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御用闲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极品御用闲人- 第4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吴弼面露惭色,尴尬至极,吞吞吐吐地说道:“这,臣的主张,乃是为大燕江山社稷着想,至于个人荣辱,那,那不是臣所考虑地。”

其他大臣听了威王一席话,第一反应就是,威王今天跟以前不同,这言辞犀利,针锋相对地风格,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位为官多年的老臣。

尚同良起初还担心皇帝不满,但暗中观察,威王殿下高谈阔论之 际,皇帝一直含笑关注着他,而且频频点头,一片骄傲之色。

“陛下,先帝排除万难,打下吐蕃,一定是有他的考虑在。而且先帝说过,一个人再长也不过活个一百多年,可国家民族还要继续前进,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失,就不顾今后千百年的民族利益。试想一下,如果现在朝廷放弃了吐蕃,一千年后,后代子孙会怎么评价我们?当年,石敬塘认契丹皇帝作父,自称儿皇帝,割让了幽云十六州,被骂了快三百年,前宋百年积弱,虽然有皇帝的失德,但罪魁祸首,就是此人。至今民间提起他,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我们不能做这种既对不起先人,也有愧于后人地事情。”王轼苦苦进谏,听得王战冷汗连连,他说完之后,王战整个脸色都变了。

对大臣们说道:“威王所言极是,放弃国土,这是遗臭万年,要背上千古骂名的恶事,朕决不能这样做,否则,他日九泉之下,有何面目见先帝?”

大臣们一听,都向王轼投以责难的目光,明明圣上就有意放弃吐 蕃,就威王这么慷慨激昂的一说,全变了主意。尚同良暗暗着急,威王年轻气盛,这样做,既讨不到皇帝的欢心,也得罪大臣,实在里外不是人。

“威王千岁,下官请教一句,既然不放弃。那现在怎么办?吐蕃叛军一拥而起,势头正旺,参加过攻打吐蕃地将领一直有怨言,现在谁还肯去领军征讨?”吴弼突然问道。

王轼到底是武备堂出身,标准的军人风范,一听这话,立即说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没有选择地权力,朝廷命令一下,军人就应该一往无前,挑三拣四的话,他有什么资格带兵?如果没有人愿意去,本王虽然年少,为国尽忠也不甘落于人后,我去!”

尚同良急得差点站起来,这威王越说越不靠谱!带兵打仗是儿戏 么?你以为是你在宫里拎几头胖熊来揍这么简单?再说了,你去带兵打仗,那让天下将军们的脸往哪儿放?朝廷没人了么?

王战一听,也吓到了,连忙劝道:“二弟,不可胡说!岂能让你去冒这风险?就算要打,燕军能征惯战之将,数以百计,还能没人?罢了罢了,今日就议到这吧,朕考虑考虑。”说毕,离席而去。

大臣们起身准备出宫,不论是谁,临走地时候都不先忘看王轼一 眼,再看尚同良一眼,心思

局面,不会是这两人事先安排的吧?可尚同良是死硬 不太可能吧?

出得宫来,王轼黯然无语,他感觉到孤立无援。没有人帮助他,就连一向敬重的尚相,也三缄其口,想干点事情。何其艰难啊。

“王爷留步。”背后,尚同良急声叫道。

“尚相。”王轼回过身来,拱了拱手。

“唉!”尚同良先重重的叹了一口气。目视王轼问道:“王爷今日何故如此?你难道没看出来,圣上不想打仗,大臣们也顺着他地意思在说吗?”

王轼面无表情:“本王知道圣上不想打仗。”

“那既然知道。王爷何必挺身而出,两面不讨好?就算圣上爱护王爷,不加责备,可你今日和所有大臣对立起来,日后还怎么共事?王爷不要忘了,你现在管着吏部,不比从前了。”尚同良苦口婆心的劝着。

这句话倒激起王轼的脾气,笑道:“难道因为怕得罪人。本王就什么也不说?凡事机关算尽,处处小心?而且本王并没有说错,放弃国 土,这是要遭千秋骂名的。”

“话是不错,可王爷你有对策么?”尚同良见王轼听不进去。反问道。

“当然有,本王学地就是这个。”王轼说完。躬身一揖,扬长而 去。尚同良半天没有回过神来,威王是他捧出来的。可现在却不听他的劝告。不过尚同良到底是位贤臣,他想到地,不是威王挑衅他的德高望重,而是察觉到,威王是个有主见的人,坚持自己地想法,毫不妥协。这虽然在政治上是极不聪明的,但至少说明这个人不是个软骨头。政治经验不足,可以慢慢学,要是天生软骨头,谁也救不了。

泰安宫

王皓正在向耶律太妃和孟太妃汇报自己第一次参加御前会议的情 况,议的是什么事,大臣们是什么样的态度,说了些什么话,皇帝是如何表的态,一一说明。特别是威王驴脾气,跟所有人对着干的事,他更是添油加醋,说得绘声绘色。

“最有趣的就是,二哥明明看到所有人都持一种意见,偏偏要表现出自己地与众不同,大发议论。说什么这是既对不起祖先,又对不住后人的事。把局面搅得一团糟,圣上都气了,宣布终止廷议,离席而 去。”王皓说得唾沫横飞,津津有味。

孟太妃听完,拍着儿子的肩膀笑道:“王轼就是那么一个蠢货,你想想看,成天舞刀弄枪的人有什么脑袋?他还以为自己很威风,殊不 知,既得不到圣上的欢喜,也开罪了大臣,以后他地日子就难过了。”

耶律南仙听完之后,半晌无语,见那母子二人欢天喜地,好象王轼犯了重大失误一般,于是问道:“那英王你今天说了什么?”

“我?”王皓眨了眨眼睛,“我什么也没有说,大家都持一种意 见,本王何必多费口舌?”

“就是,皓儿打小聪明,这种时候多说什么?看那王轼出丑就行 了。”孟太妃十分得意。

耶律南仙气不打一处来,大声问道:“威王那里慷慨陈词的时候,你一个字也没有说,这还叫聪明?不管王轼说得对不对,至少他给所有人都留下印象了,说明他是个有想法地人,大臣们就算不赞同他的意 见,也会佩服他的胆气。你呢?你在那里当摆设!你参知政事地头衔是挂着好玩的么?”

王皓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孟太妃一见,开始护短:“哎呀,姐 姐,象今天这种情况,皓儿能说什么嘛?”

“你那时候就应该站出来,和你二哥针锋相对,吴弼他们自然会替你帮腔。我听来听去,倒是你二哥力挽狂澜,把所有大臣的意见全都打压下去了。这事情皇帝如果决定动武,就是你二哥一手促成的,那时候主战的将军们都会记他的情!你不要忘了,你二哥是武备学堂出身!他提出自己去带兵,如果这事成了,会后患无穷!你知道他有多少同门师兄弟在军中担任要职么?”耶律南仙越说越气,真恨不得一巴掌扇过 去。

王皓被吓怕了,一时不知如何应对,孟太妃也开始着急,苦着脸问道:“那,那姐姐,事情已经这样了,没有补救的办法么?”

“你不是说你儿子打小聪明么?咱们英王殿下应该有办法啊,问我作甚?”耶律南仙冷笑道。

孟太妃一时语塞,半晌之后,讨好的笑道:“姐姐。你肯定有办 法,王轼不过是个毛头小子,哪能扭得过你?先帝还在的时候,就时常夸奖姐姐。是女中豪杰……”

“行了,不用拍我马屁。这个局一定是尚同良和威王勾结事先设好的,不过他们想得太简单了。其一,皇帝很看重他地弟弟,不可能放威王出去。其二。这仗打不打,皇帝决定不了,他还得来问我。其三,王轼帮了我的忙。”耶律南仙颇为自得的笑道。

孟太妃母子就不明白了,王轼怎么会帮我们?他与王战兄弟二人,从小一起长大,十分亲近,如今正是他们春风得意之时。不打压我们已经要烧高香了。

见他母子二人一头雾水的模样,耶律南仙说道:“英王想要立足,朝中自然是要有人支持地,现在吴弼一班人马在帮你。可中央枢纽有人还不行,毕竟山高皇帝远。军队还要有人支持你才行。可现在大燕一百多万军队,全是先帝一手打下的底子。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王轼力主镇压吐蕃叛军,这倒是个机会。”

“姐姐的意思是。趁这个机会,拉拢军中将领?”孟太妃问道。

“拉拢?你拉拢谁?现在谁去领军平叛还没有决定呢。”耶律南仙白了她一眼。

“那怎么说是个机会呢?”孟太妃又问道。

“你不懂,正是因为没有决定人选,所以才是机会。大燕十几个卫戍区,全都有人了,可吐蕃这块还空着,如果朝廷要动武,势必会挑选得力干将,而且极有可能节制四川,云南,陕西三省军队,那就是二十多万人马,那就是西南半壁江山。如果这个人,由我推荐出来……”耶律南仙语至此处,没有再说下去。

孟太妃放大眼睛看着耶律南仙,用手巾捂着嘴惊讶地说道:“那这个人以后就是自己人了!咱们皓儿在军中也有支持者了!”

“不错,可问题是,这个人选一定要能服众,在军中要有威望,普通人坐不上去,现在让我为难的就是让谁去节制这三省军队。”耶律南仙摇了摇头。

此时,英王插话道:“太妃,朝廷制度,作战状态下,委派的将领都是临时性,战争一结束,兵权就收回。林冲当年就担任过河北兵马大元帅,但金国一灭,他也回归本职,这样一来,不是白忙一场么?”

“总算这一次你说到了点子上,没错,朝廷是有这样地制度。可战争不结束,兵权不就一直在么?”耶律南仙笑道。

王皓一时不解:“吐蕃也就那点本事,仗

与燕军周旋。可十几年来,燕军已经渐渐适应了,恐 来,没多久吐蕃又垮了。”

“你怎么就不开窍?仗怎么打,又不是皇帝决定的,那是指挥将领的事,他不让战争结束不就行了?”耶律南仙点拨道,王皓恍然大悟,耶律太妃果然不同凡响,可这手也太黑了吧?拿国家利益去冒险,难道朝里大臣都是笨蛋?

次日再议,吴弼等几位大臣突然改换口风,一致赞同发兵吐蕃平 叛。都说威王殿下一席金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