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宋武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宋武大帝- 第2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李庭芝是响应李隽的号召,吞下一大口白饭,道:“这个李毕胡还真有几下子,他今年晚稻就种了两亩,收了一千多斤,给皇上送了一百斤。”

陆秀夫一边扒饭,一边发表看法,道:“要是这杂交稻大量推广的话,要不了多久,华夏老百姓就不用饿肚子了,人人都可以吃上白饭,实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陆大人所言极是。老百姓吃得饱了,身体素质也就提高了,军队的素质也会跟着提高,这是一个战略性举措。”廖胜功充分发挥他战略家的头脑,道:“皇上,这事应该要加快进行,尽可能早地推广。”

李隽点头,道:“要是李毕胡那边取得的成就足够好的话,朝廷自然是要全力推广。但是,科学上的事,谁也没办法,技术不成熟急也急不来。目前提高粮食产量的最好途径还是在深耕细作,大量使用肥份上下功夫。对了,沈毕,你那里硫酸的产量有多少?”

“回皇上,臣无能,硫酸一个月只能生产万把斤。”沈毕不无自责。

李隽安慰他道:“这事不能怪你,我们的条件就这样,急也没用。你说下,造成产量不高的原因是什么?”

“皇上,主要是人手不足,设备不够。”沈毕回答。

李隽总结道:“一句话:就是投入不够。这好办,我们增大投入就是了,这硫酸的产量一定要上去,有了硫酸,很多事情就好办多。这样吧,硝化甘油先不要生产,把人手集中起来生产硫酸。”

硝化甘油的威力已经为在座诸人所熟知,大量生产硝化甘油是他们的梦想,没想到李隽居然要停止其生产,李庭芝他们一个个难以置信,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听错了,吃惊地看着李隽。

对于他们的震惊,李隽很是理解,道:“我们的技术条件不成熟,硝化甘油的产量不高,对于我们目前来说有与没有的区别不大。强行生产的话,反而占用了大量的资源,要是把这些资源用来生产硫酸的话,硫酸的产量就会增加很多。当然啦,硝化甘油的技术还是要研究,只是不生产而已。”

“皇上,硫酸主要是用来生产硝化甘油,要是不生产硝化甘油,硫酸生产出来就没有用途了。”沈毕委婉地提酸李隽不要停下硝化甘油的生产。

“硫酸号称‘工业之母’,哪会没有用处。”李隽在心里里感叹沈毕有点知识面不够,笑道:“硫酸的用途不是没有,是很多,你的产量根本就不够。我给你下个目标,你一个月生产一百万斤,做得到吗?”

“这么多?”沈毕吓得差点把嘴里的一口饭吐出来了。月产一百万斤硫酸对于当时的南宋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沈毕没给吓倒在地上已经很不错了。

李隽好整以暇地道:“不是多,是太少了。要是硫酸足够的话,我们可以生产出更多的肥料,粮食产量就会大为提高。祥甫,你安排一下,把所有的骨头,猪牛羊马这些牲畜的骨头都收集起来,交给沈毕去处理。”

“皇上,这有什么用?”猪牛羊马这些牲畜的骨头除了喂狗以外,根本就没有用处,李隽居然要李庭芝安排下去收集起来,任李庭芝足智多谋,万事难以好奇,也不得不好奇,脱口问出来。

不要说李庭芝好奇,就是廖胜功他们也如他一般表现,写了满脸的好奇。

“把骨头打打碎,再用硫酸处理出来,把硫酸清洗干净,过滤,晒干就是很好的肥份。”李隽明白李庭芝他们心里的好奇,给他们解释,道:“配合硅肥,农家肥,我们的粮食产量又会有很大的提高,又会有好多老百姓不用饿肚子了。”

农作物的主要肥份来自于氮磷钾三元素,对于南宋来说,生产氮肥的可能性为零,根本就不可能。钾肥也不好生产,磷肥嘛只要有了硫酸就能造出来了。

把骨头打碎用硫酸处理,制造出的肥料就是磷肥,这是英国科学家吉尔伯特在十九世纪用过的办法。对于南宋来说,其他的东西没有,骨头肯定是有的,制造磷肥就不会有问题了。

这个办法不要说李庭芝他们这些古人,就是现代人知道的也不多,一个个惊奇得不得了,塞满了白饭的嘴巴张得老大,傻冒似的看着李隽。

过了好一会,齐声欢呼起来。

质直的陆秀夫点评道:“要是成功的话,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变废为宝了。”

“对!”李庭芝他们附和。虽只一个字,却表达了他的好心情。

李庭芝表现了一个杰出政治家的过人才干,道:“皇上,臣以为可以把硫酸生产人手多培养些,再把他们分派到全国各地去生产硫酸。”与其把硫酸生产出来运到全国各地去,还不如派人手去生产硫酸划算,这个道理显而易见。

文天祥补充道:“还有,可以成立专门的肥料生产厂,由他们把骨头收集起来,用硫酸生产出肥料再卖给农民。”这样一来,朝廷只要组织引导一下,不用掏一两银子就可以达到目的,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主意。

廖胜功跟着献计道:“皇上,目前朝廷势必无法在全国各处建立这么多的肥料生产厂家,朝廷可以集中主要力量在几个主要的粮食生产区制造肥料。比如江南,岭南,淮河流域,成都平原,关中平原,汉中之地,江汉平原。”这些地方都是富饶之地,也是南宋主要的粮食产地,要是把这些地方的粮食产量提上去,问题就好办多了。这是着眼于大局的战略布局,也只有具有战略眼光的人才能想得到。

“你们一人一计,把我要说的都说完了。”李隽做总结性发言。

沈毕一下子来了精神,道:“皇上请放心,臣马上就大量培训这方面的人手,调派设备。”

“这事,就辛苦你了。”李隽很是满意沈毕的表现,道:“你有什么困难可以给祥甫说,祥甫自会帮你解决。”

现代磷肥都是用磷矿经过硫酸处理生产出来的,但是相比之下用磷矿的技术难度要大得多,用骨头作原料的话问题就好办多了。李隽的打算是先易后难,先用骨头做原料,打下一定的技术基础,等条件成熟了再用磷矿生产磷肥,要是实现的话整个南宋的粮食产量将会实现飞跃。

“皇上请放心,这是攸关国计民生的大事,臣一定配合沈大人,沈大人要什么,臣就给什么。”李庭芝作为杰出政治家自然明白粮食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责无旁贷地挑起重担。

李隽放下饭碗,抹抹嘴,道:“这白饭真是香,吃着让人开心,要是以后老百姓都吃上这样的稻米饭,会不会一个个死撑呢?”

这是一句玩笑话,李庭芝他们哪里想得李隽居然会在此时说出这样的玩笑话,差点把嘴里的饭喷出来。

然而,李隽的玩笑话却没有完,他接着道:“要真的有这么一天的话,那也只能说白饭撑死人也是福!”

这句话乍听之下是玩笑话,细品之下才明白其中的含意,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粮食不够,有多少老百姓因为吃不上饭而遭罪,无人说得清,有很多人一辈子也没有吃上几顿白饭,可以说他们一辈子都是在饥饿中度过。要是真有李隽说的那么一天,即使他们是给白饭撑死的话,那也是幸福。

粮食危机存在于中国数千年历史中,就是为历代史家称颂的“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也存在。这两个以“盛世”著称的时期,粮仓里的粮食一层压一层,都快霉烂了,而老百姓却还在饿肚子,那些史家们却提都不提。

为了维持生存,老百姓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用野菜拌饭已经是好的了,还能让人接受。有些老百姓就以睡觉来逃避饥饿的折磨,可是越是睡越是穷,越是吃上不饭,因为没时间干活,哪里有收获。另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妇女把粮食省下来,留给家里的男人吃,因为男人要干重活,要是没吃饱就没有力气,而这些妇女只能喝一辈子粥了。(按:睡觉解决饥饿问题确有其事,其中一个例子还与十大元帅中的一位有关。妇女喝粥,山西特别多,因为这里特别穷。)

“皇上!”李庭芝他们感动不已,眼里闪着泪光,无法言语。

李隽摇摇手,阻止他们说下去,道:“有了粮食好,不仅可以惠及老百姓,就是牲畜也会从中受益。祥甫,挑选上等谷子喂养我们的战马,所有的战马都要以精料来喂养。”

马吃草,这是人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战马要是只吃草的话,其战力会大为降低,不能打恶仗硬仗。只有给战马喂以精料,战马才会有长力,也就是说宋军就会有更好的机动能力,可以从一地快速机动到另一地,这也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

李庭芝是带惯兵,深通马性的人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道:“臣遵旨。”

“在用谷子喂养以外,还要喂以鸡蛋,一天一个。”李隽接着道:“这件事有关国运,一定要落实下去。”

用鸡蛋配上等谷子喂养战马,战马就会膘肥体壮,对于即将到来的中原决战具有难以言喻的重要意义。

“皇上!”廖胜功和杜大用两位战略家深知此举的意义,激动不已。

李隽站起来走了两步,道:“大战在即,朝廷要实行新的举措,马政也要随之改便,才能适应北伐的需要。”

第235章 战争措施(中)

“皇上,臣告退。”沈毕和黄永善两人知道李隽他们接下来要议论军国大事,这些大事不是他们这些做技术工作人员应该知道的,知机识趣地告退。

李隽知道他们的想法,接下来要议论的事情当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也就允准了,道:“好吧,你们先退下。”沈毕和黄永善施礼后退了下去。

“接下来的大战将是一场战略性的决战,朝廷一定要调动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这场战争中去,从现在起:一切以战争为主,一切都要服从战争,经济也要转入战时体系。”李隽把北伐之战定性为战略性的决战,如此重要的大战,必要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才能有足够充分的准备。

李隽的话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一切服从战争!事实了证明李隽的定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