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金说,“可不是!每年这个时候都得折腾上几天,他腿上的痼疾还是当年随先帝爷攻怀来时作下的。数九寒冬给大军送手谕,大雪封了山,在河面上来回爬着走,不冻出毛病来才怪呢!”
原来促成改朝换代这件事上崔贵祥也出过一份力,锦书有些失望,可转念想,他是替主子效命,大邺二百多年的基业由荣转衰,有人取而代之是早晚的事,这能怪谁?没了国不要紧,她是个女人,心里装不下万里江山。她独在意的是家里人,父母亲,兄弟们,只可惜连他们都没了,自己孤单单一个人,真是无限的凄凉。
“我这儿脱不了身去瞧他,眼下他跟前谁在看护着?”锦书端坐着问。崔贵祥也算对得住她,救了她一回命。在这深宫里有个人帮衬总是好的,自己领他那份情,在日常生活上多关心他一些,也不枉叫他一声干爸爸。
留金想了想道,“我才刚上谙达榻榻里去过,他的一个徒弟在,另两个都当着值呢。”
锦书问,“请大夫瞧了没?”
“大约是瞧过了,铜吊上熬着药的。”留金笑道,“姑姑有心了,回头我下了值还过去,一定替您带个好儿,谙达感激您呐。”
锦书淡淡道,“那不必,你给我带话给谙达,我今儿不上夜,可交了差事宫门都下钥了,怕来不及过去,明儿我起个早上体和殿去,请谙达好生养着。”
留金道是,三个人边吃茶边逗牙签子,直到暖阁里有击掌声传来,锦书方辞了他们上值去了。
寂寞宫花红正文 第七十八章 老病寒塘
'更新时间' 20111203 08:57:01 '字数' 3464
万岁爷回銮,大架势!满朝文武都上午门迎驾去,打响鞭儿,放炮杖,山呼万岁,热闹非常。
锦书挎着红漆食盒从寿膳房出来,听见神武门上鸣钟就站住了,一百单八下子,春巡完了吗?搬着手指头算计,前后也就六天功夫,这趟跑得真够着急的!
琢磨归琢磨,她也不甚在意,内廷该怎么过还怎么过,该忙活的是那些大人们,过了几天松泛日子,这会儿又要上发条了。不过看时候才刚过辰时,西山大营到城里,路程虽不十分远,人马多,又是仪仗又是銮卫扈从,还有好几位小皇子要仔细,这一路中途不歇也得一天的脚程,可眼下宫门上落了钥才不久,仪卫就到了午门上,莫非还是连夜赶路的吗?
进了二月,惊蛰过后一天暖似一天,风扑在脸上都是绵软的,只是雨水更多起来。今天没有日头,天上阴沉沉的,隐约有零星的雨丝飘落,她抬了头看,衬着夹道的红墙黄瓦,阴霾厚重得要压下来一样,用不着说,又得有一场大雨了。
她加紧了脚步往体和殿赶,时候不多,昨晚还是春荣独个儿侍寝,大梅在更衣室外头照应,别的能替,敬烟上替不了,她得快着点儿,探过了崔总管好上值去。
体和殿在储秀宫边上,锦书沿着甬道走,路上遇着好几个以前在掖庭时同院住的宫女,她们围上来搭讪,问长问短的,又扯她的春袍子看,手指在掐金丝绸子的滚边上来回的抚摩,羡慕的说,“到底是不一样了,您得了高枝儿,连衣裳都比咱们贵气。在慈宁宫里当差横竖长脸子,旁的宫里的那些个姑姑算什么呀,给您提鞋都不称头!”
锦书蓦然发现她们称呼她也用上“您”了,以前在杂役房时,她们成天拿又零碎又费时的活给她做,见了面连名字都不叫,不是“喂”就是“哎”。如今不同了,话里用敬语,都来恭维你,羡慕你,可见宫里人就是这样势利,只要你得了一点道行,以前不对盘的人也像苍蝇似的围着你乱转。
锦书也虚头八脑的应承,“哪里哪里,都是老祖宗的抬爱。”
她身上的那点消息她们自然也听说了,嗟叹之人有之,不屑之人有之,嫉妒之人有之……前面人说话,后面人兜天翻白眼,她都瞧在眼里,那些算得了什么?她都不往心里去!她也想明白了,要是活在人家的框框里,那还不如不活!活着干什么?为自己还是为别人?何况有人夸你,就肯定有人背地里骂你,她又不是菩萨,做不到个个都喜欢。
随口应付几句就完了,她挺直了脊背,扬着脸儿,提着食盒朝体和殿里去,也不管她们怎么议论,爱谁谁吧,孔夫子还堵不住悠悠众口呢,自己哪儿比得过圣人去!
体和殿的东梢间在一排花红柳绿的掩映里,先头天冷,园子里的花草都萎顿着,看不出有什么得人意儿的,现在花朝节将近,抽穗冒芽都齐全了,猛然一看怪稀罕的,真是个清幽雅致的好去处。
耳房的门开着,她迈腿进去,空气里混杂着安息香的味道,窗户密闭着不透气,感觉有些闷。
今天伺候的人是添禧,是崔贵祥收的二徒弟。他从内间迎出来,笑着拱手,“哟,咱们姑奶奶来了?”
锦书蹲了蹲身子,“师哥好。我干爸爸怎么样了?”
添禧接了她手里的提盒引她进去,边走边道,“昨儿太子爷打发太医正来给师傅瞧了腿,那位太医真有点本事,找了个穴位推拿,等搓热了扎针放血,直放了小半碗去,都是黑色的瘀血,说这回能保师傅三年不犯毛病。”
“虽说不能根治,可这样也尽够了。”锦书说着绕过槛窗进内间,一眼就看见躺在炕上的崔贵祥,忙道福喊了声干爸爸。
崔贵祥是天生的水泡儿眼,这一卧床更肿得厉害,他眯缝着眼勉强撑起来,笑道,“小锦儿来了?”
锦书听那一句“小锦儿”,真是说不出的暖心暖肺!她吸了吸鼻子,甚至有点要哭的意思,当年父母亲私底下就是这么叫她的,后来他们都过去了,再没有人记得这个名字了。
崔贵祥瘦长个子,铺盖卷不太够,褥子短了一截,脚背都露在外头。锦书给他拉了拉盖被,道,“您病着,我没能立刻来看您,是我的不是,您别恼我才好。”
“哪能呢!”崔贵祥和煦道,“人都说当上差的风光,却不知道咱们有多辛苦,鸡零狗碎的事儿那样多,一时一刻也离不了,我还能和你计较这些个?”
锦书抿着嘴笑,回身揭开食盒盖子,从里头端出一碟青花盘装的点心来,朝他跟前敬献了说,“我知道您爱吃驴打滚,赶早托寿膳房瞿师傅给开了个小灶,还是热乎的,您吃两块?”
没话说的!崔总管就是胃口再不好,瞧着闺女的一片孝心也不能不吃。大约是心绪开了,用起来特别的香甜可口。他连连点头,对锦书道,“做得不错,经吃。你拿几块给你师哥送去,他受累了,昨晚守了我一晚上。唉,这是我那干儿都没办到的事,我这趟是对他刮目相看了,以前对他没怎么上心,谁知道危难的关口全仰仗他了。”
锦书顺着说,“我师哥真仗义!”把吃食送到外屋去时,看见添禧和衣倒在躺椅里呼呼睡着了,便扯了毡子给他盖上,还回耳房里伺候崔贵祥吃喝。
崔慢慢用了一碗杏仁酪,抹着嘴道,“四月二十六是高皇帝的生忌,太皇太后要打发人上昌瑞山守陵,你怎么说呢?是愿意去?还是留在宫里?”
锦书不假思索道,“我愿意去,干爸爸,您好歹给周全,名单里头列上我。”
崔贵祥叹了口气,“你要是去了,我身边就没个贴心的人儿了,说实在的,我是打心眼里的舍不得。还有太子爷那儿,你对他怎么样呢?去了昌瑞山就回不来了,你想好了?”
锦书喉头哽了一下,稍仰了仰头把眼泪吞了回去。去了穿红的还有戴绿的,他是太子,多少名门闺秀等着和他结缘,自己算什么?充其量是幼年时候的玩伴罢了。太子还年轻,他有满腔的热血,什么都可以不在乎,可等年纪再长些,下头的诸位兄弟都大了,凤子龙孙,里面有得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届时就比姻亲,拼身后老丈人的势力,她能给他带去什么?没的为了一时的爱,拖累了他的下半生。
“他自有良缘佳配,我去了,对他才好。”锦书苦笑,“我就是留在宫里,您瞧着吧,到最后也不能在一起。与其两个人纠缠苦闷半辈子,不如各自散了,对大家都有益处。”
崔贵祥听了她这话辛酸不已,“你看得透彻,我也没话说了,只不过派去守陵的人员花名册要上呈万岁爷御览,太皇太后这里没得说,但万岁爷那儿是个坎儿,你……”
锦书怔住了,怎么还有那一关呢?要他朱笔御批,他要是不答应,想什么辙都没用。不过倒也用不着把自己看得太重,人家未必把她瞧在眼里。她坦然道,“我又不是哪块名牌上的人物,既然太皇太后这儿放人,万岁爷也没有不答应的道理。横竖先写上去再说,倘或批下来了就是我的造化了。”说着又哀哀看了崔总管一眼,“这紫禁城里没哪样是叫我留恋的,出去了天高地大才是自在人生,我唯一放不下的就是您,亏得您这么帮衬我,我管您叫干爸爸,却没在您跟前尽孝道,我对不住您。”
崔贵祥笑道,“什么是大孝?闺女和儿子不一样,平常能搀扶一把,说两句梯己话,就比什么都强了?。”又说,“我听见神武门上鸣钟了,是万岁爷銮驾回朝了?”
锦书道是,“不知怎么是这时辰回銮。”
崔贵祥也不言语,他自然是知道原因的,皇帝给太皇太后递平安折子时,李玉贵偷着让笔帖式传了口信给他,宫里的动静皇帝了如指掌,锦书挨了几板子,伤了几分皮肉,吃什么药,睡什么床,无一不晓。这会子火急火燎赶回来为的是什么,明眼人一打眼,门儿清!
依着他瞧,锦书想到昌瑞山避祸去,这事儿恐怕难成。皇帝是个怎么样的脾气?他看着他长大,看着他封世子,统领大军在沙场上浴血奋战,然后位极九五,坐拥天下。他是个内向而固执的性子,认准了一条道走到黑,谁劝也不中用,他能放锦书出去?就算顾忌太子,他情愿把她圈禁到死,也不会让她到那千百里以外的皇陵去。
“你听我的劝,若是御批准了,你就走吧,不用牵挂我,先在山上守几年,等风头一过我想法子把你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