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翔- 第3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倩如一拍手道:“这样行不行,我们把商船组织起来,统一出海时间,在每艘商船上派兵保护,男外再派船队护送他们过了千里长沙之后,再各自分散。只要能够坚持几个月,我想就能够使孟横和徐海火拼起来了。”

李公佐点点头,道:“公主的办法到是不错,我看可以试一试。而且我们还可以向商船收取保护费,当然收的要比海盗少得多。”

杨炎道:“你们想过没有,送出去是可以,但那些商船都是要回来的,他们回来的时候怎么办,总不能让我们的船队在海上等着吧。”

赵倩如听了,也哑口无言。李公佐道:“要在千里长沙附近有一个大岛屿就好了,我们可以把那里做为一个临时据点,船队可以停在那里等候。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在那里派兵驻守,修筑城墙,屯僬物资,当一个接应站用,可惜我对南海一带海域并不熟,如果是东海我就知道有四五个这样的岛屿。不过千里长沙一带岛屿众多,一定会有合适的岛,只是我们不知道。要是能找一个熟悉这一带海域的人来问问就好了。”

第三百三十四章 出兵大理(三)

杨炎一拍大脚,道:“这好办,我们把谢元卿找来问问,他在这里经商多年,对这一带海域一定很熟,应该知道的。”说着立刻命人去请谢元卿和阿里到制置使司衙门来。

不一会儿,两人都来了,杨炎便将刚才商议的事情向他们说了一遍,刚一说完,阿里己道:“杨大人,我看你们的办法很好,由国家为商船提供保障,既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又可以提高国家在商人心中的地位,真是个好办法,而且我知道在千里长沙南端有这样一个岛屿,方圆有十几里,可以驻扎几万人,而且岛上还有一个淡水湖,饮水都可以解决,应该非常符合你们的要求。”忽然摸了摸后脑,道:“这个岛叫什么来着?我一下记不起来了,谢东家你记得吗?”

谢元卿微微一笑道:“你是说的鼓浪岛吧?”

阿里大笑道:“啊!对了,就是叫鼓浪岛。”

谢元卿点点头,向众人道:“诸位大人,鼓浪岛确实是一个好地方,离广州大约有十五天左右的海路,有许多来大宋的商船都会在那里停泊,或者是为躲避风雨,或者是为补充淡水。而且诸位大人提出护送商船也确实是一个好办法,不过在下有一点顾虑,说出来希望诸位参考一二。”

杨炎道:“谢员外,你是本地土生土长的人,知道的情况也比我们多,有什么顾虑尽管直说,我们可以一齐商议。”

谢元卿道:“在下就是怕其他商队对海盗仍然有恐惧心里,即使是朝廷出面保护,他们也不敢从命,因此还望诸位大人多多体谅。”

杨炎点点头,谢元卿说的虽然委婉,但意思很清楚了,商人们对大宋朝廷并没有多强的信任度,因为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朝廷一直都拿海盗没有办法,海盗们这十多年来的积威可不是几句话就能化解的。弄不好就成了商人们一边在大宋船队的保护下出海,一边继续向海盗进贡,这样一来,反而只会更加重了商人的负担。

杨炎道:“谢员外,你放心吧,我们会慎重考虑。”又对李公佐道:“李统制,你看什么时候动身去鼓浪岛察看。”

李公佐道:“制帅,末将以为这鼓浪岛虽近,但一去一回也要二三十多天的时间,因此末将打算这一次带足物品和人员,如果鼓浪岛真的适合,就立刻留下人员在岛上开始驻守,以免耽误时间。”

杨炎道:“你说得很对,那么给你三天的时间准备,三天以后出发。”

阿里站起来道:“那好,三天以后,我和你们一齐出海,带你们去鼓浪岛。”

谢元卿和阿里走了以后,杨炎道:“这一次李统制去鼓浪岛回来大概要一个月的时间,如果鼓浪岛上真能驻军,那么我们就可以开始准备护送商船。不过在护送商船还是按李统制所说,把战船改成商船样子,诱引海盗出来,打几个胜仗,让商人们知道我们有打败海盗的能力,这样他们才会对我们有信心,停止向海盗进贡,改求我们保护。”

众人听了,都点头称是。

杨炎又道:“另外我们不能只盯着海上,广州地方的安全也不容乎视,说不定海盗会突然袭击广州,我看让吴锡的人马驻守在广州城内,高震别外分派人马,在沿海驻守,千万不可大意。”

赵汝愚道:“杨制置考虑的对,在下也同意这么做。不过杨大人马上就要起兵去大理,大人走了以后,这里由谁来付责,是李统制还是高都统?请大人明示。”

杨炎笑道:“我走了以后,广州的事情都由永宁公主付责。”

※※※

当天晚上,岳霖带着岳珂和岳璎又到制置使司来拜访杨炎,并且又对杨炎将他们送来广州再三感谢。

杨炎道:“岳大人,这不过是举手之劳,如果从我爷爷和岳武穆公却代算起,我们两家还是世交,这些小事不必放在心上。”

赵倩如微微笑道:“岳大人,我和驸马见令郎与令媛都是聪明能干,十分喜爱,希望能把他们留在身边听用,不知岳大人舍不舍得。”

岳霖大喜,原来岳珂和岳璎回家之后就一直央求岳霖,让他们继续跟着杨炎。这一次他带岳珂和岳璎来拜访杨炎的目地,就是希望杨炎能把他们留在身边听唤。

虽然由于大宋一直以来,都有重文官的风尚,猜忌武将的积习,特别是岳飞被害的惨痛教训,因此岳霖并不希望岳珂和岳璎再继承将门遗风,而且弃武从文。但杨炎现在可正是炙手可热的年轻后进,年纪轻轻就己是正四品承宣使,掌握两路军政大权,而且又是当朝驸马,可不同于普通武将,让岳珂和岳璎跟着他,也算是前途无量。

而且通过前一段时间的接触,岳霖也对杨炎的为人有所了解,觉得把岳珂和岳璎交给他也能放心,做父亲的那有不希望儿女有个好前程呢,因此才特意来找杨炎,谁知自己还没开口,赵倩如己先提出来了,给自己留足了面子,自然十分高兴,当下道:“既然驸马和公主喜爱,下官自然愿意,就怕这两个孩子愚钝,以后还请驸马和公主多多但待。”说着,忙叫岳珂和岳璎给他们跪下。

杨炎忙把他们扶起来,道:“不必客气,不过我马上就要进兵大理,你们两人年纪还小,这次就不用去了,暂时就留在广州,先跟着公主吧。小珂还是跟成林一起,在待卫队里当书机文字,小璎和雪萍一起,做公主的待卫。”

第三百三十五章 出兵大理(四)

两人见杨炎不愿带他们去战场稍微有些失望,但终于还是留下来了,而且又可以和铁成林、谷雪萍在一起,因此也就同意了。

而岳霖正怕儿女年纪太小,也不放心让他们去战场,听杨炎这样安排,也安心不少,从怀里取出一个灰布小包,道:“驸马与公主盛情,下官也无以为报,这区区一点薄礼,也许驸马会用得着。”说着递给了杨炎。

杨炎接过小包,打开一看,竟是一本书册,蓝面封皮上写着四个字“岳飞兵法”。

岳霖道:“这是先父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在临安羁押时所著,居先父所称,一生机要兵法尽在此书之内,后来先父自知难以幸免,只求一死,将此书托人送出天牢交到家中,只说日后将此书赠与有缘之人,只愿得此书后能眵实现先父遗愿。后来先父遇害之后,母亲一直把这本书留在身边,后来先父召雪之后才传给下官。只是下官兄弟三人具是平庸之材,子侄之中也无一二可造之人,不能尽书而用,唯有驸马是当世名将,因此将此书赠于驸马,趟若日后驸马能提王师北上,收复中原,相信先父再天有灵,也会赞成下官今日的做法。”

杨炎忽然起身对岳霖一揖到地,道:“在下一定竭尽所能,收复大宋失土,实现岳武穆公遗愿。”

※※※

杨炎回到静江府之后,马军司选锋军、步军司左军、右军,和广西军中军、后军、游奕军等六军都已经在静江府集结,而且出征大理所需要的军需,器械,淄重,粮草也都准备齐全了。就连那十二头大象也都准备好了。虽然在临安时甘华曾经保证过,大理将为宋军提供粮草,不过杨炎知道现在的大理现在比亡国也强不了多少,想支付三万多大军的粮草恐怕实在有些勉为其难,因此杨炎也不敢把粮草寄托在大理方面,必竟粮草是三军之命,还是自备为好。

现在广西的人马已经不少,三衙禁军中都有人马在广西,再加上广西的地方军共计有七万五千左右人马,而且前一阵摩尼教军中投降宋军的有近两万余人,也已经整编完毕,选出了强壮的青年汉子八千多人,其余的人有家都打发回家,无家可归也都就地安排定居。杨炎把这八千多人分成两军,分别以左锋军和右锋军命名。

这时先期进驻大理的张师颜发回告急,高建铭已经在集结人马,准备进攻善阐府。请杨炎早作安排。

原来高建铭知道大宋出兵以后,也吓得不轻,因为一但大宋要全面介入,可不是交趾和高建铭合力可以抵抗的,因此一时也不敢轻举妄动,立刻派人去打听。后来才打听清楚,原来只是前部人马五千多人。因此才有点放心。

不过即然大宋已经插大理的事务,也不容小视,因此高建铭和交趾大将阮酋近商议,决定乘现在宋军的主力尚未赶到之前,先进攻善阐府,力争将大理的残余势力消灭,以绝后患,造成占领大理的事实。因此集结人马,准备战斗。而大理其他各部知道宋军的大军其实还没有到之后,也都纷纷观望起来。不过这时候他们也不敢轻易倒向高建铭那一方。

杨炎接到消息之后,立刻决定,自己先带选锋军,火速赶到大理去支援张师颜,由步军司左军统制殷世彪领步军司左军、广西军中军、后军、游奕军四军随后赶去。另外又命步军右军统制王观率领右军和由摩尼教降军组成的左锋军押送军需,器械,淄重,粮草等物,走在最后。那十二头大象也交由王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