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四娘给元娘结了钱,问起家里的情况。
“……私塾盖好了,桌椅也打好送过去了,只等着赵先生回来了……大郎哥的新房已经翻修得差不多了。吴家来人看过了,昨天送了好些家俱过来。爷嘴上没说什么,但我瞧着,他不高兴。”
张老爷子就爱脸面了,娶媳妇的事情,让亲家张罗这些个事,他心里哪能高兴呢。
他总觉得这亲事本来结的就矮人一头去。
要不是吴莲儿的坚持打动了他,他最后也不会吐口答应。
“这也没啥不高兴的。人家嫁姑娘,也是要陪嫁的。就当这家俱是陪嫁不就得了,想得那么多,到头来难受的是自己。没必要的。”张四娘觉得张老爷子想得有些多了。
有些事情换个想法,就会有不同的心境。实在没必要在这种事情上计较。最重要的是两个孩子能幸福在一起到老,还有什么能比这个重要呢?
况且,大郎与吴莲儿心意相通,两人都是个勤快,能干的,这日子将来肯定是差不了的。
元娘点头,“我娘也是这个话儿,可爹和爷是一个想法。所以,吴莲儿来的时候,他们都不咋和她说话。客气还是挺客气的,就是……”
就是心里不舒坦吧。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也许日子久了,大家一起把日子过起来,就能好些了。
“那大郎哥成亲日子订下了吗?”
元娘笑道,“订下来了,就在下个月,九月初七。我今天过来,也是想和你说这个事儿。”
眼下宋家与张家彻底没了关系。
有的,只是孩子们私下里的来往。
大郎结婚,张四娘肯定要送贺礼的。
“嗯,我记下来了。大郎哥的喜酒我可是一定要喝的。”张四娘想,即使她不能亲自去,也会提前将贺礼送过去。
医馆很是忙碌。
看病的,问诊的,抓药的……
刘成在一旁看诊,写处方。张玉凤则在柜台后抓药。
张四娘进来医馆时,两人都还没注意。
她静静地坐在一旁,看着两人忙碌的身影。暗道,若不是张玉凤当初的那个执念,怕是两人过得也会很好。就像眼前,夫唱妇随,这样的日子不也过得很好吗?
只是,当她的目光落到张玉凤的发式上时,不由得一暗。
竟然还梳起了姑娘头。唉,真不知她怎么想的。
“来了,也不说一声。闷坐在那儿,倒把我吓了一跳。”刘成忙完了,请她到后院里说话。
张玉凤略与她点头,留在前面看着。
张四娘笑笑,转着手里的茶杯,“我娘八月十六成亲。”
刘成眸光轻闪,微微一笑,“实在是大喜啊。”
“当然是大喜,否则我也不会特意过来这一趟。怎样?那天要不要过来?”张四娘笑着向他挑了挑眉头。
刘成笑着摇了摇头,这丫头,是想知道到时张玉凤会不会去吧?或者,她是想知道他会不会将顺子与宋氏成亲的事情告诉张玉凤?
“我既已说是大喜了,自然要过去。”
张四娘眉心一跳,放下茶杯,“到时,我可要亲自招待姑父呢。”
唉,到底还是个孩子,这就沉不住气了。
刘成嘴角噙笑,亲自给她倒了茶,“吃茶时,要慢慢品,才能品出个中滋味。勿盲从,勿心燥,更勿牛饮。”
张四娘垂眸低笑,“姑父教训得是。我记得便罢。”
这时,前面又有人来看诊,张四娘遂起身与他告辞。谢绝了两人的挽留,出了医馆往关帝庙旁的茶棚里去。
牙侩郑连杰已在那里候了半盏茶的功夫,两人相见略寒暄了会儿,便进入了正题。
郑连杰掏出一本小册子,“姑娘上次与我说的事儿,我如今看好了两处房子。一处是临近县城,一处临近镇西。居中之地的房子我瞧了,没有姑娘想要的那样。而且多是田地,正经的宅院都离着官道甚远。”
张四娘点头,她前段时间曾往县城去过,知郑连杰所言不虚。
第187 188 189章
ps:
很抱歉又断更了。脚没好,逞强去找工作,又来往医院之间。结果把脚又抻到了。如今脚肿在家,老实了……
三章合一,含4月15、16日补更。
****************************
单从价钱上,自然是临近镇西的要便宜些。
但张四娘有着自己的打算,指了指县城近处那个房子,让郑连杰再详细说说。
郑连杰暗暗咂舌,这丫头竟看中了这处房子。
价钱上比镇西的那处贵了不止三倍。
半年不见,竟有这样的能力。
这处房子离县城不过一里路。说是个村子,又不似村子。是个类似小镇的建筑群,村外是大片的田地。房子的位置是在村西。一处三进的宅院,原家主去了京城听说不回来了。这才要卖的。
“……还带了五亩良田。这宅子主人家经管得好,在后院儿还有一处极大的花园,有假山、廊桥,花鸟。”郑连杰把他眼中的妙处一一道来,末了,沉吟道,“好是好,价钱也贵,白银一百二十两,少一文钱也不卖。”
确实不便宜。
见张四娘没言语,郑连杰忙推荐道:“其实,我瞧着这镇西的也不错,独门独院儿,与镇上不过一墙之隔,才十五两银子。里面的家俱也有八成新……”
“有空儿去看看城东的那个。”张四娘端起茶水淡淡道。
啊,要看城东的。这是真要买了。
郑连杰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又闭上。人家买不买的,关自己什么事呢,管他便宜还是贵,重要的是有人买了。他也有了银子赚。
“好!”郑连杰痛快地应下。
两人商议下看房子的日子,郑连杰高高兴兴地先走了。
“呵呵,姑娘好本事啊。”胡老伯坐了下来。
看来方才他已经听到了,张四娘站起来施了一礼,复又坐下。笑道:“老伯过奖了,不过是运气好了些。”
张四娘如今再与这位老汉说起话来,多了几分小心。
她可没有忘记,当初王大山出事,就是这位老伯出力帮忙寻人的。顺子叔说,这老伯可是什么人都认识的……张四娘不是小孩子,顺子叔当时欲言又止的表情,她自然能体会得出他话中之意。
胡老汉佝偻着身子,看起来与寻常的老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此时。他的眼睛带着几分探寻与犀利。“听说。姑娘在这镇上买了一处铺面?那位置不错嘛。”
“老伯真是消息灵通啊。买这镇子左不过五、六天的日子,您老就已经知道了。”张四娘浅浅一笑。
心中不由暗讷,这铺子还未翻修,当日买下时。也不过是牙侩与周正在场,这才几日,消息竟已传到他的耳朵里。知道有人买铺子不稀奇,稀奇的是她这个一直没露面的东家,如今看来已不是什么秘密了。
如此看来,买那铺面倒是占了一个巧字。
为什么说巧?因为她刚露出风儿说要买铺子,不消一日便有了。不仅有了,而且这位置也是巧,正处在知味居与得月楼的正中。街的对面。
胡老汉笑而不语,怔时,张四娘的心猛地一跳。
这铺子原先是铁匠铺子。地段儿好,铺子里极为宽敞,铁匠铺子的生意也算不错……
怎么她刚一说想寻个铺子。就立刻就有了,还有这么好的一处……
原先她说是运气好,可这运气也……太好了些吧。
“老伯……”张四娘再开口时,情绪稍稍有了变化,带着微微的颤儿。
“四娘,好日子还在后头。好好把这铺子支撑起来,也不枉那铺子的主人拱手相让啊。”胡老伯笑着点了点头,不等她说什么,起身招呼客人去了。
有了那铺面,竟是因了他的原故。这一点,是张四娘万万没有想到的。
转眼到了八月十五。
忙碌了多日的宋氏,被张四娘强行拉回家里过节。
尽管宋氏一再坚持,可明天就是新嫁娘了,哪有继续做活的道理。
前几天去镇上的时候,张四娘从糕饼铺子里订购了一批月饼,今天一早便送到了。除却给关系甚笃的邻居,亲家、还有隔岸的大郎家外,剩下按份儿分发给作坊与鸡场的雇工,又给他们放了半天的假,各自回家过节。
送走了走来往过节礼的乡邻,又送走了顺子后。一家三口终于坐在小院儿里赏月,吃月饼。
与去年在张家过中秋不一样的是,宋家都是女人。没有本姓家长更没有主事儿的男人,自然不用像张家那般大肆祭拜。
宋王氏母女两人挨得很近,说着明天送嫁的事情。
依张四娘的意思,宋氏的再嫁也要办得风光,要比那新嫁娘还要热闹。可宋氏却执意不肯,宋王氏也是站到宋氏一边儿。
毕竟是合离了的,婚事办得再怎么风光,终究是差了一层。
宋氏露怯不想张扬,连放鞭炮的环节都免去了。只准备了嫁衣,以及收拾好的送嫁的嫁妆五担。
“……公爹也是这个意思。那头只摆一桌席面儿。顾家的亲戚也不多……”宋氏轻声说。
顺子姓顾,一早就没了娘。顺子爹把顺子拉扯大,上头本有一个大了两岁的姐姐。没过周岁时便夭折了。
张四娘顾自喝着茶水,听宋王氏道,“玉儿,你别多想。娘就担心你想不开。你也知道自己是个啥身份的人。咱不求那些面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