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的趣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经济史的趣味-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东印度公司的鸦片仓库
以上两项数字,告诉我们一件难堪的事: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欧洲人为了赚黑心钱,不顾道德毁了华人健康,吸走大量白银。1840年之后,虽然有林则徐这类的抵制,但一方面吸食鸦片已蔚为风潮,二方面鸦片的高利润,吸引华人把进口转为自产自销,继续自我残害。
接下来要看的两项统计数字,年代还是1879与1906,但主题从前述的供给面,转到消费需求面,看看哪些人在哪些用途上,消费了多少鸦片。

表1 全国鸦片总消费量估算(1879)

人口中的%
总人数
(百万)
每人吸食的两数
(1两=3。78公克)
全国总吸食量(担)
(1担=133。3磅=1。6万两)
(1) 医疗用途

女50
3060
30
以每人每年吸食4两计算
25;000
(2) 节庆日

女50
2560
30以每人每年1两计
5;625
(3)个人吸食女性(偶尔低量)44。8以每人3天吸食13两计12;166
(4)中度的经常性吸食者

轻度的偶吸者0。5

150。6

18以每人每日1两计

以每人每3日25两计13;687

54;720
(5)中度的吸食者
6
7。2

4。8
1。2

1。2
以每人每日25两计

每人每日1两计
每人每日2两计
43;800
27;375

54;750
(6)重度吸食者
1
1。2
0。7

0。5每人每日5两计

每人每日8两计79;844

91;150
总计



408;217担

表1是推估性的,先不论各项数字的精确度。以这种方式估算的总消费量是408;217担,比之前说过1879年的总供应量423;236担,大约少了1。5万担。在这么大的国家与人口下,1。5万担的推估差距可以接受。接下来对比1906的数据,也是推估的。

表2 全国鸦片总消费量估算(1906)

人口中的%
总人数(百万)
每人吸食的两数
全国总吸食量
(1)医疗用途

女60
4081
54
每人每年4两计
33;750
(2)节庆日

女70
5094。5
67。5每人每年2两计
20;250
(3)个人吸食女性低度偶食者
8
10。8
每3日13两计
27;375
中度吸食者

2

2。7
每人每日1两计
61;594
男性低度偶食者
20
27
每3日25两计

82;080
中度经常性
12
16。2

12。6
1。8
1。8
每人每日25两计

每日1两计
每日2两计
114;975
41;063
82;125
重度吸食者
1。8
2。4
1。4
1。1每日5两计
每日8两计159;687
182;500
总计



805;399担

1906年时,全国的鸦片总消费量约805;399担,这比1906年的总供应量813;990担,少了约8;500担,推估的准确度相当可以接受。表2和表1有几件主要差异:(1)总人口增加约0。5亿;(2)女性吸食人口大幅增加;(3)全国的总吸食量大约增加1倍。
以上的数字告诉我们,难怪中国会有东亚病夫的说法。每年不知花了多少钱在鸦片上,换来的是脸庞凹陷、步伐蹒跚、瘦弱无力、眼神呆滞。在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法则下,若不铁腕禁绝鸦片,这个民族必然自掘坟墓。这些是我们常听到的说法,但有人提出不同的见解。

鸦片吸食者
(1)不要低估鸦片的医疗功能,在表1表2内,每年的需求是2。5万到3。37万吨之间。鸦片对止痛、退烧很有帮助,尤其对偏僻乡村的老病幼儿更不可少。现代社会提供的癌症止痛和各种止痛剂,每年不知要消耗多少吨。20世纪之前,鸦片是方便、普遍、相对廉价的重要医疗物,通称为土药。
(2)表1与表2也可看到,真正的重度吸食者,以人口数来看当然有好几百万,但在4亿人口中的比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现代社会里,药物上瘾人口的比例,应该不会远低于20世纪之前有鸦片上瘾性者。
(3)表1与表2内的总消费量中,有一大半是用在非重度上瘾者的偶尔吸食,并非全国人人皆鸦片鬼,从早到晚鸦片枪不离手的人间地狱。有许多负面形象,是为了禁绝鸦片所做的过度宣传。
(4)重庆的传教士做过调查,在3百位建筑工人、木匠、体力工作者中,只有5、6人吸鸦片。在188393年间,上海警察局的男性犯人中,有21%吸鸦片,女犯人中有8%。这表示吸食的普遍度,没有印象中那么高。真正重度的上瘾者,在人口比例中不超过2%。
(5)国内大幅种植鸦片的原因,有一项主要因素是财政性的:地方政府可以增加税收,各地军阀靠种植与贩卖鸦片,来筹措军费与行政费用。

参考书目
Newman; R。K。 (1995): “Opium smoking in late Imperial China”; Modern Asian Studies; 29(4):76594。

附录1
《外资与中国经济发展》读介






书名:Foreign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18401937
著者:侯继明教授(Chiming Hou)
出版:1965(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2台湾虹桥书局影印
页数:共360页,分导言、本文9章共222页、附录图表8页、注释40页、书目、词汇24页、索引10页

1前言
鸦片战争后列强势力侵入中国,以帝国主义的方式,想使中国成为殖民地或次殖民地。这种情形,在经济行动上最引人注目。列强在华的投资与贸易行为,一般认为有碍中国经济发展。这是个争论不已的问题,侯继明教授运用多方面的资料,以客观的态度,佐以理论上的证明,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外资有助于中国经济趋向现代化。
因为外资的投资利益,大都再转投资于中国,中国企业家也因而兴起。传统的经济形态仍占绝对优势,外资在基本产业上的比例甚小,出口也未呈现不均衡发展。若以非经济的观点,来看外资在华的活动,而忽略外资对华经济实质上的贡献,则易失之过偏。外资对华的影响不仅在经济层面,对政治、社会、心理也有影响,但不在本书的范围。
本书的研究时期,从1840鸦片战争至1937七七事变中日战争爆发。著者认为此项研究,可以更了解中国在这段期间复杂的社会变迁,也可藉此项变迁模式,了解其它开发中国家社会与经济的变迁。本书是著者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论文扩充而成,资料以哈佛燕京学社图书馆所藏为主,所附的书目相当齐全,提供这方面的研究者明确指引;脚注也很详细,并附52个图表。

2各章介述
导言。列强入侵后,对华的经济活动一般认为有几项害处。(1)破坏农业,传统工业不易生存。(2)外国企业将在华投资及不平等贸易的利益所得汇回本国,造成中国经济枯竭。(3)藉外国政府之力与竞争优势,压迫中国企业,使其无茁长机会。(4)在政治、心理、社会、道德上造成不良影响。持此论者,未必对外资与中国经济发展有深刻认识,易陷入因其它影响(如政治、民族自尊心)而产生的情绪反应。
但也有经济理论支持此说,如SingerPrebishMyrdal的吸收理论,认为出口贸易的利益,会被投资国攫取吸光。但此理论亦受批评,且中国的背景与其它被殖民的国家不同,效果亦相异(参阅原书页5)。著者在导言中,简介中国政府、民间、学者间,对外资的不同观点与看法、基本理论的差异,说明本书各章的内容及要点。
第1章:各国对华投资简介。鸦片战争后,列强在通商口岸设工厂,虽然清廷未准,但亦无奈,直到马关条约后才正式合法化。列强在中国投资消费产业的原因,大约是:中国进口关税提高,且逢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口困难,尤其是棉纺业。通商港的水电、公共汽车等公用事业,因外侨居住而兴起,也开扩了华人的眼界。
著者引用的资料,以Remer教授的统计与日本东亚研究所的统计为主,两者虽因方法、目的而略有差异,但可靠性仍甚高(页105)。各国对华投资以英国最多,1929年在上海的投资,约占其总额的77%。1930年日本在南满的投资,约占其总额的63%。日本的投资以运输为主,其中以南满铁路最重要,1930 年占投资总额的23%。各国对华的投资,以运输最重要,矿业比例甚小,制造业以棉纺为主(页168)。俄国对华的投资,81%用在中东铁路,以外蒙及东北最多,1930年时占97。7%,俄国对华贷款比例不大。法国以云南铁路为主,收入多作为天主教传教用,如办教育。美国在1922年通过The China Trade Act后才对华投资,数量不大,以船运、贸易、固定资产为主。
由此可看出,列强对华的初期直接投资,大都是用来建筑Max Weber所说的「最具革命性的建筑」:铁路。俄、日、德、法、英都在中国筑铁路,中国因领土被侵入所引起的反外心理,也是其来有自。
第2章:政府的外债。中国首次向外举债,是1861年东南各省因大平天国之乱而向外商借款。186782年左宗棠平回疆之乱,也向英国银行借款,但数额都不大,期限也很短。1893之前几乎全是军事目的,18948的借款,则为对日甲午战役之赔款。18991911年间的借款,90%用在建铁路。至二次世界大战为止,国内盈余多用在地区性的建设,铁路则多靠外资。
自首次向外借款(1861),至七七事变(1937)为止,借款的44%花在军事费用,赔款对象也以日本为主。军事贷款多用于军饷、购置武器,反而无余力建设军事武力。行政费用借款,多用于支付贷款利息、政府费用,只有少数用在教育、修黄河、购买小麦棉花。工业借款以电话电报为主,数额情况类似。相对地,印度的外债有80%  90%用来建筑铁路。1893年之前,借款多由在华外商提供,之后由外国银行介入。1914年之前,以英德法为主,以后以日本为主(页2330)。
清廷向外举债负担甚重,利息平均约5%,尚须付银行佣金0。5%、其它费用和汇率变动之风险。一次大战前,以关税及盐税抵押,大战后多为无抵押贷款。1925之前,铁路贷款尚能偿付,后因内战天灾而无法偿付(约40%)。加上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