媳给她看这个的缘故。
那信最后,竟提及了她。在他百年之后,希望子孙敬重善待丁氏。若子孙不敬,可驱之,族人不得有异。
只是简单几句,却是认同了她身为主母的权力。
丁氏看到这本该宽慰,可更是恨他。这不过是四十年来于她的补偿,可她从头到尾,要的都不是慕家当家主母的身份和地位,不过是想要身为女子,得到丁点怜惜。
他做不到,所以唯有在金钱地位上补偿她。
她年过半百,要这些又有什么用。直至他死,他也做不到。丁氏只觉心肝都如撕裂,忍了四十年,最终不过是空有一个身份,要来何用,要来何用。她更是累的不愿起身:“拿走吧。”
通通都拿走,他的事,再不会去想,从今往后,她要安安心心的做慕家的老太太,不是为了那个男人,而是为了自己,为了慕家。
雪满庭,天地银白。
&&&&&
慕宣出殡当日,宫里传来消息,太上皇登仙了。
没过几日,有人说先皇与慕老将军一世君臣,身边大将去了,心中挂念,也郁郁寡欢;有人说慕老将军先行一步,为先皇铺路。
各种说法层出不穷,但不过都是猜测。
阿月在外头听见这些传言,觉得可笑极了。那个大烂人,怎么可能因为牵挂她祖父而郁郁而终,还不如说他是心里放下一块大石头,才安心仙游的。
可外头不管怎么传都好,也没必要去辩驳。
她是已出阁的孙女,不用像兄长那样守孝一年。只是疼爱自己的祖父过世,还是令她难过。每每看见那雪,就会想起慕宣当年带她进京的事。
人终究会老去,这种事无法避免。阿月平复心绪,年岁不可揣测,唯有珍惜当下,免得日后留下遗憾。
&&&&&
元宵佳节,边塞战事告捷,喜讯传来,京城更是热闹。
阿月知道陆家人多,但是过完这年,更加确定人果真多,非常多。从大年初一开始,族人来家里拜年、他们去族人那拜年,先前进门时还有一些长辈没有归来,过年时纷纷从外头回来团年,于是又得去拜见。
自诩记性不差的阿月这回也晕乎了,趁着这元宵节,陆泽携她出来,她已长长松了一口气:“我怀疑陆家人比皇城一半人还多,祖宗长辈们真能生。”
陆泽握着她的手走在喧闹人群中,话还是听的一清二楚,笑道:“阿月知道,陆家人只信自己,信同个祖宗的人,所以陆家一直都是有能力养多少子嗣,就生多少。你看我爹,膝下也有十多个子女。每个嫂子也都是三年抱俩,爹娘可嫌过多?记得以前老祖宗说过,一房至少要有八个子女。”
阿月咋舌,这倒是想起来了:“你的意思该不会是要我也生个八个?”
陆泽无奈道:“本来妻妾算起来,八个子女倒不多。我唯有阿月一人,那只能委屈你为我生八个了。”
阿月瞪大眼,只觉肚皮都在隐隐作痛:“陆哥哥我肚子疼。”
陆泽失声笑笑,阿月抬头问道:“那要是我不生那么多,你是不是要找别的姑娘给你生?”
“阿月肯么?”
阿月拧眉,哼声:“罢了,我努力些,给你生八个吧。”
陆泽笑了笑:“你愿意,我也舍不得。医书里有说,女子产子是好,但产子太多,却易伤身子损元气。这并非家规,阿月不必有负担。只是我想的,要一男一女就好,儿女双全,最为美满。”
阿月松了一口气,为他生八个她都肯,更何况是两个,“任务”剧减,不由笑的欢喜。陆泽见她笑吟吟的又自个乐了,看着就觉心里舒服。
每逢佳节,平日不集中出现的小贩就扎堆了。行人很多,熙熙攘攘。陆泽不知怎的还是见着了一个并不起眼的档口,拉了阿月就往那走。阿月眼睛还盯在好玩的陶泥人上,见他起步,问道:“陆哥哥去哪?”
“大雁。”
只是简单二字,阿月却好似忽然明白过来。
果然,随他一直走,停步下来,面前那中年男子已是闭眼能描,笑靥如花:“叔叔,你今年又做了大雁风筝么?”
男子微微一顿,仔细看两人,哑然失笑:“又是你们。诶诶,你们每回都这样赢走我这最大的纸鸢,教我拿什么做噱头,招揽客人?”
他边说边笑,腔调里都是调侃,听的陆泽和阿月都在笑。男子见两人挨的近,阿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