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国殇纪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靖康国殇纪事-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白日嫌短醉歌舞,
  明烛罗筵苦万家。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 五 回 宠六贼大宋埋祸根  贪享乐国势渐衰落 (1)

  宋朝的国势如日薄西山,宋徽宗虽然是侥幸获得皇位,但在即位之初本质上还不是一个坏人,曾经打算要励精图治,把暮气沉沉的国家恢复为太平盛世,为此他也曾大刀阔斧地改革,广开言路,###冤狱,选贤任能,俨然一个中兴天子。假若他能够持之以恒,北宋还是有救的。
  但是,这段清明的政治没有维持多久,宋徽宗就在一群奸佞宵小的包围之下,从年轻有为走上了荒淫腐朽。宋徽宗在位的二十六年中,蔡京担任宰相的时间长达十七八年。最后,蔡京年已八十,耳背目昏,步履蹒跚,徽宗还倚重他,直到自己退位。接替蔡京任宰相的主要是王黼,与他们相互勾结的是大宦官童贯、梁师成,而朱勔、李彦则是他们的主要爪牙,时人称其为“六贼”。这帮奸臣好像一群苍蝇围住了一块即将腐烂的肉,把宋朝一步步拖向了死亡。
  蔡京为北宋末年第一号权奸,兴化群仙游(今属福建)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及第,先为地方官,后任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1086年,司马光任宰相,下令废罢王安石推行的新法。
  蔡京是那种“墙头草,顺风倒”的人,本来蔡京是王安石新法的极力支持者,但是他一见到拥护旧法的力量得势,立即改变山头。蔡京按照限令于五日内在开封府所属各县全部改募役为差役,受到司马光的称赞。
  绍圣元年(1094),宋哲宗亲政,蔡京任代理户部尚书,力助宰相章惇重行新法。宋徽宗赵佶即位,蔡京被弹劾夺职,闲居杭州。蔡京的书法自成一格,就连狂傲的米芾都曾表示,其书法不如蔡京。据说,一次蔡京问米芾:当今书法何人最好?米芾答:从唐柳公权(柳宗元)之后,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蔡京问:其次呢?米芾说:当然是我。当时“苏黄米蔡”之蔡,原来就是指蔡京,后人厌恶他的为人,用蔡襄代替了他。
  史书记载说,有一年夏天,两个下级官吏极为恭谨地侍奉蔡京,不停地用扇子为他扇风。蔡京心中喜悦,于是要过扇子,在上面为他们题了两句杜甫的诗。没想到,几天之后,这两个家伙忽然阔气起来,一问才知,他们的扇子被一位亲王花两万钱买走了。两万钱,大约相当于当时一户普通人家一年的花销。而这位亲王,就是登上皇位之前的宋徽宗。可以看出,这位本身就是书法大家的宋徽宗是何等喜爱蔡京的作品。
  宋徽宗派宦官童贯到杭州访求书画奇巧,蔡京勾结童贯,童贯把蔡京的书画作品拿回宫给徽宗看。徽宗看后,觉得蔡京是个人才,得以重新起用。这个徽宗也是混蛋,治理国家不是写字作画,做得好不能代表有能力治理国家,也不能代表这个人品德高尚。
  秦桧的字写得好,是南宋的头号奸臣,是现在所谓的“宋体”的创始人,本来应该起名叫做“秦体”,就是因为秦桧的名声太臭才叫宋体。明朝嘉靖年间的大奸臣严嵩字也写得很好,创立了“严体”,但是也改变不了大奸臣的恶名。
  我以前认识的一个人,字也写得很好,经常给人家题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人至无求品自高”,大家觉得他很清高,最后查出来是个贪污犯,题的那些高尚的格言都是装出来的。所以这些事情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王羲之他们崇尚的字画精神,字品不等于人品,字画的风度不等于为人的风度。。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 五 回 宠六贼大宋埋祸根  贪享乐国势渐衰落 (2)
蔡京的阿谀圆滑是有据可查的。有一次,当上皇帝不久的宋徽宗,拿出一些玉制的盘碗杯盏来,小心翼翼地问大家:“我打算在国宴上用这些东西,又怕别人觉得太奢华,说三道四。你们认为怎么样,能用吗?”
  蔡京关键时刻怎能退缩,马上回答说:“天子本来就应该享受天下的荣华富贵,区区几件玉器算什么?何况是在国宴上使用,完全合情合理。合乎情理的事情,别人说什么也就不必放在心上。”听到这样的话,本来有些畏首畏脚的宋徽宗这时就像“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一样,不再忌讳什么奢侈浪费,恣意妄为,这样的感觉相信老赵是相当舒服的。
  既然皇帝在行动上这样喜欢享乐,在理论上蔡京也开始动脑筋。蔡京饱读诗书,而且极有才学。他引经据典的理论阐述,可能是最后帮助皇帝解除顾虑的重要原因。蔡京援引《易经》,发展出了一个“丰、亨、豫”大理论。
  这个理论用今天的语言表述,其核心的意思大致是:在太平时节,君王要有天子的气派,要敢花钱,敢于纵情享乐,不必拘泥于世俗之礼。否则,反倒会发生变化,失去上天的眷顾,变得不吉利起来。
  蔡京还援引了《周礼》中的一个说法,叫做“唯王不会”,这里的“会”是会计的会。蔡京告诉皇帝:《周礼》的意思就是说,自古以来,只要是君王,其花费都是不必计算、不受限制的。陛下过分节俭,苦了自己,就和那些土得掉渣的农民一样了。对于君王来说,这样做是对国家不利的,是可耻的。
  这番理论实在是太善解人意了,已经不能用一般的“卑鄙”“无耻”来形容。不幸的是,这套理论如果呈献给一位像唐太宗一样的明君肯定没戏,谁递上来谁倒霉。但是宋徽宗就是一个混蛋,结果被他全盘接受,成为皇帝本人、他的宰相和整个徽宗一朝的基本施政纲领。
  既然有了理论上的支撑,在实际行动上就要付诸实践,不然太对不起这个高尚的理论了。于是,在蔡京的主持下,设应奉局和造作局,大肆搜刮民田;为弥补财政亏空,尽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民怨沸腾,币制混乱不堪,给北宋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
  蔡京在推进这些事情方面不遗余力,极力大兴土木,崇宁三年铸“九鼎”,次年铸成后建九殿以安置,随后修建工程浩大的“明堂”。又雕造八宝玉玺、修“方泽”。徽宗崇奉道教,于是又大修道观供奉道教圣人。政和三年(1113)春,蔡京又令童贯等以原皇宫不够宽敞之由,于是在宫城北门外,修造规模略小于皇宫的延福宫。政和七年,又在京城东北部修筑规模更大的“艮岳”,也称阳华宫。直至北宋灭亡的十年间不断修筑,国库财富耗费得似流水。
  在这期间又大兴“花石纲”,东南的奇花异石用运粮的漕船以十船为一“纲”,由苏、杭运往都城,以供应皇家园林及达官贵人的府第,致使东南地区许多人户倾家荡产,加上其他的苛政,终于导致宣和二年(1120)十月以诛朱勔为号召的方腊起义爆发。
  虽然蔡京早已在这年六月罢相致仕,但他当政时兴起的“花石纲”,是这次起义的导火线。尽管起义于次年即被###,但北宋在宋徽宗、蔡京集团的腐朽统治下已日趋衰落。
  王黼,公元1079年生于开封祥符(今河南开封),原名王甫。因与东汉一个宦官同名,宋徽宗赐名为“黼”。王黼长得清逸俊秀,一表人材。他虽不懂学术,但足智多谋,善于逢迎。王黼于崇宁年间中进士第,任相州司理参军,与何志共同编修《九域图志》。何志非常欣赏王黼俊逸洒脱的风度、机智得体的谈吐,就把他推荐给在朝为官的父亲何执中。何执中亦为王黼表面的卓而不群所蒙蔽,竭力向上举荐,于是擢进为校书郎,后又迁为符宝郎、左司谏。

第 五 回 宠六贼大宋埋祸根  贪享乐国势渐衰落 (3)
然而,这一切只是王黼远大理想的第一步。他知道何执中还够不上是一座坚实而有力的靠山。这时在朝中居相位的张商英逐渐失去徽宗的信任,徽宗派使者赐玉环给罢相在杭州的蔡京。
  王黼知道了这件事,猜想皇帝有复用蔡京之意,不禁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连忙上书皇帝,颂扬蔡京,攻击张商英。果然不久以后蔡京复相还朝,非常感激王黼的大力相助,提拔他为左谏议大夫、给事中、御史中丞。不到两年时间,王黼摇身一变成为朝中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王黼是靠何执中举荐入朝的,一旦感到他于己无用,就反过来上疏徽宗,列数了何执中二十条罪状,把他一脚踢开。不久,他又升兼侍读,进翰林学士。因为他与同蔡京有隙的郑居中交往,得罪了蔡京,被反复无常的蔡京降为户部尚书。但是此公善于在官场上咸鱼翻生,凭着他的机警善拍,很快又官复原职。
  为了进一步邀宠于徽宗,他不惜千方百计地巴结皇帝身边的宦官。王黼依附“六贼”之一的大宦官梁师成,史称王黼“父事梁师成,称为‘恩府先生’”。用对待父亲的态度对待一个宦官,真不知道他的脸皮有多厚。他依仗梁师成的势力,强占了他的邻居门下侍郎许将的房子,光天化日之下将许将一家包括家眷奴仆扫地出门,路人皆叹愤不已,但都惧其权势,敢怒而不敢言。
  由于谄媚有方,王黼很快获得宋徽宗的宠信,于宣和元年(1119)爬上了副相的高位,一下子由通议大夫连升了八级,升官之速,前所未有。徽宗又另赐他城西府宅甲第。搬家的那天,教坊乐队吹吹打打在前面开路,家里用的家具器皿都是从皇宫里面拿来的,一点也不避讳。
  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王黼代蔡京执政。最初为了笼络民心,他采取了罢方田,毁辟雍和医学、算学,精简官僚机构,减轻赋税杂役等改革措施,蒙蔽了四方百姓,当时人人称之为“贤相”。
  但狐狸的尾巴是藏不住的,这位“贤相”比起蔡京的奸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他设置应奉局,自兼提领,以进贡皇帝为名,向各地百姓摊派,要求进贡四方珍异之物,然而这些东西到皇帝手中的不过十分之一,其余的都被他收进自己的口袋,一时间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