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王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幻王朝-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不再看众人,径直走出了大厅。
  
正是午时,瀛州河间城外,突然想起了呜呜的角声。过了半刻功夫,角声稍歇,马蹄声似暴雨般击打着地面,一万契丹骑兵自大营中驰骋而出,分列于城下。好似一片黑压压的云。
  这都是耶律部最勇猛的战士,如今换上了唐军的精良装备,简直如虎添翼。手中握着乌黑闪亮的铁骑弓,这些年轻人相信,就算再和薛礼的三千近卫对阵,也能击而破之!
  耶律丰跨着马缓缓而行,从左到右把自己的战士审视了一遍。他满意地点点头,忽然一拨马,驰回了军阵中央,举刀高喊道:“兄弟们,从今天起,耶律部再不受人欺负了!”
  上万骑兵随之举刀呐喊,声震云霄,直要惊散头顶的浮云。
  耶律丰静静地看着这些战士,等呼声一落,他沉声道:“如今,耶律部已经是契丹的盟主,燕王答应过,只要打赢了南边的敌人,我们就能回家去!”
  听了这话,所有的战士都异乎寻常的沉默了。他们并不愿意替汉人打仗,但他们也知道,这是形势所迫,所以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沉默。
  耶律丰自然理解战士们的心情,他没有理会,继续道:“薛将军将会率领我们,直到攻下长安!”
  薛礼!听到这个名字,众将士先是一愣,继而群情激愤,整个军阵好似开了锅一般沸腾起来。耶律丰大怒,一时却也压制不住。契丹乃游猎民族,天性散漫,在军纪上自然比不得大唐。
  正在此时,北边天边突然腾起了滚滚的黄尘,似有无数兵马在行进。一眨眼的功夫,一队黑甲骑兵已经穿尘而出,急驰而至。有节奏的马蹄声震动着大地,如一曲催魂的破阵乐。令契丹的一万骑兵都感觉其势难挡,直要掉头躲避。
  眼看就要冲到,对面的骑兵似乎同时得了命令,骤然勒马。战马嘶鸣几声,不耐的刨动着地面,渐渐安静下来。尘烟散去,三千铁骑岿然不动,如铜浇铁铸一般。为首的一员将军傲然跨于马上,面容冷竣,仿佛一块万载寒冰。
  薛礼!
  契丹将士的心神都被这名天神般的将军吸引了过去,仿佛他的神彩更胜这三千近卫带来的冲击。而那些看不起燕军的年轻勇士,突然发现面对这样一支军队,自己竟生出无可抗衡的感觉。
  这便是薛礼的铁骑么?
  三千铁骑流散的杀气,隐隐的压迫着众人。不自觉的,一万耶律战士竟不约而同的后退了数尺。
  薛礼锐利的目光在他们身上扫过,突然冷笑一声。声音虽然不大,却如一根钢针刺入每个人耳朵中。这冷笑包含了太多的意思,令耶律战士们面色通红,一种羞愧感陡然升起,只是拼命咬着牙。
  “你们都怕了么?”薛礼冷冷的问。
  没有人回答,一万战士胸膛起伏,怒火渐渐燃烧了起来。
  “告诉我,你们怕了么?”薛礼朝耶律丰问道。
  “没有!”耶律丰双目尽赤,猛然回头吼道:“咱们怕了么?”
  “没有!”一万战士齐声怒吼,震得周遭的空气都在颤抖不休。
  “契丹的勇士,从不会怕!”耶律丰转过头,毫不畏惧的看着薛礼。
  “好得很。”薛礼淡淡的道。手中缰绳一抖,战马便“嗒嗒”的走出了队伍。他在契丹军阵前往复徘徊了几圈,才勒住了马道:“不愿意去攻关中的,现在就可以走了。”
  
此言一出,一万战士连同耶律丰都愣住了。他们盯着薛礼,等着听他的下文。
  “我知道你们很多人都在想,替汉人打仗不值得,是不是?”薛礼冷冷一笑,道:“但我可以告诉你们。若幽州败了,不光燕王,连契丹也不会有立足之地!”
  “记住,你们就是在为自己打仗。”薛礼顿了一下,目光冷厉的扫视着。无声的威压更胜千言万语,上万人竟不敢发出半点声息,就连马匹都异常安静。
  “为自己打仗都不愿的人,没资格和我薛礼并肩作战。”薛礼把马一带,让开一条无形的道路,晒笑着道:“想走的,都可以走了。”
  没人动,没有任何人动。所有契丹战士感到异常羞愧,同时有了一种被轻视的屈辱。他们的头颅高高抬起,眼中的怒火足以烧穿一切阻碍。
  “薛将军。”耶律丰控着马来到薛礼对面,他行了一个标准的唐军军礼,然后斩截的说道:“你看错了!”
  “是么?”薛礼挑战般的扬起眉毛,目光似乎透过耶律丰直射向那一万契丹战士:“证明给我看。”
  耶律丰猛然一拨马,驰过军阵,朝所有人大喊道:“全军跟我拿下博野城!挡我者,杀!”
  “杀!”仿佛黄河决堤,激荡多时的气势终于找到了一个宣泄的闸口,一万契丹铁骑如同不可阻挡的洪流,疯狂的朝天边奔泄而去。
  “你们,会不如他们么?”静静的看着契丹骑兵渐渐奔远,薛礼似乎不经意的朝身后发问。
  “不会!”三千人异口同声的回答,竟似由一个人发出。声音并不高昂,浑厚得如同实质,那是一种并不须高声叫喊的自信,却更加令人胆寒。
  “去吧。”薛礼淡淡的命令着,眼中逐渐燃起了火光。
  对于地处黄河北岸的河北道来讲,这一万三千骑兵实在是太过强悍了。就像一股无可阻挡的旋风,肆意席卷过境,所到之处,无一敢出门迎战。即便不出门授降,也只能龟缩在城内。
  大唐不动刀兵久已,内地州府空虚,根本无法抵挡。曾有的一些兵力,也在对幽州的战争中消耗殆尽,而关中兵力回收,没人给他们补充。说起来,从开战之前,这些地方已经被放弃了。
  燕军打着“入关平叛”的旗号,兵不血刃的接管了数十州郡。那些守城官兵也未作什么抵抗,本来么,反正都是大唐的皇子,不管谁做龙庭也都是他李家的天下。在这风雨飘摇之际,他们这些外臣实在很难坚定立场。
  更何况,他们也有心无力,朝廷的军队怕是都缩到了黄河以南,无力顾及他们了。
  于是,燕云铁蹄一路南下,几乎毫无阻挡。二十日后,兵陈黄河北岸,与灵昌城隔河相望。与此同时,燕军本部兵马陆续开赴,除重镇邺城,基本控制了河北大片地域。至此,幽州攻势稍缓,似乎在等待时机,好一举渡过黄河。
  幽州的动作传到长安,一时朝野震动。比之吴王的“反叛”,燕王的进京“平乱”更令人心惊。若说吴王是一只狡猾的狐狸,那燕王就实实在在是匹噬人的恶狼。至于二皇这条不知藏身何处的猛虎,则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朝廷上下都知道,若这三个皇子同时进攻长安,那此仗不打也罢。现在光是面对两个皇子的前后夹击,就已经捉襟见肘,焦头烂额了。
  
河北失守,本也是意料之内的事情。只是没想到会如此突然,如此彻底。吴王和燕王的动作,简直像商量好了一般,配合的恰到好处。到了此时,太子不禁为自己没有出兵江南的明智举动庆幸不已了。
  接下来的时间,是在反复的争吵和定夺中度过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两方面:第一,是否向洛阳增兵;第二便是要不要从太原进兵,直取幽州。
  最终,太子令武卫将军牛进达为河东防御使,驻守太原,总领河东防务,不可轻易出击。而原河南防御使许谦坐镇洛阳,原地募兵,以御来敌。
  明眼人一看就知,这个对策未免保守。这样一味的守下去,形势只会越来越糟。不过太子也有他不得已的苦衷,南边李陵自十余日的按兵不动之后,又开始有所动作,正慢条斯理的蚕食着山南道全境。山南关中只隔了一条秦岭,万一突破过来,便一马平川,长驱直入了。
  到底先顾那一边,太子也左右为难。更何况,暗中还藏了个虎视眈眈的二皇子李征呢?
  于是,一番艰难取舍之后,关中制定了防幽州,击江南的策略。自从薛万彻在幽州大败而归,战胜幽州铁骑这种神话已经不大有人敢说了。相对而言,击破吴王倒是比较现实。
  对吴王陵,太子已经放弃了围魏救赵的计划,而是打算直接进攻襄阳,力图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击溃。他已经有些后悔了,自己不该耽误那十来天的时间去观望,早知李沐风会如此快的攻来,他应该抢在前面击败李陵才是。
  其实也怪不得他,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这是千古的道理。他的兄弟们,也同样错过了一次次关键的机会。从现在开始,就看谁能尽量少犯错误了。
  关中共有十五万卫戍兵马。其中潼关守军三万,南北衙禁军共五万,分散于各州府的番上部队共七万。这是太子真正能抓在手中的力量。至于大唐名将侯君集、执失思力等人都带兵于西北,回援尚须时日,暂时不可指望。而实际上,太子也不能断定这些人是否会听命于自己。
  这十五万人中,潼关的守军是不能动的,只能增,不可减。而禁军也不大可能派出去作战,于是这七万番上的部队便分出了五万,由薛万彻极力推荐的恒元将军率领,出关破敌去了。至此,关中正规的守军还有两万不到。
  太子也是在赌博。尽管关中已然开始大肆募兵,派出的兵源很快便可补足,可谁都知道,这些没训练过的新兵是不堪一击的。他们真正的作用,或许只是给人一个数字上的安慰。如果此刻二皇子率军来攻,长安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开门献城。
  依照太子的性子,向来不喜欢行险。然而此时的形势,却又不得他选择。他只能困兽般在长安等待,等待着前方传来的消息,不管是胜利还是失败。
  此时,李沐风正率了一万燕军南下而去。这是支援的军队,仍归薛礼统领,堂堂燕王也不过起到运兵之责。经过几日的行军,大军终于到了黄河北岸。当日天气极为晴朗,立于高坡之上,遥岑远目,正看见滔滔黄河水如同一条蜿蜒的巨龙,滚滚朝东方去了。
  “好气魄!”林凡登时起了登临之慨,脱口赞叹。
  李沐风笑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