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古意 作者:掠水惊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长安古意 作者:掠水惊鸿-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己最爱的妻女,在自己的灵柩前被自己的弟妹、侄儿杀害。他想起二哥李贤的那首黄台瓜辞,他们这一条藤蔓上的瓜果,终于也一颗接着一颗败落了。

四鼓时分李隆基大胜归来,刘幽求也去而复返,回禀道:“臣带人进入上官昭容宫内,昭容带宫女秉烛而迎,拿出她草拟的遗旨草稿,声称是她力主请相王辅政。她还说,是她将薛小郎君带出府去,她的是非功罪,唯有公主明白。臣不敢擅自决断,只得回来请公主与……”他正要说“临淄王”忽见李隆基蹙眉望他一眼,立时醒悟,顿一顿道:“……相王裁决。”

薛崇简本以为母亲三言两语便可说清,也并未多言,孰料太平公主一笑道:“上官婉儿是何等样人,你还不清楚?当日太子重俊杀人宫中,又为的是什么?”薛崇简惊道:“阿母!”太平骤然柳眉微挑,斥他道:“要你多言!”

一时屋内众人皆默然,太平只与李旦默默相对不语,薛崇简被母亲的神情惊住,也不敢再说话。隔了许久,李旦轻轻叹了口气道:“罢了,鸦奴,此事交给你姑母处置可好?”李隆基欠身道:“自然如此。”太平向李旦微微一笑道:“四哥,既然她攀出我来,我便带花奴去见她,必让她心服口服。”李成器诧异道:“姑母,花奴身上有伤。”太平道:“他同我坐担子去。”薛崇简见母亲神情甚是坚决,心中暗暗纳罕,站起身向李成器道:“我去去就回来。”

李隆基命人寻来一副肩舆,太平与薛崇简共坐了,从玄武门进入大内,前往上官婉儿居住的宫苑。夏日天亮得早,刚过五更时分,东方已微微泛起鱼肚白色。借着微光,能看到宫苑中四处有兵士拖着尸体、或者架着伤者而行,地上的血迹还来不及洗去,时不时仍不知从哪里传来一声惨呼。太平并未注意这些,太极宫的飞檐重阁缭绕在湿润的晨雾中,恍若云梦泽中的仙馆。她深深嗅了一口清晨寒凉的气息,望着东方那颗孤冷的明星,心中辨不清悲喜。她终于能在这宫室中真正抬头望一次苍穹,那些好的年华,好的人,却都回不来了。

隔了一刻,她见薛崇简靠着肩舆垂目不语,心疼地轻轻搂他一搂道:“倦了?这几日都不曾歇息吧?臂上可痛得厉害?”薛崇简摇摇头,闷声道:“阿母,我不明白。”太平一笑道:“你是觉得阿母贪功,才要置上官婉儿于死地么?”薛崇简道:“儿子记得阿母说过,上官阿姨是您唯一的朋友。”

太平轻轻一笑,她的笑容中颇多讥诮之意,也不知是对何事觉得可笑,她低声道:“花奴,阿母一生有四个兄长,有你爹爹,他们都对我甚好。但普天下的女子中,肯听我说话,也愿意对我说话的,只有婉儿一个人,这世上再没有一个人比她更懂我。我在出嫁前,一月中倒有二十日是与她同榻而眠。我十四岁那年,为了避开突厥的和亲,你阿翁让我去寺中出了一次家,婉儿来陪我,我们偷着吃肉,给佛祖观音涂胭脂。晚间我们躺在床上听钟,有一次婉儿说,她一辈子都不嫁人,就陪着我。”

她说到此处的语气柔和,嘴角也抿起一抹略带甜意的微笑,似在回味少年时的趣事。薛崇简道:“儿子更不明白了。”太平过了一刻,叹了口气接着道:“很多人事会变,物事人非,并不一定是那个人死了。”她说到此处,肩舆堪堪停在了上官婉儿的宫苑门口。

与别处的惊慌混乱不同,此处却是一片宁静,几名宫女所提的浆纱灯,在暗灰的晨曦中散着朦胧的光晕。太平与薛崇简进去,堂上灯烛仍未熄灭,数支红烛燃了一夜,堆积了厚厚的如玛瑙山一般蜡泪,残余的灯火在穿堂而过的晨风中摇曳欲灭。上官婉儿坐于堂上,她身着宫装,头上的高髻也梳得一丝不乱,许是坐的久了,她跪坐中柔软的腰肢微微倾侧,望着桌上一只煎茶的小铜炉出神,盈盈的火苗在她碧波一般的眸子里跳动。其时她已年过四十,且一直身形消瘦,全无时下美人的丰腴,不知为何,薛崇简仍是觉得她极美,且这美丽自他记事起就未曾改变过。无论天下是什么姓氏,上官婉儿都是这宫中最奇异的一抹风景。

听到脚步声上官婉儿回过头来,发髻间的步摇上所坠的长长玉珠便在她颊边轻轻摇动,恰如一点泪痕般清亮。她见到太平,神情并无一丝惊异,站起身缓步向太平走来,樱唇微带着笑意开启:“恭喜你,我煎了茶等你。”太平拉起她的手,亦报以微笑,道:“多谢。”

一对三十年的红粉挚友共度灾难后执手言欢,不知为何,薛崇简在一旁看着,却觉得周身有些发冷。

太平笑道:“可是你告诉刘幽求的事,我不曾承认。”上官婉儿面上的微笑还未来得及收去,只是她的眼中出现了一抹少见的惶惑,这目光让天平想起那个从掖庭出来的少女,她的心中狠狠一疼,面上神情却转为了肃杀,她将嘴唇凑近上官婉儿的耳朵,轻声道:“婉儿,你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

上官婉儿面上的微笑渐渐冷下来,她下意识地想抽回手。太平亦稍稍向后退了半步,冷笑着向薛崇简道:“花奴,就是这个人,这也是杀你爹爹的一个凶手。”薛崇简几乎怀疑自己听错,惊道:“你说什么!”太平公主望着上官婉儿,冷冷道:“你恨三郎疏远你,于是对阿母献计李武联姻,要我改嫁,三郎就必须死,你用一句话就杀了他。”

薛崇简一时胸中气血逆行,惊喝道:“上官婉儿!我娘说的是不是真的!”

上官婉儿一生经历无数风浪,到了此刻,竟然也未曾觉得如何恐惧,她脑中朦胧想起上阳宫中武后最后的那个微笑,原来自己从未逃脱她的手心。她微微一笑道:“是则天皇后告诉你的吧?难为你忍了这么久。”太平笑道:“你是三哥深爱之人,又依附于阿韦武三思,我如何敢动你。”上官婉儿轻点螓首叹息:“我一直不解,李重俊入宫为何指名要杀我,我终是不忍想到你。”太平道:“那时候我并未想杀你。”上官婉儿轻轻嗤笑道:“那是你知道他不是我对手。”太平道:“我知道你素来低眉顺目,却不是自取其辱之人,我赐你全尸。”说罢,她还抬手抚摸了一下上官婉儿眉间的梅花烙印。

上官婉儿从太平手中抽出手来,她缓缓退了一步,幽幽笑道:“你终归是对我好的,作为酬谢,我再送你几句话。相王登基已成定局,相王数子中,临淄王李隆基胸怀大志行事果决,他不会甘心做一个闲散亲王的,你亦不会甘心夺回的权柄被他人占据,以你们的性情,姑侄之间必不能相容。虽然临淄王年少,但你是女人,和我,和阿韦都无区别,在天下人的眼中,你已经输了。你可以把这看做好友的忠告……”她的樱唇中飘出一句恍若梦寐的低语:“……或是诅咒。”

她说毕缓缓转身向后堂走去,她到此刻心中想起的,竟不是亲人,不是她曾倾注了真情的薛绍,不是与她肌肤相亲的武三思、张易之、张昌宗、崔湜、李显,都不是。她唯一想起的景象,是那日阳春,李显在昆明池边结彩楼,她独坐于楼上评判官员们的应制诗,朝中数百名官员齐聚楼下仰首,希冀着上官婉儿赐下的荣誉。一篇篇诗作,她看过随抛下,几百张诗笺散做一片浩浩荡荡的繁华香雪海。融融花香、诗笺上所熏得龙脑香、翰墨特有的清香混在一起,在空中氤氲开来,那气味真是好闻。'2'

太平在上官婉儿转身后还偏首沉吟片刻,继而她也决然地转过身去,向外堂走去。薛崇简怔在当地,照理说他该恨上官婉儿的,可是他心中却寻找不到一丝恨意,脑中眼前,也如眼前这园中景色一般,尽皆缭绕在飘渺云雾之中。此时炉中的茶汤开了,|乳花珠玑磊落,宛若无数雪白珍珠的珍珠此起彼伏,却又一个个破碎。薛崇简想起那个午后,亦是这样一瓯茶,母亲抚着上官婉儿素净的脸道:“婉儿,我此生只有你一个朋友。”上官婉儿道:“至多不过一死,有你这句话,便是哄我,我也认了。”那日的风光无限静好。
 

作者有话要说:'1'鲍照的《拟客从远方来》,南朝诗人里我最爱鲍照,对一时盛名的各种谢倒稀松平常。俊逸鲍参军,鲍照的诗文里,既有一个不得其时的落寞文人的激愤,又有对情感生死以之的孤勇,我喜欢他,大约也因为我自己是只愤青的缘故罢。
'2'那次彩楼评诗,冠军是宋之问,亚军是沈佺期,这俩人诗都不错,可惜人品都不太好,他们的悲剧在于武周后期和中宗朝人品好的基本都完蛋了。




70

70、六十九、佳气红尘暗天起(上) 。。。 
 
 
太平和薛崇简返回玄武门时,东方已薄露晨曦,晨风中犹然带着烟火的热气,众人却又都觉得这气息竟也温暖无比,李唐王朝自高宗年间大权旁落,经过五十年的厮杀争夺,社稷神器终于又回到了李氏的儿孙手中。李旦与太平对视一眼,眼中的感慨各不相同,太平看出兄长神情中的悲意,走过去牵住他的手柔声道:“一时四哥还需上城楼昭告天下安抚臣民,先用点饮食垫垫,此后可有得辛苦。”李旦自是明白太平语中含义,微微苦笑而已。

李成器扶着薛崇简上了肩舆,自己也上了马道:“花奴的伤还需好生料理下,我陪他回去。”太平蓦然间想起上官婉儿那几句话,望了一眼李隆基道:“今日大事太多,一时还要早朝,你该陪着你爹爹。”薛崇简忙道:“我要表哥陪我。”李成器道:“有姑姑和三郎在,我也帮不上什么忙。”太平还要说话,李旦点头道:“凤奴方才也受了惊吓,便让他回去歇息一阵好了。”太平柳眉微蹙,却不便再说什么。

到了太平公主府中,太医随后即到,这供奉本是今夜在宫内值守,半夜听得杀声震天,他慌忙躲入柜中。待羽林把他从柜中搜处,还道人家要取他性命,吓得痛哭流涕,待那人说明,才知道是让他去给太平公主的郎君疗伤的。他直到了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