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商人在明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位面商人在明末-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天才率领学田剩下了的几户佃户,包括学田的庄头,算是半个管事人,只是看模样比其他人好不到哪里去,还不见得比张府的粗使奴才体面。这十来个人候在地头,恭迎张天宏和刘白羽的到来。

    刘白羽本想和李天才客套了一番。李天才教谕好歹是个秀才,又有大名,该给些脸面的,不过刘白羽一见这厮精神状态都可能不正常了,于是只拱了拱手,冷眼观察起来。

    这李天才瘦的皮包骨头,皮肤也是灰白的颜色,配上这破衣烂衫的还真像个佃农,如果不是一对眼睛还是相当有神,刘白羽是看不出来他和身后的佃户们有什么区别。

    刘白羽打量人家,殊不知人家还打量他呢!而在李天才心中,对于刘白羽可没啥好印象,李天才自然听说过张天宏病的几乎死掉,被刘白羽起死回生的事情,不过他确实因此把刘白羽划到了骗子的行列之中!

    凭啥县里名医都治不好的病,你就治好了呢?十有**还不是因为本身就是你下药害的?这江湖骗子的伎俩,张天宏居然看不出,真是当局者迷了!

    后来又听说刘白羽是辽民,颇有钱财,李天才又自动脑补为辽东海贼了……反正在当时山东人心里,即使是大明的官军,东江镇和山东渔民也是因为渔场的问题屡有冲突,也和海贼无异了。

    李天才还是第一次近距离的看到“海贼兼任骗子”的刘白羽,见来得人面貌端正,甚至有点富态,不是想象中凶神恶煞之辈,似乎是富贵人家的子弟,心里总算是落下这块石头了。

    总而言之,刘白羽第一次和李天才相遇,都奇葩的认为对方是非主流!
55真是个书呆子
    不过李天才作为一个老秀才;心中对于刘白羽这种用钱买秀才的行为;内心深处还是极不认同的;凭啥我辛辛苦苦十几年成为一个秀才?而你直接拿钱买就行?这不是斯文扫地么?

    要知道在大明朝,理论上一个读书人要想成为秀才,先要过三关,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的考试。县试一般由知县主持,本县童生要有同考者五人互结,并且有本县廪生作保,才能参加考试。试期多在二月,考四到五场,内容有八股文、诗赋、策论等,考试合格后才可应府试。府试由知府或直隶州知州、直隶厅同知主持,考试内容和场次与县试相同,试期多在四月。

    府试合格方可参加院试。有些读书人要多次尝试才能通过最基本的县、府试成为童生。亦有人得到童生的身份后,院试多次落第,到了白发苍苍仍称“童生”者大不乏人。为什么会这么艰难呢?这要归结到每个地方都有生员名额数量限制。一般人以为童生就是秀才;其实是以讹传讹罢了;当然也证明了那个沦为流民的刘红宇其实也算不错了;这个年纪就是童生;如果家里钱再多点;能游学构建自己的关系网;秀才其实手拿把掐的。

    即使成为童生;还有另外一道鬼门关;那就是所谓的院试又叫道试,由主管一省诸儒生事务的学政主持。院试合格后才能称秀才,方可进入官学,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在科举制度已经相当稳固的明朝,明初定制;生员名额有定数;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每人月给米六斗为廪食。

    在文风盛藻地方,可能有数千童生参加院试,经过学政和大宗师考核,争这几十个秀才名额中的缺额,竞争可谓非常激烈。因为如果没有被革去功名、亡故、高中带来的秀才缺额,每个县就这么点有功名的读书人,如果家境不是殷实,不是乡里的大姓家族,小户人家能有人考上秀才,已经算很不得了的殊荣。

    当然;我说了半天;其实也仅仅是理论上;而且是拿最难考的江南做列子的;如果是偏远的地方;比如云贵这种半汉化地区;认字的都没几个;学子可能直接就背诵一下论语;就直接是童生;能写几笔好毛笔字;就是秀才了;应该说现在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只要复习半年;做一下针对的适应性训练;还真就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这各地考试难度;差距如此之大;说实在的;单纯从考试角度来看;江南考生因此对其他各地考生不服;甚至要玩科举垄断;也不是什么不可以理解的事情。

    而到了明朝末年;由于学田被历任教谕通过种种黑白手段据为己有;加上明朝的低工资;教谕不花样百出的创收;那就是被饿死的命;这下限已经是一再降低;偏远地区秀才;童生明码标价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次建州夺辽东;固然是辽东人民的大灾难;但是和穷教谕的现实结合;在直隶和山东;却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买卖。

    这也就是所谓的“辽东秀才”;随着辽东战乱,努尔哈赤的大屠杀,往日金贵的读书人成了第一个被屠杀的对象,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造假自然就是死无对证了,于是就出现了各种没有半点辽东口音的“辽东人”到各地的教谕那里补“秀才”,当然,这也是要给教谕们一点小意思的……

    应该说,起初这所谓的“辽东秀才”虽然是众所周知的西贝货,还算是高仿的,冒名顶替,做假档案,假人证,假物证,还真是经得起查的,当然,如果到辽东原地去查,那立刻就露底了,因为这些所谓的“辽东秀才”连家乡山水位置都记错了,不过大明朝的文官敢去努尔哈赤的地盘么?

    所以这些所谓的“辽东秀才”说是天衣无缝那是胡吹,说是以假乱真还真不是吹的!不过呢,后来这事被魏忠贤知道了,九千岁忽然发现这些读书人为了功名似乎还不如阉人们,于是索性故意用来恶心读书人们,让阉党批量制造了这些所谓的“辽东秀才”!

    这上行下效,所谓的“辽东秀才”就从高仿的货色,变成了挂着羊头的狗肉了,价格也一路下跌,从最高峰的二百两,直接跌倒了二十两,而且还有继续下跌的趋势……【这一段是剧情需要,非史实,别当真了】

    这也就是为啥如果刘白羽不是辽东口音,李天才反而觉得正常,而是真正的辽东口音,李天才反而吓了一跳,提心吊胆的原因。不过既然李天才对刘白羽有了偏见,就自然有些不自在的样子,脸上表情在苦笑之间徘徊几次,最后不知道是哭是笑的对着刘白羽说道。

    “这次要劳动刘先生了。”李天才勉勉强强的作了个揖,“现在年景不好,稼穑原非小事,学田的好坏更是事关本县的文章士气……”

    您不知道笑不出来装笑最吓人么?刘白羽也是知道了,这位和关县令一个毛病,或者说这年代的文人们都是有点吃硬不吃软的毛病,索性干脆当头棒喝:

    “我曾听大哥说过,李天才教育是难得的夫子,不但自身正派,而且用于任事,哪知道实际一看,真是……”

    “真是什么?”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什么!你……哼,你一个纨绔子弟,哪里知道这实事艰难!”

    李天才怒极反笑,指着刘白羽的鼻子说道:

    “你知不知道,这笔墨纸砚需要多少钱,这童生们的补助需要多少钱?你知不知道我为了挣钱,都不顾读书人体面,自己下地耕田了……算了,我也知道你想说什么了,无非就是什么买卖童生名额之类;可是,可是……”

    李天才花白的头发胡须都直立起来,脸上虽然带着笑,却是流着眼泪:

    “可是这世道,你不要脸,还有更不要脸的,我上个月才算想开了,想请当地士绅认捐几个,哪成想都到邻县去成了童生!这世道,贪赃枉法还要快才行,实在是……”

    “既然李大人口口声声是做实事的,学生就问你一句,你身为教谕,知不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既然这个时代不流行好好说话,非要玩愤青流才吃香,那么现代人刘白羽喷起来还怕这些古人么?

    “书生之见!教谕的职责不就是培育一方文气么,这谁不知道,可是没有钱,连穷童生的生活都照顾不了,何谈什么培育一方文气!?幼稚,幼稚!”李天才指着刘白羽不停地摇头,显然是为刘白羽朽木不可雕感到无奈,换成网络语言就是深井冰晚期,可以放弃治疗了!

    你老喷人的时候能不能别自相矛盾,先说我是纨绔子弟,然后又成了书生之见了?说话过脑子没?

    刘白羽微笑着对着李天才教谕卖萌,还对他眨了眨眼睛。

    “你自己说话颠三倒四,还说别人!”李天才也反应过来,自己这次的失误是有点低级了,不过他就是个不愿意认错的人,直接倒打一耙!

    “我没说你什么吧?都是你说我好不好?”刘白羽泪流满面了都!

    “总之是你恶意误导!”李天才就是死不认错!

    “不谈这个了,教谕大人,你承不承认,这做事实不外乎就是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步?”

    “你说的倒是有些条理,不过有句话知道么?知易行难啊!连基本维持的钱财都没有,如何弘扬地方文气呢!?”李天才摇了摇头。

    “那么,我就分析一下吧,实际上弘扬地方文气和维持的钱财,完全是可以兼得的!是吧?”

    “你这人又是书生之见了,这仅仅靠学田的出产维持县学的支出,也就是太祖,成祖时候能勉强做到,现在就是江南也做不到啊!”

    李天才现在彻底认定刘白羽属于食古不化的书生了,这说的都是哪个年代的事情?于是好心好意的给刘白羽科普:

    “你别看江南吹的如何文气鼎盛,其实和当地的县学关系也不是很大,主要还不是靠着林林总总的书院?就是著名的东林党人背后也是靠着东林书院,这靠着弘扬地方文气维持的钱财?嘿嘿嘿,吹的好大一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