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有个逃家当老师的单身男人,就让董婉这一嗓子,给吓得差点儿把手里的碗筷都扔了。
一开始这年轻人忍不住皱眉,可听着听着,到侧耳听起来。
“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
“祖国好吗?”年轻人怔了怔,一时间也心头柔软,恨不得跟着放声歌唱,但他向来情绪内敛,咳嗽了声,还是没有唱出口。
如此乱世,众人的眼前黑漆漆一片,能听到这样喜气洋洋的,充满了希望的歌声,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第16章 年礼
大年初一
董婉在炮竹声中,从床上爬出去的时候,天色已经大亮,孙妈妈早早起来准备了一大锅芝麻汤圆。
为什么大年初一吃汤圆,董婉也不太明白,不过好吃就行了,虽然团团圆圆的希望不可能达成,她还是给自己盛了一大碗,起码也有十个。
吃饱喝足了,就收到小说报宋编辑送来的新年礼物,一大包南货庄买来的干果点心。
她打开看了眼,云片,红豆糕,青豆,冰雪酥,太史饼,眉宫饼,一大堆各色各样的小零嘴,简直是又好看又好吃,用来送年礼也体面的很。
董婉这才想起,貌似她还没准备年礼呢。
虽然好像认识的人不多,但像肖女士,还有那位帮了她很大的忙的孙大人,像小说报的宋编辑,她都应该礼尚往来一番才对。
翻了翻箱笼,董婉找出一块儿端砚,这还是前阵子她去街上淘到的,很难得走运了一次,淘到的是正品。
端砚是好东西,她也喜欢,可留在她这儿能做什么?用?她一小市民可舍不得,当摆设?一样浪费,传给子孙后代?这辈子会不会结婚生子还不知道,再说,马上就是乱世,这类好东西留在手里,对他们这些普通老百姓来说,真不是一件好事。
干脆就送去给那位孙大人,就当年礼了。
董婉现在已经很清楚,帮了她很大一个忙的那老人,姓孙,叫孙家鼐,字容卿,中过状元,做过帝师,在礼部,吏部,户部,刑部都做过尚书,简直是传奇人物,还家大业大,属于大族,家里进士能一数就数出一大堆。
她刚从肖女士那儿听说这些信息的时候,表面上特别淡定自若,让肖女士都觉得她很稳重,为人师表绝对合格,其实回了家就激动了好半天,晚上难得睡不着觉,连文章都写不下去。
只是董婉这人,即便心里头暗戳戳想抱大腿,要是没个特别好的机会,她还真没办法主动去抱。
不过此时想起要送年礼,她当然好好把端砚包装了下,又写了个帖子,就让孙妈妈雇了车行的伙计把东西送过去。
孙妈妈听自家姨娘这么说,还吓了一跳,简直不敢相信自家这位蠢姨娘能和那样的大人物扯上关系,更离谱的是,还要找车行的伙计帮忙送礼!
没办法,孙家肯定属于特别传统的家庭,她一个单身女人登门拜访,没准儿会惹得那位大人不高兴,也会有闲言碎语。
董婉就是不在意,也不能给别人惹麻烦。
“咱们家难道也需要雇两个家丁不成?”
在此之前,孙妈妈从来没想过她家姨娘需要雇佣什么家丁,家里那点儿活,她一个人就做了。
她们又不是外地人,在京城也算熟门熟路,家里没什么银钱,就是开着门,连盗匪都懒得来。
现在,提心吊胆地让个外人替自家姨娘送东西去人家孙府,孙妈妈的心里头那个纠结,想着如今雇用人手也花不了几个大钱,说不得赏一口饭吃,就有人乐意了,她过两日就托相熟的牙行帮忙留意一下,至少雇一个信得过的下人。
“姨娘毕竟是女子,别经常抛头露面。”
平日里接送刘山,或者去邮局,都是孙妈妈去,但偶尔孙妈妈也有忙不过来的时候,董婉也去接过刘山几次。
对此,孙妈妈心里头多少有点儿别扭。
“还有,你马上就要去女学教书了,总要有个人送才好。”
对这一点儿,孙妈妈到不介意,相反,好像还十分的高兴,出门逢人就说,自家主子是京师女学的先生云云。
这个年代,在国内教书育人可不是什么不好的职业,如今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思想还在,学生们普遍对自己的先生万分尊重,欺师灭祖那是最大的罪过,但凡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不可能做。
就是有人违背自己的父母,好像也很少有人会和老师闹翻。
端砚送了过去,董婉就当自己是解决了个心事,轻松不少,至于给肖女士的,她亲自送,送了一瓶香水。
肖女士作风西派,对这东西很是喜欢,还送了回礼,给董婉回了一块儿手表。
呃,貌似特别珍贵的样子,可董婉真戴不出去的说,这表又笨重,样子也难看,实在不符合一个从二十一世纪来的女人的审美观。
只是,肖女士的心意,董婉还是明白,腕表也是刚刚兴起不久,国内大部分人还是用怀表呢,这东西肯定不便宜,至少比她送过去的香水要贵很多。
收下就收下了,董婉决定,她一定帮肖女士实现建大清朝第一女学的愿望,偶尔两个人聊天,每次聊到女学,肖女士的神色就变得特别特别的认真,开办女学,不只是她的事业,还是她的梦想。
宋编辑那边,送礼就送得比较随意了,董婉画了几张插图,就是给陆小凤系列人物画的,一身白衣的西门吹雪,温润尔雅的花满楼,还有特征最明显,英俊潇洒风流的陆小凤。
其他人物也都画了,不是只重意境的那类水墨画,也不是现在流行的那种肖像画,董婉是极尽美化之能事,画出来的人物形象,根本就不是人世间能有的,最完美的黄金分割比例,一看就很吸引人。
宋编辑得到插图,来了一封长长的信,信里面充满溢美,一口一个董先生,简直把董卿当成举世无双的大才子在吹捧。
那种肉麻的话语,董婉读了都浑身不自在。
像肖女士,宋编辑这两位,送了礼物都是立时就有回音,董婉却一直没有收到孙府那边的消息。
这到不奇怪,她也不觉得那位孙大人会给她回信什么的,说不定,他老人家对那礼物,连看都没看一眼。
想想也知道,逢年过节会有多少人抢着给那位送礼!
没曾想,家里正准备过正月十五,孙家的小厮就上了门,还客客气气地给董婉送了一整箱书籍。
董婉打开一看,里面全是孙府的藏书,好些书上,还盖着孙家鼐的私章。
不得不说,受宠若惊这个形容真正存在,她这会儿就有种天上掉下块儿馅饼,直接砸到她嘴里的感觉。
第18章 广播
进了屋子,分宾主坐下,孙妈妈给奉上热茶,总编和宋编辑还是有点儿神魂不定。
到是齐正恢复地最快,四下打量了下,恍然大悟:“原来先生是京师女学的教习?”肖女士要开办京师女学,京城有头有脸的人家都被通知到了,齐正家自然也不例外,前阵子他父亲还纠结,要不要把幼妹送去女学读书。
他亲爹可是个比较传统的男人,并不乐意女孩子抛头露面,但因为肖女士所在的肖家,和他们齐家是故交,不去的话好像很不给面子。
“先生做教习,那我一定得送妹妹过来,否则未免太可惜。”
寒暄了几句,董婉才把这几个的来意问清楚,听了之后也无语,第一个念头——难道现在无线电广播还没出现?她怎么记得印象里刘家去美国留学的那位嫡长子回家说过,美国那边已经有收音机了?
第二个念头,这年头还有像费森登这样的好人?
要知道,如今列强可是强盗逻辑,中国人即便有什么发明,申请了专利,也会被逼着公开,董婉从一开始就没动发明什么东西,申请专利的念头,正是因为如此。
接过信,董婉自己读了一遍才弄清楚。
那位加拿大的物理学者费森登有个朋友是驻华大使馆的成员,回国的时候为了打发时间,顺手买了份小说报,里面刊登的董卿的侦探程成,还是挺好看的,那位朋友读了喜欢,回去之后就和自己的朋友,物理学者费森登说起里面的内容,其中就有提到过几句无线电广播的工作原理。
又提到了几句连续电波,还原声波等等,一下子就刺激了费森登的灵感,他也一直在琢磨这些东西。
费森登一开始估计也不可能想着让一个中国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不过他读了翻译版的侦探程成,居然一下子就改变主意,想和这部短篇小说的作者打好关系,也不知道脑子里是不是出现短路。
董婉却不管这些,从天上掉下块儿馅饼来,而且看着也无毒无公害,自然是高高兴兴地吞下去。
具体事宜,一概交给齐正办。
其实董婉自己可能更了解这些门道,好歹她也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纪,没吃过猪肉,难道还没见过猪跑不成,但她一个无依无靠的女儿家,脑子里再明白,真正处理,还是男人更可靠。
只是,她有一个特别的要求,她不要求专利费,就是说,无线电广播可能拥有的,让人疯狂的一大笔专利费她都不要,只要费森登保证,她将来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广播电台,而且,她还愿意继续为费森登提出建议。
齐正简直傻眼。
宋编辑和他的总编也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在他们眼里,董婉简直是个大傻子,有现钱不要,去要那些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