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雅宋-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嗯,此事非同小可,来之前我们曾仔细商量过,游酢游大人会从明里调查,我们则在暗中查访。对此,我已经有了详细的安排。我们先去找家人多的茶馆或者酒楼领领市面,了解一下大致的情况。”江耘说道。

三人出了客栈,一路顺着街道逛去。大街之上,行人皆面有菜色,神情萎顿,乞丐更是无所不在,但逢有人走过,便一拥而上围住乞讨。三人好不容易走过一条街,只得折进了街尾的一座酒楼。坐定之后,叫过小二问道:“这里的乞丐也太多了点吧,朝廷赈灾的资金不是到了么?”

“客官您是刚来这河南吧?”小二答到,“官仓里没了粮食,这要饭的人自然就多了。”

“官仓里的粮食哪里去了?这县官也太贪了吧。”单一飞问道

“哪里去了,就不是我能知道的。不过说起这张大人,倒算是不错的。去年上得任,据说是爱民如子啊,只是这老天爷不开眼,黄河的水是一年比一年多。”小二一边说一边叹气道。

三人坐在酒楼之中,听了会众人言谈,吃喝了一会,便结帐走人。江耘对二人说道:“我们去受灾的乡下去看看吧,我只要第一手资料。”

三人出了西边的城门,顺着小路往西走,河南县地处黄河中游,两岸皆是麦田,若在正常年份,绝对是个耕种的好地方,然而今年的黄河决堤却使这里便成了一片泽国,河水退去后的麦田一片荒芜,河里的泥沙冲上岸来,将原本的良田冲成了一片河床。三人走了很久,总算碰上几个在田里收拾的农夫。江耘走上前去问道:“大叔,这次水灾这么严重,朝廷可有救济过灾民?”

“哼,救济灾民,呸!狗官害人,年初时还假惺惺的贷过麦种与农具,哪想到这次水灾一来,粮仓里居然颗粒不存!你也是知府大人派来调查的么?”那农夫骂道。他口中的狗官,正是这河南的知道张顺德。

单一飞奇道:“你如何知道我们是知府的人?”

那农夫说道:“先前来了一拨也似你们这般人,说是调查,还说粮仓里的粮食俱都被狗官亏空了。”

江耘心中一动,与王烨对视了一眼,彼此都心领神会。江耘问农夫道:“大叔刚才说,年初之时贷麦种与农具,是如何一回事?”

“借官钱啊,早些年也曾借过,停了好久的事,今年又能借了,比村里的那些财主放的债,利息倒是要低一点。”边上一位年纪更大一点的老农说道。

先前那位农夫急道:“钱大叔好不省事,这官家的钱是好借的。现在让你还,你还得起么?”

“要是没这场大水,我还真还得起。唉,这水也是邪了,去年来了今年还来。”钱大叔叹道。

江耘心中听得明白,想必那个张顺德张大人在年初的时候在此地行过青苗法。青苗法本是先朝王安石变法之中的重要条例,也是受争议最多的条例。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利用常平仓中所累积的钱粮贷款给急需耕种的农民,以帮助农民免受当地放高利贷的盘剥。其所贷的本钱在农民收益后加收十之二左右的利息收回。从其施政、定策的本意上讲,无疑是出色的,于国、于民都是有利,但最终由于各地的差异、执行不当或者酷吏的借机敛财而失败,并最终和许多新法一起被废除。从农夫和对话中可以知道,河南的知县张顺德在其治下的私自实行此法,可惜的是,在马上要收成的时候遭遇了这场大水,所有的一切都付诸东流,贷出去的钱粮收不回来,常平仓里自然也不会有粮食。

江耘对着王烨苦笑道:“这张大人,也真敢赌的,一把定输赢啊。很可惜,连开了两把小,这黄河水连着来了两次。”

三人告别在场的农夫们,继续向西走去,一路上又问了不少农人,都是一片荒芜景象,人人都骂狗官害人。这{3}{Z}{中}{文}{网}了过来,受灾的农田怕是不下上千亩。

傍晚时分,三人到达了一个小村落,商量了一下,便打算在此歇息。三人在小村之中找了户人家住下。江耘拿出身上所带银子,交给主人家,让他准备些饭菜。主人家四十多岁,是个老实本份的当地猎户,虽然遭了灾,带凭着技艺,还有口饭吃。

“我还算好的,邻居们都逃荒、要饭去了。”主人家说道。

王烨说道:“大叔,附近可有没饭吃的邻人?一并叫来吃吧。”

主人家自然高兴,出门去叫了几个邻居,一伙人在桌子周围坐了,吃喝起来

江耘三人一边吃饭一边和众人闲话,聊着聊着,还是聊到这次水灾上来。

“前些天,州上的官员们来过了,每户人家发了半斗粮食,说是京城来了赈灾的,还说知县大人亏空了全部的粮食,此次一定会严办以平息众怒。”众人中一个年长者说道。

“杨私塾说的没错,这等狗官杀了才解恨!”一个年轻后生说道。

“我听得城里的同行说起这张大人,说是为官清廉。说起来年初之时,张大人倒也做了些好事,借了青苗钱不说,连带着河堤也修了一圈,只是这黄河水是一年比一年猛啊。按说这今年的雨水也不多呀……”杨私塾说道。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道,江耘等人心中都听得明白,待众人散去之后,三人聚在灯下商量。

“江大人,看来,这事已经不用再调查了。那张顺德私行新法,导致常平仓亏空,遇上水灾,无力赈济,导致灾民遍野。”单一飞怒气冲冲地说道。

江耘默然不语,抬起头却看到王烨若有所思的神情,便问道:“子端有什么看法?”

王烨沉呤道:“此事就我们所知,分析来看虽然简单,但其中仍有不少疑点。”

单一飞问道:“愿闻其详。”

“首先,这每县的常平仓都有10万石之数,即使前任有所亏空,哪怕有个一半,就算放些青苗钱,也断然不至于一粒不剩。其二,这京城派来河南的调查组还未定下结论,为何这人人都知道是张顺德贪污亏空?”

“此事乃官场规矩,我却知道,叫做弃车保帅。想必是知府知道保不住了,便舍了他张大人以保全局。”单一飞笑道。

“我却不这么看,如果象单兄所说,这做法也做得太过明了。况且,这游定夫怕是不好糊弄的。”王烨接着分析道。

“其三如何?”江耘看着王烨说道。

“没有其三了,便是有,也无法说出来。”

“可是他运气不好?”江耘一针见血的说道

“正是,哈哈,自古黄河决堤改道,虽说非常频繁,但连着碰上两次,只能说皇天不佑他张某人。”王烨笑道。

江耘说道:“便暂定他张顺德是个贪污之辈吧。但没有见过他本人,我始终不能下结论,明天我想回县城,再找他知县县衙里的手下谈谈,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单兄在此可有什么熟人?”

单一飞考虑了一下,说道:“前阵子有个同乡到了岁数,出了禁军,说是回了河南老家,明日回去问问看吧。”

***过渡章节,不会太久。我会好好写的,大家放心。所有书评我都有看,谢谢大家。***

【第046章 曲折调查】

第二天下午,江耘三人回到了县城,乡间小路满是泥泞,单一飞还好,江耘与王烨却是苦不棋堪言。江耘的一身白衣更成了大花脸。三人商量了一下,江耘二人去换身衣服,单一飞则去找他的同乡。

江耘二人换过衣服之后,单一飞已经回来,兴冲冲地说道:“那位同乡找到了,在县里做了县尉,见了我倒是热情,但我说明来意,却三缄其口,想必是上头封了口。我已约了他半个时辰之后在昨日的酒楼里见面。”

江耘听了大喜,三人一同来到那昨日的酒楼,包了间雅间,静静等候那位同乡的到来。

不多时,小二带着那县尉走了进来。那县尉长得精瘦,于单一飞形成鲜明的对比,由此可见中央与地方的差距。

由于单一飞先前打过招呼,县尉也不客套,坐下便说道:“两位大人想知道些什么,能说的,林某知无不言。”

江耘一使眼色,王烨从袖中掏出一大绽银子塞到林县尉手中。林县尉也不客气,收了起来。

“林县尉,张大人为官如何?”江耘开门见山地问道。

“为官如何?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会有不同的评价。”林县尉打哈哈道。

“林兄,莫要搪塞我等。”单一飞不满道。

“呵呵,现在人人都叫他狗官了。但对于我们属下,张大人还算和善。”林县尉说道。

“常平仓何时空的?”江耘问道。

“这事我实不知。”林县尉头摇得象拨浪鼓一般。几番问答之下,仍是问不出个头绪来,只得作罢。那林县尉说道:“前些天京城来了调查的钦差大人,也象你这般问了许多问题。”

江耘知道那应该是游酢,便问道:“现在他们的人呢?”

“下村去了。得,多谢几位兄台,林某还有事要办,走了。”林县尉说完就要告辞。

江耘拉住他,说道:“我们想见见张大人,你能帮帮我们吗?”

林县尉道:“张大人在牢里,是钦差大人亲自抓的人,你们去县衙的黄团练那边看看,能不能见上面,我就不好说了。”

“张大人家小何在?”江耘最后问道。

“不知。”林县尉不再多说,忙不迭地告辞。

三人告别林县尉,来到了县衙。县里的监牢便设在县衙的右侧,守卫众多,戒备森严。单一飞走上前去,冲着门口的一名卫兵说道:“差人大哥,我们兄弟几个想探望一下张大人,不知道能不能行个方便。”说着,塞上手中的一锭银子。那卫兵却忙不迭地推道:“不成不成,上头吩咐过的,万万不可。”

江耘见此情形,知道再无希望,只得作罢,三人刚过了街角,只听到后面有人轻声说道:“三位要看张大人么?”

江耘回头一看,发现是个师爷模样的老者,正低着头,看那样子,应该是他问的话。

“不错。这位先生能否帮得上忙?”王烨见机说道。

“不知道诸位为了何事呢?”那老者说道。

“我等受过张大人的恩惠,今日见他落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