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鸦片战争-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伍绍荣感到卢继光的语调跟平时不一样,似乎在极力压抑着一种烦躁的情绪。“出了什么事情吧!”他心里虽然这么想,但还用平常的语调答话说:“原因明摆着在那儿嘛。第一、 营业萧条;第二、 给当官的献款、贿赂太多;第三、 从外国商人那儿借钱太多。”
  “是呀,当官的让我们赚一万两,他提前拿去九千两。”
  “可是现在营业萧条,预定的一万两赚不到,只能获利八千两,咱们就要亏损一千两。长此下去,当然就支持不住了。”
  “另外,把从外商那儿借来的钱转给别人去用,这也会垮台的。”
  广州的外商借钱给公行的会员是慷慨大方的。不少会员借来的钱除用于自家的资金周转外,还转借给公行以外的商人。
  茂官卢继光坐正了姿势。伍绍荣从他的样子觉察出,他下面要说的才是他来访的真正目的。
  “当然,现在商情不佳。”卢继光仍然用一种克制的语调说,“我们从外商那里买进大量的印度棉花,市价马上就一落千丈。”
  “货物一多,市价就落,这也合乎道理嘛。”
  “那也应该有个限度。你还记得吗?有一次我们坚持不把进口货投入市场。可是价格仍无好转,我们吃了大亏。”
  “有这么一回事。我记得在购进毛织品时也发生过同样的事。”
  “尽管我们缔结了协定,抱着货物不放,可是上市的货物还是很多。”
  “那是因为手中有存货的人害怕落价,拿出来甩卖。”
  “可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那并不是因为害怕落价而抛出来的,而是怀着搞乱市价的目的抛出来的。”
  “啊?”
  “有人知道我们买进了大批的货物,马上就把手中存货统统抛出来,企图把市价搞乱。”
  “是吗!?干这种事情,这家伙首先得垮台。”
  “那是一个垮不了的对手啊!再拿出口的茶叶来说,也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和外商订好出售茶叶的合同,外出采购工作还未部署好,茶价就猛涨起来。”
  “嗯,发生了好几次这样的事,我们吃了大亏。”
  “在这件事上,也是有人知道了我们的合同,包买了所有茶场的茶叶,弄得茶价猛涨起来。”
  “茂官,真的能干出这种事吗?我想那是要有很大的资本啊。”
  “浩官,你仔细想一想,有没有人能干出这种事?”
  伍绍荣吸了一口气,低声说:“连维材……”
  “是啊,恐怕也只能想到他的名字。”卢继光认为对方已领会了自己的意思,点点头说,“他能干出这种事。不,恐怕应该说,只有他才能干出这种事。浩官,现在你该明白了,连维材是有计划地在搞咱们啊!”
  伍绍荣沉思了一会儿。连维材是可以跟公行作对的,不论在资本或魄力上,他都具备了充分的条件。一会儿,伍绍荣慢慢地开口说道:“我知道连维材这家伙会干这种事。不过,茂官,你有什么证据吗?”

年关的点缀(5)
“我是听厦门金丰茂的连同松说的。”
  “连同松不是维材的异母哥哥吗?!”
  “是。不过,同松跟维材感情不和,所以他才把维材的秘密悄悄地通报给我了。”
  “兄弟不和多么可怕啊!”
  “两人感情不好。不过,同松通过亲戚、朋友的关系,似乎很了解金顺记的情况。听说在包买茶叶、抛售进口货的时候,是利用别人,巧妙地伪装起来了。但是追其根源,据说都是维材指使的。”
  “是么!”伍绍荣的胸中突然产生了一种敌忾心。
  4
  连维材从北方旅行回来后,又跑到武夷山,住在临溪寺里。
  他每年要到这里来休息一次。武夷本是茶叶的产地,这一带有很多金顺记的茶场,在崇安还有一个分店。他兼有视察茶叶买卖情况的目的。
  他带着儿子们来山中闲居。让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亲眼看看雄伟的武夷山,他认为这对培育孩子有很大的意义。
  武夷山位于福建和江西两省的边境,在中国被视为圣山。山里有条弯弯曲曲的河,叫作九曲,两岸有无数悬崖峭壁。这条河因朱熹的诗而著名。临溪寺面临九曲河,背后是陡峭的奇岩怪石。
  连维材的大儿子统文正在苏州游学,今年他只带了承文、哲文、理文三个儿子,另外还有一个食客——异国青年石田时之助。
  “承文又溜掉了吧!”连维材面露不快的神情说。
  老二承文似乎过不惯山中寂寞的寺院生活,经常溜出去,钻进崇安城。崇安是个有十万人口的“茶城”,全国的茶叶商人都往这里集中,所以也有一些小妓院,颇为热闹。
  “他好像领着石先生去崇安了。”老三哲文回答说。
  老大统文除了善于豪爽地放声大笑外,似乎并无什么突出的长处。老二承文是个罕见的浪荡哥儿。明年该轮到承文去苏州了。在苏州的那个花花世界里,不知道他会变成什么样子!?
  “唉,算了,各人走各人的路吧!”维材改变了想法。他好像下命令似的,对两个儿子说:“散步去!”
  哲文今年十五岁,理文十三岁。他觉得这两个孩子似乎比上面的两个哥哥有出息一点。
  父子三人在九曲河畔漫步。河水湍急。不时有几只篷船,灵巧地躲开岩石,朝下游飞驶而去。背后重峦叠嶂,山顶上笼罩着紫雾。
  “哲文,你背一背九曲歌中的四曲。”
  朱子学的祖师朱熹是福建人。他有一首诗写武夷山的九曲。
  哲文刚过变声期。他用那变得不彻底的嗓门,开始背诵起来:
  四曲烟云锁小楼,寺临乔木古溪头。
  僧归林下柴门静,麋鹿衔花自在游。
  “理文,你能背出二曲吗?”
  “行,可以。”
  小儿子理文觉得不能输给哥哥,张开清脆的嗓子背道:
  二曲溪边万木林,水环竹石四时清。
  渔歌入棹斜阳里,隔岸时闻一两声。
  连维材并没有听背诗。他是来寻求灵魂安息的,而他的心却不知不觉地飞向地狱般的人间社会。
  他每年都来武夷,路上看到的农民却一年比一年疲惫。人口不断增多。仅凭这一点就会使人民的生活水准日益降低。农民的贫困也许是必然的。世道将会走绝境。——他从这里看到了一个无法避免的悲惨的结局。企图用鸦片来消除人世痛苦的人们日益增多。这只能加速这个结局的到来。
  由于鸦片的输入,白银流入国外,银价不断地上涨。清朝的官吏,简单地说,他们不过是承包税收的中间人。他们的任务只是把规定的银额纳入国库。税收规定为一万两的地方官吏,把银子送交中央政府就完事了,多征收的就落进自己的腰包。可是,税额上规定的是银子,而农民却只能用铜钱来纳税。

年关的点缀(6)
在乾隆以前,铜钱七百文换白银一两。以后由八百文升到九百文,现在没有一千二百文换不到一两银子。即使税额未变,但以前有八百文钱就可交纳的税,现在则非要一千二百文钱不可了。所以租税实质上是大大地加重了。而且需要由农民来养活的人口正在不断地增多。
  现在已经碰壁了!那么,该怎么办?
  只有冲破这道墙壁!冲破墙壁,跑到外面去。那儿有大海,在大海的远方有广阔的世界!
  当时有连维材这样明确思想的人当然不多。但是,应当说,从那时开始,在时代的精神中已经插进了一根可以称之为“破坏欲”的轴心。
  他现在考虑破坏的手段。有些手段他早已付诸行动了。他的眼光必然要注意到改革主义者——公羊学派的人身上;他早就跟公羊学派的骁将、实干家林则徐拉上了关系。要给保守派狠狠的一铁锤!就现在连维材的活动来说,铁锤所要打的,不过是广州公行的那些人。
  一想到广州那些人,西玲的面影就浮现在他的脑子里。
  父亲虽然没有提出要求,理文仍然拼命地往下背诗,背到八曲卡壳了。
  “嗯——,八曲、硕峰、倚碧虚,……底下是什么呀!……泉水瀑布……”
  “可以了。”连维材柔声地说。
  西玲那妖艳的姿容,跟孩子天真无邪的声音是无法相容的。
  这时,连承文正带着石田时之助,从山间的小道赶往崇安城。
  茶叶的旺季虽已过去,但崇安的存货还要不断往外运。
  运输时,一般的茶叶是一个人挑两箱,而高级茶叶一个人只能运一箱。搬运的方法,用两根竹竿交叉地放在两边的肩上,在竹竿的半中腰用绳子扎在一起,形成细长的三角形;在人的肩上垫上一块板,茶叶箱放在板上;两根竹竿的上端紧紧地夹住茶叶箱,搬运的人握住竹竿的中央,形成四十五度的角,那样子就好似小孩子下了竹马,把竹竿扛在肩上休息。
  这样就可以减少摇晃,少出茶叶末。他们休息时,把竹竿直立在地上,用两手扶着,绝不能让竹竿倒在地上,原因是避免吸收潮气。到了旅店,据说高级茶叶的茶箱要原封不动地绑在运输工具的竹竿上,靠在墙壁上。
  路上碰到搬运茶叶的人,承文给石田作了以上的说明。但他对这并没有多大兴趣,很快就转了话题。
  “真出人意料,崇安居然有漂亮女人!”
  “承文先生,你今年多大了?”
  “十七。到了我这样的年岁,谈谈女人也不值得奇怪吧?”
  石田笑了笑说:“明年该去苏州了吧。”
  “嗯。石先生也一块儿去吧。我老头子说过,他要让你见识见识我国的各种地方,一定会让你去的。”
  “我去要求要求。”
  “你一定去求求。听说苏州的女人可漂亮时髦哩!”
  “又想到女人啦。”
  石田感到当人家的食客,心里过意不去,他准备在明年的茶叶旺节,拿着他的二人夺,到这武夷山来担当运送茶叶的护卫。他习惯于保镖这一行当。
  把茶叶从武夷运往广州,中间有七道税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