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商人在明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位面商人在明末-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问张田:“这里施肥吗?似乎肥力不足啊。”

    “有施肥,村里的土地就这片地施肥最多了。”张田得意的说,完全把刘白羽说的这块土地肥力不足的话忽略了,而事实上村里的肥料主要是自家的粪坑,猪圈里的厩肥,村民也就张田家人口多,养得起猪,种地自然也就“阔气”了许多。

    “施豆饼吗?”

    “豆饼是什么?能吃吗?”张田反问说。

    “能吃的……不过这个不是重点!就是大豆榨油后的东西了!”

    “豆油这种金贵东西,我们这里哪有啊!”张田苦着脸说道。

    原来说了半天,本地没有大豆榨油的习惯。榨油基本上是用不占好地的芝麻和菜籽。剩下的籽饼倒是也一般都用来喂猪,猪粪才用来肥田,刘白羽说的那种施肥办法,本地是视为奢侈**的,要被人称为败家子的。

    “肥料不够,相当不够。”刚看完农技书籍的刘白羽做专家的摇头模样,你这地里肥料缺得也太厉害了,特别是缺氮肥。按照张田家精耕细作的劲头,只要施肥按理说就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张田不知道什么叫淡肥,莫非还有咸肥不成,但是地里缺肥料地力不足他是为此长久苦恼的,自然就回答说:

    “我也知道不够,可是肥料难找啊,这里离乡镇实在太偏僻了,全是种地的……”

    古代没有化肥,全靠农家肥。农家肥听起来很环保很绿色很小资,但是说的穿了其中的有效成分极少,笔者查了一下数据,顿时吓了一跳,1000斤人粪尿的氮素含量才相当于25斤的硫酸铵。尤其是张田这种纯粹的农村,因为离乡镇比较远,农民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劳力和资金在收集肥料上面。

    对人口比较密集区域的郊区农民来说积肥的来源很多,最方便的就是从城市里获取市民的粪便和生活垃圾。但是这只是一小部分农民的幸福,纯粹的农民这方面能获得的肥料就很少了,当然有些历史研究者认为这些郊区农民算是半工半农,因为他们花在打零工的时间和获得的酬劳方面基本相当,说是农民其实是比较勉强的了。

    刘白羽想起自己来之前,恶补的不需要化工就能得到的天然肥料,南方沿海有鸟粪石这种天然东西,还有传说中的褐煤,不过对于山东来说,这些东西不比化肥更现实,都挺玄幻的。

    总得来说,张田家的土地基本问题是土壤肥力损失较多。过于精耕细作,施肥量有限,又没有种植绿肥的习惯,造成土地持续性缺少氮肥造成的低产。刘白羽知道这在本地不算是个别现象,刘白羽走了一路的很少能发现庄稼长势良好的土地,除去大的天灾**之外,缺少肥料是个相当主要的原因。

    张田自己对此也很头疼,但是这问题不容易解决。有机肥料这东西肥力低,用量大,要能就地取材才好。如果太远了,农民花费的人力成本不合算还其次,就那个稀泥一样的路,运进来也是很让人头疼的。

    刘白羽把各处的土地、作物看过之后心里拟订了一个方案。

    他向张田提出,今年的小麦面积减少一半。只在土壤肥情较好的田亩上播种,其他状态不佳的田亩上,这一年统统改种蚕豆。

    种植豆科作物的目的是为了固氮。目前土地最需要的肥料就是氮肥。目前刘白羽没能力立刻提供大量的氮肥,只能采用这个土方法来增加土壤肥力。

    收过蚕豆之后,他计划再种植一季苜蓿作为绿肥。苜蓿可以收割几茬,收下来的茎叶用作自己将来大规模骑兵马匹作为饲料余下的部分到春天翻耕直接压到泥土腐烂里增加有机质。这样一来,土壤的肥力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了,如果连续几年就能让土地变声高产田。

    张田听说这二老爷一来就要叫他抛荒一半土地种蚕豆这种零食,还要在冬季种什么苜蓿草,不由得脑袋大摇特摇,说这样岂不是少了一半的收成。地力再差,总能有些收获。种了这许多的蚕豆给谁吃去?

    “你种出来的蚕豆,老爷我都要。”

    所谓的无公害豆类是位面商人系统迫切需求的农产品。无公害蚕豆则是达到了三十或者五十元一斤的超高价格。

    张田沉默不语。刘白羽又和他说:自己提供的小麦品种亩产翻倍是没问题的,这些蚕豆不就是多出来的收益了么,蚕豆的出路也不用担心――自己无限量收购。银子或者糙米换都是可以的,是个没有风险的好事。

    张田只管皱着眉头,木着脸就是不说一句话。刘白羽急了,有什么问题和困难说啊,学徐庶进曹营是怎么回事?大声道:

    “二老爷说话你是懂得!我刘白羽什么时候说话不算话了?我家大业大,穿金戴银的,能看上你的这点家当?你好好的思量了一下,对你只好有好处没有坏处!非要我和张大哥说一声么?你还是得这么种!不过你的管事可不见得能继续干下去了!”

    这话收到了奇效。张田扑通一声老老实实地跪下了;颤着声音说道:

    “二老爷,我就是一个下人,给张家干活的,这地是张家的,按理说要种什么,甚至就是张老爷说什么都不种,那也和小人无干,小人也不敢做奴大欺主的恶事,只是小人一家七口,要是粮食不够,那是要饿死人的,还请二老爷恩典,恩典!”

    “那我先给你一半定钱,因为水旱天气收成不足,就等到来年再还,这总满意了吧!”刘白羽无奈的说道。
28做好事也难
    “这……二老爷年利多少,驴打滚么'每月复利'么?”张田试探着说道。

    “这算定钱,不算利息的!”刘白羽觉得张田思路实在是太广了,难道明朝就没有订货金么?

    “但是二老爷,因为水旱天气收成不足,你总得把订金收回去吧……”张田疑惑的说道。

    “那是自然要收的……”刘白羽点了点头,这是正理,只不过如果这样,那自己的优惠政策诱惑力可没多大了。

    张田觉得这二老爷说是心善也好,说是不接地气也好,对于庄稼人的心理还琢磨不透,于是给刘白羽解释出了问题所在。

    在张田嘴里,刘白羽一向认为的淳朴的中国农民形象彻底坍塌了,而是狡猾大大的,刘白羽这种最原始的订单农业漏洞太大了,如果给农民们先付款,农民们只怕会把这笔钱作为印子钱贷出去,不会把心思放在庄稼上,甚至有不知死活的家伙,会直接拿着刘白羽的订金,和二十一世纪还不起钱的老板一样潜逃。

    “这农民们会把这笔钱作为印子钱贷出去?他们怎么收本息呢?”刘白羽印象中,这放高利贷的都得是膀大腰圆,带着刺青,凶器的黑社会,如果在现代还要有枪械,和老实巴交的中国农民根本就不沾边啊!

    “谁家还没个婚丧嫁娶啊,不借钱怎么办?都是一个村的,如何赖着不还?”张田觉得刘白羽有点不接地气了。

    “可是他们已经连地都没有了啊?”刘白羽疑惑的说道。

    “没地家里总有农具,菜刀,铁锅,劳力吧!真还不上就得给人当十几年没工钱的长工……人家还不见得喜欢你还呢!?”张田解释说。

    感情我这么做在人家眼里就是傻逼啊!刘白羽只好收了自己这订单农业的主意,试探的问道:

    “如果我先付两层定金,签订文书,有多少我们收购多少呢?”

    “文书?文书对那些种地的有什么用?他们都是睁眼瞎,数都说不明白的,敢相信文书么?”张田表面上鄙视农民,实际上提醒刘白羽,对于文盲居多的农民来说,文书基本上和鬼门关无疑!

    这!!!刘白羽本来想骂街,不过心里忽然想到一句话,换位思考!

    作为文盲,这个时代农民对文书的恐惧何尝没有道理呢?懂几个字,在文书里玩弄花招,骗走农民土地的事情还少么?何况自己在农民眼里是高高在上的二老爷,自己只怕取得了他们的手印,都不用写什么内容,直接就可以让他们倾家荡产!

    至于说自己家大业大,穿金戴银的,不可能看上农民的这点家当,这话本来就是强词夺理,多少倾家荡产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就是被家大业大,穿金戴银的老爷们榨干的么?

    刘白羽想到这里,挥挥手让张田出去了,没想到这施恩与农民,对于自己争霸天下的人心是靠不住,对佃农来这套依然靠不住!这拥有田皮的农民也不是一无所有啊!

    那么,招募流民如何?刘白羽猛然想到,自己可是有位面商人外挂的,其实就是种一点绿色蔬菜什么的,通过位面商人交易平台,也能从未来换来海量的粮食,只要注意疾病,控制人心什么的,那可比收买一般农民见效的多了。再联想到黄大力说山东总兵刘泽清手下有不少辽东农奴,可以买过来,作为自己的核心力量,正好自己现代的口音被误会是辽人,这个年代的同乡威力可不是二十一世纪能比的。

    刘白羽想着想着,觉得困了,心情郁闷的他也没有吃饭的心情了,草草的吃了一碗方便面加牛肉干,刷牙,睡觉去了

    这天晚上张田和他老婆又打闹了一场,刘白羽觉得这张田的老婆简直就是他的对头,什么事都和他唱反调,刘白羽不知道的是,这一次还是刘白羽惹出来的,他这次顺手给了张田家几十斤肉,以及雪花糖,雪花盐等等好东西若干,张田本想二老爷吃的高兴了,能顺手把剩下的赏给自己家,可是因为刘白羽的计划失败,导致心情不好,一口没吃,张田夫妇如何敢把这些东西都留下。

    张田老婆说张田不懂事,说话不当让二老爷烦了,赏赐也飞了,是天生上不了台面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