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帝国征服史-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见了来来往往的太平车,不见了搬运小工的号子,连在码头旁的几间服务水手的私娼馆都不见了。

“沧海桑田,物亦非,人亦非啊!”蔡官人忍不住感叹着。

小伴当却没那么多感慨,他左右张望了一下,一指码头上唯一的海船:“公子,那艘莫不是去衢山的渡船?”

蔡官人抬眼一看,只见那海船船舷下用白漆涂着‘良乡甲十三’的字样。他点点头,前面他听李二顺说过,往来于衢山明州间的渡船,正是属于良乡船行。扭头对着老伴当道:“你且去问问!”

老伴当领命去了,很快便就转回。“禀十六郎,那船正是去衢山岛的。现下逆风东行,海上行程大约需五日。船资十八贯,三餐全包,却不含茶酒。”

听了他的回报,蔡官人一惊,“十八贯?这么贵?”

“这是艉楼独间的价码,甲板下的十人大间,一人只需一贯;再下面,船底下舱一张床位就只要三百钱。”

蔡官人摇摇头,他这个官宦子弟,可不会去住贩夫走卒的床铺,“十八贯就十八贯,希望物有所值罢。”

来到渡船旁,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就在船边候着。见三人到,他迎了上来。先看看老伴当,确认了一下,也不多话,就直接领人上船。

甲板上,几个水手在整理着帆索,一名汉子却躺在船头上晒太阳。年轻人把三人引到船头,那汉子闻声就跳了起来。

蔡官人一看他容貌却吓了一跳,小伴当也悄悄往他身后躲。那汉子三十多岁的样子,又矮又壮,脸上、身上黑一块、白一块,许多地方皮肤皱缩着,翻着红肉,都是遭了火伤的痕迹,可怖至极。

不过那汉子容貌虽恐怖,言行举止却是有礼。他两只眼睛略一打量了三人一下。便对着蔡官人先叉手一礼,问道:“敢问官人,可是要跟我船去衢山?”

蔡官人点头:“正是。不知兄台如何称呼?”

汉子哈哈一笑,“某粗人一个,哪当得起官人‘兄台’二子。某姓陈,行五,是这艘‘甲十三号’上的船长。官人若要称呼,直接唤某‘陈五’便是。”他又打量了三人一眼,道,“看官人的装束打扮,应是大户人家出身。想必不愿跟那些粗人挤在一屋。我这船艉舵楼,尚存一间上房,虽比不上城中楼坊的富贵气,却也打理得甚是干净,正适合三位小住……只是船资略略高了点,包了三餐,却要十八贯,不知官人意下如何?”

蔡官人一指带他上船的年轻人,笑道:“方才已听那位小哥说了。只要干净清爽,十八贯船资倒也不贵。”顿了一顿,试探道,“只是我看陈兄却不像生意人,哪有商家不说自家东西价廉物美,反说要价高的?”他看陈五身有旧伤,筋骨却极强健,谈吐亦是不俗,不像是寻常见的海上汉子,倒有心探下他的底。

陈五却笑道:“某一跑船的,当然不算生意人,东家才是。这船资也是东家定的,某只是照例收取罢了……”他突然一拍脑门,“差点忘了,还没请教官人的高姓大名。”

蔡官人心知陈五是在岔开话题,却也不便追问,遂答道:“吾姓蔡,单名一个倬字。”

“原来是蔡官人。”陈五看看蔡倬三人,道:“某这‘甲十三’今日午后便要起碇开船,蔡官人如携了货物随行,现在便要往船上搬了。”

蔡倬摇摇头:“我去衢山是采办海货,却没什么要带的。不过……我有三匹牲口,现寄放在城中丰邑楼,却不知能不能带上船来?”

陈五哈哈笑道:“这世上哪有不能装牲口的船只。官人只管牵来便是,船上有地方养。”宋时的海商从两广运牛,从辽东买马,去南洋的还在船上养猪,船底舱却都有养牲口的地方。

“如此最好!”蔡倬谢过,便命小伴当去城中领马骡来,自己则和老伴当跟着那个年轻人去看看自己的客房。

所谓的上房正在舵楼中,在针房之下,与舵舱一墙之隔。下了甲板,走过一条三丈长的过道,几人推门入房。

借着过道入口出透进的一点阳光,蔡倬里外打量这间丈许见方的舱室。这舱室虽不大,布置得极简约,没有多余的饰物,但的确正如陈五所说,打理得极是干净清爽。有着海风的清新,却无一丝腥臭。

一道布帘隔出内外两间,两张上下铺的架子床牢牢的钉在舱壁上,床头的小几一角放着烛台,也是被钉死的。四张床位上都放着一床棉被,叠得有棱有角,一看便知是精心整理过。

蔡倬满意点头,十八贯的钱钞的确不算白花。他回头对年轻人笑道:“就是这里。”

年轻人点头应是,道:“那就请客官去码头上的分号缴钱登记,领了牌子,再来上船。”

蔡倬奇道:“去分号缴钱?不是在船上交吗?”

年轻人摇头道:“行里规矩,我们只管送人送货,钱钞不得经手。”

“原来如此。”蔡倬闻言赞道:“只看这行规,也难怪贵行能如此兴盛。老字号毕竟不同。”

年轻人噗哧一笑,“官人却说错了。鄙行开张不过三年,名头是有点,但老字号可算不上。”

蔡倬瞪大眼,惊道:“只三年?”

年轻人点头:“就三年!”

蔡倬摇头感叹,心中却冷笑:‘果然如此。什么良乡,应是良巷才对!不过是海寇上陆,去了水罢了!’

摸清了良乡船行的底细,蔡倬却也不忌讳。官家都已下旨诏免,这船行当然就是良民。仍由年轻人领着,他和老伴当下了船,在码头东北角寻到良乡船行的分号。

分号铺面不大,但围墙高广,后面屋檐高挑,一看便知是仓库。船行兼营仓储,这是应有之义,蔡倬自不以为怪。进了分号,一条三尺高两丈长的黑漆柜台横在正厅中央,几名行商打扮的汉子正在柜台前排着队。

年轻人却没让蔡倬两人去排队,而是带着他们从柜台旁绕过,进了一边的厢房中,安排蔡倬坐下,又吩咐下人端上茶来。蔡倬心知,如果他定的不是上房,恐怕就不会有现在这待遇,多半就在外面排着呢。

很快茶汤奉上,一名帐房也跟着走了进来。他对蔡倬行过礼,就陪坐下来。

略略寒暄了几句,帐房便道:“现下已近午时,开船即及,不敢耽搁官人时间,还请官人先把登船的手续办了罢。”

“当然!”蔡倬一笑,回头示意老伴当。老伴当便从随身携带的包裹里取出一铤大银。虽然宋代官用货币是铜钱、铁钱,但商人们通常携带的却是金银、绸缎,这些什物比起钱币来,质轻价高,易于携带,也称为轻货。金银绸缎可以直接用来购买大宗货物,而买零散商品时,则要去金银铺、绸缎庄换成铜钱。

帐房双手接过,先翻过来一看银底记号,银铤的成色都刻在这里。“唐家金银铺?!”他抬头,“原来官人是从京中而来。”

蔡倬点头,“正是!”他取出的银铤下方不但有成色、重量,还凿刻着铸铤的店铺名号,东京南门大街的唐家金银铺铸下的足色金漆花银可是比官铸的大银还有信誉。

蔡姓,京中来,还是福建口音,帐房的神情却如昨日的李掌柜一样,突然间变得更为恭敬。

帐房使人换开大银,找回一盘散碎银两。笑道:“虽不知京中银钱比价如何,只是现下明州城中,铜钱兑银两的价格一日三变,鄙行不敢亏了官人,收下银两,就只还回银两。还请官人查收。”

老伴当把碎银接过,先看了一下成色,又颠了一颠,方对蔡倬道:“确是不差。”

蔡倬看帐房,问:“如此便完事了?”

帐房恭恭敬敬地递过一块号牌,道:“这是上船的凭证,请官人收下。”

蔡倬拿过一看,见号牌正面写甲十三,背面则是个‘上’字,笑道:“做得倒是精巧。”

诸事毕,接受了帐房的邀请,蔡倬在分号用完一顿丰盛精致的午餐,于开船前被分号派人送上甲十三号。小伴当也早已带着三匹坐骑在船上等着。

短促的号角接连三响,蔡倬只觉船身一振,甲十三号已缓缓启航。

第三章 新港(上)

政和三年三月二十八,己卯。

由于风向不顺,比预计的行程迟了一日,出航六日后,衢山岛终于在海平线上遥遥在望。黑色的山头如同卧虎伏于海面,一点燎烟从山尖升起,却不知是山火,还是有人故意在放烟。

与甲十三号交错而过的船只多了起来,小伴当趴在船舷上,兴奋地对着一艘艘迎面驶来的海船指指点点。虽然这几日的海上风浪不甚大,没怎么被折腾,但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船舱中——跑海的船只上一向规矩森严,船客们除了自己的舱室,严禁进入其他船舱,上甲板的时间一天也只有两个时辰——却是被憋闷坏了。

蔡倬站在船头,陈五陪在一旁。几日来,他们也畅谈过数次。蔡倬无心仕途,多年来走南闯北,打理族中产业,见识自不同于一般书呆,而陈五也颇读过几本书,又有一肚子海上的奇闻异事,两人谈天说地起来却也不会冷场,倒有些一见如故的样子。若不是蔡倬已知陈五乃反贼出身,早就出言招揽于他——作为福建世家子弟,很清楚一名出色当行的船长能为家族带来多大的利益。

‘真是可惜了!’蔡倬把视线从陈五脸上转回。他心里明白,不论这陈五能力有多强,他的三伯和几位堂兄绝不会冒任何政治上的风险,去收留一名海寇——就算这海寇已被赦免了也一样。

蔡倬转头望向海上,来来往往的海船虽惹得他从没出过海的小伴当惊叫赞叹,但在他看来却也平常。泉州的临江、石湖、法石诸支港(注1)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在衢山港之下。以眼前的海船数量,若要相比,也就与京东东路的密州板桥镇(今胶州市)相差仿佛,略高于杭州罢了——杭州乃江南水运中枢,多的是内河中跑的纲船,至于海船,因钱塘湾海潮的影响,反而不多。

虽说这衢山港开港三年就有如此气象,的确令人惊叹。但以蔡倬对大宋海贸的了解,衢山港能发展到这一步,已经没有多少进步的余地了——南洋的海船只入泉、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