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二十八总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香港二十八总督-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日本投降以后,香港赛马会恢复活动。赛马时,骑师姓名与马名不像战前全部用英文,改为中英文并用,并且增加了中国骑师的名额。各报刊继续用“马经”的形式宣传赌马。这样一来,赌马逐渐影响到香港社会各阶层,市民的钱财源源不断地流向香港赛马会,它的建设与活动规模也就越来越大。1951年马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启用,还修建了新看台及行政大楼。1957年修建了高达七层的大厦式看台。1960年马会加上了“英皇御准”的头衔。1970年安装了电脑化的电算机。1976年马会出资约一亿五千万港元兴建的海洋公园落成。1978年10月,香港第二大马场——位于新界的沙田马场投入使用。
  早在50年代和60年代,由于对赌马感到兴趣的香港市民越来越多,一些收受外围马的非法组织便活跃起来。他们多半有警察内部的贪污集团做靠山。赌外围马的形式有买孖宝、过三关等。一些小市民发现这是一种以少博多的赌博,既不用花钱买入场券到马场去,又不用耗费太多的时间,也就乐于参加。
  1973年,香港英国当局借口取消外围赌马,“纳赌博于正轨”,批准马会设立合法的外围马投注站。投注的形式有四重彩、孖宝、孖Q、六环彩、三宝等多种名目。在短短几年以内,投注站就达到150间,并向250间的目标发展。从1973年起还增加了夜间跑马,现在香港每周都有几次跑马。香港的新闻传播媒介也热心参与赌马宣传,电视台、电台有赛前预测,还有赛马现场的实况报道。在这种情况下,赌马之风越来越盛。
  香港政府为了吸引外资发展经济,竭力保持较低的直接税,努力提高间接税的比例。它鼓励赌马,主要是为了利用博彩税提高间接税的收入。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会针对这种做法,在《赌博在香港展览资料特刊》中发表意见说:“政府若是真的有意在为市民谋福利的前提下,发展香港经济,则应利用其他方法增加税收,不要再推广赌博。”这个学会在1977年底,曾上书行政局、立法局非官守议员办事处,要求遏止赌风。指出赌风主要在于赌马,特别是广设外围投注站,是赌风之源。希望当局限制马会外围投注站的数目。但是,这种上书港府的做法,没有取得任何效果,目前赌马仍然极盛。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赌马几乎成为市民必不可少的日常活动。据1991年的香港报纸消息,一个周日赛马天,沙田赛场入场人数达七万多人;而跑马地双边投注,则为一万二千多人,合共为八万多人。而投注额,则达九亿二千多万元。可见香港市民对于赛马博彩是何等有兴趣。
  引起市民对赛马博彩兴致勃勃,主要是香港赛马会采用了马名及骑师中文化,有中文马名及中文的骑师姓名,使大部分只懂中文的市民,可以投注有目标。同时,马会一直向报纸提供资讯消息,将这些消息广泛地分布予投注者。在外国,则没有这样的方便。外国的马房自己操马,是在自己场地进行,没有晨操时间公布,投注者只能根据马匹的过往消息而作为投注参考。
  另一方面,香港的马匹素质虽未达到世界级水平,但赛事平均奖金比任何地方都要高,所以世界各地不少骑师都希望来港策骑。有些外籍骑师奖金及策骑费的收入,动辄都超过港币一百万元,这个数字,是不可能在他们原属的地方获得的。
  80年代末第一班马普通赛事的总奖金高达63万元,最低的第六班赛事也有24万元,头马约占总奖金额的六成,骑师只要获得一场头马,就可分得头马奖金的一成,进入位置则获5%。这些只是普通赛事的奖金,大赛总奖金通常都超过一百万,胜出一场大赛,骑师可获得近十万元。每个月只要赢一场普通赛事,就有约二万元收入,已足够一个普通家庭的开支。
  批准男女同台演出粤剧
  1933年以前,香港演出任何戏剧,都是男女分台,不能越雷池一步。男班剧团所演戏中的女主角,都是由男演员反串,同样,女班剧团所演戏中的男主角,都是由女演员反串。到了1933年贝璐时期,话剧和粤剧演出,有了一个划时代转变。
  1933年春天,香港圣士提反校友会为母校公演话剧筹款,排练时准备男女同台演出,便请议员亨利·普乐帮助。亨利·普乐知道,香港法律并无禁止男女同台演戏的条文。之所以没有男女同台的先例,完全是中国旧礼教男女授受不亲所致,这种旧礼教已经被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运动打破。所以亨利·普乐议员默许男女同学同台排练。
  但是,香港华民政务司向来负责监督华人风俗,如果要男女同台演出话剧,事前需要向华民政务司申请获准才行,只要政务司会议中没有人反对,事情就算通过,但是,当时的华民司有15个华人代表,其中李石泉思想守旧,如果他在会上反对,圣士提反校友会男女学生同台演话剧的提案就算告吹。亨利·普乐请立法局非官守议员罗旭和帮忙,希望罗用“调虎离山”计,不让李石泉参加讨论该提案的会议。罗旭和愿意相助。在讨论提案的当天,罗约请李石泉会面,使华民政务司讨论圣士提反校友会男女同台演出方案的会议在没有李石泉出席的情况下,获得通过。
  香港开埠九十多年首次男女同台演出成功,震动了香港居民,西环太平戏院院主源杏翘受到启发,拜访罗旭和,商讨粤剧男女同台演出问题,罗旭和表示支持。1933年9月,源杏翘委托太平剧团马师曾前往广州,聘请全女班的粤剧团演员到香港。随后,西环太平戏院院主源杏翘、上环高升戏院院主吕维周、九龙油麻地普庆戏院陈珠、铜锣湾利舞台代表利希立等四人共同起草呈文,正式申请男女同台演出粤剧。四院主的请愿信,由华人代表罗旭和、曹善元两人联名呈送给港督贝璐。11月15日,贝璐批准了戏院东主请愿书,准许男女同台粤剧在香港的戏院演出。
  马师曾、谭兰卿担纲的太平剧团,薛觉先、苏州丽领导的觉先声剧团,1933年11月15日分别在太平戏院、高升戏院响锣,成为香港男女同台演出粤剧最早的两个戏班。
  分楼层交差饷
  所谓“差饷”,原是香港的一种居住税。早期包括清洁道路、清理垃圾、警察费用、建设街道市面和公园、水费等各项在内,是一种很复杂的综合性税项。由于差饷的征收对象是房屋,最初征收差饷时,与房屋观念有关,以一幢楼宇为单位。从前买卖楼宇,也以一幢一幢计算。
  贝璐上任时,正值世界经济危机蔓延,香港经济也十分不景气,房地产业一度萧条,往往一幢楼宇有数层空置。例如,一幢大楼共有四层,楼下和二楼有人租用,但三层、四层则空着,楼主却必须缴交全幢楼的差饷,自然感到不合理。如果四层楼只租出一层,则该层楼的租金可能还不够交差饷的。对此,楼主非常有意见,希望降低差饷。但是香港政府认为,差饷税已经很低,无法再减收。
  为了差饷,业主同港府之间矛盾日益加剧,最后相持不下,立法局非官守议员罗旭和在立法局会议上提出香港楼宇分层缴纳差饷的提案。他说,解决差饷争执的最好办法,是将政府所定的差饷额,依照征收差饷的楼宇的层数,分开来征收,已经租出的楼宇,可照租值缴差饷,未租出的楼宇,可以不必缴交差饷。
  对于罗旭和的提案,民间业主表示欢迎,香港政府又无更好的解决办法,所以,立法局很快通过了楼宇分层征收差饷的提案。香港至今还沿用罗旭和的这个办法征收楼宇差饷。这个提案对后来香港的房地产业影响很大,1931年之后,香港兴建了许多大厦,就与分层交纳差饷的实事求是政策有很大关系。由分层征收差饷的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发展出香港的分层出售楼宇的制度,如果没有贝璐时期的分楼层征收差饷的立法,分层出售楼宇的办法也就不会产生得那样顺利。分层出售楼宇,对于以后的房产业发展,又起到推动作用。
  罗旭和是1923年,第十六任总督史塔士时期被选为香港立法局非官守议员的。
  第十九任 郝德杰AndrEw CaldEcott
  1935年12月12日,郝德杰就任第十九任香港总督,1937年离港,在职1年4个月,是任职时间最短的港督之一。
  郝德杰(1884~1951),英国人,1884年10月26日生于英格兰。1907年,毕业于牛津大学爱塞特学院。曾在马来亚任行政长官28年,是一个有殖民地统治经验的行政官员。1930年4月16日,郝德杰离任,由辅政司骆克任署理港督。郝德杰离港后调任锡兰(斯里兰卡)当总督。受封爵士。1951年去世。
  因为长期在马来亚工作,对马来亚有极深感情。他曾回忆说,在香港的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在想念着马来亚的一切,总想找个机会回去看一看,调查一下我曾经安排的事情进行得怎么样了。好像我仍然是马来亚的行政专员,只是临时外出而已。我相信女王只是让我暂时代行这里的总督职权,我不日将回到马来亚去。在港期间,我甚至同我在马来亚的朋友保持着在外人看来很不寻常的联系。
  郝德杰任职期间,与中国内地交往较多,1936年9月17日,郝德杰访问广州,拜会广东军政大员。这时在广州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设宴招待郝督。9月18日,郝德杰在广州沙面英国领事馆宴请蒋介石委员长一行。19日,离穗返港。11月4日,广东省政府主席黄慕松、广州市市长曾养甫至港答拜,11月6日,黄、曾返回广州。1937年4月12日,新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吴铁城官式访问香港。
  1936年郝德杰正式发布新规定,凡港府公务员职位空缺,都要在报章上公开刊登消息,优先由本地人士报名应聘,除非本地没有合格人士申请,否则不能在英国招聘。
  第十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