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月 作者:一枚铜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阿月 作者:一枚铜钱-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得了妻子体谅,董韶华堂堂七尺男儿倒觉自己还比不过她。
两人没来得及收拾齐整,就往如意客栈去了。因没马车也没牛车,夜里地上结了冰,更冷得慎人。纳得厚实的鞋底也禁不住传来阵阵冷意,等敲开客栈大门。小二见了两人,还以为是叫花子,瞧了几眼,听见是来找姓慕的客官,这才笑道:“两位请进。”
领他们上了楼,在门口传报一声,片刻里头灯火已亮。慕宣披了衣裳出来,并不多问:“外头冷,进来说。”
简单六字,董韶华不得不说颇觉亲切,自小只有母亲陪同,对这些事也多少会比同龄人敏感。想着他应当不过六十,却是人生七十古来稀般。
屋里的茶水还热着,慕宣亲自给他倒了茶。如今两人还不是父子,给他斟茶,更多的,也是愧疚:“你们来寻,所为何事?”
董韶华迟疑片刻,阿月那边拖不得,将郑大人拦截,阿月被抓的事一一说清。说罢,不敢,更不愿对他投以求救的神色。心里的坎,他跨不过去。
慕宣听罢,沉吟:“可救,但并不容易。郑大人那我还算有些交情,只不过贸然求情,约摸不会放人。但如果……”
不闻他继续说,董韶华更是焦急:“如何?”
慕宣声调淡淡:“我若说了,你只会说我趁人之危。”
董韶华隐约明白,面色更是苍白:“你要我认祖归宗?以你儿子的身份向他求情?”
慕宣起手喝茶,面色淡然,并不作答。见他踌躇,良久才道:“当年你母亲五年无所出,迫于长辈压力,我负了你母亲。可不知她离开后,竟有了你。她曾来信,却被下人不小心丢弃,阴差阳错,足足过了几近三十年,才知道你的所在。你怨恨老夫,并不奇怪。只是已错了三十年,我已是半只脚踏入棺木的人,只愿在余生,做出微不足道的补偿。”
虽然是慕老太太迫使慕宣休了凤娘,当年的信也是她撕毁的。但父母之恩于天大,慕宣总不可能在亲儿面前道他祖母的不是。
董韶华想的额上已渗出冷汗,一面是对母亲的悔恨,一面是对阿月的担忧。愁的脑袋嗡嗡作响,也没法有个决定。手上有手握来,偏头看去,妻子的眼眸坚定而温柔:“应了吧。”
董韶华痛苦握拳,终于是点了头。
慕宣大喜,起身道:“阿德,立刻备轿,去衙门。”
从衙门里接回阿月,已是半夜,天气寒凉。慕宣用毯子裹着还在熟睡的阿月,抱在怀中进了轿里。他有两个孙女,一个嫡出一个庶出,可两人他都不曾抱过,甚至不曾夸赞过一句。可阿月却已然成了他的心头肉,只因这是最像凤娘的孙女。日后必定要将最好的给她,进最好的学堂,嫁最好的人家。
听见阿月救父砸石的事,便觉董韶华教了个好女儿,这样勇敢的姑娘,才是慕家子嗣,才是他慕宣的孙女。
阿月睡的不太安稳,总觉姿势不对。迷糊了半日,隐约听见爹娘的声音,揉揉眼看去,果真是爹娘,不由笑开,伸手求抱。
方巧巧从慕宣手中接回阿月,六岁的阿月重得很,她都要抱的不稳了。阿月打了个哈欠,笑盈盈的唤了一声“娘”,还带着睡意的声音几乎软进她心底。董韶华下意识抱拳道了一声谢,一瞬教在场的人都觉尴尬。
多留更是气氛僵硬,方巧巧便将阿月交给董韶华,让他先送孩子进去。等他走了,慕宣说道:“明日我想去祭拜阿凤,后日你们收拾收拾,及早跟我回京。”
方巧巧眼眸一转,笑道:“我们只答应认祖归宗,但并不曾说要随你走。”
慕宣冷盯她:“跟老夫玩这个,你未免太嫩了些。”
方巧巧摇摇头:“我知晓无法拦住你,随你走也是必然,只是我有两件事想请您答应。大郎无父二十余载,心中已满是对亡母的愧疚,因此求两个允诺,应当不难。”
这话正中戳在慕宣心口上,默了默点头:“你且说说看。”
“一,不许再逼迫大郎做任何事;二,儿女的婚姻日后由我们夫妻做主。”
慕宣倒没想到她的要求如此简单,只当她要什么钱财富贵:“好,老夫答应你。”末了皱眉,“第一条的‘再’字是何解?”
方巧巧回头往里瞧了瞧,确定董韶华没出来,才盯着他道:“这次阿月被抓的事,是你安排的。”
慕宣神色未变:“哦?”
方巧巧缓声:“郑方虽然为人阴险,但是正因为他的阴险,所以才不会做这种冒险的事。我夫君得中解元,自然有他的实力。再考科举,一不小心得了功名,就是同朝为官,日后兴许官职会比郑方更高。他何苦来冒这个险?更有,郑方三年前就有意要我夫君做幕僚,那时婉拒,后我夫君未参加科举,更是失势之时,郑方却不趁势追击。如今再过几月,又是科举之日,为何却在这时前来?”
慕宣面色仍是无异:“继续说。”
“我们过来,小二并不认识我们,可听见我们找你,却立刻和颜悦色。只怕你是早就料定我们会来找,所以吩咐了他。还有……”
“还有?”
“郑大人于阿月的态度。虽说那时抢的凶狠,但阿月穿的衣裳已换过,还是时新的,料子好得很,也并不惊慌,可见吃的好睡的也好。郑大人总不会抢她去享福。假设你的目的只是在让行之认祖归宗,那就犯不着为难亲孙女。”
慕宣冷笑:“你说的很对,既然这么有把握,为何方才不说,只是因为你也没有证据罢了。”
方巧巧微微屏气:“是,我确实没有证据,一切不过是推论。但我不说,不是这个缘故,而是因为我不愿我夫君痛苦。你会用这种法子,要他回慕家势在必得,一次不行,还会出第二招。敌暗我明,根本防不住你这样有权有势的人。我只想护好我的儿女,大郎与我的心思也一样。”
慕宣这才终于正眼看她,生的端正好看,甚至透着大家闺秀的气质,却没料到会分析的头头是道:“我本以为你是个来历不明的村妇,如今我倒是放下心来。”
慕家未来主母的名号,她担得起。
方巧巧无意这些,她不过是个母亲,是个妻子,只想保护好她所要保护的一切。
翌日,慕宣去祭拜凤娘。
阿月站在一旁看着这老人,还不知家里发生的变故,只知道爹娘心情不太好,这老人的心情也不好。
可于她而言,没什么是可以忧愁好几天的,所以爹娘很快会开心起来,那她依旧是无忧无虑的阿月。
腊月十二,董家与邻居好友道别,随慕宣回京。

、第6章 将军府里一大家子

第六章将军府里一大家子
阿月还是第一次出那么远的门,开始还觉得有趣,这可是头一回坐马车,以前只有眼巴巴看着别人坐,没想到自己也能如愿。等新鲜感过了,每日都要闷在这匣子似的地方好几个时辰,就不乐意了。
“爹爹,娘,我们什么时候回家?”
“我答应给翠蝉带好吃的。”
“我还有两个铜板藏在墙缝里。”
无论她怎么说,爹娘的回答都是“阿月乖,等忙完了就回去”,阿月信以为真,殊不知,那儿再不是自己的家,京城那个,才是她重新生根发芽的地方。
初初上路,慕宣几乎没怎么说话,对待久别重逢的儿子已不知要说什么。每每停宿吃饭,见他们一家夹菜说话,自觉如外人。
董韶华心里的坎过不去,方巧巧也明白。两个男孩也懂事,毕竟年长几岁,不似阿月多话不乐。
越往北行,气候就越是寒冷。阿月冷的手脚冰凉,抱着暖炉窝在母亲怀里小憩,隐约听见兄长的惊喜声,“雪”字飘入耳边,蓦地醒来坐直了身,吓了方巧巧一会:“怎么了?”
阿月已经往窗户那边探脑袋,岂料窗口都被哥哥们占了,武力值实在比不过,收回身,车门仍旧紧关,再瞅另一边小窗。正见那并不可亲的慕宣坐在那,心里痒的不行,大了胆子问道:“爷爷,可以让我看看雪吗?”
慕宣微微一顿,偏身挪了位置。阿月抱着暖炉已是笑开颜,垫脚往上爬。董韶华怕她摔着伸手过去,慕宣已弯腰抱住她提起,父子俩对视一眼,又是默然。
阿月顺势而上,跪在那座上,打开小窗,寒风扑面吹来,冷的她嘟嘴哆嗦。这一看,喜的叫了起来:“是雪,爹、娘,快来看雪,看书里的雪。”
方巧巧本就住在北方,从小到大见的雪多得去了。董韶华碍于慕宣在那,也没过去,唤声:“别冷着,快回来。”
阿月趴在那,哪里舍得缩身,美滋滋的看着那白白的东西,果真是染的地上如飞絮,又似泼洒白盐。虽冷,心里却暖洋洋的,几日的闷慌已被这雪景融化。
慕宣见她如此喜欢,以为外头下了大雪,也看了一眼,不过是点点寸白罢了。那小脸冻的有些紫红,还看的津津有味:“你喜欢雪?”
阿月听见问话,终于依依不舍的回头:“是呀,可美了。”
长青已经坐好,见妹妹这么说,笑道:“阿月可是个雪痴,只要瞧见了什么有关雪的句子,都会将书藏的好好的。别家姑娘爱藏花藏吃的,她倒好,专门抢书藏。”
长善也来凑了热闹:“我还记得有一回,给她杜撰一首雪景歪诗,不告诉她出处,她就将爹爹的书全翻了,还是找不到,坐在门槛里哭成泪人。”
阿月哼声:“我记得,当时二哥还被爹爹追打了好久,让你骗人。”
长善朗声笑道:“爹爹才舍不得打我。”
见三个孙儿说的有趣,慕宣问道:“阿月认得很多字?”
阿月蓦地想到娘亲说的要低调,要谦虚,努力摇头,摊了手认真道:“不多,只有一个巴掌那么多。”
长青和长善登时笑出声。
慕宣淡笑:“京城漫天飞雪,阿月定会喜欢的。”
话落,长善就笑道:“阿月的眼都亮了。”
阿月努嘴:“才没有。”末了坐好了,也没挪回董韶华身边,偏头问道,“爷爷,要多久才到京城?”刚才上来他托了自己一把,又给她换了新暖炉,这个爷爷似乎也不可怕。
慕宣见她亲近自己,声音也跟着轻了:“年前便能回到家了。”
家字一出,董韶华和方巧巧相视一眼,到如今他们还没问,慕家到底是个什么家族。从慕宣的言谈举止,郑大人的恭敬,还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