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极品闲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极品闲人- 第10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同样是在公元751年,阿拉伯的军队与大唐军队在垣罗斯遭遇,激战多日,高仙芝战败,损兵两万余人,大唐从此失去中亚霸权。

到了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九重城阙烟尘生,自渔阳安禄山乱起,伟大唐帝国的黄金时代至此终结,大唐迎来了最大厄运,内部被狠狠地捅了一刀。

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潼关战骨高如山,万里君王蜀中老。

从此汉民族的辉煌时代,权利与荣光日渐衰落,大唐帝国不再光芒万丈,玄宗之后无大唐,曾经远至咸海的辽阔疆域一度萎缩至甘肃天水一线,首都长安也暴露在了吐蕃的铁蹄下,自唐德宗,唐代宗起,朝廷中枢政变兵变频仍,政局动荡,宦官专权,党争频扰,藩镇割据,祸不单行,中晚唐一个半世纪中曾经的天可汗如风中残烛,雨打飘萍,“六失长安,天子九逃巴蜀”,“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作乱,一刀直捅脏腑,帝国庞大的身躯,日渐衰落,安史之乱后摇摇晃晃了一个多世纪后,唐帝国终于为一个叫朱三的贱民之手轻轻一推,轰然倒塌,一个更加黑暗的五代季世来临了,反叛,杀戮,饥荒,瘟疫,欺骗,背叛,血与泪侵透了五十多年的史卷,无数双贪婪的眼睛觊觎着雕有九条金龙的无上宝座,由大唐盛世到五代季世,中华帝国的实际统治疆域极度萎缩,大一统国家灿烂的文明瞬间成为了过眼云烟,绮华旧梦。

史上无不败之家,无不衰之国,世上也没有永恒的帝国,但是伟大帝国消失,大一统强盛的不朽理念却已经植入后世的内心,经久不衰,历久弥新,难以忘怀,空留嗟叹。

不过现而今历史已经改变,杜睿不遗余力的对这个庞大帝国进行着不断的改革,变动,使之能够拥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

从今以后,无论是当下,还是后世子孙,都不用在去追忆大唐的繁华似锦,大唐的赫赫武功,大唐将永远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不断的向人们昭示着汉唐雄风。

因此,今日薛仁贵才有底气对阿戈斯蒂诺说出“你要战,我便战”,这样的言语,薛仁贵有这样的底气,同样,大唐帝国也拥有这个底气。

大唐的信号已经很明白的流露了出来,想要做大唐的朋友,大唐欢迎,如果想要挑衅大唐的尊严,挑战大唐的底线,那么大唐也已经做好了战争的准备。

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就不要逞口舌之快,想要的话,真刀真枪来抢夺就是了。

余下的话,多说无益!

第六百二十九章

阿戈斯蒂诺被薛仁贵身上的那股气势给震慑住了,不由得一愣,曾几何时,骄傲的罗马人也曾有过这样的时候,当初他们横扫欧亚非,创造的那个庞大的罗马帝国,几乎整个世界都在他们的脚下颤抖,那个时候的罗马人是骄傲的。

罗马帝国发祥于意大利台伯河畔,最开始的时候,不过是个小小的邦国,真正崛起是在公元前2世纪,其疆域北起不列颠,南抵利比亚和埃及,西至西班牙,东达叙利亚地区。令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是它的幅员辽阔,还有其生命力的长久:从公元前3世纪征服意大利起,直到公元5世纪蛮族入侵时为止,此后罗马人驰骋人类历史舞台达千年,其帝国强势维持近5个世纪。

这种非凡的扩张历程是通过同大大小小的邻邦,北非的迦太基等强大城邦,东方的亚历山大大帝的后继者等君主,以及占据着西班牙、高卢等地的诸多部落进行不间断的战争而完成的,直到罗马再也没有对手为止。

当时罗马帝国的境内覆盖面积包括了许多后世独立的国家,如英格兰,威尔士,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希腊,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以色列,黎巴嫩,突尼斯,德国,前苏联,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叙利亚和埃及。

崛起后的罗马帝国善于将自己的强大与繁荣化作有形的实体,宏大的公共建筑,既为享乐,也为炫耀。罗马建筑是“石造的罗马的灵魂”。其整体规划和谐统一,结构复杂,类型多样,规模宏大,用途广泛。罗马天然的火山灰混凝土和出色的拱券结构技术,使其壮丽多彩的建筑杰作有了实现的前提。

只要瞥一眼地图,就会发现惊人之处。罗马帝国的中心是全世界最大的内陆海一一地中海。在中国或波斯等帝国里,一支军队可以从帝国的一端沿陆路畅通无阻地行进到另一端,但在罗马帝国,这却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

罗马的中心地理位置对它成为世界统治者极其有利,这个看法在地中海的背景下是成立的。罗马的核心地带位于意大利中部,而意大利位于地中海中心,因此,罗马的帝国既是海上的,又是陆上的。

罗马的许多胜利是在陆地上取得的,但罗马的扩张也依赖于对海洋的控制。直到统治了地中海后,罗马军队才开始越过阿尔卑斯山,向北方进行大规模的扩张。

地中海使得商品、思想有机会在此前一定程度上处于隔绝状态的不同地区间进行流通。通过对战败臣服地区的掠夺,课税得来的帝国利润,也可以借助比陆路交通容易得多的方式被运往罗马。

同等重要的是,罗马可以确保自己从远方获得充足的食品供应,沿海路从西西里、阿非利加和埃及运来谷物,这使得罗马城的人口可以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作为帝国的最初源头,台伯河畔的那个小城邦也在两个重要方面影响了帝国的发展历程。首先,在其扩张的最初阶段,统治罗马的不是国王、皇帝或武将,而是一个由贵族元老院和平民大会共同构成的共和政体。

贵族元老院和平民大会的存在,使得帝国拥有了弹性和稳定性,那是由个人创立、统治的帝国往往不具备的。亚历山大的庞大帝国仅维持了十年,就因他的死亡而分崩离析。直到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城的这种政体系统才最终瓦解,让位于元首制。

罗马的另一个令人惊异之处在于其包容他者的能力,这进一步增强了帝国的弹性。作为一个城邦,它的公民要和同盟者们一同参加战斗,但与希腊城邦不同的是,罗马乐于将公民权向外来者开放。

在公元前1世纪初,罗马与意大利同盟者之间的一场战争使意大利的全体自由民都获得了公民权,并逐渐改变了罗马的国家性质。其后果之一便是,臣服于罗马的各国统治精英成了帝国统治精英的一部分。因此,他们非但没有领导自己的人民抵抗罗马,反而成了罗马政权的拥护者。他们中的一些人得以进入罗马元老院,有的甚至成为元首。

持久的和平、强盛积聚出罗马人的霸气王风兼包容胸怀,被征服地区的人民被慷慨地给予罗马公民权,各地区享有程度不等的自由、自治权力,各行省与意大利的经济共同发展且后来居上,帝国境内城市星罗棋布,其密度及其规模即使放在后世的现代世界仍是异常醒目,几百条宽阔、坚固的大道以罗马为中心,辐射向帝国各方,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它们既是对反叛地区实施快速反应的通道,又是各地进行频繁经济交流与文化往来的顺畅通途。

世界各国的船只穿梭往来于地中海海域,交流与交往成为这里的主题。罗马人民享受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财富,而别国人民也感受着罗马人特有的文化气质。

罗马帝国是靠暴力建立的,即便在它建立之后,暴力的征兆仍无时不在。罗马政权最持久、最引人注目的遗物便是它的那些竞技场,其中最有名的便是罗马当地的圆形大竞技场。但帝国是不能仅仅仰仗暴力而生存的。臣民在帝国里享受到越多的既得利益,他们便越乐意支持这个帝国。

罗马史家塔西佗曾记载过,被征服的不列颠首领们是如何慢慢地开始欣赏罗马文化的,他们讲拉丁语,穿罗马长袍,光顾浴室并享用丰盛的酒宴。

万神庙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圆浑球体的空间自然体现了宇宙的广大与和谐,其中供奉着来自帝国各地的七位大神和一些小神,体现出帝国前期统治者对宗教的包容。

罗马民族是求实致用的民族,罗马人在用武力征服希腊人的同时,却被希腊人的文化所征服。他们学习和吸纳了希腊人几乎所有文化领域的成果,并从自身需要出发,创造出独具风格的文化典范,尤其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如建筑、农艺、军事、法律等方面,取得了无以比肩的成就。

罗马帝国的迅速崛起,其根由除了其本身的制度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拥有着一支强大的军队。

古代希腊人说过,一群暴民不是军队,正如同一堆建材不是房子。

有人说军队保持强大的关键在于组织严密性和纪律性。但是,军队真正的恐怖之处在于,军队就是为了战争而存在的,它要么在打战,要么在准备打战。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

在历史上著名的那次坎尼会战之前,罗马将领保鲁斯曾说了这样一番话:“走进战场时请记住,寄托在你们身上的是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而不是一支军队的生死存亡。如果此次决战失败,那么我们的祖国就再也无力反抗强敌,因为她已将所有的力量和精神灌注在你们身上,你们维系着她唯一的希望。舍身报国的时刻已经来临,请你们不要辜负祖国的期望。”

这番话很好的诠释了军队和国家的关系,军队就是国家所有的力量和精神,一旦军队被消灭,那么国家将再也无法反抗强敌。

毫无疑问的是,罗马人喜欢战争,他们也乐于参与到战争中去,这里面除了对国家的责任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利益。

就像尤利乌斯·凯撒说过的那句话:“战争让征服者,获得了可以向被征服者,提出任何要求的权力。”

当战争终于告一段落,分出胜负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候着战败者呢?

如果按三六九等,可以分出无数的例子来,但是哪怕其中最好的,也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