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家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农家母-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冯玉姜问钟传秀:“这件事,你女婿怎么说?”

钟传秀委屈地说:“指望他怎么说?就说他妹妹从小娇惯,叫我让着点,别跟她一般见识。”

冯玉姜想了又想,大闺女已经嫁到吴家了,她这当妈的,眼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尽量把小夫妻往好了带,兴许还有机会改变这样的悲剧。

“别哭了,传秀,妈不觉得自己卖包子丢了谁的脸,你也不用为了这个生气。你就安心在娘家住几天,只要你们小夫妻好好过日子,旁人都不重要。”

******************

安抚了大女儿,冯玉姜自己却忍不住暗自郁闷。晚间的时候,她盘完了当天卖油煎包的帐,跟钟继鹏说起这个事。钟继鹏听了老大不高兴。

“这传秀的婆婆真是护短,我钟继鹏的闺女,还高攀他们家不成?”

冯玉姜说:“我听说这个双贵,读书读不成,家里头还舍不得叫他干一点活,仗着他爸是生产队长,拈轻怕重的,真不知道将来怎么生活。”

钟继鹏听出了她的埋怨,脸色有些挂不住,说:“树大自直,再说吴家家底子厚实,哪用你操这个心!”

他看着冯玉姜手上那一叠子毛票,问:“你这个包子还蛮好卖?我听说怪多人去吃。”

“反正,好好干下去,挣钱不比你那三十几块的工资少。”冯玉姜毫不谦虚。她算过了,她这也就干了不到二十天,整的钱已经远超过钟继鹏那点工资了。

当时老百姓有句话,一级工,二级工,不如社员两畦葱。那年代生意的确好做,怪不得那些最先下海的人都先富起来了。冯玉姜现在有信心当那“先富起来”的人。不管是卖包子,还是干别的,她现在觉得只要肯干,干啥都穷不着。

钟继鹏听着心里有点不是滋味,这女人一个人做点小生意,挣钱多少他也掌握不着,这是要挑战他一家之主的地位呀。

“挣多挣少,你都得记清楚,有空跟我交交账。”

冯玉姜撇撇嘴,说:“跟你交账,多了少了你能知道?怕我藏钱,你跟我上街一块卖?”

“呦呵,才挣了几个钱,烧得不知自己姓什么了吧?”钟继鹏变脸。

“我本来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冯玉姜反驳,“我想过了,只要你跟山子他奶不干涉我的事情,我挣钱供三个孩子上学,学费我管。山子以后搁学校里也不用光吃煎饼了,中午去我那儿吃包子。”

冯玉姜感觉说话硬气多了。

******************

“过九天”之后,钟传秀回婆家的日子,吴双贵来接她。

冯玉姜这天照样出摊子。因为不逢集,顾客大都是上学上班的,或者买早点的,她便提前收了摊子,推着家什回家。

“他姐夫,我听说你家小妹爱吃包子,别的不敢说,包子有的是。”

冯玉姜说着,拿出一个大油纸包,满满都是油煎包,这是她特意留下的。她把油脂包递给吴双贵。

“拿回去叫亲家母和你家小妹尝尝,抽空让我认认你小妹,喜欢吃就尽管来,管够!不用客气。”

吴双贵脸上有些不好意思,忙说:“婶子,你做点小生意也不容易,哪能要这么多!”

“婶子别的本事没有,做点小生意,你们别嫌丢脸就行了。”冯玉姜说。

晚上,吴家的饭桌上摆上了两大盘油煎包,吴母看着埋头吃饭的钟传秀,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一口气憋在心口,还又不好说什么,忍不住冲着正夹着包子吃得欢的吴双玲发火。

“这么大的闺女孩,整天就知道吃,饿死鬼托生的!”

吴双玲嘴巴撅起老高,抗议地小声低估了一句什么。吴父瞪了老婆一眼,把筷子一摔,不吃了。

吴母生了半天闷气,开始找钟传秀的茬儿:“吃个饭也慢吞吞的,磨磨唧唧,这要是指望你干活,还没有吃饭的时间多!”

钟传秀放下筷子,也不吃了。望了一眼起身走开的媳妇,吴双贵无动于衷,专心吃自己的饭。

满月之后,钟传秀走娘家走的很勤。吴父给吴双贵在镇上农具厂找了个学徒工的活,便经常不在家,反正是农闲,钟传秀一有功夫,就跑回娘家来了,冯玉姜满心担忧,又不知怎么说她。

不过钟传秀来的勤,她的包子摊倒是添了个得力的人手。尤其逢集的时候,她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现在娘俩一起干,冯玉姜煎包子、卖包子、收钱,传秀就跟着她揉面、剁馅、包包子,生意做的顺溜多了。

渐渐地远近来赶集的人,都知道街上有家卖油煎包的,味道好,价钱不贵。赶早集的生意人习惯来吃几个,赶闲集的老百姓习惯捎带几个回家去,给孩子打馋猴。冯玉姜这包子真算是卖开了。

这年冬天不算太冷,冯玉姜在自留地里种下的菠菜因为盖了干草,居然长了。虽然不是太大,但总算可以吃的。腊月里,冯玉姜看着天冷,又开始做丸子汤,跟着包子一起卖。

所谓丸子汤,是把萝卜切成细碎的丁,放上少许面粉搅成坨,做成鸽蛋大小的丸子,在油锅里炸出来。吃的时候先烧上一锅葱花汤,抓几个丸子放在白瓷碗里,点缀几片青绿的菠菜、芫荽,用滚开的汤一浇,可口又暖和,就着油煎包,就是一顿无上的美味了。喜吃辣的,自己动手放上两勺辣椒面,在寒冬里喝得头上冒汗,满心舒畅。

冯玉姜尝试着把炸丸子的白面里掺上一半豆面,炸出的丸子有股子特别的香味儿,客人吃了都喜欢。

晚上,娘儿两个在煤油灯下盘账,算着算着,钟传秀就笑了。

“妈,照这么下去,不用说上学,我弟娶媳妇的钱也不愁了。”

冯玉姜抽出三张十块的,递给钟传秀。

“这给你,这阵子你整天跟着妈干活儿,挣钱咱娘俩一起分。传秀,你也不能总呆在娘家,明天回婆家看看吧!”

“我不要,妈你先收着。”钟传秀推开冯玉姜递过来的钱,说:“反正我回不回家吴双贵他也不在意。白天他不在家,他妈跟他妹看我就拉着个脸,好像我是硬赖在他们家的外人,处处挤兑我。我不想回去。”

冯玉姜叹口气,这小夫妻俩,她算是看清楚了。钟传秀整天呆在娘家,吴双贵也没来过两趟,白天娘俩在街上卖包子,吴双贵也没来瞧一眼。

这哪是小夫小妻的样子!

☆、第11章 送年礼

一到腊月半,老百姓就开始忙年了。

冯玉姜放下一袋白面,又从手推车上拎下来一个小些的布口袋。

“妈,还有一袋子面?”刚子开心地瞧着。

“不是面,这里是糯米,放水里泡酥了,碾成糯米粉,过年给你包汤圆吃。”

“包汤圆吃?噢,有汤圆吃了。妈,包红糖的。”

“行,包红糖的。”

二丫说:“妈,包芝麻的。”

“行,包芝麻的。”

刚子又嚷嚷:“妈,过年包肉饺子行不?张卫红在学校里说,她家过年都包肉饺子,一口咬下去直流油。”

“行,包肉饺子。猪肉大葱的,管你吃足。”

冯玉姜一一答应着。不知为什么,她对这个年特别上心,这是她重生回来的头一个新年,她卖了一秋一冬的油煎包,虽然算不上多有钱,但给孩子过一个富足的年还是够的。

怪不得八十年代早早下海的人都富了,生意好做!冯玉姜打定了主意要做那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她脑子里并没有什么大方面的想法,只是想,只要好好干,肯定能挣到钱。

钟继鹏下班拎着一兜子预备过年的糖疙瘩回来,一进门就叫钟母拉进了东堂屋,一阵数落:

“这女人越来越自说自话,不听支使了。你为个大男人,拿不住自己女人,还有点出息吧?她现在挣没挣钱我不知道,她一分钱都不朝我这交,一点规矩没有,这个家什么时候轮到她当了?女人当家,墙倒屋塌,你看把她能的,你脸上还有没有四两血?照这么下去还了得?”

钟继鹏抹了一下额头,说:“妈,她一个人在街上卖包子,钱的事谁能掌握?你说能怎么着?你一把年纪,还能跟着她上街专管收钱?天寒地冻的,你也受不了那个累。她又不傻,家里好几个孩子等钱花,她自己也没个娘家等着贴补,她那个干妈孙家,日子比我们富足。她不管挣多少钱还不都留给家里花!”

钟母听了,更是一肚子气没地方发,几天之后,冯玉姜去孙老太家送年礼,钟母总算找着发作的机会了。

这天一大早,冯玉姜忙碌了一早上,去镇上买了四色礼,打算去孙老太家送年礼。她割了一大块肉,买了两条三斤多重的鲤鱼,两只大公鸡,四瓶酒。

走路去,背不动啊!推手推车去,也太远了!骑自行车倒是方便,可她根本就不会骑车。冯玉姜在心里琢磨着,打算叫山子骑车跟她走一趟。反正几个孩子放了寒假,在家里也没事做。

正想着,钟母冷着脸骂开了。

“这日子不能过了,做贼养汉的,花钱跟谁打招呼了?你眼里还有这一家老小吗?你干脆把家里搬空算了,全拿去填糊旁人去!”

冯玉姜一听,这是嫌她买年礼花钱多了呀。她不紧不慢放下东西,说:“妈,送年礼这事儿,不是跟你说过了吗?你叫我自己看着办,他爸也叫我自己看着办。我就自己办了。四色礼这是随大流的,谁家送年礼不都这样?”

“说的好听,我看你还是买的少了,你怎么不买一口猪送去?你怎么不买八色礼送去?你看看家里还有什么能送的,全都送去。”

冯玉姜笑笑,说:“妈你说的也是,不过我觉着买八色礼有点多了,这样吧,我回头顺路到镇上买几斤点心,再买两条烟,凑够六色礼,你看行不行?”

钟母气得直拍巴掌,连声咒骂:“作死的,这是不当日子过了。我白活了这一把年纪,累死累活,老的少的操碎心,没人把我当回事了。我儿子倒了血霉了,摊上你这个穷败家的女人……”

冯玉姜收拾了几样礼物,叫山子:“去看你大伯家的自行车用不用,不用你借来骑一天。”然后转向钟母,说:“妈,我去了。你要是骂累了,回屋去歇一会儿。”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