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未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未央-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算了算,守城的士兵已经换过三轮。死亡人数达到一千五。粮食省着点还可以支持四五天。

这种不算好事的好事,让我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之后我聚齐太子属官,几名雁门将官,以及雁门的郡丞,长史,都尉,两县的县尉共商战事。

议事厅里,郡丞开门见山道:“殿下,各位,请恕我无礼,我认为冯大人虽然勇武,但他新上任,既不知兵,又不知将,由他来指挥,只怕将士很快便会折损殆尽。”

一名都尉应和道:“郡丞说的正是。现在雁门危在旦夕,匈奴人一旦闯入,后果不堪设想。我认为应当推举一个对雁门知根知底的人指挥应战。”

县尉与他们一唱一和道:“正是正是,可推举谁好呢。”他们看向都尉,又看看我的脸色,生怕我会阻止。

我也有同样的想法,却难说出来。冯敬在外拼杀,我们在后方商量如何夺他的权。这听起来很是卑劣。

如果要为自己的行为找个借口,那么就是,为了几万军民的生命,牺牲他一个,也在所难免。几万人与一个人,孰轻孰重,似乎一看便知。

不过我还是有些犹豫。

我站起来道:“目前最紧迫的,不是冯大人之事。边关将破,匈奴人下一刻便会冲进来。我们需商量对策。”

长史道:“为今之计,只有后撤到第二条防线了。”

众人犹疑了一阵,纷纷艰难的点头,烛光也照不亮一室的暗沉。

我看向李当户,他小时候在边关长大,守城之事,必定经历过。他对我点点头,认为这样可行。

我说:“那么,长史去通知冯大人,郡丞在后方组织百姓和士兵,做好后撤的准备吧。”

长史道:“可惜下臣观冯大人性情坚毅,忠君爱国,怕是不会同意呀。”他是说,冯敬一看就是一条路走到黑的牛脾气,又一脑子捐躯报国的思想,怕早就存了战死的打算,不大可能听劝。

我敲了敲漆案,道:“这件事交给寡人,希望冯大人能给寡人几分面子,为大局考虑,放下不切实际的想法。”

郡丞和都尉顿露喜色。我有些厌恶。此次雁门一战,没有退路,没有支援,甚至没有粮草。死局的可能性远大于活局。到了这种关头,还勾心斗角,死抓权力,有何意义。

“对了,郡丞,现在仓中粮食所余无几,你可事急从权,从边关的大户人家中,缴存些粮食,为战争作筹备。”

“是,太子殿下。”郡丞喜道。

我接着说:“寡人派李当户跟着,到时候朝廷追究下来,责任就不在你。”

其实我只是担心他趁乱作威作福,才让李当户盯着他。郡丞也听明白了,面上喜色淡了些。

傍晚,匈奴的攻击渐渐停下。冯敬浴血归来,他吩咐副将向我们报告战况,自己暂且回房包扎。此战勉强守住了城门。汉军死伤近一千五。

军营里士气低落,愁云惨淡。

不过也有一个小小的惊喜:句黎湖竟是一把利刀。

他见城门被多次突破,索性带骑兵冲出去厮杀,在匈奴人中出入若无人之境。四百骑兵,回来时共斩首两百八十余人。胡骑军的人数同时减员至三百五十二。

我让宦者给句黎湖送去上好的伤药。

临时郡守府里,我思索着究竟该如何说服冯敬。冯敬这种人,如果不能在第一次让他听从,之后再怎么说,他是一个字也听不进去的。

韩说关上寒气四溢的木窗,默默的陪着我。

“殿下,李公子派人传话,说想请殿下去见他一面。”守门的侍卫道。

我烦躁的笑了笑,这种时刻,我哪有心思去面对刘荣。

不过转念一想,倒是我害了他。若非我一时兴起,定要来雁门,他何须伴我面对这场死局。

还是去看看他。我披上外袍。

“殿下,李公子出身纵横学派,或许他是为殿下想好了说服冯大人的话。”韩说轻声道。

也是。纵横学派,最善于识别人心,引导人心。刘荣并不只是挂了个先生的虚职。我每有求教,他总是有求必应的。只是因为他对我的任何讨好都冷漠兼无动于衷,才令我不敢依赖他罢了。

我敲了敲门,恭声道:“先生,寡人进来了。”

刘荣披着大氅,捧一卷竹简,坐于灯前。他面前燃着一个取暖的火盆,起伏的火焰映的他的脸忽明忽暗。

“殿下请坐。”

我虽心中焦急,还是坐了。刘荣这才抬头,示意韩说出去。我对韩说点点头。

门再度闭上,刘荣缓缓道来。

“这,怎么能这样!”我听了刘荣的话,惊讶的站起来。

刘荣道:“殿下,说服之道,并非只有让对方诚心实意的接受,才有效的。生死关头,还需要考虑即使无法说服对方,也能达到目的的方法。”

“可是,”我的内心在激烈的挣扎,“只有这一种方法吗?”

刘荣垂眸笑道:“太子殿下当年在未有太傅之前,是何等手段。现在,竟做不到了吗?殿下千金之躯,岂能葬身于这里?”

我叹道:“多谢先生指教,寡人将去一试。”

转身将去时,刘荣忽道:“殿下。”

我勉强微笑道:“先生还有何指教?”

刘荣淡淡的说:“殿下生辰之时,我未有以赠殿下。此次与匈奴之战,异常凶险,惟恐以后再无机会,便将这卷陪我多年的简书相赠。”

我接过因多年触摸,而润泽如玉的一卷竹简。

贴在胸前,尚有他的体温。脸上泛起一抹真实的笑意。

然而我终是被刘荣推开太多次,内心疲倦,惟恐自以为是的亲近再被拒绝。

“多谢先生。”我向他深深地躬身,走出门外。



作者有话要说:这周五开始会更多点





献祭

四方的天井对着夜空,中央一块花圃,种着各色灌木和花草。

走廊里刮着冷飒飒的风,途径句黎湖的房间时,室内的烛火依然亮着。映在窗户上的幢幢人影让我停住了脚步。

侧耳听去,里面用胡语在交谈。

我站了一会,忽而产生了新的想法,便推开门。声音戛然而止。

句黎湖和几个胡骑兵转过头来看着我。句黎湖倒是神情坦荡。

“见过太子殿下。”几人道。

句黎湖刚来未央的时候,胡语几乎只会说几个词,是我专门派人教他,又让他学会了很多匈奴习俗。

他是我灭匈之路的重要棋子,他了解胡人,才能更好的对付胡人。

胡语我也跟着学了一些,因此刚才他们的对话,我听懂了一大半。

虽然没有什么出格的言辞,但在大汉听见他们用胡语交谈,我心有不悦。胡骑兵们感受到低沉的气氛,有些毕恭毕敬的惶恐。

我应了,把句黎湖叫出来,拉进走廊的拐角,告诉他,今后他会有很多上阵的机会。

句黎湖欣喜道:“多谢殿下,句黎湖一定不辜负殿下的信任。”

我看了他一眼:“可能会多到你承受不了。”

句黎湖摇摇头:“殿下,句黎湖甘之如饴。”

我又对他悄声说了几句,句黎湖神情惊讶的答应了。

我放他回屋。

几个胡骑兵继续用胡语交谈,句黎湖却换做汉话。胡骑兵们很是不解,后来似乎明白了点什么,随他说起带着口音的汉话来。

我才要抬脚,亲卫上前报告说,城门下有匈奴人喊话。他们说三天内必将雁门拿下。如果三天内,我们不献上冯敬的人头,破城之日,必将屠尽汉人。

我说:“冯大人虽是文人,却也勇武,在战场上能让匈奴人如此憎恨,真是一员悍将。”但此时的雁门需要的不是悍将,而是一名能够汇聚人心,统筹大局的将军。

他若识得大体,心甘情愿任我调遣,我绝不会亏待他。可惜在冯敬眼里,我就是个长于深宫的少年太子,眼界能力,皆不足以让他敬重。

听说冯敬换好伤药,便去了城楼巡视。

或许将士们会因此而感动。但实际上,这一点让人不得不诟病。

冯敬还真把自己当做将军了?他一个新任郡守,应当与郡丞,都尉,将官们多聚一聚,互相磨合,增进了解,才能在战场上调兵遣将时,如臂指使。

要知道,战场不是一个人加一群士兵的战场,是命令由上而下传递,层层发令,层层指挥的战场。

到城楼时,明月当空,照的天空只余一两颗星星,分外黯淡。

城门处人来人往,尽是民夫在搬运尸首。白日的血气,到了夜晚,愈加浓重。

我沿着石梯走上城墙,韩说跟在我身后。

月下,冯敬左肩裹着绷带,独自站着。城墙边的守卫张开盾牌,防备匈奴人的冷箭。

匈奴人的喊话声还在持续,大意是,若不献上冯敬的人头,破城之日,就是屠城之时。

冯敬脸色青白。城楼下的民夫偶尔有人伫立倾听,听罢了,叹口气,摇摇头,继续搬运。

“冯大人。”我出声道。

冯敬转过来:“见过太子殿下,”他向我躬身,“此次粮仓确实是我忽略了,多亏太子殿下及时相助。”

“冯大人无需多礼,寡人也是在自救。冯大人认为,这城门明日守得住吗?”

冯敬垂下头:“微臣不敢欺瞒太子殿下。这城,明日怕是守不住了。”

“冯大人可有应对之策?”

“冯敬定当以死报国。”

“冯大人,你要知道,你的死,不能报国,也不能拯救百姓。百姓却要在你死后,遭到屠城的危难。”

“殿下,难道微臣就应该束手就擒,任匈奴人践踏我大汉的土地,以换取一个不屠城的承诺吗?”

我摇摇头:“献上人头,便不加屠城之事,怎可尽信。冯大人切勿为匈奴人所欺。寡人只是以为,暂时的退步,会使情况有所好转也不一定。”

冯敬苦笑道:“多谢太子殿下。可是微臣宁愿死,也不肯亲眼看到大汉的领土被匈奴人蚕食一步。”

我说:“即使有更好的选择?百姓的命,将士的命,难道就不比你冯大人空虚的理想更重要?”

冯敬道:“太子殿下还是别劝微臣了。臣知道殿下打算退到第二防线,殿下可以退,可臣不能退。微臣有自己的坚持。对臣而言,面对匈奴人,只要后退一步,便再无对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