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十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女生十年-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转经的时候,我会去河南人开的糊辣汤早点摊上坐一坐,这里和西北很多城市一样,汉人中多河南人、四川人。见我常年在这些地方走来走去,他们也会好奇地问我在做什么,当知道我的工作后,都会举起大拇指,但也会面露疑虑,“真的只是志愿者?不需要赚钱养家吗?”
  我哈哈大笑:“我是一人吃饱,全家不愁呢。”
  对钱,我是真的没有什么特别在意的。我从没有打算结婚成家,也不打算生孩子。对我来说,这个世界上,只要我够吃够穿,不就行了?而且,我还年轻,远远没有到为年老体衰发愁的时候。即便真的到了那一天,我想那时国家也富裕了,总会考虑到我这样的孤寡老人吧。
  早上8:30,结束了散步。街上也开始零星有了人气。上班的、做买卖的,陆续走了出来,在路边互相打起了招呼。这是一个典型的藏族聚集区,能看到很多穿藏服的男男女女。政府部门以及各种办事处内,也有不少黑红着脸膛,细长眼的藏族工作人员。尤其是年轻一代,多受过良好的教育,普通话说得大多都很好。
  太阳渐渐出来了,高原的阳光,一出来就像利剑,射在热腾腾的土地上,幸好有蓝天的反射,加上一股清凉的风吹了起来。我回到“家”里,脱掉厚厚的棉外套,只剩下毛衣。然后收拾收拾房间,给窗台上的广口玻璃瓶里,换上新摘的野花。
  早上9:00,准时到办公室报到。哈,是的,虽然我只是个志愿者,可是我有办公室。是当地一个朋友在政府礼堂的角落,为我安排的一个房间。因为后面就是后台,所以还能暂时当仓库。几乎每隔几天,我就去一趟邮局,从那里取来从全国各地寄过来的包裹,有大的,有小的,大到几卡车的衣物、活动课桌椅,小到一双袜子、一个笔记本。
  还有很多很多的汇款单。每一张汇款单上,都会注明捐赠人所要帮助的孩子名字。
  现在,你该知道我有多么忙了吧?
  我每天都要工作,除了分拣那些衣服、书包和书本以外,我还要为那些汇款单造册,并且找到网吧,上网去通知捐款人。然后,每个月的某几天,我必须找到一辆卡车,拉着这些东西,还有取出来的钱,到走一天一夜也常常到不了的那些藏区,将钱交到孩子的家长手里。
¤╭⌒╮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 手机访问 m。  想看书来
¤╭⌒╮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第三章 诺华:我爱高原红(3)
囊谦,称多,曲麻莱,你听过这些地名吗?它们遥远而陌生,一年到头,只有冷暖之分,没有四季之分。路极难走,很多地方别说公路,就是窄小的土路也没有。开着越野车,只能照着大概的方向,径直向前。
  那里有很多你无法想象的、有着最纯洁眼神和笑脸的孩子。他们很多人,每天只能吃一顿饭,没有菜,只有粗粮。他们睡在冰冷寒气四起的砖地上,最多只铺着从家里带来的一条褥子。他们的课桌,是干土垒起来的。他们没有笔和本子。教室窗户没有玻璃,冬天只能让寒风长驱直入。没有电灯,地面凹凸不平。他们的老师,形容憔悴,穿着破旧,但却和他们一样,常常露出洁白的牙齿,笑着。
  每一次,我走过这样一所学校,都会忍不住热泪盈眶。
  两天前,我才从囊谦回来。
  没有走过这路的人,根本无法想象是种什么情况。
  连续的翻山越岭,一直都在悬崖绝壁上。路很窄,两辆车都无法交汇。路上没有一块平坦的地方,全是石头,在前面带路的车因一路颠簸轮胎都颠破了,后车窗的玻璃也掉了下来。直到下午四点,才到达瓦作村小。
  瓦作村小有学生九十六人,全是藏族孩子,只有一位代课老师。代课老师的月工资只有两百元,而且岁数已经比较大了,还不太会说汉语。
  为什么我会到这些地方来?
  是的,它们就是我现在在青海的工作。我要走访、要调查,才能给无数的捐赠者,提供最为直接和翔实的资料。我们高原红助学网有无数的义工,虽然没有人像我一样,一年里会用半年的时间,留在这里,但每年夏天,都会有义工,千里迢迢而来,跟我一起,沿路考察,发放捐助款项。
  虽然每次,我都会要求老师拿出贫困生的名单来,但我其实比谁都知道,这里的每个孩子,还有他们背后的每一个家庭,都是需要被捐助的对象。
  告别了瓦作村小,我们继续向麦曲村小进发。
  沿着麦曲河边不成形的路向里走,路上时有塌方,有的地方车辆很难通行,大家一起下车搬石头才能通过。
  车子最后在大河前停住,麦曲村小就在对面的草原上。
  根本没有路能过去,司机狂按喇叭,招来了对面村里的摩托车来接我们。
  开摩托车的,多是一些外表粗犷、性格直率的藏族小伙。他们载着我们在只有轮胎宽的小路上翻过两个山头,跨过架在麦曲河上摇摇晃晃的小桥,贴着悬崖峭壁边的小路,下面就是急流翻滚的澜沧江水。
  直到傍晚七点,才到达了学校。
  村里的人们对我们充满了好奇。他们不知道我们是谁,来干什么。他们小声议论和猜测着我们。由于闭塞的交通条件,几乎没有外人进入过,我们三个汉族人打破了这里的平静。他们不知道啥叫义工,只是知道我们三个从很远的地方来的,知道我们叫“高原红”。
  学校是1999年村里自建的,现有学生一百二十多个,只有一个代课老师和一个从寺院借来的喇嘛老师。
  非常简陋的教室,桌椅似乎随时都会散开。这里的孩子们也都是睡在冰凉的地上。很多孩子因为天冷,没有足够的衣服穿,长年累月手上都长着冻疮。
  离开学校时,心情非常沉重。可是你猜我看见了什么?
  操场上折断了的旗杆上,还飘扬着的国旗。
  也许就是这样的国旗吧,每一次,都能让我从压抑的悲哀中,振作起来。我想到我身后有那么多人,惦记着这些孩子,想到每天,我都能收到的汇款和物资,我的心,就能从寒凉的痛楚中,温暖起来。
¤╭⌒╮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 … 手机访问 m。 
第三章 诺华:我爱高原红(4)
早上9:30,整理完昨天剩下的工作。出门,去邮局和银行。
  邮局的工作人员,早已和我像朋友一样熟悉了。他们一边懒懒散散地开门,收拾柜台,一边从包里拿出早点来,多是大饼或羊肉包子之类的。我们都不急着进入工作,有时候,我还会自告奋勇地提出帮他们提壶开水来喝呢。
  是的,这就是西北小城的生活写照。节奏缓慢,内心安详。我们开着玩笑,偶尔会讲讲县城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情。因为我是从北京来的,所以他们常会问我最新的电影是什么。我发现藏族人很爱看电影,比看电视的热情高多了。而且,对美国的西部片和警匪片情有独钟。
  每次从北京回来,我都会带大包的盗版碟,送给这些藏族朋友。
  早上11:00,我离开了邮局,去银行。
  银行有教育局的一个账户,我们很多汇款会寄到那里。因为国家对公益组织管理严格,所以我们一直没有能以自己组织的名义设立的账户。这个银行账户,还是教育局一个专门配合我们工作的同志的私人账户呢。他有时会跟我开玩笑:“要是我起了坏心眼,就将这些钱,全都卷走了。”
  我笑笑,知道他不会的。他曾经做过很多年的乡村教师,他只会比我更爱那些孩子。
  中午12:30,吃饭。我在州政府的食堂办了一张卡。这里的人,我几乎已经全都认识。每天吃饭的时候,他们会跟我开玩笑:今天赚了多少啊?
  西红柿炒鸡蛋,一坨硬硬的牛肉,包子是洋葱的,主食是葱花面,一份土豆要四块钱,是的,这里海拔太高,几乎什么也种不了。所有的食物,都要从外面运进来。路况那么差,成本自然高。
  吃完,回“家”睡觉。
  小城就那么大,走路十分钟就可以到,当然要回去睡啦。
  中午2:30,醒来,再去办公室。
  和路上随便碰到的什么人说说话,站到暖暖的太阳下面聊天的感觉真是好。时而能看见藏族妇女弯着背领着孩子走过,她们身条细高,眼神温和。我常常会一愣,心里在想,她们这是去哪里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我开始特别认真地观察我周围的这些藏人了。虽然口口声声为他们在做什么,可是我并没有什么藏族朋友,也不喜欢吃藏族食物。我和他们,一直以来,都似乎在两个世界生活。
  下午5:30,一天的事务,基本结束了。
  我从办公室的角落中,将颜色鲜艳的自行车推出来。我要去百货大楼买点东西。路并不远,但是你知道吗,当浓热的太阳有那么一点点收敛时,就到了青藏高原上一天最美的时候。
  凉风习习,红圆的太阳,停靠在西边,照得整个小城流光溢彩。这个时候,非得骑着自行车,才能尝到在大街小巷游走的快乐。
  转转商店,买管润唇膏也蛮好啊。然后,找个地方,吃点烤肉,要一碗汤面,买本杂志,也许,还会买瓶红星牌二锅头。回到家里,将大被子包在腿上,坐在床上,喝点酒,看会儿书,睡觉。
  可是这一天,才刚跨上自行车,就被人叫住了。
  啊,是他,德吉,让我说什么才好的亲爱的德吉。这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