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娇 (完结)作者:清歌一片[旧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锦衣娇 (完结)作者:清歌一片[旧版]-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范大娘家贫无力,这才不敢收留三娘。现在见温兰愿意出钱,手上又有金首饰,自然点头。她也是个热心的,道:“镇子在十里外,你要么一道跟我去兑银子?”

温兰随了范大娘到五公里外的双平镇,到钱庄里称兑了项链,三钱多的金,折了三两多白银。请了郎中抓了药,煎了给三娘喝下去。可惜三娘的肺炎已到了后期,加上受了惊怕,三天之后,还是死去了。

虽然萍水相逢,但是想起李三娘一边说话一边流泪的样子,温兰还是有些伤感。向范大娘问了棺材的价钱,算了下自己所剩的银两,留下以后的备用,只能出得起一副薄皮棺。里长本就怕多事,见自己地盘死了个人,有人出面说是死人亲戚,他便不用报官,自然乐意,帮着张罗开了。

当夜,温兰留宿在了范大娘家。一夜无眠,想着自己往后的出路。

这几天和范大娘闲谈时,她知道这个朝代对人口户籍管理得非常严格。像先前李三娘的那张路引,就是个例子。大明律规定,凡军民离开户籍所在地百里之外,必须要有一张经本地里长证明到官府签发的路引,上面注明姓名体貌特征以及外出目的地等等,沿途接受关隘巡检的检查。如果没有路引私自外出被查到,就构成“私度关津罪”,要处杖九十。私出边境,则是绞刑。像她这样没有身份证明的,按照法律,本村的里长是要去报官的,只是收了她二十文钱,这才瞒了下来,却怕事发担责,说明天埋了三娘后,她一定要离去。

她身边现在只剩一两五钱银,举目无亲,明天就要被迫离开此地,她又没有谋生手段——学中医还好,学西医,到了这里几乎毫无用处,且她又是个女子,虽然有把装满八颗子弹的手枪防身,但潜在危险还是很大。范大娘就曾惊叹过她的胆子,说外边流贼贩汉无数,若遇见小脚单身女人,看出是从家中私逃出来的,管你是良民还是婢妾,十有□会被绑走卖了去。

温兰辗转反侧,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拿着李三娘的路引冒充她,先去投奔那个县令伯父,等暂时安定下来,再慢慢图后计。

她也走投无路,目前只能这样了。撇去生计问题不说,没有身份,等着她的唯一结果,就是迟早会被当作逃民抓了送官。

李三娘自家亲人已经没了,她又曾对温兰说过,这个伯父李珂,比她父亲大了十多岁,她还七八岁的时候,伯父便已经外出做官,到现在已经十多年没见面。三娘二十岁,她二十三岁,虽然大了几岁,但好在长了张娃娃脸,所以只要她仿三娘,把自己右边脸颊弄上黑斑,相貌差异应该不是问题。到了后,若被问起老家的事,随机应变就是。至于那个成亲的对象……只能到时候走一步,看一步了。

温兰打定主意,心中也不知是松快还是沉重,长长叹了口气。

第二天,温兰随了范大娘里长等人一道,到了停着三娘尸身的山神庙。村人都有些忌讳死人,温兰便亲自一人,用水替三娘仔细擦了身,梳好头发,又帮她换了她包袱里最好的一身衣服,亲自抱了放入棺材,往她身边放了一束自己采来的野菊花,这才叫人进来钉棺材盖。

三娘被敛后,温兰照了这几天估摸出来的消费水平,给了范大娘二十文钱,当做这些天的饭食费。范大娘推脱一番,还是很高兴地说了。知道她要去温州府,立刻热心地叫等几天,说自己去跟里长担保。因过两天,她正有个商贾亲戚要去那边的玉环岛收海货,叫搭他的船就是。温兰大喜,连连道谢。

过了几天,温兰持了三娘的路引,上了范大娘亲戚周贵的船,成了李三娘。

周贵是夫妻俩一道行船。从此地的水路出发,途径途径仙居、太平,最后到达玉环岛,大约需要二十来天的时间。

周贵夫妻俩都是厚道人,温兰上船后,交了搭伙的钱,一路颇是顺利。

这一路过来,温兰与周贵媳妇已经混得很熟络,从她口中,对这个朝代渐渐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她原来以为,自己穿越过来的这地儿,是正装明朝,现在才知道,她所处的这个明朝,并不是历史上的那个明朝。据周贵媳妇说,她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时候,太祖死了,根据嫡长制的法条,传位给他的嫡孙,但是太祖的另个儿子燕王不服气,于是就和自己的侄子干了一架,最后兵败自尽,胜利了的皇帝年号就一直叫建文,可惜他命不长,只不过坐了十年江山就死了。

据说这位建文帝,颇有锐意改革的勇气。他平定天下后在位的十年时间里,进行了许多的改革,有些遭到臣子反对,有些则得到推行。根据这些天的言谈观察和心得,温兰归纳了下最后得以推行并影响至今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女子裹足。据说这位皇帝,虽然也广纳后宫,但没一个娘娘是小脚的,后来甚至发文禁止裹脚。当然这其间,遭到了不少理学家的反对。推行一阵后,因为皇帝短命死了,他的儿子没老爹那么热心。不敢违背爹的旨意,也不鼓励,所以到了现在,对女子裹脚持放任自由之态。但一般来说,南宋以来的传统力量还是很强大,大多数仕宦和大户人家以及非良家妇女都以小脚为美,只有那些生来要劳作的乡野女子放脚天足。

第二就是官言的推广。建文帝灭了叔叔后,也迁都到北京。据说他十分重视语言统一,下大力气推广他认定的官话,广派学政官员到全国各地督促,甚至把这一项当做基层地方官考评的重要指标之一。他死了之后,出了件好笑的事。继任的皇帝某年殿试时,亲自圈了一篇锦绣华文,意欲点为状元。尝了个好蛋,自然也想先见下老母鸡。结果面圣之时,皇帝被那位广东学子的一口饶舌话给绕晕了,那学子不会说官话,于是本已到手的状元就这样丢了。此事之后,皇帝深感先帝英明,决定下大力气继续执行这一政策。而天下的读书人,更是从那个倒霉学子的身上得了血的教训,从此不敢有怠。这年代,秀才可不像孔乙己时代那样不值钱,能得秀才名号的生员,在地方都相当受人敬重。有秀才带头,一时全国各地纷纷以学官话说官话为荣,百年之后,到了现在,全国各地虽还保留了自己的土话,但用官话交流,也是十分普遍的事了。这也是为什么温兰一来,言语就无障碍的原因,全亏了百年前那位穿越先人的照应。

除了裹足官言,这第三条,就是女子的地位。此时自然还是男尊女卑,男子一妻多妾,女子相夫教子。但女人地位比正装明清时要好上许多,颇有北宋遗风,诸如官府不禁女子主动和离,不禁寡妇改嫁等等。民间白话里说,就在建文朝时,据说还出过一位精通律法足智多谋的奇女子,建文帝最后能打败叔叔朱棣,这女子功不可没。只是后来这女子竟宁愿终身不嫁也不肯侍君,皇帝惋惜痛心之下,不顾群臣反对,做了件令天下侧目的事,竟封她正六品刑部主事,入刑部修订律法,成大明朝开国以来的独一女官。只不过数年之后,此女子便辞官不知所终了。

听周贵媳妇唠念了这许多,温兰早肯定百多年前的那位建文帝必定不是原装朱允炆了。至于后来提到的那个白话传说里的女官,估计是和朱允炆一起穿越的女前辈。只是后来得了天下,这位典型的起点穿越种马男不能克服男人猎艳好色的天生弱点,与这位革命女友闹掰了——当然,这些都是温兰自己猜测的。至于真相如何,其实也根本不重要了。因为现在还有真正重要的事在等着她——她就要冒充李三娘。

这一带靠近东海,时常受倭寇侵扰。所以除了在几个沿海重镇都驻扎军队的千户所,路上巡查也很严,一个县在道路要口就分布了三四个巡检司,检查往来行人的路引。因那张路引上有注明三娘面有黑斑,温兰怕露馅惹祸。所以这一天,在船到了中途的太平县后,趁停船补给之时,打算上岸去买浆糊墨汁,因船上没这些。

温兰问好启船时辰,便上岸去了,一路问着终于找到了一家裱糊铺子。和掌柜的讨价还价后,花五文钱买了一竹筒的浆糊,又磨着掌柜白送了一筒墨汁——其实本来她连这五文钱也舍不得出,因为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的量。但掌柜的死活不肯散卖,定要整筒整筒卖,她只好妥协,但最后总算要到了附赠的一筒墨汁。提着这两个竹筒子,温兰刚出铺子打算回埠头上船,忽然就见街面上行人纷纷躲闪,路边摊忙着收拢关门,人人面上都带了惊恐之色,乱成一团,还没明白过来怎么回事,看见对面狂奔来一个三四十岁的黑胖壮汉。

那汉子人虽胖,跑得却快,转眼便与温兰擦肩而过,温兰看见汉子的身后有几十名手拿铁锁朴刀的人在追,一边追,一边喊着:“站住!”

原来是官兵捉人。

温兰急忙往刚出来的裱糊铺子里退,转头才见铺子的门竟已被掌柜的给闭了,张望了下,赶紧的,正要往边上的另道巷子里躲,冷不丁那壮汉竟折了回来,差点与她撞到了一处去。

温兰这才看清,原来对面竟也兜笼来了一大帮子抓捕的人,这汉子的前后路都没了,这才也往边巷里去的。

官兵眨眼便到了近前,那汉子一抬头,看见竟是条死胡同,暗暗叫苦,忽然看见温兰,目中凶光一闪,虽然知道十有□没用,但走投无路之下,有人能陪死,总比自个儿一人死好。

温兰看出了汉子的意图。只是那人似是习武之人,手脚利索,力气又大,她欲闪身躲时,已是晚了,被他一把箍住喉咙,像抓小鸡似地提溜到了身前,温兰手里提着的浆糊墨汁也洒了出来。

两边的官兵很快就围了过来,呼啦啦几十号的人。温兰被当做人质,挡在了那汉子的身前,汉子手中也多了把匕首,架在了温兰的脖颈上。

“丁彪,还不快快束手就擒!”

官兵堆的后面,过来一个跑得气喘吁吁身着官服的人,瞧着像是县令。温兰只觉身后这个丁彪已经紧张到了极点,箍住她脖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